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2-09 09:15: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1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经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借助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想象让故事情节变得更丰满,从而感受小鸟离开好朋友后的哀悲痛境。

  3、了解小鸟为诺言而千辛万苦地寻找大树的过程,并能够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中的几次对话,把握人物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心境,用朗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小鸟离开好朋友后哀伤的心境。

  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努力实现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资料,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到达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梦想。

  说学法:

  我采取了“读悟结合、品词析句、想象补白、主角体验”等方法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本事,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说教学过程(说设计意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引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恐不能准确的说出文章的主要资料,于是我设计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样一来,简化了难度,并且为学生以后归纳文章的主要资料出示了范例。

  然后教师说,听了这个故事,不免有些伤感,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去年的树》去领悟伤感背后的真谛。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引领学生去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我把全文的教学分为两个大块,整体交付了两个问题。首先就是感悟鸟儿与树是好朋友,自由朗读文章一到五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学生读后发言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体会小鸟与大树的深厚友情。并出示文章第一自然段,学生反复朗读,触摸文本后,加入适当补白,让学生想象一下这对好朋友,除了每一天唱歌,听歌,还会做些什么。想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是怎样相处的。

  在学生领悟了这一点之后,再指导朗读大树与鸟儿的对话,体会他们之间的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抓住“我明年必须会回来的”体会,鸟儿的信守诺言。

  在第二大块资料的教学中,整体交付第二个问题:一对好朋友就这样依依惜别,并且鸟儿答应树,明年春天必须会回来,唱歌给它听。我们把答应别人的话叫诺言,鸟儿在临走前向树许下了诺言,它会回来,从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鸟儿是信守诺言的?小声读剩下的部分。

  这样,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先让学生想象鸟儿可能去过哪些地方去寻找自我的好朋友,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来让学生体会鸟儿寻找好朋友的决心和毅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鸟儿和树根、鸟儿和门,鸟儿和小姑娘的三组对话,经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感悟鸟儿寻找好朋友的焦急心境。然后再分别出示这三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以小组合作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使学生带着自我的感悟。读出自我的见解。

  最终一个环节就是自由想象,拓展延伸。首先教师是以一首以课文资料改变的小诗,经过深情的配乐朗读将全课推向高潮。再让学生接读文章的结尾。提问思考鸟儿注视着火苗,唱起了去年的歌,唱歌的时候鸟儿会想些什么?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又在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鸟儿就是这样一路寻寻觅觅,一路痴心不改。深化主题,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说板书设计:

  “鸟儿”与“树”是课文的两个主人公,所以我在新课伊始,将其板书在黑板上,根据教学分为两大块的思路,相机再板书下了,好朋友和深厚友情、信守诺言。总领了文章的主旨,并做到了清晰明了。

小学语文说课稿2

  【说教材】

  《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的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小朋友一起发现丁蒲公贡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本堂课目的就是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把课余生活所获取的乐趣与大家分享,老师呢就是做好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来交流,交流的内容大体上有四项:

  1、课余做了哪些事?

  2、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3、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的好?

  4、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我从课题入手,帮助学生审题,确定其说话的范围、其目的也是为第二课时习作服务,也就是作文教学中的第一步审题,确定其范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说有趣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说。其二就是让学生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其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讲讲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这时,我会及时地总结写作方法,就是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和所做的事情,这也是让学生明白在写习作时应先交待清楚这“四要素”。之后,我让学生欣赏我的课余生活—拍摄,也就是想用他们的生活中图片片激发将自己的生活说具体,说完整。这也就是边扶边放,慢慢渗透其写作方法。说完之后,又一次给他们一篇范文去学习其方法,如何将事情能说完整具体,最后让学生讲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交际的方式可以是条种条样的,本堂课采用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及互动、生生互动,交流的时候互相议价,共同提高。

  【说程序】

  1、导入分析课题把握中心。

  2、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3、同桌汇报自己课余生活并指名汇报。

  4、师展自己的课余生活。

  5、欣赏范文,进行评议。

  6、小组交流、汇报。

  7、学生作品展示。

  8、小结、布置作业。

  【说板书】

  我们的课余生活

  1、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经过。

  3、感受和收获。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你们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语文教师孙云。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黄山奇松》。

