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弟子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很好看。让我们体会古人智慧,不仅可以学习古文,还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懂礼貌……
这本书主要说了要关心兄弟姐妹,关心长辈,该怎么做人。
我觉得弟子规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后,守孝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密切”。这句话让我学习到了要注意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袜子穿好,鞋穿好。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爱我们,或者对我们管教得过严厉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最难能可贵的。
这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都只不过是人们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编织美丽的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让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比如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类似的言简意深句子在《弟子规》中随外可见,它就像是一位老师,真诚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与父母朋友相处,怎么与其他人相处。有确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对我们以后的发民是有很大的好处。
弟子规读后感2
在听完钱先生对《弟子规》的解读之后,我很感慨,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今天,有人为生计奔波,有人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数家长讨论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弟子规读后感3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5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弟子规读后感6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7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弟子规》教会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好的规则,好的心态。一日三餐、起床睡觉、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要有规则有秩序。
此章告诉我们应珍惜时间,仪表堂堂,摆放衣物要有固定的位置,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好好饮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本做事准则。
做事更应该谦虚谨慎,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以前我总是做事冲动,上了初中,我们学了政治,我知道了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控制并驾驭情绪。读了《弟子规》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勿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在忙乱中我们可能一时昏头而做错了它。
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应有规律的安排时间,不糟践时间,珍惜一分一秒去学习,一心一意地对待它。因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做一位炎黄子孙,传承中华传统,我会忘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训,站就要像军训时一样,腰挺直手放裤线,头成严肃状。坐也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也严格地照着弟子规去做!
草儿的绿意匆匆是因为有大树的陪伴,白云的婀娜多姿是因为有蓝天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有您的陪伴——好的习惯。感谢您!
弟子规读后感8
暑假里我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要懂得尊重、孝顺和感恩,对待朋友要懂得谦让、包容。对待师长要懂得感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看到这些话时,我感到非常惭愧。平时在家里时我总是和父母顶嘴,为自己找很多理由辩解,把他们气得火冒三丈。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又从“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句话中让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而每次妈妈生病我却是自顾自的上床睡觉。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学会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它我受益无穷,是所有人为人处事的典范,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9
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耻,因为自己以前总以为父母把自己生下来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应对自己好,父母关心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大彻大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不对的,真是对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动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尽管没学会仍装着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
弟子规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弟子规》这本身书。它让我懂得了,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信”。“信”中“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令我受益匪浅。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孔子曾说过“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读了《弟子规》后,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记得有一天,我答应陪同学去新华书店看书。尽管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我还是按时到达了新华书店。
可是等了好久,也迟迟不见同学的影子。于是我只好回家了。回到家里我才得知同学曾打电话到我家,说雨下得太大了,她不去了,可那时我已经出门了。虽然同学没有来,但是我却做到了一个守信用的人,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言行。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读了《弟子规》之后想要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
《弟子规》是由《三字经》编写的,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礼仪规范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还有我觉得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谦虚和宽容的心,才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被人尊敬。学习弟子规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会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是有必要的。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和关心兄弟姐妹,如何礼貌待人和为人处事……
这本书还讲了我们要讲究仪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上和个人生活习惯上要做的事还很多,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跟同学友好相处,我们人人都要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
读了《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再一次读弟子规的书,使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了《弟子规》的意思。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这本书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怎么和别人相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比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我已经大概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还不行,我还要努力的去做。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1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读了以后,我深受启发,决定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它告诉我们:兄弟朋友要相互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会为我们当心。和睦就可以为父母减去一些担忧。所以,我要和妹妹和睦相处,不吵架,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的意思是:父母在叫我们,我们应该马上过去,不能拖拖拉拉的,父母让我们去做什么,我们不能找借口,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要认真听讲,父母批评我们,要虚心接受。
以前爸爸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总是嘟着嘴巴,爱生气。有一次,我吃饭不认真,爸爸批评了我,我却跟爸爸顶嘴,还大声哭了起来。读了《弟子规》后,我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我要努力去改正错误,保证下次做好。上个星期天,妈妈突然肚子疼,我马上拿来开水和药给妈妈服下,叫妈妈躺在床上休息。爸爸回来后表扬了我,说我变得懂事又孝顺了。通过诵读《弟子规》,我变得听话又乖巧,爸爸妈妈喜欢我,爷爷奶奶更疼我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时时刻刻用《弟子规》来提醒我该怎样做人。
弟子规读后感14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
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
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
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09-03
《弟子规》经典名句07-04
《弟子规》教案(经典)10-17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全文10-28
弟子规教案09-29
弟子规的故事12-15
《弟子规》心得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