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写作素材>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时间:2022-08-01 12:06:12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1

  战国末期,秦国将灭六国,燕国危在旦夕。

成语故事大全

  燕国的太子丹极为恐惧,千方百计营谋救国之策。

  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派一个勇士设法行刺秦王。

  太子丹的太傅鞠武,认为太子丹的设想并不可行,但又无法劝阻,便向他推荐了燕国一位智谋深远的处士田光,建议太子同田光祥细讨论之后再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谁知田光年老昏聩,听完太子丹叙述的行动计划后,表示首肯,还向他推荐了勇士荆轲。

  太子丹便向荆轲坦陈了自己的设想: “我准备派一位勇士出使秦国,给秦王献上丰厚的礼物。秦王贪利,一定会接见使者。这时,就可伺机挟持秦王,迫使他答应把侵占各国的土地全数归还,撤退军队。如能有这样的结果,再好不过了。如果秦王不答应,就马上杀了他。望壮士为我出力。” 荆轲同意了。

  他带着秦王追捕的逃亡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匣和裹有锋利匕首的燕国督亢的地图匣上路了。荆轲走后,太子丹命人观看天象,天上有一道白虹,但没有贯穿太阳。

  (古人认为虹象征臣,日象征君,白虹贯日,预示臣行剌君得以成功。)

  太子丹忧心如焚,丧气地说: “看来我的事(计划)不能成功了。” 在秦国的朝堂之上,荆轲献上地图,趁秦王展开地图之时,夺过已露出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结果没能刺中秦王,反被乱剑斩死。后来,“白虹贯日”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义士抗击暴君的壮举。

成语故事大全2

  之乎者也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出处文莹《湘山野录》

  古汉语的文言虚词,借为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宋·文莹《湘山野录》中卷:(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成语故事大全3

  【兵贵神速】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成语故事大全4

  【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解释】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开:打开,拿出;诚:诚实,真诚;布:公布,现出;公:公平,公道。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性质】

  褒义词

  【用法】

  联合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

  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

  【反义词】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故事】: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成语故事大全5

  【拼音】shàn jià ér gū

  【出处】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论语·子罕》

  【释义】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怀才不遇的人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待价而贾

  【押韵词】挟筴读书、骨软筋酥、随侯之珠、欬唾成珠、号啕痛哭、滴里嘟噜、映月读书、贱入贵出、红紫乱朱、冰肌雪肤、......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抱着善贾而沽的念头去周游列国

成语故事大全6

  【注音】shǒu kǒu rú píng

  【典故】唐·道世《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引《摩诘经》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释义】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讳莫如深、秘而不宣

  【相反词】信口开河、口若悬河

  【押韵词】素不相能、割襟之盟、鹄峙鸾停、望云之情、如影随形、日坐愁城、坐拥百城、鹰头之蝇、百岁之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年代】古代

  【灯谜】嘴严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年轻有为的富弼经范仲淹的推荐,宋仁宗任命他为河阳判官,因他政绩突出,后来升为宰相,他与王安石主张变法不合,就辞去宰相之职,回到故乡隐居。他从不随便表示自己的喜怒,办事公正,主张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成语举例】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五回

  【成语造句】

  ◎ 还好,高丰文一改过去守口如瓶的习惯,豁然大度,有问必答。

  ◎ 但写小说的人坏就坏在酷爱道听途说,要是他们对什么都守口如瓶当然就写不成小说。

  ◎ 举报人对何力说:"你要守口如瓶呀,我冒着生命危险呢!"何力知道事关重大,亲任专案组长,经过调查核实,按法律程序将偷税者收审10天,责令其补税10万余元。

成语故事大全7

  【成语名字】

  有教无类

  【汉语拼音】

  yǒu jiào wú lèi

  【成语解释】

  指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的分别。语出《论语.卫灵公》。

  【成语典故】

  《论语.卫灵公》

  子曰:“有教无类。”

  【成语注解】

  1、类:等第种类。

  【成语出处】

  1、《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2、《隋书.卷四二.李德林列传》:“有教无类,童子羞于霸功;见德思齐,狂夫成于圣业。”

  3、唐.白居易〈省试性习相近远赋〉:“原夫性相近者,岂不以有教无类,其归于一揆?习相远者,岂不以殊途异致,乃差于千里?”