  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多媒体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千姿百态”等词语,了解黄山松的“奇”。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教学过程及多媒体运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如何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问题才会主动的探究,在上课之前我就在想,怎么才能把孩子兴趣提上来,让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悬崖上争奇的松树、山峰上矗立的怪石、峰壑中弥漫的云海、四季常暖的温泉,将学生进入情境。这时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地方,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向往。通过先看再说,学生对黄山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直观感知,走进黄山。

  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我就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并说出位置。

  (三)、过程体验,解决重难点。

  接下来就是感受黄山松的“奇”。

  激“思”学文,突出奇松。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导入新课,接着激发学生对名言进行思考,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借助于课件对“五岳”作了提示。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这句话以后,我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徐霞客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从而理解黄山“四绝”及人们对奇松情有独钟。

小学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根据课文的两件典型事例,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朗读、体会,组织学生讨论。

  2、结合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学法指导为:

  通过阅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及扩展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特点,为了突出“听说读”的训练,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以身边的小事引出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紧扣课题的意思,以引出今天的课文,同时板书课题:8。*将心比心,并让学生齐读课题,随之提问:这两个心字的意思相同吗?是将谁的心比谁的心呢?以此过渡到新课中来。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知识。

  检查预习的方式由小老师抽查,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归纳事例时,我相机板书重点内容。

  (三)合作探究,体会事例,理解“将心比心”。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探究点和一个课堂延伸训练点。为了让学生在理解事例中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我又在前两个探究点中分别安排了两个小点和一个补充训练,补充训练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由点评学生引导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也达到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培养“小老师”的讲解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课题的理解,我小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安排了分享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

  (四)当堂训练

  这个环节重点安排了理解课题的练习和写话练习。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选用第二题中的短语,注意对话语中提示语的位置。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出示)

  8*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开门

  温暖

  母亲鼓励实习护士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最后,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有助于我的进步,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刘杰,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露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小露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小露珠》《小露珠》一课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4、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你见过小露珠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课文第一小节描绘了小露珠由夜幕降临时出现到黎明时变成黄豆粒般大小的情景。我在让学生读懂这一小节的内容后,放出多媒体动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紧抓契机,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句子用“越来越”说话,并在画面下出示句式:“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 ___________”。学生刚刚目睹小露珠的动态演变过程,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清楚。”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开心。”还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入迷。”老我紧接着评价:“小朋友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课后练习的第4题要求学生用“越来越”说话,以上教学紧扣这一要求,利用多媒体形象再现“越来越”的动态情境,而后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模仿说话,从而使学生造句注意前因后果,反映的内容具有情境性,具有时空氛围,具有真情实感。这样指导学生造句,不仅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词,会使用词语,而且对学生的说话和作文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也大有益处。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方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2个特点,我放出多媒体动画,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这时图下出示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好好体会加点的词把三个小动物的动作写得多么准确啊!

  “蹦、爬、落” 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在以上教学中,这些知识不是靠老我空洞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动画让学生心领神会,使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让学生通过两次自由读充分感知这一小节的内容后,出示与这一小节的文字描写相对应的迷人画面,露珠还在植物的叶片上闪闪发光呢!这时老师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描写画面上美丽景物的句子,并体会怎样把自己从图和文中获得的美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传达出来。在学生美美地读出相应的句子后,我带着学生指图复述,再建议他们当堂试背,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段文字了。

  在以上教学中,虽然学生看图读出的句子是直接从书上找到的,但这是经过理解内化了之后的产物。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放出多媒体动画:看着向空中飘去的小露珠,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式:我是________,我对小露珠说:“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有的讲道:我是向日葵,我会对小露珠说:“小露珠,你回来吧,我们大家舍不得你走。”有的讲道:我是白杨树,我对小露珠说:“是你用身体滋润了我们,把美丽献给了我们,你真了不起!”还有的讲:我是喇叭花,我对小露珠说:“你不光外表美,而且心灵美,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

  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也使课堂教学掀起空前的**,激越起情意浓浓、余味无穷的美丽浪花。总之,四次运用多媒体动画,涵盖了词、句教学、想象说话和诵读训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环节4: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5: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小动物 闪 亮

