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读《弟子规》有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弟子规》有感1
在学校的建议下,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这本书以“三字经”的格式,给我们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因为“三字经”的格式是一种古文,很多内容我根本看不懂,所以作者还给它们加了译文,并列举了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貌,让我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让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从中也让我受益无穷。
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当自己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时,不可以只考虑自己而不舍得付出;对于别人的才华,应该佩服并加以学习,而不可以嫉妒甚至毁谤。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值得我们小学生们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它教育我们人不能自私、骄傲,要学会谦虚做人,时刻想到为集体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拿我本人来说,我也特别想为班集体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幸运的是,我每天早读时有机会给同学们带读,看到同学们那么认真的神情真让我感到高兴。另外,我也要学会谦虚,多向那些优秀的同学们学习。你看,我们班上有那么多成绩比我优秀的同学,还有很多同学有各种各样的特长,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我就要以他们为榜样,做到“人所能、勿轻訾”,虚心向他们学习,我相信我的成绩也一定会提高,表现也会更优秀的。
《弟子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相信你读了也会终身受益的。
读《弟子规》有感2
今年暑假,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妈妈的指导下,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首先,我们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兄弟姐妹。其次,做事情要谦虚谨慎,信守诚诺,讲求信用。然后,对大众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最后还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它启迪了我如何做人。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人。
爸爸为了让我和弟弟生活得更好,为了让我和弟弟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他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去了外地辛苦工作。妈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我和弟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天天围着我和弟弟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文化,教给我们礼仪。他们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美丽的.青春。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成果。以后学有所成,一定不忘师恩,常去看望我们的老师们。
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一定要去读一读、学一学。
读《弟子规》有感3
我国古代就讲究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所以教育的教字左是孝,而右是文,表示要先学习孝道,有余力再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弟子规》开篇便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新仁,有馀力,则学文。”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生活得健康快乐。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十二个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以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感触很深。想到每逢吃饭的时候,妈妈喊我,我一边回答“马上”,一边继续我的手头“工作”,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没有想到为辛苦工作的父母端上饭菜,摆好餐具,真是不应该呀。
《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与不足,让我知道如何感恩父母,善待他人。其实,感恩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感恩是父母回家时的轻声问候;是父母生病时的`关心照顾;是父母疲劳时的悉心捶背……让感恩充满我们的心,让行动感动你们的父母。感恩,让生活更美好。
读《弟子规》有感4
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妹妹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妹妹,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心妹妹,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我终于知道了学校让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一一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5
以前我从来不太注重母亲节,可是自从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要回报父母。记得母亲节时,我想送妈妈一个礼物,可不知送什么。项链……太贵,花……老土。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主意:干脆帮妈妈做家务吧。说干就干,先拖地吧,我把拖把弄湿,然后把水分挤一挤,把客厅拖了一遍。刚要完工,却发现后面还有一排脚印让我很郁闷。这次我穿上鞋套继续奋战,汗珠已从头上流下,但我不放弃,终于拖干净了。然后我又把家里的桌子、茶几仔细地擦了一遍,并把自己的书桌收拾地整整齐齐。最后,我把抹布和拖把认真地冲洗干净晾在那儿,今天的劳动算是大功告成了。此时,豆大的汗珠从我头上流到衣领上。真累!但是看着我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这时,妈妈下班了,看到整洁的家,先是吃惊,然后高兴地问:“这是谁干的好事?”我得意洋洋地说:“当然是我喽!”“今天怎么想起帮妈妈做家务了?”妈妈不解地问。“因为今天是母亲节呀!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妈妈感动地说:“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暗暗在想:多亏了我的好老师《弟子规》啊!
读《弟子规》有感6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古老的国家里,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而其中有一本书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不仅教育了古人,也教育着现代人。她的名字叫做:《弟子规》。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走路喜欢一摇一晃,双腿张得很开,摇摇摆摆地走着,活像一只鸭子。有些高年级的同学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那滋味真的不好受。当我读了《弟子规》后,知道了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时姿势要端正,这样才能体现出人的礼节。我那摇摇摆摆走路的坏毛病早就改掉了,而现在走路从容不迫,受人称赞。
而《弟子规》这本书体现的不仅仅是礼节,更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可是十分讲究孝道的。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古代,父母不幸去世,要守丧三年,要戒除喝酒吃肉。而现在时代不同了,这里暂且不讨论这种做法是否对现代社会适合,但是古人的'这种感恩、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一定会被永远地传承下去。
读《弟子规》有感7
《弟子规》,它是一本能使我们进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提高自身修养的诗歌,它十分押韵而且简洁,深受人们的喜爱。
“冬则温夏则酰吭蚴。柙蚨ǎ霰馗妫幢孛妗!这句话是在叫我们要对父母体贴。“冬则温,夏则酢!闭饩浠盎褂懈鲂」适隆
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后句意思是: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让我们吃穿不愁,在窗明几净的学校里学习知识,难道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们不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
我从《弟子规》中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做人,孝敬父母。大家一齐来和我学习吧!
