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理故事
儿童哲理故事1
“如果在30岁以前,最迟在35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没戏了。”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比较著名的大学,我被邀做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我明白那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但我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在国人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了。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在如此这般的文化那儿,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予怎样的敬意和地位。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化倾向,体现于男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男人如果都追求到了,似乎就摆脱平凡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倾向仿佛渐成文化的主流。这一种文化理念的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谁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谁是狗熊。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此种文化倾向,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下一代,如果他们普遍认为最远35岁以前不能摆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中国古代,称平凡的人们亦即普通的人们为“元元”;佛教中形容为“芸芸众生”;在文人那儿叫“苍生”;在野史中叫“百姓”:在正史中叫“人民”,而相对于宪法叫“公民”。没有平凡的亦即普通的承认,“公民”一词将因失去了平民成分而成为荒诞可笑之词。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古代的思想家们,关注体恤“元元”们的记载举不胜举。
比如《诗经·大雅·民劳》中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太辛苦了,应该努力使他们过上小康的生活。比如《尚书·五子之歌》中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如果不解决好“元元”们的生存现状,国将不国。而孟子干脆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三国志·吴书》中进一步强调:“财经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民者——百姓也,“芸芸”也,“苍生”也,“元元”也,平凡而普通者们是也。
怎么到了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平民们的某些下一代那儿,不畏死,而畏“平凡”了呢?
于是,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另类”同行的交谈。我问他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答曰:“为了出人头地。哪怕只比平凡的人们不平凡那么一点点,而文学之路是我唯一的途径。”见我怔愣,又说:“在中国,当普通百姓实在太难。”于是,我又联想到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着一种平凡的东西。”她追问:“究竟是什么?”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她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吗?”
我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我告诉她,国情不同,故所谓平凡之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不能相提并论。我说你是出身于几代中产阶级的人,所以你所指的平凡的人,当然是中产阶级人士。中产阶级在你们那儿是多数,平民反而是少数。你们的平凡的生活,是有房有车的生活。而一个人只要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那样的生活并不特别难。而在我们中国,那是不平凡人生的象征。
当时想到了本文开篇那名学子的话,不禁替平凡着、普通着的中国人,心生出种种悲凉。想那学子,必也出身于寒门;其父其母,必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然,断不至于对平凡那么恐慌。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普遍的平凡人的基本愿望时,文化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时刻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人的种种生活方式刺激前者。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
我们的文化,近年以各种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太多太多所谓“不平凡”的人士了,而且,最终对他们“不平凡”的评价总是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一种穷怕了的国家经历的文化方面的后遗症。
而文化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平凡者们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看上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费神,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只有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不平凡”的人们大唱赞歌了,并且在“较高级”的利益方面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于是眼睁睁不见他们之中某些人“不平凡”之可疑。
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包括某些精英们在内的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儿童哲理故事2
【别人的天堂】
有两只画眉鸟,一只在树林里飞来飞去自由自在;一只在笼子里跳上跳下终日无忧,但它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和安逸,于是互换了位置。
可惜好景不长,两只画眉鸟相继死去。走进笼子的那只,困在狭小的空间里,因心境消沉忧郁而亡;走出笼子的那只画眉鸟也因为没有捕食的本领,只能望天兴叹,最终饥饿而死。
【学做一根葡萄】
到一个专门种植酿酒葡萄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枯死吗?”我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我不懂。
“因为叶子长得越多,藤蔓攀得越远,需要的水分就越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
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
【乘虚而入】
日本国最大的森永与明治两家制糖公司,以前生产的朱古力糖均以少儿为主流消费群体。后来森永公司根据成人特点,独家推出了“高王冠”朱古力糖,售价70日元。
而明治公司则采用乘虚而入的谋略作回应:推出了不同质量与价格的朱古力,每块40日元的面向十二三岁的中小学生,每块60日元的面向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每块100日元的面向中老年人……此举,使“明治”很快击败了“森永”。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见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与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大声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感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句话给人不无裨益。在无际大师的开导下,青年终于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道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放弃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等,让自己轻装前进。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
感悟: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积极的人与消极的人】
古时有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感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成功者善于放弃】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秘诀:成功者善于放弃
【不要和诱惑较劲】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秘诀: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边,他张开口用手指一指口里面,然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第子没有一个能答得上。
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须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须软,但生命力更强。
【昂起头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儿童哲理故事3
从前,有一座大山,大山上生活着老虎、黑熊、大象、豺狼、狐狸、小白兔、猴子、猫头鹰、野鸡、喜鹊、布谷鸟等等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个天,山大王——老虎过生日,山里住的这些动物们,都纷纷前来给老虎拜寿。
狐狸小姐为了讨好老虎大王,不但买了好多糖果,还亲自剥开糖纸,一个一个喂给老虎。老虎这个美呀,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好吃,好吃,真甜呀!”狐狸小姐连忙嗲声嗲气地说:“大王,你要是觉得好吃呀,本小姐一定会让您吃好的!”说完,就一个接一个的给老虎剥糖喂给老虎,一会功夫,一盒礼糖就吃完了。但是,老虎还有点余味未尽的感觉,狐狸小姐看在眼里,就赶紧又嗲声嗲气地说:“要是大王还没吃好的话,本小姐以后天天来给您剥糖吃,好不好呀?”老虎大王连声说:“好呀!好呀!”
