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1
我学过许多历史人物著作:《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话让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让我学会“先做人,再做事。”
我学习了《弟子规》,并且能运用到我的生活中。
有一次,妈妈送我到学校,我刚准备向学校走去,“出必告,反必面”一下子跃入我的脑中,我马上跑回去,对妈妈说:“再见,亲爱的妈妈。”妈妈笑眯眯地答应:“我走了,在学校喝水呀!”妈妈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因此,我养成了坚持与妈妈说再见的好习惯。
有一次,爷爷到我家玩,他要到花园里散布,我坐在沙发上休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让我一下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对,于是马上和爷爷在花园里嬉笑、玩耍。妹妹见了,跑了上了,为花儿浇水。爷爷看到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儿是多么高兴。
《弟子规》啊!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你都是我的老师,也像慈祥的母亲,养育祖国世世代代的儿女们,把礼仪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2
近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弟子规》,我也真正领会了《弟子规》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其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让我记忆有心。
《弟子规》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父母叫你,应及时回答;若父母吩咐你做什么事情,要及时去做;如果父母教导你,应恭恭敬敬地听;若父母责备你时,应该虚心接受。也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充分展示了古人是怎样做到孝顺父母的,想想自己……
有一个周末,我写完了作业。妈妈叫我练一会儿琴,我却看着电视没有理会。接着,妈妈又苦口婆心的对我讲了一番道理,这时,我不但没有听妈妈的.话,反而觉得影响了我看电视,又特别烦,直接和妈妈顶了嘴,还又打又闹的。最后,我依旧看着电视,没去练琴。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觉得非常愧疚。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父母,就连动物也不如啊!自古以来,“父母命,行勿懒”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却是怎么做的呢?我不但没有听从父母的话,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让妈妈伤心难过,这是多么不应该呢!仔细想想,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是谁每天起早贪黑的为我们操劳;当衣服弄脏时,辛苦工作了一天的父母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会鼓励我们;父母用心血和汗水把我们哺育成人,听父母的话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不但是每一名少先队员应该传承的精神,更是我们做人的最低准则!学了弟子规,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决心以后一定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好好孝敬父母,哪怕给妈妈捶捶背;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等等。同时要更加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孝顺父母、体贴父母、关爱父母,做一个懂孝顺、知感恩的好孩子!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3
“首孝悌,次谨信。”作者把“孝”篇放在第一位,可见孝敬父母是古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正是“孝”篇的前一段话。这几句话,并不难,念上几遍,就可以背得佷熟,但当我们真正的实行起来,是非常难的。在爸爸妈妈有事情叫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做到了“应勿缓”?当早晨,你还赖在床上不起的时候,父母过来叫你,你是不是做到了“行勿懒”?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教训你的时候,你是否会静静地听?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么,就说明你没有做到这些。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动物尚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人更应做到。古人之所以重视“孝”,就是因为他们明白父母的苦心。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人。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我们在孝敬父母的同时,父母高兴了,我们是不是也会得到一份快乐呢?春秋末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中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孝敬父母、呵护家人并不是私事,而是做人的公德问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我们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能够茁壮成长,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我们可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偶尔的一次刷碗,可以让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说:“看我女儿,多懂事,碗都是她刷!”我们为了完成布置的作业,给爸爸妈妈洗了一次脚,可以让他们伴着欣慰的眼泪到天明。我们的每一次漫不经心的动作,会让他们惊喜不已。而他们为我们付出的,是这些动作的几亿倍,几千亿倍!当我们真正失去他们的时候,才会发觉,自己原来是不可以离开他们的。珍惜现在的时间,真心的孝敬父母,让你的父母收获一些欣慰与快乐。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4
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在朗朗上口的韵文中,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入则孝