  喜欢 小露珠 透 明 外表美

  圆 润

  植 物 无私奉献 心灵美

小学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松鼠和松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0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通过学文使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知识目标: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能力目标: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愿意参加植树,认养树木等活动。

  教学重点: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爱绿护绿的行为。

  二、说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应该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根据本课的重点以及新课标的精神,课中我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握“多识少写”的学理依据,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我采取先呈现带生字的词语,从词语中提出“生字”,运用多种形式熟读生字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如何识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呈现带有生字的句子,让这些字回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看看学生“换了环境还能认识它们吗?” 朗读感悟是课文的另一重点,我紧扣课文内容的情感线:高兴、担心、快乐,在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后,让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朗读,随机出示第二幅插图后,观察提问:“为什么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地里埋下一个”让学生自读自语。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两个重点句:“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和“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松鼠的心情,再读感悟时,特别是省略号,引领学生去发现森林其他动物的担忧。当学生明白出除了小松鼠之外,其他小动物出同样离不开森林,抓住契机,再次出现中心句: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地里埋下一个”,让学生再读感悟,学生在读中情感得到升华,深深体会文章内涵。

  三、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看,有两只可爱的小松鼠今天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呢? (CAI课件演示:两只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还和小朋友打招呼) 你们了解小松鼠吗?谁来说一说? 板书课题:松鼠与松果 齐读课题。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鲜明的画面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先听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音。

  3、指名读课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

  4、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如果学生不能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引导进行。 (《新课程理念》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接触文本,感悟文本,这是增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必要前提。读后交流的空间也是开放的,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差异。)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字

  1、出示词语

  cōng míng hu po hū rán zhǎ yǒn jing聪 明 活 泼忽 然 眨 眼 睛

  rú guǒ zǒng yǒu yǐ hu zhǔ yì如 果 总 有 以 后主 意

  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4、出示生字卡,谁想当小老师来试着教同学们读读。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想交流哪个字就交流哪个字?

  6、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学生试读。 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学了这一课,我们以会更爱护树木了。 我们有了一个美化校园的好主意。 (每个孩子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是不同的,改变反复齐读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方法再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记忆。)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课件演示:第一幅图小松鼠在摘松果吃)如果你是这只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里会怎么想?课文里哪一自然段写这幅图? 2、自由读,看谁能读出小松鼠的高兴劲儿? 3、指名朗读,评议。 4、指导朗读重点句: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好吃。

  (二)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课件演示第二幅图:小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1、观察图中的小松鼠在干什么?“为什么小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二、三自然段,自读自悟。

  3、交流感悟。体会松鼠的心情。

  4、引出中心句:“如果光摘松果,不摘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和“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里去住呢?”通过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导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松鼠的心情。

  5、再次出示中心句:“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齐读。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松鼠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多种方式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交流、汇报。 3、如果你是这棵挺拔的小松树,用你的姿势告诉我?那么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茂密的松树林呢?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那又会怎么样呢?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松鼠心情的变化,最后用肢体语言来理解“一棵棵、茂密、光秃秃”这三个词语,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引起情感共鸣,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五、拓展延伸,想象升华

  1、如果你生活在这里,想象这里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 3、讨论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文本的价值。)

  六、说板书:吃松果———埋松果—— 长松树 高 兴 担 心 快乐(板书采用文字式书,简洁明了)

小学语文说课稿7

  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

  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学会破折号和冒号的用法。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愿望,并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贯穿全文的爱心。难点: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生为主体,选择教法(说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如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合理利用(说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冲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我只在导入新课与课文结束(列车挥手告别)两处分别利用多媒体课件去创设情景。

  五、优化结构、心灵对话(说教学过程)

  阅读课的生命在于师生互动、心灵对话。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闻激趣、导入课题

  1、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课的开始时,播报新闻。(CAI展示地球仪上欧洲的瑞士,放大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揭示课题。燕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专列》一课。去新闻现场,了解当时的情况。这样拉近了孩子们与燕子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2、紧接着学生读题、审题。出示:运送抗震救灾物资专列、运送新兵专列等专列形式,让学生在类比中明白“专列”的意思。