生日宴会散了,老虎大王送了狐狸小姐,一程又一程……
一路上,老虎大王一再感谢狐狸小姐:“还是你了解本大王的心呀,知道本王喜欢什么,爱吃什么?”“能为大王效劳,是本小姐的荣幸!大王何必言谢哪!”狐狸小姐不失时机地献媚,让老虎大王有些飘飘然了:“谢还是谢的,不过,唉!”说到这,老虎大王叹了口气。狐狸小姐赶紧装作一副特别关心的神情:“老虎大王,莫不是本小姐做错了什么,惹您不开心了?还是,有谁惹着了您哪?”“唉,”老虎大王叹了口长气,一脸哀愁地说:“不说也罢!”这时,狐狸小姐装作生气的样子:“老虎大王分明是信不过我了,不说算了!”老虎一见狐狸有些不高兴,就忙不迭地说:“说来怕你笑话,我那口子要是有你这么半点善解本大王的`心,就好喽!”说到动情处,老虎大王还掉了两滴眼泪。狐狸小姐赶紧用自己的香帕,给老虎抹去了眼泪,还娇滴滴地说:“要是老虎大王喜欢,本小姐愿意天天陪在您的身边,给您剥糖吃!”老虎大王一听,顿时破涕而笑:“那敢情好了,明天本大王就把那老天拔地地母老虎给休了,怎么样?”狐狸小姐赶紧又嗲声嗲气地说:“说话算数幺,我可在家等您来娶幺!”“本大王,从来说一不二,说到做到!”老虎大王斩钉截铁地承诺,让狐狸小姐简直有些欣喜若狂,但是狐狸小姐还是掩饰住了内心的喜悦,又嗲声嗲气地说:“我等您!您可一定要来接我喲!”就这么说定了,老虎和狐狸,才依依惜别。
第二天,老虎大便王休了母老虎,娶了狐狸小姐为妻。
狐狸小姐还真兑现了诺言,天天晚上给老虎剥好多糖吃。一来二去,日子久了,老虎糖吃多了,牙慢慢都掉光了。
一天,狐狸小姐说:“老虎大王,你牙都掉光了,说明您老了,您不如把山大王的位子让给我坐吧,您辛苦了一辈子了,也该歇歇了!”“我倒是想把位子让给你,可山中动物们能怕你吗,你能统治得了吗?”老虎自从牙掉光了,已经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了。“放心吧!没有问题的,要不,明天我在前面走,您在后面走,看看那些动物,哪个会不害怕我?”
