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集合9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1
“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尽管《弟子规》只是给学生写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介绍如下:
一、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对人谦和、有礼貌。
能够说我们上庄中学的全体同仁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每一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学,都是为了教好我们每一天应对的学生,所以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崇高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一个同事不谦和、不礼貌。
这就要首先想到别人的长处,想到从别人那里学到点东西。
我认为我能够学到很多。从刘老师那学到慈悲、仁爱,从庆华那学到严谨、宽容,从小林那学到机智、严格,从小苏那学到端正的态度,从新颖那学到谦恭的品质,从小曹那学到步步深入的教学思路,从小朱那里学到一板一眼的工作方式,从杨光那学到良好的心态。从李兰那学到务实的风格。
我们的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优点、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不自私,互相帮忙
《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我们都是从高校毕业的,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工作就是把知识、潜力拿出来,回报给社会。不自私,同学科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体会、经验带给给大家,就会互相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不自私,同班教师才会不记得失,团结协作管理好我们的班级。不自私,才会给他人带给方便。我们上庄中学才会是团结的群众。
孔子也说:“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说,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能够与多数人联合,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利益而团结在一齐。我们不必须能成为君子,但是我们能够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不干扰他人的工作
“人不闲,事勿扰;人不安,勿话扰。”与人相处,我们就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有这样几个字“慢步轻声”,目的是让教学环境持续安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教室里贴出“入门即静,入静即学”,为的是所有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彼此间学习不受打扰。
我们的工作也很繁忙,如果充分利用时间是完全能够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联查任务的,就不会出现抱怨的情形。
总之,尽可能地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断学习,我们的心境好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做到互相帮忙,我们的任务就会减轻,会从中体会到快乐。
《弟子规》读后感2
今日,教师给我们读了一本书《弟子规》,其中的一部分。"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儿女不管多忙的时候,也要孝顺自我的父母。
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吧,因为能够收到亲戚和家人的压岁钱,可是在高兴的前提之下,千万不要忘记了一件事情哦,那就是在新一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们要给父母和家人拜年,让父母明白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啊。今年我就犯了十分大的错误,因为祖母提前给了我压岁钱。我就光顾玩了。只想着钱,并没有注意我们的风俗_小孩要给长辈拜年。
大年初一,我看再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想起来了,就立刻给长辈一一拜年了,爸爸妈妈一年辛苦了。我们如果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怎样能好好孝敬父母呢?同学们你们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吧,那就必须要及时改过来。弟子规教师读后感3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此刻礼貌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贴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能够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够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能够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当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明白,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此刻社会它的动乱,我们能够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当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明白吗?在古时候,他们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当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弟子规》读后感3
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弟子规》的世界里遨游。那时,我只知道坐在小板凳上拿着它摇头晃脑的读,不明白它到底讲的是什么,不明白它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启发,不明白它的世界如何丰富多彩。
随着时间的流逝,把《弟子规》烂熟于心的我已经把它的意思和含义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这几句。它告诉我们同样是人,但是“真善丑美恶”各个都不同。喜欢追随潮流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慈博爱的学者出现,大家一定会敬畏并学习他的,因为他公正不阿,因为他关心社会底层老百姓。《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是“孝”与“信”,这也是我们的做人道理。作者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金钱为主的物质社会,这样的`道理就像是一阵清新质朴的微风,吹散了弥漫在我们身边的铜臭味,吹走了自私自利,吹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气象。
《弟子规》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让每个人仅仅背诵和搞懂它的意思,而是让每个人在生活中实践它。如果大家只是背会《弟子规》,那它的作者李毓秀的良苦用心就白费了。《弟子规》不但荟萃了古典文化的精髓,还将中国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在最纯粹的东方,成了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代表。它的一字一句,在大地蔓延,从东方到南方,从南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到北方,处处是它的身影。传统美德随书香流淌在四方,经典图书随我们发扬到全球。
我做到了《弟子规》中所倡导的。比如:以前,爸爸妈妈叫我干事情,我总是一拖再拖,想尽各种方法拒绝,《弟子规》就教导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现在爸爸妈妈有什么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叫我干,这样既提高我做事的能力,又成为了父母眼中的“乖宝宝”;以前我见到长辈从不打招呼,总觉得说不出口,但是《弟子规》中说“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就知道了如果你遇见长辈,就一定要打招呼。而且,必须要向叔叔阿姨说再见,你才能走,否则,会显得很不礼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弟子规》中的警句,已越来越成为我的行为准则。
在遨游《弟子规》的世界中我进步了许多,从幼稚的小女孩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这过程中《弟子规》教会我许多许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会继续铭记《弟子规》对我的教导。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朗朗的读书声犹如绵绵春雨,滋润着学校这片求学的土地;浇灌着同学们幼小的心灵;孕育着一代代青少年儿童。每天清晨,,当我踏进校门时,一阵阵百灵鸟似的的读书声使人引人入胜,一个个道理便铭刻在了心中。
《弟子规》就像一片装面了细想道德的大海洋,我们便每天遨游在了这篇海洋中,快乐地寻找着只是,摸索着道理,吸取着精华。《弟子规》使我们学会了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有爱兄弟姐妹,而且要讲诚信,守信用,更要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感慨万千!