  4、《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列传上》:“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古先哲王,有教无类。”

  5、《宋史.卷二八七.陈彭年列传》:“本仁本义,可以弭兵。是为齐礼,亦曰好生。有教无类,自诚而明。”

  6、《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安老爷是有教无类的,竟熏陶得他另变了个气味了。”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指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的分别。

  使用类别 用在“平等教育”的表述上。

  【近义词】

  一视同仁

  【反义词】

  因人而异

  【参考词语】

  无类之教

  【汉语拼音】

  wú lèi zhī jiào

  有教无类造句

  1、然而,女性却等了好多个世纪,才等到进入学堂的那一刻,即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也无法解救女性于历史宿命的困境。

  2、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推行以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使得许多贫苦人家的子弟也能接受教育。

  3、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有教无类,嘉惠无数莘莘学子。

  4、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是最早的可追溯的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

  5、我们可以在强调责任心的同时纠正《有教无类法》的失误,这意味着兑现我们所承诺的资金。

  6、我们坚信有教无类,以配合学生个体需要和群体差异。

  7、在这种教育模式盛行后,美国开始出现了有教无类的免费教育制度。

  8、瑜伽老师有教无类,不分种族、国籍、性别、性向、社会和经济阶级。

  9、在中国,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10、王老师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尽心尽力地教导学生。

  11、所以学无止境,有教无类,老师也要感恩学生,也是令他的教法,不断增加智慧的老师。

  12、持着有教无类的信念,他不顾生活条件艰困,自愿到离岛教书。

  13、不论学生的`贫富贵贱,身为一个老师都应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成语故事大全8

  【注音】mù niú liú mǎ

  【典故】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解释】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运输工具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动循矩法、舞文玩法、才多识寡、腹中鳞甲、画一之法、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倒戈弃甲、富商蓄贾、不登大雅、举足为法、......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阵,他偷偷在葫芦谷中制造出木牛流马,用这些木牛流马运送军粮,省去不少人力。司马懿派人抢去几匹,照样造成20xx匹投入运送军粮,诸葛亮派王平率1000名精兵把这些木牛流马连同军粮抢回

  【成语造句】

  ◎ 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只不过是运运粮草,你如今造冰轮是攻打桐柏城。

  ◎ 说古有新闻而今之新闻实出古之新闻,便无异于说汽车源于木牛流马,飞机来自嫦娥奔月。

成语故事大全9

  1 解释

  蜀:古地名,三国时的蜀国,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2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3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4 示例

  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 ~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 ~ ”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着可口的饭菜,我真有点~了。

  5 近义词

  乐不可支、乐而忘返、流连忘返,

  6 反义词

  落叶归根

  7 原文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8 注释

  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9 译文

  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帮助不了这个昏庸的君主,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他要是不这样昏庸,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又另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10 典故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成语故事大全10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就刻苦读书,长大后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传说他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笔头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跟前。

  李白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字都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写出了一篇篇好文章。醒来以后,他拿起笔来,真的感觉到自己写文章特别有才气,写得特别好。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千古,至今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诵。

  这个故事记载于五代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书中说:“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这个故事就演变出“梦笔生花”这个成语。

  “梦笔生花”有时也写作“生花妙笔”。后来人们便用这句成语比喻具有杰出的写作才能。

成语故事大全11

  晋朝时期,晋惠帝十分昏庸愚昧,曾经在华林园听到蛙声就问左右说:“它们这样叫是为了要官做还是别的原因。”后来天下大乱,很多百姓饿死,百官上朝时把情况报告给他,惠帝竟然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百官哭笑不得。

  晋惠闻蛙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jìn huì wén wā

  【解释】比喻愚昧寡闻。

  【出处】语出《晋书·惠帝记》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愚昧。

  晋惠闻蛙的成语故事点评

  故事中的君王晋惠帝十分昏庸愚昧,不体恤百姓疾苦,不好好治理国家。百姓饿死还问群臣为什么百姓不吃肉。这样的君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不受人尊重。小朋友们在班集体里有没有做什么班干部呢?咱们如果是有职务在身,一定要以身作则哦。

成语故事大全12

  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故事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成语故事大全13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开诚布公: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康州地偏民困,动乱不断。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母亲李氏,是着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黄庭坚含泪答应了。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舅舅李常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耳提面命,尽心栽培。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进藏书室找了个机会安慰他。黄庭坚哀伤地说:“以前我只顾戏耍和读书,从来没有想过人会死去,父亲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再也见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帮他做事,为他尽孝了。”李常说:“尽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点滴中学会关照至亲,在务正业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满足家人所需,这两件事并不矛盾。”黄庭坚想起父亲的遗言,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着自己哀伤,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伤百倍的母亲,于是便往母亲房间跑去。

  父亲死后,母亲思念成疾,身体抱恙,常常卧床休息。他走进母亲的卧房,发现母亲正在吃药,药汤极苦,母亲直皱眉头,恰巧贴身丫鬟告假回家探亲,母亲吃完药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里却是空的,杯沿上还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父亲在任时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家中并不曾雇用过多的仆役婢女。黄庭坚立即自动请缨,跑去为母亲清洗茶杯并沏好茶。母亲看着干净的茶杯,喝着黄庭坚泡的茶,甚感欣慰地笑了。黄庭坚看看便桶还没有倒,又跑出去倒了。这一切做完后才去学堂。

  到了晚上,黄庭坚又来了。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带了把刷子,来给母亲刷便桶。母亲爱干净,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时清洁,好脾气的母亲不愿为难婢女,他决定不劳烦别人,亲自做好这件事情。

  当他人到了中年,身为朝廷官员,公务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来,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经年迈的母亲,端茶递水,精心照料并陪伴,每天晚上依然为母亲刷洗便桶,从不让他人代劳。

  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家里又有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之分呢?”

