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弟子规》读书心得

《弟子规》读书心得

时间:2022-12-22 12:00:34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1

  通过近一年来车站组织学习《弟子规》,我们非常荣幸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弟子规》是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阐述。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再操劳,不再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做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其次在外要珍惜朋友及我们身边的人。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以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仁爱宽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

  今后在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因为爱,才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学习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弟子规》读书心得2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她根据《论语》里的《学而篇》改篇的,《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后来又让贾存仁改名为《弟子规》。它是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写的,它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言、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部分,它是一本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待人接物的书。它以朴实的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国,百事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本份,为人子女首先要做到孝顺,通过"入则孝"这一章的讲解,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百态,它也是我们做人的前提条件。对比我过去的种种做法,我不禁感到汗颜,对照着《入则孝》里的一条条,过去由于我的懵懂无知,给父母带来了太多的麻烦,看着父母日渐苍老的容颜,我的心为知一颤,在这十年的光阴里,父母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付出的太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对比我以前对父母种种不孝的行为,我羞愧万分。这本书是我的良师谊友,它给我太大的启发,在它的鼓舞下,我会用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来回报爱我的父母。

《弟子规》读书心得3

  假期时,我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我也按自我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礼貌,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此刻的小学生成长。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异常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

《弟子规》读书心得4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弟子规》一书,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门,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后辈敦伦绝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通过学习、领悟,受益匪浅。通过学习、领悟,受益匪浅。

  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通过学习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有很大的启发。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让孩子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错误,让他在今后加以改正。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在教诲我们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去领受。父母责罚我们的时候,应该虚心接受,好好检讨,反省改过。父母是用一分爱护我们的心,希望我们能够增长德行,才会教育我们,责罚我们。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他们或许也不需要这种温馨的话语,或许他们所需要的是我们的一个轻轻问候,一个关怀,一个懂事的行为,一个好的成绩,对于那些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们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们这一生中,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他们毫无私利,毫无所求,他们只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爱的奉献,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开心,我们的幸福。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相比较,我们得懂得一个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让他们不再刁蛮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让他们去做一个子女所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老师,我也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弟子规》读书心得5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真研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弟子规总序开篇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和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家人、对同事、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做出“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令我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则容易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心亡为忙,我们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经把这个字的意思说得极明白了。当我们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时,会说“用心去做”。当我们已经心不在焉之时,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事勿忙,忙多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心里都要先有一个计划,循序渐进,最后才有可能成功做好这件事。什么是优先次序?我们都要明了,哪一个应该先做,哪些比较重要我们应该要先做。千万不可以等到时间非常紧迫的时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紧张的来把它完成。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会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错,而且也会影响工作团体和身边的人。我是个急脾气,平时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很忙的时候,就会愈来愈紧张,紧张到最后变得几乎完全没有头绪,导致错误百出。我以后做任何事情,内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乱得没有头绪。

  “勿畏难,勿轻略”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惧困难而犹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但凡经历过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对这句话都会有更深刻的领悟,正因为失败后的坚持,因为懂得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并接受别人有益的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再经过自己冷静思考,所以他们最终克服了困难,获得成功。“态度决定命运”,无论是工作或者学习,我们要有不畏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前工作中有时会想要挑容易做的去做,碰到困难的大部分都会畏缩,不敢前进,或者干脆抱着侥幸心理等待事情的转机。现在我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努力战胜困难的决心,并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

  还有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时,有时因工作一忙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说话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往往由于意见不统一,而急于表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声调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像这样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感谢《弟子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读书心得6

  《弟子规》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地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诲,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地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书心得7

  《弟子规》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假期中,我和妈妈一起诵读、理解,真的是收获不小。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在《论语》中就读过,是这样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做。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见贤思齐,道德高尚的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告诉我们学习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运用。

  《弟子规》教我们做一个有孝道、有道德、有诚信、善学习的人,真是让人受益匪浅。我记得曾在中央12套“第一线”栏目中看过这样一个节目《迟来的爱》,讲的是海南某监狱的事情,这个监狱在对犯人进行改造中,不仅仅限于政治学习和法制教育,而是从人的洗心动念处入手,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植入监狱的劳动改造中。他们选择的是《弟子规》,诵读经典与“亲情帮教会”的开展,触动了服刑人员内心的道德律,让服刑人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许就是“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触动了他们的内心吧。

  不过,《弟子规》中也有我觉得不妥当的,比如说:“邪僻事,绝勿问”、“不关己,莫闲管”,我觉得就是现在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人做事这样子总是不好的。妈妈说:国学经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的理论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学习都有所指导,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根据现在的情况进行思考,批判性的学习接受,也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来诵读《弟子规》,不能一味的死读死记,还要动脑思考,活学活用呀!

