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3-03-25 09:14: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范文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范文15篇

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单元所选全是文化艺术方面的xx,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由此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xx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xx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看天看月看竹影的游戏及作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也会让我们获得人生的真谛。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把“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趣活动中,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确立为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的特点,我确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体会xx表现的童真、童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老师恰当提升引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学习方法。全文通过生动地语言描写,着重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为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学习,感受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问,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本着启发式原则,利用如下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教学法:“教学千法读为本”,xx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很适合朗读。因此采用朗读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为全文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追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xx的美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3、引导感悟法:学习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说说对xx的感悟,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为此我为学生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品评,突出重点,注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2、朗读欣赏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xx的形美、意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散文的重要方法-----朗读法。

  3、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词典,解决字词难关;

  2、收集关于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抽生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在绘画及散文方面的创作成就非常出色,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丰子恺先生为什么会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呢?其实,这和他的童年是分不开的,早在童年时期他就对艺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那么他是如何体验的呢?这次经历又让他懂得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他的xx《竹影》 。

  (设计思路:一: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作者的情况,课堂上不再浪费时间;

  二:紧扣xx的主旨,即童时的体验和经历可以影响今后的人生,从而为下一步问题的设计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包括六要素)。(设计思路: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内容最直接、最真切地感知,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精读,感受情趣:

  1、引竹:xx以“竹影”为题,是否开篇就写“竹影”呢?(明确事出必有因:以月夜乘凉引出即将所写主题)。

  2、识竹:(看——画——听)月下看、水门汀上画、听父亲介绍。(xx重点)

  3、悟竹:艺术,蕴涵在美中;美,就在身边。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作者用精妙生动的描写表现了童真童趣,勾勒,朗读,并试着说明理由。

  例如:门口一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拟人)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的减弱。(比喻)……

  (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xx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分析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析语言的能。)(四)赏析,突破重点:

  文末作者写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这幅墨竹画在作者家里一直挂着,他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为什么他此时会觉得更有意义呢?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同学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最终定格为:“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了,从而也就觉得更有意味”。从而也回答了导入新课时的问题,即作者的成功和他童真时的这次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设计前后呼应,使思路更加严密。

  (五)拓展,感悟生活:

  丰子恺先生从他的童趣中品味到墨竹的美和中国画的美,提高了自己欣赏美的能力。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在享受一种美,这是语言文字的美,是文学艺术的美,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欣赏这种美的能力呢?(同学们畅所欲言,既能开拓他们的思路,也能对他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六)课堂小结: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无处不在:一片枯叶、一叶残贝、一抹斜阳,都能让你感动流连,受益匪浅。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语文这个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六、作业:以“童趣”为话题写一段小练笔。附:板书

  竹影

  ——丰子恺

  引:月夜乘凉

  识:(看、听、画)竹→→关注生活,发现美、欣赏美悟:艺术美

说课稿范文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现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我的说课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12节的《乘车》一课。

  一、 教材分析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初步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乘车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含义。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二、 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完成教学。

  三、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完成,分别是2分钟的导入,28分钟的新知的探索和深化,10分钟的巩固练习。下面我详细说明一下这三部分。

  (一) 导入:

  师课件出示公共汽车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一起说:公共汽车

  师:你们平时见过的公共汽车上人比较多?到一个地方就会停下来,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是这样吗?生:是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车”的一些数学问题。(板书:乘车) 以此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 新知:

  1、 说一说: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

  数学问题吗?”

  此处初步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能力目标。

  2、探索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好

  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合作用画圆圈、摆小棒的方法完成计算。列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探索运算顺序。此处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情况,还培养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

  1、 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计算题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巩固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借助学具操作完成有关计算。

  最后,欢迎各位老师指导,帮助我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说课稿范文3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习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习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习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说课稿范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称赞》,下面我就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的主题就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无论是识字、童话、口语交际、展示台都贯穿了沟通、交流、合作、分享等观念。《称赞》一文通过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事情,让学生感受真诚的称赞会给人带来自信、勇气、快乐。课文文质兼美、寓意深刻、既能让学生学习语言,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对理解词语、感悟文本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他们喜欢发现别人的不足,不善于真诚的称赞。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给予真诚的称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验相互称赞的快乐。

