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2-01-30 12:01:46 弟子规 我要投稿

【荐】读弟子规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荐】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1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弟子规》,那时候的我就像顺口溜那样一下子就背出来了,但里面的意思,我却不懂。上小学了,老师教我们背《弟子规》,还耐心的给我们讲意思,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上六年级了,我自己钻研《弟子规》,这时的我,不仅背得熟,还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众所认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就有永恒价值的精品。书可以让我们陶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替移默化的作用。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儿童,变得知道尊敬长辈,老师,关爱小朋友……

  《弟子规》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使我受益匪浅。而感受最善的则是出则悌这一篇章。其中“兄道友,弟道恭,”给我的感受最深。原来,我经常和弟弟抢电视,抢零食,抢玩具,经常闹得不可开交。而读了《弟子规》后,我就做什么事都让着弟弟,而弟弟也对我十分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弟弟又哭又闹的说他要看动画片,我不想给他,为什么都要让着他呢?可转念一想,《弟子规》里面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于是,我说:“给,你看吧!”弟弟兴高采烈地拿着遥控器,脸上突然从阴转晴了。还巴结的说:“姐姐真好,姐姐真好!”我心想:原来谦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让我得到了家人们的夸奖和赞赏,也让我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原来我不管是吃饭还是做别的事,只想着自己,可看了《弟子规》后,我在做各种事的时候,都让这长辈,和小辈,它们都夸我懂事了,长大了,成为了一个懂得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大女孩儿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弟子规》这本书正是证实了这句话。让人类的品性在道德中升华,让生命变得更具有价值!

读弟子规有感2

  我喜欢的经典作品很多,有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等等,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清朝李毓秀写的《弟子规》。

  《弟子规》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讲述了做人处世的准则。

  要说认识《弟子规》,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陪我看了一部关于传统文化论坛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师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还有两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他们中有企业家,大学教授,医生,菜农,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大家都用浅白真诚的语言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变化讲述了出来,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动。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教育后产生的变化。我被他们真诚的语言,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以我对爸爸说我也要学《弟子规》。于是爸爸找来了《弟子规》,我们一家一起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并逐步落实。

  在《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以前妈妈叫我,我听到了都懒得答应,经常惹妈妈生气,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后,我就再也不那样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说开口说话,应该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于欺骗与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这成了我和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守则,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长,因为我知道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负责,我和同学之间常常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弟子规》还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邻里兄弟之间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我决心把《弟子规》中的道理更多的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喜欢这部经典作品,因为我相信它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读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每天早晨校园里总会传出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那么得铿锵有力,那么得整齐。《《弟子规》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教育着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弟子规》用做人的基本道理流传至今,开导学生,风靡校园。它用一句句含有丰富哲理的语言,一个个做人的道理教育着我。

  读了《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体贴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珍惜亲情的好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做到规矩谨慎,要讲信用。诚心,是无价之宝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次谨信”了,它告诉了我诚信的贵重,诚信的容易失去,难以得回……

  《弟子规》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它带着我在知识的宝库里摸索前进,它带着我进入了孔子爷爷的课堂,学习做人的道理。但当我读着“次谨信”时,我的脸不时红了起来,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出。记得那天,天空中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撑着一把把花花绿绿的伞在路上行走着。在阵阵鸟叫声中我醒来了,看了看窗外的景象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又下雨了呢?今天的”WQ“活动是进行还是不进行呢?”我的心里想着:算了,还是不要进行了反正双休日还有一天,改成明天搞活动也不迟啊!妈妈走过来了看见了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禁问道:“怎么了?”“今天下雨了,活动是进行了还是不进行呢?我对组员说好了今天搞活动,可是下雨了,要不改成明天”我埋怨地对妈妈说道。“当然要进行了,既然说出口了就应该要做到。如果每件事都是信而无言谁还会来信任你呢?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妈妈教育我说。我点了点头,决心一定要照常举行活动。在那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WQ”活动,妈妈那句“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也牢记在我的心中。