第二天,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山里的动物们,见了狐狸身后的老虎,个个都望“虎”而逃。这时,狐狸小姐说:“老虎大王,您都看到了吧!”老虎一时无语,顿肥猫嘟嘟一向与女主人特别亲近,因为女主人每个星期只上五个半天班,在家闲着的时候,经常会与嘟嘟做会儿游戏,或者让它躺在腿上,用手轻抚它的脑袋。更主要的原因是,女主人每天都会给它准备充足而丰盛的食物。
在肥猫嘟嘟的世界里,所有的人和动物都是友善的,除了偶尔会藏在它的皮毛中咬得它痒痒的跳蚤和虱子。它在一个半月大时被女主人从妈妈身边带来。到家的第一天,嘟嘟在院子里见过一只惊慌失措的老鼠。那只老鼠很快就消失在杂物间里。当时,那只老鼠大概是刚从房子里出来,没想到在门口遇上了一只猫。嘟嘟并没有要伤害它的意思,相反,它当时还想上去表示它的友好──它不知道那是一只老鼠──它不知道那只老鼠为什么如此惊慌。在嘟嘟的生活里,从来就没有过抓老鼠的概念,即使它的父辈抓过老鼠,它也没有见过。因为在离开妈妈之前,它主要靠喝奶填饱肚子,一个月大时吃的是鱼汤拌饭。
嘟嘟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属于它的竹制餐碗里总有享受不完的精美食品,鱼,香肠,有时还会吃上火腿肠,甚至中国的商店里不多见的特制猫食。除了每天女主人有兴致时和她做做游戏,晴天里,它吃饱了就在走廊里晒晒太阳,睡个懒觉;下雨时,它就踱到西边的杂物间内,找个舒适的角落躺下。通常,傍晚的时候他会独自出去,在草地上或田埂上散散步,逗逗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它与金龟子、蟋蟀做游戏,却从不伤害它们。正是这样安逸闲适的生活使它到主人家不足三个月就长成了一只肥嘟嘟的大黄猫。当初主人给它起名嘟嘟,三个月后就猫如其名了。
儿童哲理故事4
一个卖瓷碗的老人挑着扁担在路上走着,突然一个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路人看到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却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么回头看,碗都是碎的.。”失去的东西就要学着去接受,学着放下,毕竟很多事并不会因为你的悲伤,结果就会被改变。
儿童哲理故事5
下了很多很多天的雨,然后,太阳—下子出来了。
小狮子醒来的时候,看到阳光正从树叶间漏下来,在树底下印了好多好多个小光斑。
多么漂亮的阳光啊,小狮子抬头看看阳光,又看看身边的这片草地,他小心地挪了挪胖胖的屁股,不让自己压到那棵才钻出地面的小蘑菇。
然后,小狮子舒服地呼了一口气。
草叶上还沾着雨水,水珠打湿了小狮子的毛,让小狮子变得亮闪闪的。
小狮子甩了甩脑袋,他喜欢看到水珠从身上跳下来。
“这么好的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呢?”
小狮子伸了一个懒腰,看着几只蚂蚁正忙着爬上爬下。
蚂蚁们找到了一粒被雨水打落的浆果,急匆匆地往家赶。
一个小小的水坑挡住了蚂蚁的路,小狮子伸出手指,让小蚂蚁爬了过去。
正是浆果成熟的时候,果子都沉甸甸地挂在树梢上,散发着甜蜜蜜的味儿。
小狮子想,也许,我可以乘着天晴,去采一些野果送给小猴子——
可是,鸟儿们正在枝头上蹦跳,它们哼着歌儿,寻找亲爱的伙伴。
看乌儿们那么开心,还是不要去打扰它们吧! 躺在这儿,听到它们的歌声,那么开心那么好听,也很棒! “那么,去找兔子玩,还是拜访一下刺猬先生,听他讲讲有趣的故事?”
小狮子又想了-一会儿。阳光热乎乎的,不一会儿,就把他的毛晒得暖暖的。
嗯,这么美好的一天,一定要让自己舒舒服服的! 小狮子看看身边的植物叶子,它们被雨水洗得好干净,又被阳光晒得绿油油的。
然后,小狮子又望望远处,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这样静静地欣赏风景,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阳光洒下来,照在一只欢欢喜喜地躺在草地上的小狮子身上。 有哲理性的儿童故事2
一品红花苞(bāo)小绿从枝头上冒出了头。小绿的个子是那样的小,还穿了一件淡绿色的外套,让人几乎无法察觉她的到来。
小绿好奇地望着四周,发现自己被一层红红的、大大的、椭(tuǒ)圆形的“花瓣(bàn)”簇(cù)拥着。但是这些“花瓣”的样子很奇怪:颜色红红的',可形状却像叶子。
“喂,你们是花瓣还是叶子?”小绿看看“花瓣”下方的绿叶,对身边那一层形状像叶子的“花瓣”充满好奇。
“花瓣”们还没来得及回答小绿的问题,突然,一阵狂风袭(xí)来,不偏不倚地吹在小绿的脸上。
“别怕,我们保护你!”