  教学难点:小刺猬是如何发现小獾优点、并给予真心称赞的。

  四、说教法学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主要依赖于直观教具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境教学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活动情境,并运用以读代讲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

  新课标指出,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识字法、合作探究法、多种形式朗读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受到过别人的称赞或者称赞过别人吗?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2、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称赞》,(板书课题)想听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称赞,为学生进入文本降低难度。】

  (二)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1、课件播放《称赞》的故事视频,学生倾听。

  2

  【设计意图:争取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这样的阅读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而且也是培养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的过程。】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创设情境,认读“火车”上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读音。

  (2)小游戏:抢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利用苹果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及形近字。

  5、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板和椅;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采用先随文识字再分步强化的办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灵活自主识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生生互学、生生互助的能力,并采取多种办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三、图文结合 感悟课文

  1、感受称赞之真诚

  (1)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自由介绍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此时的心情。把小刺猬对小獾的真诚的鼓励和称赞用朗读体现出来吧。

  2.感受”称赞”带来的变化。

  (1)(出示图2)想一想: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会让小獾有这么大的变化?划出有关句子。

  (2)看一看:通过图片的对比感受小獾的前后巨大进步。理解“泄气”和“自信”,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一读:通过分行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称赞带来的变化。

  3、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无比喜悦。

  (1)(观察图3、4)重点指导学生读出“高兴极了”的语气。

  (2)想一想:课文还有哪一段写到“高兴极了”?说话练习:-----极了------极了。

  (3)抓住“两次?高兴极了”是因为什么这一问题,体会称赞的作用。

  (4)分角色朗读,回顾全文进一步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5)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与文本进行真正对话;通过角色互换、体验阅读,大胆假设再一次体验称赞的神奇魅力。阅读能力就在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感悟中得来。】

  四、对话文本,学习称赞

  1、课件出示称赞的要求:我们身边值得称赞的同学,你认真的观察过他们么?愿意把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么?

  2、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总结送给小诗。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一双欣赏的眼睛看世界。是值得学生受用一生的.好品质。本文的情感熏陶就在这潜移默化的一个个生动的小片段中得来。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 五)拓展延伸 陶冶情感

  现在,大家愿意真诚地把你的圣水洒向身边的人了吗? 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制作阳光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你想说的话,送给你想称赞的人。让阳光自信好心情永远伴随在我们的左右。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明理重导行的理念,亲身体验称赞的魅力。回去后自己制作阳光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你想说的话,送给你想称赞的人。相信学生必会有所触动、有所行动。】

  六、说板书设计

  称赞

  刺猬 一个比一个好 小 獾 (泄气——自信)

  小獾 没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刺猬 (消除疲劳)

  【设计意图:板书也是围绕着称赞来设计的,称赞架起友谊的桥梁、还让人消除疲劳,由泄气变得自信,板书好似一个微型教案浓缩了文章的精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说课稿范文5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首先我简单分析一下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中国文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宋词经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所选的都是宋词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写于1082年,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文中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说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如下: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一是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二是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三是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而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二、下面说一下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根据课文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xx,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三、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大教学板块。

  (一)备

  即课前预习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

  3、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

  (二)导导入新课

  首先是播放音乐。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了“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读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1)学生试读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2)听录音、范读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3)学生朗读

  a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

  B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c留出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一边理解词意。

  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xx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分三步:

  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目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

  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1)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内容,为何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2)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3)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羡慕周瑜?

