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学与问》说课稿

《学与问》说课稿

时间:2022-06-26 13:53: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学与问》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与问》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与问》说课稿

《学与问》说课稿1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用“金钥匙”和“铺路石”的比喻,形象地阐释出“问”的重要性,再通过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承上启下,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来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的同时,号召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中外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善于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这样使说理更加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会生字词,读懂课文。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弄清文中主要阐述的问题,并展开积极地探究、热烈的讨论。

  2、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来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二、遵循理念,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因此,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由扶到放,自主合作

  以读代讲,读中促悟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用读悟法,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文章内容,通过读、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潜心设计,说程序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学”、“问”二字,学生谈理解。

  2、在“学”、“问”二字中加上“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3、学生依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和智力的核心,它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质疑的过程中,激起他们了解文章内容的渴望,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疑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已明白的问题以及还有哪些疑问,由小组代表总结汇报。

  【设计意图:合作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通过再次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出一个核心问题: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研读课文,亮出观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明确作者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四)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会更明白“问”为什么会这么重要。

  交流课前搜集的哥白尼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伟大成就。

  哥白尼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哥白尼小时候是怎样问,怎样学的呢?从他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在交流感悟中明白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感悟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得以加深,人格得以深化。】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从中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去解读文本,是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的。】

  (五)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小学生,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2、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曾向谁请教过。理解“能者为师”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文字,并透过语言文字,有侧重地体味文章意蕴。】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名言作为礼物赠给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与教师成了地位平等的朋友,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为师生间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用“礼物”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也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5、通过变换人称的朗读,进一步理解“能者为师”这个道理。

  (六)以读代讲,学思结合

  1、潜心读文,思考:沈括遇到了哪些疑问?又是如何解决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加深了对人物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滁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学与问》说课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 滁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学与问》说课,

  2、学生自读自悟,学思结合,理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句话,感受沈括带给我们的启示。

  (七)释疑升华,总结全文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感悟学与问之间的联系。

  2、介绍说理性文章的写法。作者通过列举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来阐述学与问之间的关系,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用陶行知的小诗《问到底》总结全文。

  (八)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设计意图: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凝练教学,说板书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能清晰地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凝练、巧妙地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对板书作了如下设计:

  勤学好问

  23、学与问(?) 学习的'主人

  观察思考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更是一种审美体验。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文章的同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作为小语工作者,这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学与问》说课稿2

  [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第二十三课《学与问》。

  2、教材简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懂得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因为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需采取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这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学”与“问”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还有人说,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这节课正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思想。最后,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把课堂变为学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长的乐园。

  [说教法]

  1、游戏激活兴趣。

  《学与问》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语言简练,句句精妙,每一句都对学生有启示,我就利用这一点切入,将课内与课外的精妙语言当作送给学生的礼物,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阅读教学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教老师做学问”,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

  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说学法]

  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游戏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

  1、传统的课堂教学伊始往往要固守“师道尊严”的阵地,教师高高在上接受学生整齐划一而又缺少生命激情的问好,似乎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种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态来履行这一环节。其实老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学生与老师成为地位平等的朋友,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就为下面师生间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把课文中的精妙语句当作礼物送给学生,无形中让学生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与理解。

  3、用礼物来诱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二、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

  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要采取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这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2、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另外,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3、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一脉相承。

  四、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与问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推荐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以及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名言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说板书]

  23学与问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与问》说课稿3

  【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第二十三课《学与问》。

  2.教材简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3.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学”与“问”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还有人说,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这节课正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思想。最后,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把课堂变为学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长的乐园。

  【说教法】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学与问》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语言简练,句句精妙,每一句都对学生有启示,我就利用这一点切入,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因此,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说学法】

  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寻疑,再读释疑,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学与问

  3.引导学生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词)不懈探求沈括相辅相成翱翔

  3.我们再一起把这些生字词读一读,记住它们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交流。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这是作者提出的观点。(板书:提出观点)读句子。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是作者得出的结论。(板书:得出结论)读句子。

  作者又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呢?(用哥白尼、沈括的事例。)

  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板书:阐述观点)

  3.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这两句话分别在课文的什么位置?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2.听了他的朗读,你懂得了什么?

  学问就是指知识。

  是的,比如霍金的知识很丰富,我们就可以说“霍金很有学问”。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对,这就是本文的观点。

  “问”是很重要的。

  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把“问”比作什么呢?由此看出“问”很重要。

  3.问究竟有多重要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总结本课

  六、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名言,写下来。

  2.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说板书】

  23学与问(议论文)

  提出观点

  阐述观点勤学好问

  得出结论

  《学与问》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说理文。上完之后我觉得,此处可以带领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在学习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先介绍他的成就,再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等词语体会哥白尼非常喜欢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并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体会他是由好问开始走上探索之路,加上勤学终于取得成功的。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读了哥白尼的故事受到的启发,并再次读读第一节中的句子,体会“问”的重要。

  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故事,并从文字中体会他的勤学与好问,让学生明白问不到答案时还应该多观察思考,向沈括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教学中,我还尝试着让学生对古诗进行质疑提问,再通过交流理解古诗。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学的。

  然后,我再自然过渡到第三段的学习,(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同时补充孔子的名言,更有力的说明拜能者为师。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说说对学与问的关系的认识,明白只有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最后,我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问”的重要性的认识,补充出示了一些名人名言,补充故事让学生谈看法,让学生从更多的信息中去懂得“问”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与问》说课稿】相关文章:

学看平面图说课稿11-15

无问西东观后感300字06-18

《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10-26

学数学日记01-15

《压强》说课稿06-15

《风筝》说课稿06-10

《画风》说课稿06-10

长城说课稿06-09

优秀说课稿04-29

《村居》说课稿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