“孝”是什么?妈妈总对我说,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也振振有词地说:“我是孝顺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我都留给爸爸妈妈吃……”可是学了《弟子规》“入则孝”篇,我才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比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来说,我做得真的是差远了。以前,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吩咐我做事的时候,我总是嘴上说着:“嗯,来了来了。”身子却纹丝不动,为这经常把妈妈急得不得了,可是我却总改不了。还记得那个早晨,妈妈喊我起床,我赖在床上就是不起来,妈妈生气地对我说:“两分钟后我再过来,如果你不起的话,我就把手伸进你的被窝!”两分钟后妈妈进来了,见我坐了起来,就走了。可是妈妈一走,我就倒头又睡,直到爸爸又来叫我:“铮铮,快七点了,你还上学吗?”我这才急忙起床。自从学了这句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妈妈一叫我,我都是马上答应,跑去看看妈妈有什么吩咐。另外,我还跟妈妈立下军令状: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男子汉说到做到,妈妈再没为起床的事和我着急。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有诚信的人,答应别人的事,就应该努力做到。学这句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借书的那件事。
我和对门的泽泽都很爱看书,我们经常互相借对方的书看,泽泽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还书,可是我,比起她来就差远了。刚放寒假的时候,我借了泽泽一本《脑筋急转弯》,答应一星期还她,可是回到家因为妈妈又给我买了别的书,我就把这本书忘在了脑后。一个寒假过去了,我忽然想起了这件事,可是,我连这本书的影子都没见着,我把家都翻遍了,还是一无所获。我问妈妈见没见到这本书,妈妈一听就火了,批评我不讲信用,我心里后悔极了。后来妈妈和我一起找,终于在我的床缝里找到了那本书,还给了泽泽。
……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谦虚谨慎,珍惜时间……我将谨记《弟子规》,让它指导我的思想和行动。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学生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二年级时,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的情景。暑假里,张老师让我们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就已经背诵的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背《弟子规》的任务。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假期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学校。老师检查作业时,我背的非常熟练,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感到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理解文中的内涵,只为完成任务而背诵。
记得一次周末,爸爸妈妈要去奶奶家,爸爸见我闲着便问“颖萱,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想:奶奶家的屋子没有我们家的屋子干净,进门又不能换鞋,还是不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要写作业呢,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
一天早上,我值日。走进校园听见一年级同学正在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想到之前我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越想越难受,连路边的小树也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又是一个周末,我主动要求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一进门,我看见奶奶正在打扫院子,连忙跑过去帮忙,奶奶见我这么懂事,眼角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情愿去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去做到。
《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6
我七岁生日的时候,妈妈买了一本《弟子规》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并对我说这是一本好书,要求我好好地去诵读它。经过我多次诵读之后,发现《弟子规》里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开头第一句话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妈妈叫我拿这句话来对照自己平时的言行,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懒洋洋的。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去拿一杯开水,我就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然后还要妈妈催了好几遍才肯去拿,想起来真惭愧。
当我读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懂得了谦虚礼让,长幼有序的道理,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由得有点脸红,平常吃饭的时候,我都给自己夹好吃的菜,把不好吃、不喜欢吃的菜留给爸爸、妈妈、奶奶吃,自己却没有照顾到他们,以后我要给大人留好吃的菜,把不好吃的菜留给自己,做一个尊重长者的`小标兵。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教育我们做事情要认真,不要害怕困难。这句话让我想到我平时写家庭作业的时候,经常把它当成一次任务,马马虎虎地做完;为了回到家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看电视,我也经常在学校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匆匆忙忙地写,回家妈妈检查时,错题一大堆。书里告诉我以后要改掉写作业马马虎虎的坏毛病,每一次作业都要认认真真的写好来。
《弟子规》里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的道理还有很多很多,非常感谢妈妈给我买了这么好的一本书,我要把它当成我生活中的一位好老师,让它不断地教导我、激励我;我还要把它当成我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缺点,让它指明我追求的方向,争当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7
《弟子规》是一篇古文,它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和常识,而我在这种严肃的古文里,发生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在家里,我按照老师的吩咐,给妈妈背《弟子规》。我先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像铅笔一样笔直地站在地上。开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就这样喋喋不休地背了起来,我一会儿挠挠头发,一会儿又咳一下,一会儿又把手插在兜里。总之,我是没完没了地摸这摸那,没有一会儿闲着的时候。终于背完了,我把那口气又呼了出来。
妈妈皱皱眉头,“哎”了一声。“如果没记错,这些事你好像一件也没做过吧!”
“啊?哈哈哈!”
第二天,早自习时,老板给我们讲《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老师问:“‘墨磨偏,心不端’是什么意思?”
我积极举手,老师点了我的名。
“就是写字写偏了,心里就不认真。”
“很对,那你也把下一句解释解释吧。”
“啊?应该是……是字写的不好看,心里就有病!”
“什么?”
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不对吗?”
“当然不对!”