  涤亲溺器:形容人非常孝顺。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狡生梦金

  以前有一个非常狡猾的书生,经常耍点小聪明用些诡计骗人。他的老师为人十分严厉,只要学生有一点过错,就捉来一顿毒打,决不宽恕。

  有一天,这个书生恰巧犯了学规。老师格外生气,赶紧派人捉拿他,自己则一脸盛怒坐着等他。过了一会,书生被带来了。他跪在地上,其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说:“学生我刚才得到了一千金,正在处理,所以来晚了一些。”老师一听书生得了这么多金子,怒气顿消,关切地问:“你的金子是从哪里来的?”书生回答:“是从地里挖出来的。”

  老师接着问:“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些金子呢?”书生答道:“我家中原先很穷,没有什么资产。我就和老婆算计,用五百金买田买地,二百金买房子,二百金买家具买仆人奴婢。还有一百金,其中一半用来买书,从此发愤读书;另外一半要送给先生您,用来感谢您平日里对我的教育,这样就把一千金全都安排完了。”

  老师听了大喜过望:“你果真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我怎么担当得起。”说着就叫仆人摆上丰盛的酒宴。老师请书生坐下来,还主动给他敬酒。酒席之间两人说说笑笑,十分亲切融洽,与平日里大为不同。正喝得半醉之时,老师突然问道:“你刚刚火急火燎地跑来,金子放好没有,是不是已经放进箱子,上好锁了?”

  书生起身答道:“学生刚把金子的用途计划好,就被我老婆一转身给撞醒了。醒来哪里还找得到什么金子,还用得着箱子装吗?”

  老师惊奇地问:“你刚才说的金子,是在做梦呀?”

  书生回答说:“的确是在做梦。”

  老师没得到金子有些不高兴,可与书生的感情已经融洽了,不好再发怒,只好慢慢地说:“你倒是有高尚的感情,就连梦里得了金子也不忘记老师。何况真正得到金子呢!”于是,他接着又给书生劝酒,酒足饭饱之后还把他送出门去。

  这个狡猾的书生,就凭着梦中的金子,来对付老师的怒火,不但免了一顿毒打,还得到一顿丰厚宴席。可见以一点点金钱做幌子就可以让人受骗,若是实实在在的金子,人们怎么能不被金子拉下水呢?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丑妇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摇头摆尾

  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表兄叫临济,表弟叫元安,两人年龄只相差1岁,是很要好的朋友。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临济遇事冷静,不爱虚夸张扬,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元安到临济家做客,临济设酒席款待他。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兴致很高。不知不觉,酒至半酣,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表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快说来愚兄听听。”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就要被提升了。”看着元安那副高兴的样子,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他起身告辞时,临济却一把拉住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弟,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有一条赤尾鲤鱼,样子十分好看,它自己也甚是得意。这一天,鲤鱼摇着头,摆着红色的尾鳍,向着南方游去了。可是它这一去,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

  临济一番话,元安立刻深感惭愧,自觉不如临济。

  所以说,人们在顺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得意忘形,现出一副摇头摆尾的轻狂相。

成语故事大全14

  【注音】kǒu xuè wèi gān

  【出处】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左传·襄公九年》

  【解释】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尸骨未寒

  【押韵词】啮雪吞毡、截镫留鞭、握沐吐餐、白恰青衫、鸾只凤单、一手障天、步态蹒跚、朋比作奸、虎视眈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打仗,晋国联合鲁国进攻郑国,郑国见他们来势凶猛,只好派代表公子马非到戏地与晋国大将荀偃歃血为盟,签订合约。不久,楚国派兵来进攻郑国,晋国坐视不救,公子马非认为晋国口血未干而不救就与楚结盟

  【成语举例】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成语故事大全15

  成语名称:鸱目虎吻

  成语拼音:chī mù hǔ wěn

  成语用法:作定语;形容奸狠凶恶的样子。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鸱:鹞鹰;吻:嘴唇。如鸱的眼睛,像老虎的嘴。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成语来源: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成语造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

  鸱目虎吻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鸱目虎吻豺狼的王莽处心积虑,沽名钓誉,以抚育亡兄的儿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博得了“孝”名,被伯父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被封黄门郎,他广泛交际,后来成为大司马以及称帝,一旦掌权就十分凶残,大开杀戒。

  鸱字开头的成语

  鸱目虎吻

  包含有鸱字的成语

  鸱目虎吻

【成语故事大全】相关文章:

孩子简短成语故事大全04-14

成语故事07-31

经典成语故事12-14

马如游龙的成语故事12-28

曲高和寡的成语故事12-19

中华成语故事12-15

返老还童成语故事12-12

以貌取人的成语故事12-12

兔死狗烹的成语故事12-10

讳疾忌医的成语故事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