“花瓣”们连忙张开怀抱,围成一个避风的港湾(ɡǎnɡ wān),为小绿挡住狂风。
“你们是花瓣还是叶子?”小绿躲在避风港里问。
“花瓣”们正要回答小绿的问题,突然,一阵暴雨倾泻(qīnɡ xiè)下来,砸在小绿的身上。
“别怕,我们保护你!”
“花瓣”们连忙张开怀抱,围成一个避雨的港湾,为小绿挡住暴雨。
“你们是花瓣还是叶子?”小绿躲在避雨港里问。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大,“花瓣”们顾不上回答小绿的问题。
夜幕降临,风停了,雨也停了,小绿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她梦见自己绽(zhàn)开大大的花瓣,引来很多蜜蜂围着她跳舞……
天亮了。小绿伸伸懒腰,绽放成美丽的小花。
“嗡嗡嗡……”这时,一群蜜蜂从远处飞来。蜜蜂们在小绿的身上采蜜,跳起欢快的舞蹈。呀,眼前的情景和梦里一模一样!可是,小绿清楚地看到自己绽开的花朵很小,根本没有梦里的大花瓣。
“是你们引来了蜜蜂!那么,你们是花瓣还是叶子呢?” 小绿仔细地端详着自己周围那些红红的、大大的、椭圆形的“花瓣”们。但这一次,她没有问出声来。因为,在她心里,不管对方是什么,都不能改变她对对方深深的敬意。
儿童哲理故事6
蝾螈火中救人
农民的房屋失火了,他饲养的家禽纷纷逃出了院子。鸡鹅猪兔、羊马猫狗,统统被吓破了胆 ,只敢站在远处观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转眼之间,房脊屋梁全都让火焰吞没了。忽听 “轰隆”一声巨响,房顶塌陷了,房屋的上空腾起了一大团火。
从田里赶回来的农民绝望地望着那冲天的火柱,号啕大哭,因为他那年迈残疾的母亲和刚出 生不久的儿子还 被大火困在屋子里。
就在这时,矮树丛中爬出了一只相貌丑陋的蝾螈。它立定粗短的腿呆了一会,又向四周看了 看,然后就一头钻进了火海。
蝾螈的举动把围观的.家禽们吓呆了,它们大叫一声,还 吓得倒退了一步。只有公鸡还 算老练 一些,它沉着地说:
“不用惊慌,烈火是蝾螈最理想的生活环境,它天生就不怕火。”
“天啊,可怜的蝾螈会被烧死的!”母鹅哭哭啼啼,深表同情。
“蝾螈是在火焰里蜕皮的。”公鸡解释说,“只有它才具备这种本领。火焰只能让它的皮 肤变得更加坚韧,当它从火焰里走出来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年轻了。”
公鸡说到这里,沉默了一会儿,它悲哀地叹了口气,又补充说:
“要是我们进火里,只会被烤成熟肉。”
儿童哲理故事7
残腿人的不归路
湖北省某高中一名学生手刃同寝室同学,导致一名死亡,五名重伤,而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是:当事人腿有残疾,总觉得同学们歧视他,便渐渐和同学们关系疏远,最终选择了不归路。凶手只是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来自偏远的.农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重点中学——恩施一中,面对大好的前程,缺陷却成了一只拦路虎,永远拦住了他前进的道路。
儿童哲理故事8
渔夫一整天也没有休息。在黎明的微光中,他已经在岸边岩石中间,站在没膝的海水中,把捕捉到的海鲜熟练地扔进大篓子。
夜色降临,在离大海不远的渔夫家里,一只牡蛎遇到了几条鱼。它们被扔在地上,喘着粗气,脸色十分难看。
“哎,我真害怕,在这儿我们都得死,真没有办法呀!”牡蛎从来没有这样忧伤,它望着同伴们低声地说。
这时,一只老鼠从这儿经过。这只老鼠对自己的健康十分得意。
牡蛎准备利用这从天而降的唯一机会。
“老鼠,请您听着。您的心肠这么好,肯定能把我带到海边去吧?”
