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1
教学目的:
1、对前2节《弟子规》知识做以梳理,进行汇报。
2、教会学生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会学生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孝的行为,“百善孝为先”对于孝,我们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2段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学习第二段: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1、齐读文字。
2、指名说说这段文字的意思。(两名
3、提问:冬天该怎样送去温暖?夏天该怎样送去凉爽?早晨该怎样去请安?夜晚该怎样伺候父母安眠?
4、师述:这一小节还蕴藏着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5、学生讲《二十四孝故事》“扇枕温衾”。
(一)冬则温夏则凊
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时会在父亲睡觉前,先帮父亲将床铺温热再请父亲去休息,夏天时会先将草席搧凉,再请父亲躺下、这里的同学有很多都不到九岁,所以如果你们能做到这项,就比黄香还要棒了、提问:1、我们现在科技很发达,所以夏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
学生:「开电风扇,开冷气」
2、冬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
学生:「用电毯,电热器」延伸
1、夏天时天气很热,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
2、冬天时天气很冷,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
(二)晨则省昏则定
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先向父母问早,傍晚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安心、晨则省:现在很多同学早上都赖床,父母叫他起床还会发个起床气,对父母大呼小叫,出门时东西不整理好,到学校还要叫父母送东西过来、延伸: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问好外,还要自己起来,把东西打点好,衣服穿好,书包收好,如果能帮忙父母准备早餐就更好了、昏则定:很多同学ㄧ回家就看电视,打电动,不理会父母,要多和父母聊天,让父母亲知道你做哪些事情交了哪些朋友安父母亲的心、
(三)出必告反必面
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哩,若临时有事,父母亲又刚好不在,可以打手机或留纸条、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亲,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延伸:上学时对师长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去上洗手间的时候要举手告知,同学受伤去保健室也要请同学带话回来、故事:曾经有学生因为跟同学吵架就躲到屋顶上没有回来上课,让老师很担心、有学生上课时陪同学去学务处集合,让老师找不到人,还用广播系统找人、
(四)居有常业无变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四,故事说理
(一)扇席温被的黄香
1、引导发问:
(1)黄香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如何照顾父亲冬天很冷的时候,又是如何做呢?
(2)黄香除了照顾父亲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做什么(用功读书)
(3)黄香被派到魏郡当太守时,做了什么善行?
2、给小朋友的话:
(1)黄香在他9岁时就懂得照顾父亲,你们一定也可以,如拿报纸,倒水,按摩,捶背等
(2)黄香用功读书,做好事荣耀父亲,这也是孝顺的行为之一
(3)难能可贵的是他见大家有难,还把皇帝给他的赏赐全部捐出来帮助乡里,这些钱不是不见,而是变成什么了?变成给所有人的恩德,这些恩德则让大家念念想著回报,以及对他的敬重(做到了弟子规的'泛爱众而亲仁)
(二)犊吞刀
有位屠夫要杀牛(牛妈妈),牛宝宝趁屠夫不注意时把刀子衔走,用牛角敲屠夫邻居孙先生的门,孙先生看小牛衔著刀,屠夫在后追赶,而小牛在情急之下竟把刀吞下、孙先生知道事情原委后,感动小牛为了救妈妈把刀吞下,出2倍价钱向屠夫把两只牛买下、牛妈妈与牛宝宝为了报恩,非常辛勤的帮孙先生耕田,小牛吞刀后平安无事一直到老死、小结:让孩子了解对父母的孝心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照顾
五,常礼演练活动
(一)晨则省,昏则定
1、询问学生每天早上是否都是父母叫起床起床后是否都会对父母生气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如何
2、正确的行为:
(1)每天应早睡早起,自动自发的起床,起床后看见长辈应先向长辈说:「早安」,并询问长辈「昨晚睡得好不好」
(2)放学回家后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情,好让父母放心、 「妈妈我回来了,今天我们班有一个转学生,我还借他课本和文具喔!」
3、先请老师演示正确的行为,再请学生出来模仿
(二)出必告,反必面
1、询问小朋友出门时是否都有告知父母长辈要去那裏回家时也要告知父母:「我回来了」、请老师出来示范一般的说法(妈妈:「我和大雄要去运动」)、请台下的小朋友仔细聆听是否有那裏有缺漏
2、教导小朋友讲事情时要注意四项:
(1)人物:要和什么人出去(江大雄)
(2)事情:要做什么事情(运动)
(3)时间:几点出去,回来(上午9:00出门12:00回家)
(4)地方:去什么地方(松柏小学)出门前最好留下可以联络的方式,如电话号码,地址等等
3、请老师出来演示正确的说法「妈妈,我今天上午9:00要和江大雄去松柏小学运动,中午12:00回家、王小明的手机:123456789」,请学生出来模仿老师演示
4、请小朋友出来,按照题目练习
(1)人物:王小明
(2)事情:看书
(3)时间:下午1:00出门4:00回家
(4)地方:图书馆
5、请学生按照附件一填写,并出来演示练习
六、总结
对待所有的长辈像父母,老师,爷爷、奶奶都要做到晨则省昏则定,对长辈才有恭敬心,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才会让长辈放心,不用担忧、
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2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三课围绕“见人善,见人恶”这一现象,引发学生的行为思考。通过韵文、释文、明辨是非、悟理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告诫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反省自身的缺点。以生动的案例诠释“见善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背第二十三课弟子规的内容。
2、理解第二十三课弟子规讲述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第二十三课弟子规的内容。
2、通过案例深刻体会“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案例当中知道在学习生活中能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三、设计理念
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二十二课,大家还会背诵吗?我们一起来诵读!
