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的作文300字集合(4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的作文300字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的作文300字 篇1
我是一个蓝猫牌的书包,我从书包厂里加工出来,然后就被送进了蓝猫专卖店里,在那里,有许多我的兄弟姐妹,我们都被摆在一个货架上。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我的兄弟姐妹们差不多被客人们领走了,只有我和几个难兄难弟们在货架上过着一天一天孤苦伶仃地生活。
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一位衣着华丽的绅士带着他的儿子来这里买书包,我幸运地被挑中了,跟着新主人回了家。
回到了新家,小主人把他的新书装到我肚子里,那时他上一年级,非常爱护我,我也就成了他的心肝宝贝,后来的两年也是这样的。
但自从他上四年级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早晨,他穿好衣服,背上我就去上学,没有刷牙,没有洗脸,连衣服也没有穿好;中午放学回家,小主人从我肚子里掏出作业,随手把我扔到一边,就开始写作业;下午放学回家,小主人不管不顾地把我扔在一边就去吃饭,饭后打开我,开始写作业,写完后就一把把书本塞进了我的`肚子里,就去睡觉了。这我还可以忍受,但是他居然连文具盒都不买,连笔盖都不盖,把笔在我身体乱放,扎得我这一个大窟窿那一个大窟窿,特别特别的疼。
小主人呀小主人,我多么希望你变成原来的你呀,原来的你是多么爱护我呀!
小学的作文300字 篇2
伴随着几声隆隆的春雷,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啊!春天来了。几阵轻风,吹走了冬日的沉重,那丝丝细雨,更是滋润着充满生机的大地。
春雨像细缕的绢丝,又轻又细;像湿漉漉的烟雾,千变万化。在这里,你一定感觉不到雨的淋漓,也听不到它的响声,只感觉它在轻柔的抚摸着一切生灵。
春雨又像滚滚洪流,汹涌激昂,洗刷着大地的各种污垢,让一切都回归自然本色。然而,春雨又是多彩的,它染红了桃花、染黄了油菜花、染白了梨花,染绿了柳枝、也染绿了大地和山峰,春雨还是香甜的,它给人们带来了收获的希望,让人们早早地闻到了稻麦瓜果的芳香。
春雨更是神奇的.,它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翠绿,更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充满朝气。
春雨的形态多种多样、变化莫测。它一会儿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又哭又闹;一会儿像一个富有童趣的小女孩,到处嬉戏;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若隐若现的影子,使人琢磨不透。我每在雨中观察,在那细细的雨帘中,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雨停了,在万里晴空中,还时常会出现淡淡的彩虹。啊!春雨,你是这么的美好,这么的令人浮想联翩,载着我们的希望,伴随着我们,迈步前进,走向远方。
小学的作文300字 篇3
今天早上,我和很多朋友组成了一个发现小队。
一开始我们横穿马路,我还作起了“小小交通指挥员”。不一会儿大家来到了振兴绿园河边的草地上。
我们的第一个发现就是草地上小小的蚯蚓。一开始,我们还以为它已经死了呢!结果我们碰了碰它,小蚯蚓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我们怀疑这只小蚯蚓应该被踩过。后来我们又去寻找第二个发现。
突然有一个队员叫起来:“啊!好大的蜘蛛网。”原来是撞蜘蛛网1号陈思烨,后来又出现了撞蜘蛛网2号王圣文,蜘蛛网直接被撞开,哇!王圣文简直是铁头啊!
接着我们又发现了萤火虫,只见它待在一片小小的叶子上,看样子它很冷。有人说:“它是雌性,因为它不会飞。”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的尾部是白色的,头部红红的,身体部分黑黑的,看起来特别小。
紧随其后,我们发现了大大的玉兰花种子,有人说:“这特别像迷你小树。”我还发现了草地上有一些许多烂掉的蘑菇。随后我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有许多人在钓鱼,高高的'芦苇,又大又绿的荷叶把所有人都迷住了。
对于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特别开心的早晨。
小学的作文300字 篇4
夏哥哥走了,秋弟弟却悄悄来了。这时,田野里的稻谷被染得金黄。一阵阵凉爽的秋风吹过,稻谷随风翩翩起舞,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的脸上也挂满了微笑。因为他们知道:马上就要丰收啦!
终于,稻谷完全成熟,农民伯伯笑嘻嘻的开着收割机来收割稻谷了。你看,农民伯伯熟练的驾驶起了收割机,一大块田不一会便只剩下稻草。这时,旁边的老年人说:“以前割一块田的稻谷少说也要一整天,现在几分钟就收完了。”我听后想:农民伯伯能如此快速的收割稻草,全收益于国家的发明啊,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也能为人们发明各种让人们更方便的机器,为社会尽一份力。
天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好像在诉说秋天的美景。花儿们摇晃着脑袋不停的说:“丰收啦,丰收啦!”
【小学的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小学的作文12-09
小学的作文[经典]02-17
[精选]小学的作文09-16
小学作文07-22
小学的作文【精选】08-01
【精选】小学的作文12-16
(精选)小学作文10-07
[经典]小学的作文10-23
小学的作文12-11
(经典)小学的作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