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场励志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1
也许一个人的前途如何,跟许多因素有关。比如自身的实力、遇到的人以及碰到的机遇等。但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几乎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能走多远,有多好的发展,以及可能做成什么样的事。
一个只计较个人利益、只在乎个人得失、总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员工,顶多是不犯错,但也不立功,更谈不上成为单位的核心人物。
但一个能挑起重担、扛起大任、勇于冲锋并且关心集体利益,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员工,更容易成为单位的顶梁柱。
记得有位老师曾跟我说过,无论做任何工作,比你优秀的人,其实就是比你更多一份用心:责任心和耐烦心。
一个人的学历低点、能力差点、反应慢点,都不必担心,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和改善,就能将事情越做越好。
但一个人哪怕再聪明、想法再独特、脑袋再够用,只要不肯去动、不肯去做、不肯去付出,也无济于事。
通常情况下,那些想要把工作干好、想要有所进步、想要为单位排忧解难并且付诸行动的人,总是比那些看似条件不错、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很大,但只管自己、得过且过、只想待在舒适区的人,更值得认可,值得信赖,值得托付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2
高薪背后,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从山下登上山顶,总是艰难的,可能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爬得气喘吁吁;而从山顶往下跳,瞬间就到了山脚下,速度极快,但却致命。
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就是人生的真谛:
向上的路很难走,向下的路很顺畅,但最终只能以凄惨收场。
想要快速的到达山顶,一是需要强健的体魄,二是需要不放弃的信念。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高收入的行列,没有什么捷径,就是玩命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
事实上,你看到的一切高收入人群,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你羡慕那些明星,微笑几下,说几句话,代言费是你一辈子都无法挣到的;你羡慕那些企业高管,上班不用打卡,事情都是手下人去做,年薪百万;你羡慕那些名校毕业生,实习的工资赶上你工作五年的薪水......
人往往只看到想看的一面,对背后的真相选择性忽略。
你看不到那些明星平日里花了多长的时间在打磨自己,单单保持身材这一条就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的。
你看不到那些在会议上侃侃而谈,什么都懂的高管,平日里看了多少书,积累了多少行业知识,思考得头发都谢了顶。
你看不到那些名校毕业生,在学生时代是如何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出来的。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没有稀里糊涂的衰败。
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玩命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越厉害的人,反而越努力。
切记,别用今天的安逸换一辈子的艰难,这是天底下最赔本的买卖。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3
在你25岁的时候,就该为35岁做准备
职场作家王嘉在一本书中写到:
尽管没有人愿意承认35岁,愿意迎接中年的到来,但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老去。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35岁时,有些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35岁,你大概率体力大不如年轻,不能熬夜拼命,跑得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生龙活虎;
35岁,你大概率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小毛病开始增加,如果身材保持不好,这时候会微微发胖了;
35岁,你的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你的父母也正是需要你养的`时候,家里到处都是各项开支;
35岁,你可能已经在公司的中层管理岗,再往上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是的,这是绝大部分人的35岁,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状况。
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考虑到你35岁大概率会面临的情况,然后提前,积极应对。正如王嘉所说:“在你还是25岁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35岁,就应该为35岁做准备。”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4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牵扯到自己身上。比如走在路上别人一直看自己,就会担心自己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不好看;和同学聊天,对方因为忙碌半天没理自己,就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想约朋友一起吃饭,但朋友因为加班拒绝了,就觉得自己可能得罪朋友了。
这种疯狂的“脑补”实际上真的很可笑——别人可能在看你身后的`风景,而你却以为他在看你;同学并不是不理你,而是真的特别忙碌;朋友不是不愿意和你一起吃饭,可能正在努力赶方案。
“玻璃心”的人都缺乏安全感,还会把别人的心思揣度得变了形。他们会给自己制造很多无谓的困惑,导致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丢掉你的“玻璃心”吧,尽可能地去直面它、去做正向的沟通,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璀璨。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5
社会上做人做事,看到要想到,想到要做到。意思就是说,眼里看到什么事,脑子要转起来,手要动起来,腿要跑起来,不能什么事都后知后觉。