生:集体诵读《弟子规》二十二课。
师:同学们的“大合唱”真好听!老师还想听听“独唱”!谁能用有感情地来背一背,最好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好吗?(提问个别学生背)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背诵,仿佛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2、会听就是会学习!听故事的过程中专心听,认真想是最棒的!
师讲“闻过则怒”的故事
3、请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予以评价。
(三)学习新内容
1、师有节奏地范读二十三课
2、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让我们在这优美的境界里,再一次大声地朗读每个句子。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3、自由读文本,师巡视
4、检查自读情况
5、指名读,全班同学跟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能当当小老师,教大伙读)
(听你们读得津津有味,我也想读一读,愿意跟我一起读吗?)师范读,学生跟读。
6、男女生对读。
7、演读课文。(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配上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有创意)(四)学意思
1、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读的熟练流利了,谁能说说这几句话大概的意思呢?
相机板书,进行生字教学“善、恶”
2、同学们的理解能真不赖!书读通了,意思也明白了,能试着背下来吗?男女生比赛背,看谁是记忆能手!反馈。(五)学以致用,明辨是非。同学们表现得真棒!
刚才同学们诵读了古文经典,现在让我们运用它们,说说下面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你有没有这样做过?(课件出示)
案例:小雅在班上表现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小强非常不服气。一次,小雅把写好的作业交给组长。小强趁组长不注意,把小雅的'作业本故意改错。心想:这回你可得挨批评了!
1、引导:小强表现得怎么样?(不好)他的哪些行为你认为不恰当呢?(嫉妒同学,擅改同学的作业)为什么嫉妒小雅呢?(因为小雅优秀呀,小强不服气)那面对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该怎么做呢?(向她学习,慢慢赶上)你真像个小老师,说得很有道理。能用古人的话教育小强吗?(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齐读
2、听了你们的话,小强觉得自己错了,也深深地反省了自己。他下决心再也不这样对小雅了。他真是个_______的孩子!(知错就改)。师:是呀,“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来同学们不仅能诵读经典,还能运用它明辨是非呢!你们的回答让老师非常地感动。(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六)拓展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过“见善思齐,见恶内省”的经历吗?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其他同学发表各自的看法。(七)每日一句
学到这儿,我想起了大思想家孔子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向他学习,见到别人的缺点就应该自我反省。(齐读)
板书设计:第二十三课
善思齐恶内省
附教材内容:(第二十三课)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3
课题“入则孝”之“事虽小”
学习目标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理解“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难点:理解意义教具准备播放器、课件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4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2]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议一议]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第二十课信
真诚戒诈与妄崇高戒刻薄语秽污词尊重帮助
附教材内容第二十课
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5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8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弟子规国学教案范文6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 “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长辈呼应勿缓;同学呼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业
1、背诵“父母呼”。
2、帮父母收拾餐桌。
【弟子规国学教案】相关文章:
国学弟子规心得体会12-25
国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热】02-19
《弟子规》教案05-15
《弟子规》的教案 03-23
《弟子规》教案01-02
弟子规教案03-17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教案(经典)10-17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教案(精华)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