  (4)“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

  3、炼字炼词,品味语言

  此环节主要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锤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五)悟

  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引导学生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

  知识目标豪放词的特点情感目标从容旷达的胸襟。

  (六)练课外拓展、迁移知识

  比较阅读杜牧的诗歌《赤壁》,让学生把握竟象与意境,寻找二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这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课时的语言要有力度和气势,尽量营造一种和作品豪放风格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学生,走进作品。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讲课思路来安排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理解讲课思路,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

  2、作业:

  a、背诵课文

  b、查找一首怀古诗词,试着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的xx。

说课稿范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美术与社会生活这一板块的内容,主要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的(设计运用)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对平面设计单元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另外,也是对本册教材中工艺设计类知识的一个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对三维立体造型设计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一般的制作技能。

  教材从介绍桥的功能,样式入手,展现了桥的历史,文化,环境,生活变迁中的发展与沿革,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问题,通过与历史,地理,工程学等知识的广泛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设计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理解共通的建

  筑艺术发展原理和规律。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收集整理信息和分析研究问题等方法,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关于"桥"的课题,学生不会感到陌生,由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体验,因此容易引发学生共鸣,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前提;但是,也应充分估计到学生从平面设计过渡到立体造型的困惑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的拟定: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精神: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从设计制作与审美体验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独特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因此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各种造型方式。

  2,掌握简易桥梁模型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3,体验和讨论优秀的桥梁建筑艺术带给 人们的审美情愫。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桥梁造型的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

  五,教具与学具:

  1,多媒体教学课件,桥梁模型实物,图片等

  2,打印纸,硬卡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六,教学流程与教法,学法:

  1,导入:

  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上来,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注意提问要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如:……

  世界名桥

  2,讨论"关于桥,你来说点什么 ","说说家乡的桥"等,辅助手段:各种桥梁图片展示,引导鉴赏与探讨。

  家乡的桥

  在此主要采取"欣赏——启发——引导",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图片等素材,合理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积极动脑的思维活动中,教师再具体分析几种桥梁形式,得出关于桥的一般概念及审美意义,从而引出新课《我心中的桥》。

  3,思考与讨论:桥梁造型与实用功能的关系

  为什么桥梁结构造型大多采用"圆拱形"和"三角形"

  提出一个问题:桥梁的各种造型只是为了好看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能有多数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建筑桥梁为什么大多采用圆拱与三角造型 这个问题应该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具体分析几种桥梁形式,得出关于桥梁造型的一般概念,力学原理及审美意义。

  一个很有趣的小实验:

  这是本课比较"出彩"的一个环节,也是本课教材里没有的内容。设计该环节的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类似物理实验的小制作,不仅要明白桥梁造型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设计桥梁最首要的任务是考虑它的实用功能性。

  4,小实验:一张硬纸,从A点到B点做一简易桥,问题1:怎么做,才能让"桥"的负荷量最大

  5,从问题1引出问题2,此时引出有关桥梁的一般知识:如桥梁的基本结构,力学原理,结构力学,材料学,造型与功能等。

  结论:桥的负重能力与跨度和桥面形状有关系

  6,学生作业:自己设计,制作一座"我心爱的桥"(时间不够可在课外时间或下节课完成)

  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座完整的桥梁模型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简化桥梁的复杂造型,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形式以简练,实用为主(只要有桥面和支撑物就行)的思路前提下展开设计活动,增加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作业的展示与评价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作业后进行评比,内容有两项:

  1,负重比赛,看谁的桥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砝码或其 他重物)

  2,造型评分,看谁的桥造型最美

  综合两项得分。评出本班"最佳桥梁设计"奖。

  七,知识拓展:发散性思维,从具象到抽象:七夕鹊桥;心灵之桥;沟通本领……团队精神……等

  这个环节应"点到为止",有时间可讨论一下,不必强求。

  设计该环节仍是按照新课标精神,"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学生通过以上学习活动,积极探究,勇于尝试,已经设计制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理应从中体验到创造的喜悦以及成功的快乐!客观而恰如其分的评价方式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给予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设计制作出一个桥梁模型并不是本课的主要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桥梁建筑艺术这种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通过具体的设计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大文化背景中,欣赏和体验人类各种建筑文化的精华,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终目的!

  一座桥一个故事

  一座桥一段历史

  谢 谢 大 家!

  一座桥一种文化

  这是本课力求达到的一种境界!