  3、学生已独立学习了生字,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交流个别字形难点。如“骤”字这个形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2、教师用鼓励性地语言:“这么感人的故事,谁愿意来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读书,并提出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进行全班交流。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略读第一段,让学生交流所知,随机指导破折号的用法。

  2、老师顺学而导,书上的这个问题提得真好!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指名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示文字: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3、播放CAI、音乐,教师的范读,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这群疲劳的、饥饿的、寒冷的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得到了政府的关心保护,用专列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能做

  出这样的决定真是(生:了不起!)汇报交流时再抓住两个感人的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感悟居民们的了不起: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感悟贝蒂的了不起: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引导学生对贝蒂说自己想说的话。读说结合,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4、想像说话,升华情感。

  出示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1)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想像说话,《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3)师: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让我们也来爱护动物,爱护环境,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多媒体出示地球仪,显示这段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第二课时

  (四)、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为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积累好词佳句。

  (五)、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谁说点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共鸣。

  2、学生自主写。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先说后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六)、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词。

  (七)、交流有关其它的爱护动物的故事。

  1、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2、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精炼、最关键的词句精选了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把课文的中心内容也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小学语文说课稿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1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说教材分析。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7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水乡歌》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歌颂了水乡秀丽风光和水乡人发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第二小节写船多;第三小节写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水乡歌》以优美的语言文字,以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的兴旺景象,歌颂了水乡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的内容、形式比较独特引领学生去感悟生活的意义。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十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随文认识“渠、驳”。认识两个新部首。重点写好“荡”、“船”、“飘”、“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感悟水乡的“水多、船多和歌多”,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水乡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试着仿写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说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

  《新课标》对低学段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教学活动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其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再说说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欣赏水乡的美景入手,根据年段特点,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平实课堂,是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由此我设计了“创设情境,领略水乡情韵”、“进入课文意境,品味水乡魅力”、“创编赞歌,抒发对水乡的热爱”、“整体感知,启动思维”、“迁移运用,综合提高”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领略水乡情韵

  本环节我设计分两步进行导学:首先充分利用班班通创设水乡的情境,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水乡。上课后,教师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水乡风光图,并相机指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说说看到了什么。由此得出水乡的概念,即像这样有水,有船,有桥,还有人打鱼的地方就是水乡。随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其次,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水乡。这里我设计分四个步骤进行阅读指导。

  第一,大屏幕出示问题:水乡歌里唱了些什么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探究。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选取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第二,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启发学生对照自己的朗读,感受一下诗该怎样读。听完之后让学生再读,找出差距,同时布置学生边读边自学生字词。教师同时课件出示词语。

  第三,在学生通过对照录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水乡什么多?(课件出示)

  第四,有了上面的基础,此时教师顺势过渡,带学生一起走进水乡,欣赏美景。

  二、进入课文意境,品味水乡魅力

  这一环节,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小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水多、船多、歌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感悟,进行交流。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具体的指导方法我想分三步,第一步,出示课件,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合作探究,读了这一小节知道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第二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水多,让学生画出相关词语,教师相机课件出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

  第三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段,可以设计问题:除了水多,你还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水美)

  水乡究竟有多美,此时教师适时出示图画,并深情地课件出示的句子:是呀,湖水清澈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真是美极了。

  第四步,指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想象,如果现在自己就站在水乡的渠边、河边、池塘边,最想去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去游泳、坐船去游览、欣赏美景等等,教师相机给与鼓励。

  上面的四步完成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字;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最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学习第二小节、第三小节时,可以采取同第一小节相同或相近的方法。第二小节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设疑,这么美的水,可老师觉得还缺点什么,你们说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并解疑:答案是船,教师提示:有水的地方就会有船,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图思考,这幅图让你想起课文中的哪句话。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读后讨论,读了这一段 你除了读懂船多,你又能感受到什么?(湖面美)并指导学生把船多的这一小节美美地读出来,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第三小节主要引领学生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畅想下面的情境:水乡水多,船多,水美、船美。风光如此美丽,那里人们也很幸福,看水乡的孩子划着小船在荷花丛中穿行,听他们还唱着歌呢?然后播放预设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透过歌曲所描述的美景来享受水乡之美。欣赏完歌曲后,趁着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情境之中,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后一节读给同桌听。并指导学生随文解字“箩”,合作探究: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最后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理解“歌”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三、创编赞歌,抒发对水乡的热爱