《弟子规》读书心得8

  为了响应教育新改革,我校开展了晨诵活动。一至六年级学习《弟子规》。作为老师的我在寒假期间阅读了《弟子规》的全部内容。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对长辈有礼有敬、对兄弟恭敬友爱。对个人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有时在具体工作中还是免不了有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情绪在里面,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读完《弟子规》后,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弟子规》规范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

  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认真改正和弥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最后,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阅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细节决定成败。《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提高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阅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弟子规》读书心得9

  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非常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进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弟子规》读书心得10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他的名字叫《弟子规》。这本书讲的是做人的基础,要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要认真学习,诚实做人。要热爱劳动,整洁卫生。

  孝顺篇:是讲要孝顺父母和长辈,还要爱护帮助比你小的人。

  尊长篇:就是讲的要尊敬长辈,比如说,在坐下或走的时候要让长辈先,自己后。大人叫你的时候是应该及时回答的,不能慢慢吞吞,或不回答。

  慎行篇:穿衣服的时候,要穿的整齐,在小时候是不能喝酒的,早上起来的时候,应该叠好被子,才能下床。下床之后,还要刷牙和洗脸等。

  交往篇:做人是不能胡说八道的,而要诚实,也不能撒谎说谎话,做事的时候不要急。

  学习篇:在学习的时候,是要一心一意的,而不能三心二意。在看书的时候要安静,而不能吵闹。在写字的时候要写得漂亮,而不能写的很丑陋。借来的书,看完的时候,如果还想看的话必须先还回去,再借来看。

  这本书是教我们怎么做人的。希望同学们都认真的读,认真的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不信不立”。作为一名高级动物,一个人讲究诚信是最基本的。“信”穿透人的躯体,穿透人的灵魂,让它夺目和耀眼。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本句话虽然短小精练,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撒过谎吧,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但如果张口就骂人,瞪眼就说谎,那样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敬而远之,最后彻底不和你接触。我希望大家说话要注意,都要说实话,但也不能太实在了。

  我想六中对于口才教育是非常合格的。在六中的课堂,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嘴儿好,更应该诚实。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们每天都有演讲来锻炼我们的勇气,有时候轮到了自己演讲的时间而没有准备这又成了失信。《弟子规》还教会我们吐字要清晰,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保持洪亮的嗓音,声音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应该让师长们听见。

  犯了错误要及时承认,要敢于面对缺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过能改,归于心。倘掩饰,增一辜”。只要彻底地改掉缺点,就还是一个好人。

  让我们一路守信地敲开人生生命之门吧!

《弟子规》读书心得1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它需要很多人去接受它,学习它,传授它。这一种思想理念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延续了五千年,哪个中华人民还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遗忘,而她依然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完全消失在我们眼前,但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它,感受它,传承它。

  其中《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懂得了很多的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老师同学,对待朋友;教会了我怎么做生活中的小事,提高了我的道德修养;它启发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许我的人生际遇会和现在大不相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弟子规》中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都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们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们不但不听,听了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又伤心的事。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因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的太少。

  所以当我们学了《弟子规》才会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仅仅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时刻想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读了《弟子规》,学习它里面一些行为习惯,对正在成长的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同学,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不但会对我们传统文化有更深入了解,也会对未来我们自己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学习《弟子规》,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习传统文化并传承它,这样,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绽放,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弟子规》读书心得12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大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任何人。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切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安心,放心。养父母之身、心、志、慧。小时候妈妈经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书心得13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许多至理名言。在《弟子规》中写到对父母要: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是:照顾父母时要冬天问一下是否住的温暖,夏天问是否凉爽,早上要向父母问好,晚上也要向父母问好,出门要告诉父母,回家要面见父母。让父母明白你的习惯,做事不要了变化,要让父母明白你干什么。

  如果你连上头的事情都做不好的话,你就不算是一个好儿女,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母亲十月怀胎生出来了你,父亲在外面打拼挣钱养活一家,母亲在家中给你喂饭,侍候你。父亲每一天在外面上班后累的精疲力尽,而你长大了却烦你的父母,你想过你的父母多悲痛吗?