说课稿范文7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猴王出世》一课。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打开第六单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副绚丽多姿的中外文化画卷。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陶醉我们的心灵。此组课文因为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历史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的特点,适合“薄书厚度”,所以要注意课前资料的补充,课后阅读的扩展,以解决课上遇到的问题。

  《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发现一股瀑布,相约能进入瀑布而不伤身体者为王。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瀑布,结果发现水帘洞,因此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个勇敢的石猴就是后来的孙悟空。作者巧妙地将猴的特征与人的性格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机智、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这个形象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倾倒。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借助人物语言、品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石猴的“勇敢顽强、无私无畏”,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出示课件)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借助人物语言、品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来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石猴的“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些教学目标中,我把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作为教学重点。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情感表达出来,感受人物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谈谈这节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本课以学生课前对孙悟空这个形象的了解为基础,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情境中转换角色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思中想象”,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猴王最初的形象。

  上课伊始,我与学生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石猴是怎样出生的?你觉着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石猴 快乐自由”出示课件)。之后导入新课 “这只快乐自由的石猴是怎样成为王的?它凭借的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孙悟空,去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导入新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从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新课标指出:“当学生学会了在读文本时与自己对话、与作者对话时、才会享受感动、享受收获,才能与作者碰撞出‘火花’,这是一种最真实、最深刻、最有效的阅读。而默读课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学习方式。”所以我首先出示了中心问题:石猴是怎样变成猴王的?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然后交流研讨。

  在学生交流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感悟,感情朗读,还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指导。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我首先抓住以下感悟点来交流3、4自然段。

  1. 学生说到:“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时,引导学生抓住“高叫到”、“我进去”、“我进去”,想象石猴当时毛遂自荐的形象,感受石猴勇于担当责任的性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感叹号对表达感情所起的重要作用,旨在让学生知道,读书不要忽视标点,小小的标点,也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2. 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学生说到“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这句话中,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好猴!”在这所起的作用,学生由《珍珠鸟》一课自然想到,这是独词成句,把它置于篇首,然后补上“好”的内涵,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石猴的赞叹,然后借助“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一系列动词,让学生感受石猴身手敏捷、本领过人的英雄本色。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出对石猴赞叹、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明白石猴成王凭借的是勇敢、本领过人。(相机板书:勇敢、本领过人)

  3.人物的性格,往往透过它的语言也能表现出来,因此在学生说到: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我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特别让学生从 “都”字来体会石猴的善良、无私,使学生明白石猴成王凭借的还有他的无私无畏。(随机板书:无私无畏)然后再让学生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还原到朗读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阅读原则。

  接着交流第5自然段: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所以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品读文本、借以感悟石猴的个性特点。

  1.在学生谈到“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时,我引导学生再次抓住句中动词,在小组内演一演,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的用意。让学生知道作者表面是表现众猴顽劣的个性,实则鲜明的突出了端坐于上的石猴的冷静与清醒。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在这段话中让学生抓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和“何不拜我为王?”体会石猴的聪慧机敏。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让学生从中感受石猴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而且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造地设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相机板书:聪慧机敏、美猴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目标达成的主要手段。在学生依托文本回答之后,及时的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反复朗读。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转换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通过学习,学生对孙悟空一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你说我说孙悟空(出示课件)的环节。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总结:“同学们,此时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所感受到的猴王形象,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课文,有滋有味的去品读,去享受古典名著的语言之美吧!”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不是指激发学生对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兴趣,而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课后主动阅读,去原著中寻找电视里看不到的《西游记》,让学生理解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的道理。

  据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故事话西游:读《西游记》原著,讲述你喜欢的一个

  精彩故事片段,准备召开故事会,看看谁讲的最精彩。

  2.比比谁的收集多:收集与《西游记》有关的典故、歇后语、俗语!(出示课件)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板书简洁生动,直观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下面是我对《猴王出世》一课的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快乐自由