  这篇课文学到这里,已近尾声,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过渡进入本环节教学:由问题“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而且其他的也多”导入。

小学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教材采用形声字归类的识字方法,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转盘图,显示基本字“青”换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揭示了这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转盘图”下面是这组字和由字组成的词。第二部分是儿歌和插图。儿歌编入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学生理解字词提供了语言环境。插图再现了语言内容,给人以美得享受,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儿歌。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能为生字组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帮助孩子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三、说教法

  1、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中,我先安排孩子们复习几组已学过的形声字,帮助孩子找到形声字的特点,从而展开教学。如:"他"和“她”字的读音一样,结构一样,只是字的偏旁不一样,我们可以依据偏旁区分,我们是用“他”,还是用“她'.

  2、通过小组合作获取新知识

  在这一部分,我安排孩子认识今天所涉及到的偏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说一说从每个偏旁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如:日字旁和太阳有关系,目字旁和眼睛有关系等等。

  3、展开想象,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在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孩子自己识字,当然是运用方法,巧妙地识字,并借助课文插图,把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拓展延伸,扩大运用

  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以及词语,注意遇到读音不准的问题时,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予以纠正。并且在读准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为词语造句,加深印象。

  5、指导书写

  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写字的方法与技巧,今天的书写指导,还是以孩子为标准,让他们自己沟通每一个字的特点,以及在书写时的技巧,老师只是适当的加以补充,以帮助孩子得到更好的方法。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献你一束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 课文写一个女体操队员,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之后,在一次国际大赛中从平衡木上跌了下来,在其他的项目中也大败而归。在她万分沮丧地回国后,受到了一位机场服务员的热情欢迎,女服务员勉励她不要气馁。说明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渗透着思想上的教育,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二、说学情

  对于文章中那样意义重大的胜利或者失败,学生没有经历过,也很难体会主人公胜利和失败时不同的心境。但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学生都有过胜利和失败的体验,因此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2、体会女运动员失败以后难过、失落的心理。

  3、读懂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

  4、此时她内心极为难过,你能通过朗读把她此刻内心的难过、痛苦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

  5、是啊!心里的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心里的懊悔只有自己最明白,想到人们对她失望的眼神,她怎能不痛苦万分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的最后一句。(齐读“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四个“怕”字写出了这位运动员内心极为痛苦的心情,因为在比赛之前,国内外专家都认为冠军非她莫属,可是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之灯全都关上了。本来她就怕见人,走在队伍的最后。当她走进机场时,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象有意避开她。)

  2、此情此景,她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心情更失落、沮丧……)(板书:失落)

  3、是啊!没有人和她打招呼,没有人欢迎她,她感到失落——引读:(“加重了……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回想两年多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出人意料拿了两项冠军,两年来,她每次比赛回国,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那时人们是怎样欢迎她凯旋而归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笔找出人们欢迎她胜利归来的语句。(板书:两年前、凯旋而归)

  2、当她凯旋而归时,人们是怎么欢迎她的?(“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多得抱不住。”)还有吗?(“迎接她的是笑脸……的闪光”)(出示上面的片段)

  3、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人们对她的热情?说说你的理由。(“许多、死死纠缠、几十束、塞、抱不住”)朗读体会。

  4、人们用鲜花欢迎她归来,这鲜花代表着什么?(对她的崇拜、赞扬……)是呀,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

  5、人们除了用鲜花、迎接她,肯定还会有许多赞美之词,透过这些热情欢迎的场景,你想象一下,人们当时会对她说些什么?

  6、此时,我们揣摩一下她此刻的心理。(板书:高兴,激动、兴奋……)

  7、两年多来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在于她技术的高超,是在于她心里没有负担,敢于拼搏。而这次她却败得一塌糊涂,原因是什么呢?谁来告诉大家?(思想有压力、怕输)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越赢就越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还沉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这两句话的含义。

  第一句话: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就会用很大精力去保住这个胜利,因此,他背着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失败了,他当然会背着包袱。但是,失败以后很可能就是胜利。两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后者的重一些。在本课中,是指这位运动员两年来的胜利让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败。