  假如有一天你老了,你生病了。而你的儿女像这样对待你,你难道不悲痛吗?所以我奉劝天下儿女善待父母,多关心父母,也不往父母养你一场。最终我祝天下父母一生平安!

《弟子规》读书心得14

  这,不是一本神秘的书,却令人百读不厌;它,是一本启蒙读物,却经久不衰,如明珠璀璨夺目,教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却有个普通的名字:《弟子规》。

  这是一本不分性别的书,我之所以推荐它作为我们女性的读物,是有理由的。圣人的训导,无论对男对女都是平等的,我们是成长在新世纪电力系统的新女性,也可以和男同志一样与古人交流对话,博古通今,以古鉴今。我们女性中为人母者,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影响人,有理由也有责任学好这本书,正人正己,担当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接力棒,把中华民族的精华代代相传。通过阅读此书,可以提高我们女性的文化素质、个人修养,从而增加自信,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实现自身的价值。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24个字,展示了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先贤圣人教导我们,做人应持有的规矩,即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全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玑,意味深长,谈及做人做事的道理,颇有见地,耐人寻味。读此一书,感慨万千,我就从感悟颇深的一二谈起吧。

  “首孝弟”。《弟子规》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从小在宠爱中长大的我,虽然已成了家,可是对父母的依恋仍旧如孩时,每次回家总能享受一番家的温馨,享受父母给予我的从不计回报的关怀与体贴,每次临走时还要带上父母塞过来的水果、糕点,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为父母分担些什么,要为父母做些什么,而自己也像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不知道怎样去关心、体贴父母。《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毋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正好告诉我应该这样去做: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这些话经常拿出来看看读读,对照自己,自问今天我做到这些了吗?吾日三省吾身,相信一定会对自己大有裨益的。

  “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的著名观点是一致的。我平常生活中不高兴时就要跟心爱的人耍耍小性子,赌赌气,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什么时候伤了对方自己也许还不知道。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件心里想的事,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办事比较着急,不达目的不罢休,或是没有注意到方式方法,缺少与别人的沟通,往往事与愿违,事情也许办成了,但达到的效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由父母推己及人,其实每个人的感受和我的感受应该是相仿的,都需要关怀和爱。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如人意的事,要告诉自己,别人怎样对我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怎样去对待别人,“克己复礼为仁”,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到的。天地间爱是最真挚、最感人的,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同一企业工作的我们,应该相亲相爱,生活中彼此关心,工作中互相帮助、互助合作,这样才能共创和谐环境、共建和谐企业。

  如今,我把“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24个字做成了电脑桌面,每当我打开电脑,静坐下来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这些个大大的字,它提醒我每一天应该怎样去做一个厚德的人,去做一个诚实守信、有爱心的人,去做一个自信、勤学、奋进、从善如流的人。

  感谢《弟子规》这本书,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谢我周围的所有人,他们使我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感谢自己所度过的每一个昼夜,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弟子规》读书心得15

  在这里,我又重新学习了《弟子规》,进一步了解了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段话的意思是父母亲在呼唤你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

  父母亲在交代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不能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亲在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时,是为了我们好,我们要恭敬聆听。如果我们做错了事,父母亲责备教诫我们,我们应当虚心接受,一定不能强词夺理,使我们的父母亲生气、伤心。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10-29

弟子规读书心得09-23

《弟子规》读书心得09-30

弟子规读书心得04-07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03-01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02-23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11-10

《弟子规》读书心得(通用15篇)10-30

【荐】弟子规读书心得12-10

【精】弟子规读书心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