  石猴 凭借 勇敢、本领过人 美猴王

  无私无畏

  聪慧机敏

  以上是我对《猴王出世》一课教学的整体设计,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范文8

  一、课程地位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其使用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应用写作能力不仅成为了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而且还是企业所要求的八大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应用文写作》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重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建设和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应用文写作》是各类高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性质。在我校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贸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应用文写作》侧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根据课程建设理念,我们将课程建设的目标分解为: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各专业各类常用应用文体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类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写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常用的应用文,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学生未来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各专业的职业流程和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应用文写作》是我校目前高职各专业正在使用的写作课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此教材是由长期工作在高职高专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要求;在内容设计上坚持“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文种训练;本书从培养学生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的角度出发,以基于学习生活、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这一编写思路来安排内容。全书共分上下编共九个模块,涉及各类文种60余种。

  (二)教学内容:由于我校开设写作课为一学期共36学时,时间较短,所以我们在制订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时,删去了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相对较远的党政公文类、法律文书的一些文体、选择的一般都是最能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发生直接联系的文体。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求职、工作活动过程为导向,将学习内容重新组合为三大板块、六大类。

  (三)教学参考

  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现在普遍倡导淡化理论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使

  用更深奥的理论教材作参考,而是把寻找更贴合学生实际、有时代特色,能有效服务专业的典型案例、经典例文作为教学辅助。这些教学资料xxxxxxxx于网络平台、报刊杂志及一些企业单位。

  根据专业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参考资料更好地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么写——知识目标

  应用文种类繁多,在具体教学中,不同的专业各有侧重,要求不一。但总的要求是:对与专业相关及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则要进行深入详细的阐述,使学生要掌握其文体的性质、特点及写作要求,强化写作能力。这对应的是我们教学目标当中的知识目标。针对教学找年我们提出的解决措施是:化繁为简、加强练习、反馈评讲、解决问题。

  所谓化繁为简就是在授课时淡化理论教学,将枯燥的知识点化为简单的例文呈现给学生。讲授大多数文体时,首先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使学生了解每一文体的用途;再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每种文体的具体写法和特点,使他们明了该如何去写,并掌握最简单、最实用的写作方法,同时空出更多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练习和实践;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作文中的不足,归纳出写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写什么、怎么写——能力目标

  解决措施:围绕专业精选案例、结合生活情景导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为一门写作课,仅仅教会学生掌握一种文体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去年教研室进行了考试改革,试卷内容以实践能力测试为主,让学生根据设置的情境判断应写什么文体,并写出此种文体。从考试的效果来看,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做出判断。以此我们认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难点还是在如何提高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加强案例教学、结合生活情景导入能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运用案例进行组织教学,既重视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更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和成文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正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得到明显提高。随着教学内容涉及面的扩展,各种各样的案例就把前后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了,使学生在兴趣中潜移默化地加以掌握、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理论讲授与例文分析相结合

  2、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注意运用比较法教学。

  4、加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建设理念

  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更好的为专业课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和工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本位,服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二)改革目标

  按照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我们需要根据学生职业人生设计教学项目,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以职场情境创设为导入,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在教学改革上确立以下目标:

  1、建立“项目化”的课程结构。重点是突破学科教育重知识系统、重文体知识、重章节结构的课程体系,打破应用写作课程以文体分类的惯例,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2、确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案。为使学生适应本专业就业环境,注重强化训练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如采用情景模拟写作、现场写作、项目写作、案例写作、病文修改写作、一个题材多种写法的写作、整理课堂讨论结果的写作和课外社会实践的写作等。

  3、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积极与学校社团、团委联系,通过学生的一些社团组织,如校报记者团、营销协会、设计工作室、网络博客等平台,在社会实践中,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改革考核方案,改进考试内容

  我们目前的考核方案是按照学校规定的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来计算。但写作课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平时要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所以建议学校增加本门课的平时成绩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

  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我们在考试内容上作了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往传统考卷中填空、选择、判断、写作等各项考题互不相连的单一模式,而是在设计题目时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设置情境,将基础知识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在无法用什么获奖证书来证明,但学生完成的一份份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招聘会上拿着的一份份制作精美、内容充实的简历、求职信,都让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已经体会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所在,它的教学效果将会随着学生走向社会、迈入职场展现得更为显著。