  是啊,每件事都因为有了诚信而显得更加成功。诚信,是人生中不可丢失的,它是金钱所无法弥补的,胜过任何事物。诚信是开启人生大门的金钥匙;是人生中的导航标;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脚印。人以诚信为本,我们一定要讲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学生。

  诚信,让我在成功中成长;诚信,让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诚信,让我迈出了一小步。《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让我对民族道德根基有春雨润物般的潜移默化,帮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弟子规有感4

  最早接触《弟子规》,应该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在我朦朦胧胧的记忆里,那时候是妈妈读一句我读一句,只觉得《弟子规》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玩,至于它的内涵,一窍不通。刚上小学那阵子,老师也要求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为了完成任务,我背得滚瓜烂熟,但依然没有能真正理解文中的真正精华和内涵。

  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学好《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它可以让你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于是在是懂非懂的情况下,我拿起了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认真地研读起来。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除了有弟子规的全文和译文外,还有一个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对《弟子规》的深刻内涵进行解读。故事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我终于领悟到了《弟子规》的精华,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许多行为是多么地不孝和错误。

  例如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或帮忙做什么事的时候,我总是一拖再拖,老是说“等一下、等一下”,迟迟不动身,爸爸妈妈责备我的时候还朝他们发火。认真学习了《弟子规》后,每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做事而我想偷懒拖延的时候,《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立刻起身去做,不再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催促。

  以前没有领悟《弟子规》的真正内涵的时候,我从来不懂得体贴妈妈,觉得妈妈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当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不懂妈妈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太操劳才生的病,也不懂得照顾妈妈,甚至连一杯水都懒得帮妈妈倒。当我读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时我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现在,偶尔妈妈生病了,虽然我还不能做到昼夜侍,不离床,但是给妈妈倒上一杯热水,看到妈妈脸上欣慰的笑容,我也感到开心快乐。这就是《弟子规》给我的`教诲和启迪。

  《弟子规》是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谨记《弟子规》教诲,善待每一个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5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译文: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即行动。

  中华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郯子的年轻人。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困难取鹿乳奉亲。身为儿女,我们不必刻意模仿“郯子鹿乳”的壮举,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回报父母。再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扪心自问,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生活中,有许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什么事情都让爸爸妈妈来做,而爸爸妈妈叫他们做一点事情,他们不是趴在地上又哭又闹,就是拖拖拉拉。从小到大,当我们生病时,父母给我们端茶送水;当刮风下雨时,父母给我们遮风挡雨……而现在父母叫我们帮忙时,我们又是怎样做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多年,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为他们做点事吗?我们就不感到羞愧吗?

  如果你连“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点对父母的基本礼仪也做不到,那么又谈何报答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做爸爸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做孝顺好少年。

读弟子规有感6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读弟子规有感7

  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它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装点了沙土;而如今,它似一个知识库,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首孝弟

  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却多了一份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们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时候,我总把这当作是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他们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次谨信

  谨,是指我们在行为上要谨慎,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随随便便。信,是指做人要言而有信。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良好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一个社会,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让每一个公民都投入诚信建设之中,让诚信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要学习弟子规,永远记住——凡出言信为先。

  泛爱众

  泛爱,就是博爱的意思。“爱人者,人恒爱之”。其实圣贤的存心也就是这种泛爱众的存心,这种存心的根在于孝悌。对父母孝顺,对兄长敬爱,他就能够拓展自己的心量。对一切的父母、长辈都如爱父母一样爱他们,对一切的兄弟都如对自己的兄长那样敬爱,这就是“泛爱众”。爱是从“心”从“受”也就是说要用心去感受。感受对方的需要,对方需要什么,我就尽力地满足、帮助他,这就是爱心的流露。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就是一种爱。《弟子规》要我们做到的爱是无私的爱心,完全为人,绝不为己的这种爱心。它是无条件的,正如父母爱我们一样。父母爱我们是无条件的奉献,他们并不要求我们将来报答,那是一种无私的爱。