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次谨信”了,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守信用,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诚信,便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宝藏,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那身边的人就会疏远他,他将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每当我读到“次谨信”时,一件往事不禁涌上了心头,使我羞愧不已。那是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星期一下午。英语老师说要a单词,这是,我下一子慌了,“哎呀,糟了,昨天晚上忙于小课题的事,而把a单词的事情给忘了,这可怎么办啊?”正当我心急如焚时,旁边的同学提醒了我,“他平时a单词时,都把英语书放在腿上,我何不也来效仿一下呢?”由于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吧,心里老是觉得不舒服,东张西望的',生怕有人会看见。才抄了一个,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我向四周扫视了一番,我觉得好像同学们的目光全都凝视着我,仿佛在说:“竺立群,我们那么信任你,你却……咳,太不应该了!”“你身为大队委员,还这样,真丢脸!”这时,我感觉身边的空气都凝结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诚信。”当英语老师报“诚信”这个单词时,我的腿不禁颤动了一下,书差点掉在了地上,“竺立群,你怎么可以这样呢?赶快把书放进去,笨蛋!”我心里不禁会很起来,于是,我赶紧把书放了进去。这时,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总算落地了。虽然这次单词没默出,但我心中仍然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诚信。
从这件事中,我更加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弟子规》中“次谨信”的道理。只有做到了诚信,你才能坦然地面对他人,面对人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摸索《弟子规》中的道理吧,它将会成为你人生中的导航灯!
《弟子规》读后感5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同,因为不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直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现在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 二年一班 郭万达 指导教师 姜崇艳
今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出处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通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读后感6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弟子规》,对我的心灵震撼很大,感触很深。我感觉它既提升了我的语文素养,又清洗了我的灵魂。
弟子规 中的两句话对我很有启发。
第一句:首孝悌, 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家里我是独生女,父母爱我我当做是理所当然,父母疼我我还对父母颐气指使。现在我深深地意识到我错了,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忤逆父母是天理难容。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对夫妻嫌出去干活累,整天在家玩,让年老的父亲养活,更让人气愤的是问父亲要还没发到手的拆迁款,父亲没钱给就上电视评理。看到这,我的内心无比悲愤,天下怎么还有这么无耻的儿女。听了节目主持人的批评和心理学家的剖析,我明白了不孝顺父母将来一事无成。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读弟子规,学弟子规,以弟子规为行为准则,相信这样的社会渣滓就会消失。以后在家里我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做个孝顺的孩子。
第二句: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以前每当父母责备我的时候,我总是和父母顶嘴,把父母气得骂不得,打不得。读了弟子规我知道是我错了。有一个微视频应证了弟子规的魅力:有一个男生就是不学好,整天打架斗殴,父母为他操碎了心,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没技能没工作,过着父母厌邻居躲的日子,有一天母亲给他了一本书,就是弟子规,他读了以后就想改变自己,从零做起,他来到一家养老院做义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开始是咬牙坚持,后来和老人们有了感情就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养老院一位奶奶的`儿子被他感动了,给了他一份工作,终于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过上了普通人过的幸福生活。
再想想我自己,如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感觉要从孝敬父母开始。父母给我定的时间表我要遵循,回家认真写作业,刻苦钻研白天没学会的知识。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热心帮助同学。遇到需要我帮助的邻居爷爷奶奶我会热心帮助,做一个学习出类拔萃,品德优秀的好学生。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我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此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8
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小皇帝"终于知道了泪水的滋味,是咸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责和歉意,我认认真真地为妈妈轻轻地洗脚……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弟子规》读后感9
今年寒假,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另解》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急忙查了《弟子规另解》的原著:《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资料,翻开他的的创作目录,竟有数十册之多,什么《学庸发明》,《四书正伪》,《水仙百咏》等,可是其中流传最广,名声最大的就是 《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仅仅1080个字。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记得第一次打开《弟子规》扉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样,比如在看电视时看到精彩片段,就会激动不已,不能自已﹗常常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时,我只是嘴里应并没关上电视,继续津津有味地看那精彩的内容和那动人的画面,直到妈妈拿着衣架上楼催我,我才关上电视,和心爱的动画片依依不舍的告别,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300字》。不过现在爸爸妈妈叫我,我都有听话说做就做。想想过去和现在,你会惊奇的发现:其实只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你就会得到两份乐:你乐父母也乐﹗
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姥姥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埃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姥姥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哥哥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哥哥讲他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尽量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说来也奇怪,我的学习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快乐地玩了。
《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09-03
《弟子规》经典名句07-04
《弟子规》教案(经典)10-17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全文10-28
弟子规教案09-29
弟子规的故事12-15
《弟子规》心得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