其实这样的习惯不光是在社会上要做到,包括在平时与朋友相处,我们也要有这样的习惯。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眼里要有别人,时时刻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情商高的人。
眼里只有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眼里只看得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考虑自己感受的人,是不可能情商很高的。
所以,社会上混,你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资源,你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成熟、稳重、机灵、有礼貌、懂得感恩的形象,一样可以获得领导的赏识。
我的写作老师曾说:“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敢吃亏的人。不肯吃亏是精明,敢于吃亏却是智慧。”
吃亏并不是一件蠢事,有时候,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学徒大多有一段廉价的劳动史,职场小白吃亏也是常事,创业的人也几乎没有不交学费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亏后面都跟着机遇,但是,只要不怕吃亏,耐心地将各种“亏”转化为生存和成长的利器,就没有什么亏可以吃一辈子。
等到学徒成长为师傅,小白成长为精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最能与别人拉开差距的经验,其实都是从我们多吃的“亏”里得来的。
正所谓“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与我们的成长目标相比,眼下的吃亏受累不过是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我们去分散注意力。
不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才能集中精力继续赶路。
而天下也没有白吃的亏,那些看似白费的力气,最终也会在某一时刻成为我们的铠甲,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有不怕吃亏的格局,才有力气赶更远的路。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6
现在的年轻人,都热爱自由,“零工经济”也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20xx年,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零工经济”报告显示,在美国和欧洲,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口占到了20%~30%。
我家邻居刚辞职单干的时候,父母坚决反对,为此他没少跟他爸妈吵架。在他看来,父母的观念太老套,没有跟上时代。
于是,不停地跟父母讲,现在人已经不需要他们那个年代的“饭碗”,社会分工、雇佣关系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凭他的能力,根本不用发愁没有客户和收入。
费了好大的'力气,说服了父母,但是结果非常打脸。
开始他确实利用各种资源,挣了不少钱,但是不到一个月,他这家只有一个人的公司就垮了。
原来刚辞职的时候,工作惯性还在,每天按时出门见客户,回来就抓紧时间干活。后来挣到钱就给自己放了假,出去花钱。然后就收不住了。
先是早起越来越难,后来人也越来越懒,严重的拖延症拖没了客户,被人说不靠谱。
业务水平依旧碾压不少人,自由职业的模式也没有问题,却没想到败给了不够自律。
从工作状态中出来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懒散惯了,再想找状态就很难。
现在我这个邻居,自己不想接活,但在家呆惯了,不想上班,混一天算一天,彻底愁坏了爸妈。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工作方式。《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刊载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做自由职业之前要衡量的问题。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问自己,有没有工作有纪律,够不够努力。因为只有你善于自我激励,并且非常敬业,客户才会选你。
就是说即便你自己工作,也要严守工作纪律,才可能把自己经营好。
而不是经常心疼自己,把自由职业当成逃避职场的幌子,终成废柴。
我们艳羡别人的自由与成功,却忽略了他们比常人更多的付出。过去总觉得有人管你烦,后来才发现,没人管的时候更烦。
每天看上去时间空空,却挤不出时间努力修炼。作息一塌糊涂,大门都不想踏出一步。别说提升自我、扩展资源,连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
鞭策从来不是磨难,自生自灭才是对懒人最狠的报复。
说到底,还是天道酬勤,需要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才看起来毫不费力。
真正的自由是很贵的,你得先问自己配不配。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7
细化来看,在职场中,你需要搞清楚,自己在一个团队中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内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你需要一个清楚的预设并且坚定地执行,冷静、理智地对待身边的一切,那么你也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个团队,而不被团队的负面言论所影响。这样你也就拥有了最基本的'平常心,能使你更好地在这个团队中学习、合作和提升了。
一位哲人说过:“做人要像‘制钱’那样‘内方外圆’,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真正懂得方圆之道的人是大智慧与大包容的结合体,无论是前进,还是退让,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目光和评论所左右。
掌握方圆之道,赢得良好的人脉,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职场环境,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职场生涯,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职场励志人生格言08-05
职场礼仪培训心得体会06-10
职场礼仪培训心得体会15篇08-10
员工职场礼仪培训心得体会10-17
励志教育的心得体会09-06
职场名言警句06-25
职场自我介绍11-10
职场求职信11-21
职场自我介绍06-14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