说课稿范文9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下面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15课《一路花香》。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从而告诉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人物的对话描写得具体生动。通过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根据本课教材的编排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说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篇极好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课文。在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在课堂上,我极其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最终逐步形成共识,在寓言中体会做人的深刻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更是尤为重要,可通过“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啊?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脑子当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寓言,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围绕课题提问:这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呢?(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想一想,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扫除阅读障碍,对部分学生要进行有意识的指导。检查自学效果时,要注意正音。)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指导读通。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再读课文,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4、齐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适时引导学生交流感知到的课文大意,使学生明白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并就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以便精读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想法。)

  (四)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有裂缝的水罐:善良自卑)

  2、结合课文,想象一下:那只完好的水罐会对有裂缝的水罐说什么?有裂缝的水罐又会怎么想呢?

  3、讨论:完好的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破水罐是不是真的一点用也没有呢?

  4、分角色朗读挑水工和破水罐的对话。可分小组排练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段对话,并表演。

  5、从他们的表演中,你知道那只破损的水罐为什么会这么自卑吗?挑水工说话很有艺术性,你又是怎么理解的?(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可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齐读全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

  (通过这些富有深意的问题,启迪学生心智,揭示做人道理。)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很多人存在着弱点或缺陷,有的人因此很自卑,我们如何像挑水工那样知人善用,善于发现这些人的长处,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呢?

  2、如何树立这些同学的自信心呢?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xx结构的减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我的板书就是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挑水工破损的水罐

  为自己的成就骄傲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正确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

说课稿范文10

  一、说教材

  《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xx的特点。它从“送行……发射……问候……圆梦”四个方面介绍了“神舟五号”升空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的情怀。

  此文文质兼美,情溢字里行间,特别是第二第三部分内容是xx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导法、导学、导练,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入手教学,先丛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注重情景的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读写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和感悟。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大丰收,达“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入情,回顾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让我们激动、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梦圆飞天)让我们扬眉吐气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一定能……(齐读:梦圆飞天) 2、回顾旧知:送行—射—问候—圆梦(师板书)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感悟课文第二部分)让我们扬眉吐气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一定能……(齐读:梦圆飞天)

  2、回顾旧知:送行—射—问候—圆梦(师板书)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感悟课文第二部分)过渡: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

  1、出示发射图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2、自由读课文6-15自然段,动笔画出喜欢的地方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4、同桌或四人一小组交流互动:发射前怎样?发射时怎样?发射后怎样?(交流发言)

  5、指导读,加深感悟。(点名读,分角色读)

  6、句子练习:

  面对腾空而起的“神舟”五号,我xxxxxxxxxx。(学生写出来)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体味课文第三部分)过渡:发射成功了,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吧。

  1、找一找:杨利伟在太空发回问候的段落.

  2、请轻声的读一读。我们该抓住哪个中心词语读好这段话呢?好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看谁读得最好?

  3、指名读,师生评价:(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4、对比读(男女生比读)。

  5、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杨利伟告诉儿子,他看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了,我们同学想不想也看到呢?好,就让张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吧! (播放课件,欣赏美景)

  6、这样美妙的景色确实让入神游向往啊!你们能通过读的方式读出来吗?(指名读和齐读)

  7、确实很美,这么美的画面,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如果杨利伟叔叔来我们的班级,和我们坐在一起,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今天我们知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了,神舟六号也已成功,神舟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让我们预祝我们的祖国在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也希望我们同学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5、梦圆飞天

  送行——热闹

  发射——壮观(喜悦、自豪)

  问候——豪迈

  圆梦——喜悦

说课稿范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编辑电子板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反思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编辑电子板报》是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组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6课的内容。本课通过学习和制作 “电子板报”,让学生知道WORD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和制作 “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 “电子板报”:

  ⑴、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⑵、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制作电子板报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具有自己特色和创意的电子板报。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比较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来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对于本课的教学,学生采取的学法是:“接受任务→小组创作→评价成果→归纳总结”,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指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三、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机房、教学素材。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流程:

  (一)、直观演示,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你们在吸取它们精彩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软件、什么途径和什么方法编排在一起的?(学生说没想过)你们想不想看一些网上的电子板报?(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看电子板报)

  教师演示:网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进入新浪站,输入关键词“电子板报”,显示搜索结果,进入相关网页,演示)。

  【教学意图】 通过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进而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教师:这些电子板报整体如何?是用什么软件编排的?