  余力学文“有余力,则学文”强调了只会学文而不力行就容易使人浮华虚躁,不学文只是一味力行则容易执着自己的看法,无法真正契合真理,从而流于粗陋肤浅。这对我们嘉联强调的知行合一有更进一步的启发意义。知而不行,容易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行而不知则会多走弯路低处徘徊。一定要善于把知道的马上转化为行动,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言行时时去和圣贤比照和看齐。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它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人类作砂,社会作纸,那么社会规则便是胶水,人类与社会相辅相成,人人各处其位,各尽其责,共同凝聚为一个坚实的集体。而如果没有规则的话,那么人类将是一盘散沙。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人类这一颗颗砂砾将会与社会这张纸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

读弟子规有感8

  感谢焦作日报社举办校园记者“读经典写美文”活动,给我机会学习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弟子规》这本书由入则孝、出则的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都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组成。其中“孟母断机”告诉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得有厌倦心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弟子规》也就是告诉学生做事要有规矩。认真品读经典国文,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就老了,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

  让我们从诵读经典开始,以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读弟子规有感9

  读了《弟子规》第五页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这是什么意思?

  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继续往下看,我看见了注释:“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这样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关键在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

  突然,我猛然醒悟:因为爸爸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呀!我的血管里,流的不仅是父母的血,更是父母的爱!换句话说,父母就是我,我就是父母,只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身体里罢了。既然父母就是我,那么我自己让自己做的事,我还会偷懒吗?所以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去看待,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充满爱,充满孝。

读弟子规有感10

  晓雾将歇,清风徐来,我迈着轻快地步伐来到学校。

  当我轻轻拿起那本薄薄的《弟子规》时,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大声朗读里面的每一节,每一个字!却发现有好多的内容,令我惭愧。我已上初二了,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小女孩了,理解能力已提升,怎么会再看不懂这《弟子规》的内容呢?

  我羞愧?书上说的规矩,我究竟做好了哪一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面对《入则孝》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平时爸妈叫我,我总是慢慢地回应,即使让我做个简单的事,我总是先皱着眉跟父母唠叨一番,才不情不愿地干。我做的不对吧!父母教我,我还发疯似的说他们烦的,他们有时就骂了我两句,我都会想离家出走。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想着,想着,我鼻子酸酸的,接着往下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与兄弟姐妹要友好相处,懂得珍惜光阴,讲诚信,有爱心,仁德兼备?

  我不敢再读下去了,也不敢再看一眼,惶恐之中把《弟子规》合起来。我扪心自问:我哪一点儿符合《弟子规》的要求呢?忏悔的同时,反复思量自己。我一定要做好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良久,我又轻轻拿起《弟子规》,认真地读了起来。

  就从今天起,就从这一秒起,让我们认真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把她作为我们一生言行的准则。

  请大家跟我一起高声朗诵《弟子规》吧!

读弟子规有感11

  “你怎么这么懒啊?”

  “又去哪疯了?”

  我坐在电脑前,心烦意乱地听着这和锅碗瓢盆混杂的此起彼伏的唠叨。妈妈,您老消停会吧!“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在老师的领读下,一字一句,整齐有序。读罢,老师若有所图的看着我们,“读了这么久,有什么启发吗?”“自然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喽!”老师点点头,“发自肺腑吗?”那位同学不作声了。铃声响了,我却还未起身,若有所思。