老鼠看了牡蛎一眼。他可不是傻瓜,不能不想到,这个牡蛎又漂亮又肥大,一定有许多可口的、富有营养的`精肉。
“马上就行动!”老鼠回答,他已经决定要吃掉牡蛎,“不过,为了把你带到海边,你得把壳张开一点。你的壳紧闭着,我怎么带你走呀!”
“哦,听你的!”牡蛎同意了。但是,他十分警惕地半张半开,因为,牡蛎也不是傻瓜。
老鼠立刻伸过嘴巴就咬。尽管他的行动迅速,但牡蛎事先预料到了这一步,一下子就夹住了老鼠的脑袋。
老鼠疼得吱吱叫。这叫声传到猫的耳朵里,猫立刻跑过来,捉住了老鼠。
我们在伤害别人之前,要想到别人也会同样伤害我们。
儿童哲理故事9
「没有乌云,没有暴风雨,便没有美丽的彩虹。」---芬生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棵高耸的大松树下。
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松树成为她的保护,为它挡风挡雨,每天可以高枕无忧。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树整个锯了下来。
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会把我打倒!」
远处的另一棵树安慰她说:「不要这么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阻挡,阳先会照耀妳、甘霖会滋润妳;妳弱小的身躯将长得更茁壮,妳盛开的花办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日光下。人们会看到妳,并且称赞妳说,这朵可爱的小花长得真美丽啊!
感悟:当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自然会有难过及割舍的痛苦,但其中却隐藏着无限的祝福和机会。日后回首时,你才惊讶自己成长的痕迹,是那么清晰明显,甚至是令人满心喜悦的。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儿童哲理故事10
余桃啖君
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国王的爱憎改变了。
[简要分析]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国王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儿童哲理故事11
一天早晨,猫医生要去河对岸的小山村给小动物们治病。
但是一来到河边,猫医生就傻眼了。原来,前几天连下了几场大雨,把小桥给冲走了,这可怎么过河呢猫医生着急地想着。
听到这个消息,鸭子、小马、小狗、小兔都闻声赶来,想要帮助猫医生过河。
小马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我来,我腿长,我驮你过河!”
猫医生爬上了小马的背,小马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向了河对岸。
可是,河中央的水太深了,小马只好又折了回来。
聪明的小狗向四周看了看,发现河边有几颗大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找来一根结实的绳子,又对小兔说:“我把绳子绑好,再和你把猫医生荡过来吧!”
小狗又对猫医生喊:“猫医生,你抓住绳子的那头,我和小兔把你荡过来!”
猫医生抓住了绳子,一,二,三,猫医生腾空而起,可猫医生太重了,手一滑,“噗通”掉进了水中,掉入水中的猫医生挣扎着,鸭子赶忙下水,奋力朝猫医生游去,一把抓住他的尾巴,想把他拖上岸。
可猫医生太重了,鸭子太小了,幸好水牛伯伯及时赶过来,鸭子将猫医生扶上水牛伯伯的.背,顺顺利利地过了河。
过了河的猫医生也不休息,就急急忙忙地治病去了。
小动物们的病治好了,万分感谢猫医生,猫医生微笑地说:“要谢就谢帮我过河的朋友们吧!”
儿童哲理故事12
嫉妒的桃树
在果园的核桃树旁边,长着一棵桃树,它的嫉妒心很重,一看到核桃树上挂满的果实,心里 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为什么核桃树结的果子要比我多呢?”桃树愤愤不平地抱怨着,“我有哪一点不如它呢?老 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不行,明年我一定要和它比个高低,结出比它还 要多的'桃子!让它看看 我的本事!”