  学生:设计得真好,内容真丰富,用WORD、WPS软件制作的。

  教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办一份能和它们相媲美的报纸呢?

  学生:有,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教师:现在各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WORD软件完成任务。

  (二)分组创作,自主探究

  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讨论一段时间分配好任务后,有的小组各成员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开书,打开WORD软件,一步一步地自学,并不时地和同组其它同学讨论着;有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一个同学在讲解,其它同学在听讲,并不时地记笔记和提问,能者为师,互相学习,气氛融洽活泼又严肃。

  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各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如“如何使分成左右两栏的文字行数相等”“如何在正文随意定位插入图片”“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等等。对于本课中的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这些。

  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完成电子板报过程中遇到的全组都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有时候,教师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没有遇到过。此时,教师学生共同去查资料或到网上解决,真可谓教学相长,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朋友伙伴关系。

  【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动手操作中,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和自我创新,达到熟练掌握并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个别和普遍问题,教师可及时纠正。

  (三)、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完成了任务。作品风格各异,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作品统一在多媒体教室展示。请了一些相关科目的教师来评价、指导。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介绍如何学习WORD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并对教师和其它同学现场提问给予回答,(若回答不出,同组同学可以补充)。从学生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了解了各组已掌握WORD这一章节知识点,基本已熟练运用WORD综合排版。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四)、总结拓展,培养创新

  “同学们做的电子板报都非常好,每个同学在制作电子板报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学到了课堂上的或课堂外的知识。(学生都发出会心的微笑)

  最后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帮学生梳理知识。

  通过WORD这一章的学习,同学们已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资源,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联系身边的事、景、情、自然界等等,选一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教学意图】 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探究、尝试、失败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说设计反思

  1、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协同合作精神。在本课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在作品创作中小组内共同探究、共同合作,学会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说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创新的理念,更要有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之前,都创设了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注重信息技术、美术、思品和语文等学科的整合,这样,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说课稿范文12

  一、说内容

  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十课《笔的世界》

  二、说教材

  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笔,这些笔无论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学生喜爱。本课《笔的世界》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应用”的天地,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设计,并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而在第10册《杯子的设计》一课中,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的宗旨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用品的紧密联系,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1、 教法

  启发想象法:朱熹说:“读书不可只是在纸上推理义,须反就自身上推究。”想象就是一种最好的探究,有利于深入的思考,培养创新的思维,也有利于突破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感知想象,让事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画面,帮助理解。

  2、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作意识,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往往能化难为易。先在小组内合作,自学探究,然后再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在合作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和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2)观察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观察画面,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笔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2、技能目标: 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笔。

  3、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

  五、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笔设计的两大原则—实用和美观,学会画简单设计图设计笔。

  2、教学难点 :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对笔的外形进行设计,结合实用性原则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笔。

  六、说教学流程

  发现笔的变化美------感受笔的造型美-----探究笔的功能美------造型美与功能美的结合------“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展评

说课稿范文13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母鸡》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走进本单元的课文就是走进了“作家笔下的动物”的专题。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母鸡》的作者老舍,通过描写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自由认读“反抗”、“没完没了”、“欺侮”等生字词,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2、通过前后对比,抓关键词品读等方法,感受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前后对比,抓关键词品读等方法,感受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本课教学我采用了“一法为主,多法相辅,优化组合”的策略。以读为主,紧紧抓住课文描写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多媒体演示等方法与读相结合,通过自由读、范读、赛读、反复导读等方式把课堂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掌握学法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本课教学我主要渗透以下学法:

  1、重点词品读、批注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基于此课程理念,本课我着重培养学生找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感受母鸡负责、辛苦、勇敢、慈爱的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文空白处批注上自己点滴的阅读感受。