  第二句话:一个人肉体上的痛苦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但是,精神上背着思想包袱的话,肉体却无法摆脱开。在本课中,指的是这位运动员背上思想包袱以后,以至于“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8、是啊,愈赢就愈怕输,求胜的心理使她比赛时内心慌乱,结果败得一塌糊涂。

  9、请同学们看这一段,开头是说两年前,你发现这一段的叙述顺序与其它段有什么不同?(回忆,打破了叙述的时间顺序)对!这就叫“插叙”(板书:插叙)

  10、去掉这一段,你读读课文还通顺吗?(通顺)那我们去掉这段行不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胜利与失败的对比,相互映衬,它能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位运动员的内心世界。

  (五)学习六至十一自然段

  1、读课文六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收到这束鲜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2、色再读这一部分,你怎样看待女服务员说的话?

  出示“谁都不能避免失败。 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学生交流体会。

  (一个人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对于这位女运动员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从而走向新的胜利。因此,女服务员说“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出示“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竟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这个“奇异的力量”是指什么?想一想,它会给运动员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股“奇异的力量”是指的什么?想一想,这股由鼓励、安慰、信任、支持、理解组成的奇异的力量注入这位运动员体内,会给她以后的比赛带来怎样的影响?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课文最后又问了我们一遍:“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1、现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2、你觉得,鲜花还应该献给什么样的人?

  (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然后再带领学生反复朗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圈画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再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于文中意思较难理解的句段,可在品词赏句的同时,熟读成诵,进行积累。另外,把自己现有的认识与课文中的词句结合起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呈现任务 拓展延伸

  此刻让我们把时间定格,把画面定格,如果你是欢迎人群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如果我是他的追星族,

  如果我是一位曾经多次报道她凯旋归来的记者,

  如果我是她的亲朋好友,

  九、说板书

  献你一束花

  现 在 大败而归:难过 失落

  失败的运动员

  两年前 凯旋而归:高兴 兴奋

  十、总结升华,延续教学

  1、同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场面,两年多来,人们抢着送鲜花给她,簇拥着她、热烈欢迎着她,而现在她大败而归,没有了鲜花,没有了欢迎的人群,她怎能不失落!不茫然!

  出示、引读:“她感到失落……站在一起?”

  同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两年多来,她是何等的高兴、激动,而现在她大败而归,心情沮丧,她怎能不失落!不茫然!——引读:“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运动员说吗?(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太伤心;下次你一定会赢得冠军的……)

  (在教学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阅读相关的故事、谚语等,并进行交流。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想象,进行续写,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说教材

  《彩色的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中的一首儿童诗歌,主要描写了彩色铅笔能够创造出彩色的梦境,通过这种美好想象的引导,可激发出孩子美好的想象。

  说学情

  本单元的课文选材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且富于想象色彩,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吧,感知故事,体会文趣。让他们通过学习,真正实现基础认知与情感教育双向培养目标的同步落实。

  说教学目标

  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新字。会写“彩色、森林、苹果、精灵”等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点)

  感知诗歌内容,初步了解“彩色的梦”的意义。

  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定为感受梦的色彩情感,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说教法学法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后,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孩子们的自主习,感悟语言文字以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是提升。在教学中采取抓主线法,紧扣主题组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圈点勾划编写文段序号,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做完小结后及时予以评价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合作学习法,在教学本课时,我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情感各方面互相借鉴。当然,学是活的,教也是活的,在课堂上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课文

  五、巩固识字,评价交流

  六、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通过谈话将学生逐渐引人文本。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什么是梦呢?谁来讲讲你的梦?

  2.学生讲自己做的梦。

  3.师讲述自己的梦这样更能与学生拉近距离。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彩色的梦》。

  4.揭示课题《彩色的梦》。

  5.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此环节教学主要利用谈话、多媒体课件激趣引入,自然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情境识字,初读儿歌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勾画圈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及时予以鼓励性评价。

  3.教师适时跟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小结。

  三、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发现与认知交流自主学习形式,让学生有效进行了生字书写认知提升,同时,在教师的范写指导下,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要领。

  四、品读课文,想象彩色的梦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朗读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有效随文识字,还强化了学生对朗读的认知,同时根据课文完成“连一连”还能够从不同角度感知诗歌内容,为下节课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