“你不要无端嫉妒别人啦,”长在桃树附近的老李子树劝诫道,“难道你没有发现,核桃 树有 着多么粗壮的树干、多么坚韧的枝条吗?你也不动动脑想一想,如果你也结出那么多的果实 ,你那瘦弱的枝干能承受得了吗?我劝你还 是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
自傲的桃树可听不进李子树的忠告,嫉妒心蒙住了它的耳朵和眼睛,不管多么有理的规劝, 对它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桃树命令它的树根尽力钻得深些、再深些,要紧紧地咬住大地, 把土壤中能够汲取的营养和水分统统都吸收上来。它还 命令树枝要使出全部的力气,拼命地 开花,开得越多越好,而且要保证让所有的花朵都结出果实。
它的命令生效了,第二年花期一过,这棵桃树浑身上下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桃子。桃树高兴极 了,它认为今年可以和核桃树好好比个高低了。
充盈的果汁使得桃子一天天加重了分量,渐渐地,桃树的树枝、树杈都被压弯了腰,连气都 喘不过来了。它们纷纷向桃树发出请求,赶快抖掉一部分桃子,否则就要承受不住了。可是 桃树不肯放弃即将到来的荣耀,它下令树枝与树权要坚持住,不能半途而废。
这一天,不堪重负的桃树发出一阵哀鸣,紧接着就听到“咔嚓”一声,树干齐腰折断了。尚 未完全成熟的桃子滚满了一地,在核桃树脚下渐渐地腐烂了。
儿童哲理故事13
人和鱼雁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上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
[简要分析]
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
儿童哲理故事14
一位外国总统问一位活了104岁的老奶奶长寿的秘决时,老奶奶回答说,一是要幽默,二是学会感谢。从25岁结婚起,每天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她感谢丈夫、感谢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感谢大自然给予她的种种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别人每对她说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张问候的笑脸,她都忘不了说声“谢谢”。八十年过去了,是“谢谢”二字使老奶奶快乐长大,使老奶奶幸福长久,使老奶奶生命长久。
一位教师患癌症死了。他在临死之前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谢谢”:谢谢日夜照顾他的亲人,谢谢尽心为他治疗的大夫、护士,谢谢前来看望他的学生。
一位山区农民为了感谢收留他走失的孩子并将其送上回家汽车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县城里挨家挨户寻找了几千家,只是为了当面向那位好心人说一声“谢谢”。
一个盲女在妈妈的生日时送给他一份礼物,那是一点一点扎在生日贺卡上的盲文。妈妈看不懂,请别人给解释,没想到那段盲文竟让她泪流满面,并视为她一生中收到的是为珍贵的礼物。那段盲文是:“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虽然您没给我眼睛,但谢谢您给了我生命;虽然我看不见您,但我永远爱您,谢谢您。”
故事点评:有人总结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个字,即:谢谢,您好,对不起,麻烦您,再见,我错了,请,我们。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谢谢”二字,英文中也有一个词使用率最高,人们几乎每天词不离口,那就是“thank you”。有时候,一千句、一万句的感谢之情,都凝聚在“谢谢”这两个字上了,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也许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儿童哲理故事15
山羊爷爷的瓜地里,瓜藤(teng)上结了一个个花皮大西瓜。
小兔来帮山羊爷爷摘瓜。摘了一个又一个,可把小兔累(lei)坏了。
休息的时候,山羊爷爷切开一个大西瓜,小兔“啊呜(wu)”咬一口,哈,真甜啊!
西瓜收完了。小兔问山羊爷爷:“还要不要瓜秧(ying)?”山羊爷爷摇头说:“不要了,不要了!”
于是,小兔把山羊爷爷的'西瓜秧重新栽(zai)到了自己的地里。
小熊路过这儿,小兔说:“熊大哥,下星期天,我请你吃大西瓜。”
星期天到了,小熊来到小兔家吃西瓜。
小兔看着发黄的瓜秧说:“上个星期我浇的水太少,没能长出西瓜,下个星期天一定能行。”
又一个星期天到了,小兔一看瓜秧都死了,它不好意思地对小熊说:“可能我的西瓜秧星期天就休息了。”
小兔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它现在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种的西瓜秧长不出西瓜来,小朋友你知道吗?
【儿童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哲理故事12-19
有趣的儿童哲理故事02-24
精彩的儿童哲理故事05-13
儿童哲理小故事03-08
经典的儿童哲理小故事03-15
简短的儿童哲理小故事07-02
有趣的儿童短篇哲理故事05-07
哲理故事07-05
经典哲理故事03-29
哲理故事快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