  我的妈妈,做事干净利落的乐天派,对于子女,她善于以理服人,可跟天下母亲一样的是---爱唠叨。“上辈子,你是我的冤家么?”这是她的口头禅。

  回到家,扔下书包,坐到沙发上,盯着正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的妈妈,“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电视没电了?”我不语,看着刺冷的水一次次从妈妈的手上流过,看那红彤彤的手,又看着净白的碗碟,一向没留意过妈妈的我,不仅鼻子一酸。我快步走上前去,磨磨蹭蹭的从口袋里取出一副手套,“不贵,别说我乱花钱了。”我不敢抬头望妈妈的脸,只是听得:“等会把鸡蛋吃了,你近来一直闹冷,这会好点。”妈妈走出厨房。我端起那碗热乎乎的酒鸡蛋,记起了前几日我一直闹说冷,可却被妈妈记在了心上,为此,她特地去了一趟马宅村,买回了土鸡蛋。记起了老师说的话:“为了父母,我们做了些什么?”

  妈妈的阑尾炎那几天,奶奶特地从乡下上来照料,爸爸则整日奔波于工作和医院。那几天,我总是往医院跑,课也落下不少,妈妈心疼我们,硬是要出院。而我呢?放学回家后,自顾自看起了电视。到了6点,天渐渐暗了下来,这才想起了躺在楼上的妈妈。上了楼,妈妈正扶着墙,艰难地想要下床去,我心疼不已,上前握住妈妈的手,扶着她坐下。“你被老师留了吗?我担心你,打你们老师的电话,说你早走了。”我低了头,“作业太多了,我在楼下做作业。”我支支吾吾地说。妈妈终于没再问下去。

  早上,妈妈早早起了床,挥动着戴手套的手,在爸爸面前炫耀:“看,女儿给买的。”我看着,泪水便淌了下来。

  我从书架上郑重的拿起《弟子规》,大声读了起来。

读弟子规有感12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古籍倍出,就算是泛泛之辈也能列举一二。我向来是不慕什么风花雪月的酸词的,但却深深欢喜着古人的诗文。如同品尝一杯香茗,浅尝斟酌,缓缓入味。最喜的古籍当是《弟子规》一文,它虽不是长篇论述,却显精致,蕴含哲理。今有幸拜读此文,在此略发见解。

  今之世人免不得相交,世人有善恶之别,有娴雅粗俗之别,亦有风俗之别。八方异士相交,混迹于社会之间,最免不得冲撞口角,更甚者大打出手,拳脚相加。何必?《弟子规》有云:“言语忍,忿之泯。”世人皆不愿吃亏倒争得面红耳赤,有时退让宽容倒是更金贵的。待人处世贵在以德服人,重在亲善。不消说“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方无言。”无论何时何处何人,都理应谨记一个“理”与“善”字。安定和谐皆是人人所向往的,国家亦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泛爱众》篇告之世人:处世间,人与人,应友善。四海之内皆兄弟,同是炎黄子孙,共承一脉,凡遇事先讲“善”,四方有爱,岂不善哉?

  中国者,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也。国之大,欲昌盛,顺民心。核心价值观流淌心河,盛于各方,则国首要,讲民主,为人民。《弟子规》中一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此意教导国之领袖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有“事诸父,如事父”之感悟。在其位,谋其政。当摒弃“腐败潮”,事事躬亲力行也,弘扬正气树新风。最怕是,一富一贫两景色。政府应当表率行,即访民间,抓好扶贫是首要。国之心,装人民;国之顺,在领袖;国之昌盛,当靠人民大家。不可弄虚作假,不可贪污腐朽,不可只光喊口号便无行动,万万不可弃人民之不顾。国再大,也须领袖,慎行执权,谨“富强”目标,脚踏实地。此后昌盛,普天同乐,岂不乐哉?

  莘莘学子自当是国之栋梁,首要事,爱读书。学子读书,贵在自觉自立。读书若不力行,但学文,长了浮华,又何如?读书若只力行,不学文,任凭己见,却昧理真。《弟子规》中教导“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应当“勤”,博览群书深研究,理应抱有“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之悟。任谁皆须一番努力才能有所成功,倘一时不成,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加倍功夫后,终会见月明。学子们,当秉着一颗赤诚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人智有高低之别,绵薄之力当出。怀揣着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用才华全副武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人才强国,岂不壮哉?