  五、巩固生字课件练习,评价交流

  此环节是能有效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能及时予以指导。学生也能直观的发现自己再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即知即改。

  六、拓展延伸

  师配乐朗读,让学生去想象梦境。再问问同学们会用手中彩色的铅笔,画些什么什么呢?并问问为什么要画?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思维是碰撞,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知童话的趣味,更体会到了孩子的美好情感。

  七、布置作业

  本节课作业分为课时作业和课后作业。这样的设计能整体小结这节课所学到的东西,利用课时达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所知识,能有效的检测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完成未完成的“梦境图”并让学生提前去预习,目的是让学生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提前去准备下一课时的学习,这样有助于达到较高的课堂效果。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人教部编办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静夜思》。这一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主题是家人。李白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对古诗诗境诗情的感悟处于空白。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部编新教材中强调语文学科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根据学生的学情,本着这一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夜”等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古诗,结合诗句理解关键词语,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意诗境诗情。

  教学重点是认识9个生字;读出诗歌的韵律,结合诗句理解关键词语,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意。教学难点是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意诗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古诗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古诗教学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重现诗的意境,体悟诗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以“意境、情感”为教学主线,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挖掘简单字眼背后丰富的内涵,达到“入得诗境,悟得诗情”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识字读题

  1、导言: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2、出图配乐,渲染揭题。

  3、板书课题,生认真观察。

  学习“思”字:(1)结构(2)回顾学过的心字底的生字,发现心字底的字的特点,进行组词练习,总结释疑方法。

  4、明确诗题信息,指导读好诗题。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过渡:真好听,安静的夜晚诗人思念什么呢?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走入这首古诗。

  2、自由读:请同学们打开书43页,借助拼音,自己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学习生字。字宝宝想来考考大家?

  (1)学习后鼻韵生字:床、光、望、乡。观察变红生字的注音,你有什么发现?

  (2)认读后鼻韵词语:床前月光 望月 故乡(小老师领读词语、四组轮读读准,读出美感)

  (3)识记“疑、举、低”三个生字

  “疑”组词练习

  “举”做动作识记。

  “低”学生交流识记办法,教师指导书写,学生先书空,后练写。

  5、朗读去掉拼音的古诗,要求声音响,读准确。

  三、理解诗意诵读诗文

  (一)指导读出节奏

  1、听老师读,注意停顿。

  2、自行练读后,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感知押韵,读好押韵:看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有什么相同点?

  指名再读,一二组和三四组赛读。

  (二)指导读出意境

  1、借助图画,理解诗意

  (1)出示望月图,引导看图,图画与古诗相结合说说诗意。

  (2)指名讲诗意。

  (3)带着理解一起读诗。

  2、感知诗境,体味诗情

  (1)配乐渲染,进入诗境,想象说话

  一轮圆月挂在空中,明亮的月光洒落在你的床前,好像( )。

  (2)引导体味诗人的比喻

  联系以往学过的课文,理解“霜”字中蕴含的一分清冷,并指导朗读。

  (3)比较理解:诗人忍不住举头凝望,诗中“举”可以换成“抬”,“望”可以换成“看”吗?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

  A借助举重照片理解“举”,指导做动作朗读,体会诗人的心情。

  B造句感知“望”的意味:用“看”造个句子,“望”呢?(板书:望月)

  C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4)想象说话,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望着这轮明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这时,他想对亲人说些什么呢?(板书:思乡)

  (5)配乐朗读:是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天空和无边无际的大地上,“明月与李白”对望,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万般思念都化作了这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吟出诗情

  四、拓展延伸

  思乡思亲是永恒的主题,思乡诗还有很多,送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后同学们可以在我们的古诗书中找一找,下节课我们来分享。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学简析

 《灯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中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火与光”。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火与光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感受课文中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受到主人公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的熏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单元教学提示“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文字,同时感受文中主人公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受到教育和熏陶。”结合本课及学生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下列词语:倚、憧憬、千钧一发、围歼战、璀璨。

  2、能力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b、学习本课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情感目标: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最佳方法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特的见解。结合教材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1、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读读课后的“金钥匙”,借鉴其中的读书方法,圈圈写写,批批注注。