  2、合作交流法。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壁或产生片面的看法。因此,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合作交流。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的多边合作,学生的`认识得到了互补,智慧得到了递增,思维不断引向了深入。

  四、循序渐进,说程序。

  本课教学分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这五个板块分别是:

  1、谈话,引入课题。

  2、初读,整体感知。

  3、品读,感受母爱。

  4、拓读,升华情感。

  5、细读,领悟表达。

  自主选择作业:

  1、积累课文优美句子。

  2、课外阅读曹文轩作品《痴鸡》。

  3、前三段任选一段进行改写表达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总之,本课设计以读为本,以情为线,从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到感受母鸡伟大的形象,再到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文章内容到形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说课稿范文14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以同学发展为本,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同学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游戏中掌握锻炼方法,合作中体验成功乐趣;竞赛中提高运动技能。

  二、学练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心球投掷练习发展同学上、下肢和腰腹力量,使同学身体更健壮、更健康、更自信。

  2、引导同学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3、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练内容:

  多种形式的实心球投掷与游戏

  四、同学情况:

  初二(4)班共有同学40人。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同学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五、教材分析: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同学大多不喜欢上投掷课,一是嫌器械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同学的学习的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品质呢?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以实心球贯穿全课,设计了“搬运炸弹”、实心球的投远和投准、搬运接力跑等游戏来调动同学兴趣和积极性,并采用“小群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六、课的流程

  1、师生交流、宣讲本课内容、目标

  2、游戏:旅游观光、搬运炸弹——培养同学团队协作精神和投掷兴趣;达到活动身体,导入课题的目的。

  3、多种形式的实心球投掷练习、实心球投远或投准游戏——使同学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得到发展;使同学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使同学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同学学会合作,共同探究,拓展能力,获取知识;使同学超越自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组织同学展示成果——互相学习,体验成功快乐,激励同学。

  5、搬运接力跑游戏——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6、藏族舞——愉悦身心,放松肢体

  7、小结

  七、课的特色与创新

  1、游戏比赛式教学本课以实心球贯穿全课,设计了“搬运炸弹”、实心球投远或投准、搬运接力跑等游戏来调动同学兴趣和积极性,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2、“小群体”学习分组小群体内部合作学习,教师辅导的`形式,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同学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式学习,组内同学互助学习是同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以游戏观光旅游和搬运炸弹取代旧模式下的准备部分,旧模式下的慢跑,徒手操往往脱离课的目标仅起到热身的作用,而这个设计紧扣课的目标,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练习内容,又达到热身和导入课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单调,激发了同学的兴趣,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

  4、给同学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时间和舞台,课中同学可以选择练习教师推荐的投掷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以练习自己创编的。并且专门安排了自创动作练习和小组自编投远或投准游戏时间及展示成果时间。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同学创新和探究活动,让同学体念到成功的快乐。

说课稿范文1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可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及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对光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光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即将学习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也为高中的光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进行物理实验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教学重点:

  (1)、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关键:

  (1)、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2)、做好探索性实验----光的折射规律实验。

  4、教材处理

  光在水中的折射不容易观察入射和折射的偏转角度关系,因此,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而光在玻璃中的折射,可以在光具盘中实验,能得到具体的数量关系,所以,作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进行重点研究。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实验前,提出问题,带问题实验,使实验具有目的性。

  探究式教学: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实验方法讨论法:实验中小组讨论,归纳折射规律。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习类比学习的方法。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在光的反射中学生运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而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实验方法,实验结论等,学生都可以相互借鉴。因此让学生通过把光的反射实验与光的折射对比研究,总结折射规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显的格外重要。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引入:(3分钟)

  【活动一】:盛水小烧杯中,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筷子水中部分有什么变化。

  问:水中的筷子会看起来弯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活动二】在玻璃砖后边放支笔,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什么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说课稿】相关文章:

纸船说课稿07-20

体育说课稿07-18

雷雨说课稿08-02

《尊严》说课稿07-30

《绝招》说课稿09-20

优秀说课稿04-29

长城说课稿06-09

《画风》说课稿06-10

《散步》说课稿10-24

《压强》说课稿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