  人民者,爱国也,敬业也,诚信也,友善也,萌理想之芽!

  社会者,自由也,平等也,公正也,法治也,绽灿烂之花!

  国家者,富强也,民主也,文明也,和谐也,结自强之果!

  人民,社会,国家,齐聚。共筑一个中国梦。

  愚辈之见,虽不高明,但也尽心焉尔矣。有感而发,万望不至一片批声。

  后记:

  昨夜有感《弟子规》,倾身奋笔枕上书。

  小辈在此诉衷肠,字字珠玑满腔血。

  核心价值驻心间,能人妙士领风骚。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读弟子规有感1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诲编写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我却自己以为这些规范我早以是做到的,谁都没想到,我的做的却和文中相差大远了。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学习的房间要清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清洁。所用文具要摆放端正。可是再看看我的房间呢?墙上有不少黑点墨迹,东边墙上画一只小白兔,西边墙上画一只大老虎,没有哪块墙上没有我“优美”的笔墨。再说话我的书桌吧,不是给我当了美术上的调色板,就是当成了数学验算用的草搞纸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上带着一点一星的颜料,实在是不忍直视啊!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后立刻看回原处。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节收好,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修补好。而我就是和书做对!我的书桌可几乎成了一个“旧书店”,就连才发的新书,几天后就被“老鼠”啃了个边,再过几天,就全成了一堆又破又烂的“棉花”,现在的书如果不是包了书皮,一学期后早己不成样了。书架上还算完整的书也是杂乱无章,如果让我从这个大书架上找哪一本书,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例如说我刚拿到的新书,才过几天,数学书粉身碎骨”,语文书成了“书麻饼”…….

  现在再回想起从前那些不良的读书习惯,才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有多大的漏洞,看来学《弟子规》还是十分重要的。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漏洞了?快来一起学习《弟子规》,一起改正吧!

读弟子规有感14

  暑假中,我在老师推荐下,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为人处事也是有许多规则的。想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规》一书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它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之道。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曾经,我总以为像《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书,全是小孩子看的,总觉得有些幼稚,自从看了内容之后,才觉得我曾经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呀!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穷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人生在世,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从小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之后又教了我们“孝道”。

  曾经,我是一个很不懂得孝道的人,经常与父母斗嘴,经常跟父母打冷战,经常回家不叫“爸爸妈妈”,也不问好,经常让父母操心,总是抱着他们有一天会老还得靠我养他们的心态,总是认为他们养我是应该的,总认为他们很烦很啰嗦,总是埋怨自己家为什么没有他人家那般好的生活条件,总是责怪,总是埋怨,可是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我错了,真的错了,母亲十月怀胎生我,然后养我,真的不容易,与他们斗嘴,打冷战,他们该有多伤心呀;回家不问好,他们应该有些失望吧?这时我又想起了母亲曾说过的一番话:你要好好读书,以后一定要有出息,我不求你养我,只希望你以后能过得幸福……写到这里,眼泪早已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的从眼眶溢出,滴落在了地上,也滴落到我的心里……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在的家庭,当然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是百万富翁还是贫民,所以我们不能埋怨父母,家里不富裕,那么就需要好好学习;因为父母给的只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朋友,学习《弟子规》吧?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可以使我们学会“什么是孝道”。

读弟子规有感15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读《弟子规》有感作文。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作文》。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最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来读读《弟子规》,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荐】读弟子规有感】相关文章:

1.【荐】读《弟子规》有感

2.读《弟子规》有感【荐】

3.读《弟子规》有感

4.读弟子规有感

5.读《弟子规》有感

6.读弟子规有感【推荐】

7.读弟子规有感【精】

8.【热门】读弟子规有感

9.【推荐】读弟子规有感

上一篇:读弟子规有感
下一篇:读弟子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