  3、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故事,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4、小组交流、讨论,班级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拉好窗帘,关上灯,让孩子们感受灯光突然亮起来那一刹那的喜悦。

  2、幻灯片出示“天安门前灯火辉煌”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谈感受。

  3、是的,许多人都和大家一样,觉得灯光“多好啊”。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灯光》。

  (情景的创设,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谈感受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初步朗读课文,正音。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结合“金钥匙”自学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写批注和心得;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讨论的准备。)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给课文分段,了解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2、交流展示。

  3、齐读课文。

  (反复的朗读,体现了《新课标》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二课时设想

  一、直接导入,回顾旧知:

  1、读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温暖赞叹围歼战聚精会神憧憬震天动地千钧一发暴露璀璨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写往事?

  二、精读课文:

  (一)读了这个故事,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完成填空:()的郝副营长。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写出批注。

  2、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

  (二)文中几次写到灯光?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谈谈感受,体会作者的深意。

  1、自由读文,思考。

  2、交流汇报。

  3、师小结:课文五次写到灯光;课文的开头意在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同开头照应。这样的开头结尾,是为了告诉读者:这样光明温暖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4、齐读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同时,通过在“读、悟、说、读”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拓展延伸,畅所欲言:(欣赏都市夜景图片)

  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得到了许多的启示,教师及时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设计下面的练习:

  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写简单的感受)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摘抄四字词,并选择一、二个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广场引起回忆

  幸福生活

  灯光往事献出生命(珍惜、创造)

  (王愿坚)来之不易

  广场思念战友

  板书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设计:

  1、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

  2、紧扣文章主要内容,突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太阳》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几大特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 说教法

  1、 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

  2、 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联想,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 说学法

  1、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初步认识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

  3、 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讲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认识,并利用课件传说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交流,拓展:

  1、“说”太阳的博爱、无私奉献,感恩太阳的说话训练。

  2、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交流,学习倾听,学习简要介绍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地想象、畅谈自己美好的设想:怎样让太阳把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可爱。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使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掌握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热情。

  五、说板书设计

  远 和气候的关系

  大 太阳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和动植物的关系

  热 和疾病的关系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寓言故事能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学情、学法与教法

  (一)说学情:

  本文是寓言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篇幅不长的一个小故事,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耐人寻味,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

  (二)说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教学时主要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 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媒体环境:

  多媒体是本课的重要载体,采用光、电、影、声相互交替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改变知识的呈现状态,将教学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习欲望。

  三、教学流程与意图

  (一)教学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思路: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趣”字先行

  导入新课

  以“读”为主

  入情入境

  以“演”代读

  深入探究

  联系生活

  情感迁移

  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环节:

  1.“趣”字先行,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一棵青松,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接着出示了两棵松

  树的图片进行比较,在出示课题时,有意把小写得很小,把大写得很大,

  【设计意图】:视觉的冲击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震撼,以图促理解,孩子就能体会汉字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孩子们进入情境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也是范读课文的过程。

  3.以“读”为主,入情入境。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采用自读的方式,读完后运用摆一摆的形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紧接着提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贴吗?课件顺势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

  【设计意图】:短短一句话的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多样的检查方式也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着小松树骄傲的原因,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齐读、共同探讨的形式,,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4.以“演”代读,深入探究。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你会做这个动作吗?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填空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其实对于“托”这个字并不太理解,在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又采用填空的形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

  【设计意图】:对表演的角色进行指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课本表演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表现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探讨小松树与大松树到底谁高这一问题上使用了动画的形式把小松树放到山下【设计意图】: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比”字来练说,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又将文本与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接起来。

  四、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立体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一)视频展示,直观高效

  精彩的动画展示过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感知,对于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无疑是一剂良方。

  (二)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把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述的精彩,我们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去理解、领会知识,进而

  掌握、运用知识。

  (三)静中有动,深化难点

  将静态的小松树放置到山下,方便学生对比理解风伯伯的话。

  (四)情景渲染,知识再现

  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本表演,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现课文的精彩画面,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11-08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04-18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长城》语文说课稿11-12

有关语文《项链》说课稿06-09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07

小学音乐说课稿11-26

小学体育说课稿11-24

小学英语说课稿05-01

钓鱼的启示语文说课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