读《弟子规》有感8
这学期,我们天天坚持早读前背经典、古诗、名言、论语,听同学们说他们四年级背弟子规,出于好奇心,我也喜欢上了这本书,于是,我天天抽出时间,读内容、看故事、写笔记、写体会,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什么是尊老爱幼,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宽宏大量。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
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忠”的时候,我的脸刷得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姐姐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事而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妹妹要理解姐姐,而我却认为他们偏心姐姐,常常令二老为我们而担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眼迟,老意志,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玩游戏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会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读《弟子规》有感9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
读《弟子规》有感10
今年的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起初我在想,这个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读后感 ,然而当我拿起妈妈给我买来的《弟子规》时,我简直留恋忘返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称尊长,勿呼命;对尊长,勿见能。”它的意思是称呼长辈,要懂礼节,不可直呼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懂得虚心谨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读完以后恍然大悟,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后我一定要尊敬长辈,礼貌对待他人。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 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体贴关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实感到惭愧,我现在虽然读三年级了,却还事事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却什么都不干,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想起这些,我不禁脸都红了,以后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11
可能是受爸爸妈妈的熏陶吧,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从报纸到杂志,书刊甚至到字典,只要带字的我就喜欢看。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是《弟子规》,这本书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
每天睡觉前是我最开心的时间,因为我又可以和妈妈一起读《弟子规》了。今天,我很早就做完作业,拿着书来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会背诵《余力学文》了,我背诵给你听好吗?”“好啊!”妈妈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拉着我坐下,示意我可以背诵了。“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一口气把《余力学文》背下来了。妈妈开心得把我拥入怀里说:“这么长的一段话,你是怎样记的?”我自豪地说:“《余力学文》里不是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吗?我读书的时候注意到眼看、心记、口念,这样真的很快就记下来。”妈妈笑着说:“我的女儿真聪明,学以致用,《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你要好好学习,知道吗?”“父母命,行勿懒,我知道了。”我再一次把《入则孝》也搬出来了。“妈妈,平时我任性,爱发脾气,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没有听从爸爸、妈妈正确的教导,以后我会改了。”妈妈激动地说:“《弟子规》一下子让我的宝贝女儿长大了。”
正如妈妈说的:《弟子规》让我长大了。可是,我知道光说是不行的,还要学会做,今后在我成长过程中一定会以《弟子规》来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健康成长。
读《弟子规》有感12
《弟子规》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斥,读了它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教敬还有不满。
《弟子规》告诉了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尊重老师,如《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的人甚至因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催自己搞复习,从而觉得讨厌,却不知道父母是为了他们好,还有的人被老师批评或是责备了,很憎恨老师,上课开小差,却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啊!
《弟子规》中的规”是规范的意思,还写道做人要懂得诚实,感恩,《弟子规》还有一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的就是既然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凡事从口里说出来的话,一定要以守信为基础。
说到感恩,父母、朋友、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是应该好好回报下了,在家里,哪怕帮爸爸妈妈整理家务,在朋友身边,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在学校的走廊上,如果碰到了老师就说声:老师好!”在课堂老师为我们在黑板上写了那么多粉笔字,浪费了那么多的口水,说声:老师,您辛苦了。”这些都是感恩,让我们一起去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亲人,感恩传授我们知识的人,感恩曾经与我们一起拼搏奋斗的'人,感恩那些曾批评我们的人吧!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不少深刻的道理,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按照弟子规的条件去做好每一件事,社会将会是快乐的社会,世界将会是和谐的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13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丽景学校参加语文老师让我们去的冬令营。
我们如期地来到了丽景学校。
这的老师素质非常高,有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与大学生呢。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儒行社的,所以他们教我们的`也都是与儒家有关联的东西了。他们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呀!
在这里的课程大多都是有关《弟子规》的。也有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规》中的兄道友,{我的妈妈作文100字},弟道恭。因为我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弟弟十分不友好,经常对他凶巴巴的,这也因为他太讨厌了,{笑死人的中考零分作文},但是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对待兄弟就要恭敬,这样他也会对你好,就因为学了《弟子规》所以我和弟弟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生争吵了。
在丽景学校的这7天中,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规》给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让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学经典!他还让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读《弟子规》有感14
依我推测,该学院的大多数同学回家未必会给父母磕头,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会在意这事。毕竟,磕头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不过,“亲情寒假、感恩父母”这一寒假作业的主题很好———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这是许多人都应该回答的一道人生题目。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严寒酷暑,打个电话回家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逢年过节,回家给父母报告一下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这都是在精神上对父母的孝敬。
当然,孝敬父母,很多时候也是需要经济上的付出的。有的父母可能是老无保障的农民,有的可能是收入微薄的下岗职工,他们需要“养儿防老”。
但实际上,如今,在农村,有的'子女成家以后,自己住新楼房,却让父母住茅屋,父母衣食住行问题也在几个子女之间“踢皮球”;在城里,对待生活并不宽裕的父母,有的子女不是“敬老”,反而是“啃老”。所以,这道“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作业,应该布置给更多的人。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孝敬父母的另一层涵义往往被人们忽视,即孝敬父母并不在于子女多么“光宗耀祖”,而首先是儿女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给父母脸上抹黑,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儿女脸红。比如,为官不受贿,经商不作假,做学问不抄袭———当然,把这也算作孝敬,也许层次低了些,但却是不可缺少的
读《弟子规》有感15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读《弟子规》有感】相关文章:
读《弟子规》有感12-13
读弟子规有感02-26
读《弟子规》有感12-23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1-22
(经典)读《弟子规》有感07-27
读《弟子规》有感【经典】07-29
读弟子规有感10-17
读《弟子规》有感01-20
读《弟子规》有感(热)11-22
【实用】读《弟子规》有感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