“前半句理解的还好,可后半句是写字如果不端正,就表示你浮躁不安,不专心,可不是心里得病。”
同学们继续笑了起来。《弟子规》中的`含义很深刻,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解释来背诵,最终把古人的教诲运用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做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8
《弟子规》是一本教导我们日常生活规范的书,它既教我们怎样做人,又教我们怎样做事。
周末的一个中午,吃过午饭我就出去玩了。我们几个在小朋友家里,踢皮球,扔毽子,玩得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而兴奋的我却不知道因为出门前没有告知大人们,把他们给急坏了。爷爷骑着摩托车,奶奶骑着自行车,满村转,爸爸妈妈挨家问,他们焦急、惶恐不安。
最后奶奶找到了我,看着奶奶“奇怪”的表情,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奶奶没有责怪我,我们一起回到了家。事后,我听妈妈说起,才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多么的'着急,他们找到我的时候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又不敢有太强烈的表现,怕吓到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必告,返必面”,随着《弟子规》的深入学习,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知道了每次出门前都应该跟大人说清楚去向,回来也应该跟家人打招呼,以免别人不知情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妈妈说,《弟子规》就像一本“真理集锦”,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它。虽然我现在年纪小,还不能完全理解书里全部的道理,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学习,我一定会懂得书里教授给我们的全部知识。而那个时候,我也会更加孝顺、团结、友爱、正直、守信,为建设更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9
《弟子规》是《论语.学而篇》里的内容归纳出来的,他教我们做人的基本规范,经常诵读可以增强记忆力,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语文水平,使我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以前爸爸妈妈叫我去干什么事情的时候,我都慢腾腾的,露出一脸不想做的神情。可是当我学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的时候,我才明白是教导我对待父母的态度要端正,要懂礼节,尊敬别人,做事不能拖拖拉拉三心二意,要认真听从父母的话。
原来我写字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慢慢的我学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时候,我才明白做什么事情心都要专注,心里不想别的事情,眼睛不左顾右盼,一边看一边读,这样会更仔细,减少了错误。
学习《弟子规》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记忆有所加强,在阅读方面有提高,对人处事上谦虚好学,喜欢帮助别人,真正有了改变。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10
下午放学,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跑回家,一推开门,我就对着客厅大喊:“奶奶!奶奶!怎么办!我们要开始学习《弟子规》了。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奶奶笑着走过来说:“傻孩子学《弟子规》怎么可能要你的命呢?”“就是嘛!就是嘛!又要学习,又要写作业,还要背英语。哪还有时间学《弟子规》呢?”我嘟着嘴说。这时爷爷皱着眉头从书房走出来说:“这是谁呀!在学习上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了,看来真要好好学习一下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了。”“要学!一定要学!”爷爷走过来肯定的说。
这时,我一头扎进爷爷的怀里,“从我开始记事起,我听到有人说学它会使学生变成小绵羊。我也不愿意学它当小绵羊。”爷爷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不对,《弟子规》能把野马训成会跑路的千里马。”我不明白,马也能认识《弟子规》吗?爷爷说这是比喻,是说学了《弟子规》孩子,能让孩子从小知道如何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何孝顺父母,尊重父母。做错事了要敢于承担教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真是这样吗?爷爷常说他小时候学校不让学《弟子规》,和他一起长的小伙伴有的对《弟子规》里面的内容都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学习《弟子规》有什么好处。可爷爷特别喜欢《弟子规》,他对我说他小时候常常在祖父祖母不在家的时候拿出心爱的《弟子规》读了有读,背了又背,还要弄明白里面所讲的道理,爷爷一学就是一天,有时听到大人看门的声音就赶快把《弟子规》藏起来,害怕被家长骂。我都听得笑起来。爷爷见我听得入神,又跟我讲了《弟子规》的.道理对现在□爷爷讲的建设和谐社会都是很有用的。
每每听爷爷讲他和《弟子规》的故事时,我好像看到了爷爷小时候学习《弟子规》的样子。想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等语句,它们既教我们怎么做人还告诉我们怎么健身,真是我们不可不学啊!我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11
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不错,弟子规让我从幼稚的淘气童年变成彬彬有礼的小学生。
儿时的我很不懂事,经常给家人制造出一些麻烦。有一次,我和妈妈玩,闹了别扭,就偷偷的把妈妈的钥匙藏了起来,弄丢了。第二天早晨,妈妈要上班,发现自行车的钥匙不见了,非常着急,我这才知道耽误了妈妈的时间,给她添了麻烦。
当我读了《弟子规》,看到“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时候,想起了这件事,我明白了,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把他们藏起来。如果擅自私藏起来,爸爸妈妈一定会伤心的,另外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父母叫我的时候,我总也不迟缓;父母叫我拖地,我甩起墩布就干;父母的.东西我一律不动;当妈妈夸奖我很孝顺的时候,我发现我真的长大了。
《弟子规》中的“孝、言、行”伴我成长。面对种种考验,我要做最懂事的孩子,孝顺长辈,不辜负 家长的老师的期望。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12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悠久灿烂。最近,程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刚开始学背,感觉很饶嘴、很枯燥。后来,程老师耐心、生动地把意思讲给我们,我们就越学越有兴趣,从中悟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生活中提高了自己。
今天早上,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足球大侠》,妈妈对我说:“儿子,你把这些垃圾扔楼底下吧!”因为正被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所以我就不耐烦地说了一声:“NO!”妈妈听了,有点生气地说:“一会儿回来再看。”我还是不理不睬,依旧埋头看书。又过了两分钟,我突然想到《弟子规》里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于是,就急匆匆地叫住正准备自己下楼的妈妈,“蹬蹬蹬”地跑下了楼。当我扔完垃圾上来,我看到妈妈正在门口对我笑呢!
吃完午饭,我没给爸爸妈妈说,就自己跑下楼骑着自行车去戚城公园玩了。我感到非常自由,一路上畅通无阻,还高兴地唱起了歌。戚城公园真美啊!我一边骑一边欣赏春光,不知不觉天已经暗下来,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还没进小区门,就看见爸爸妈妈正焦急地出来找我。妈妈看见我,高兴得都快哭了。想到爸爸妈妈担心的样子,我才深深明白了《弟子规》里“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的'道理。孝顺父母,就不能让父母操心,以后一定要记住:男子汉,以不给父母添麻烦为荣耀!
现在,我已经爱上了《弟子规》,因为它能在生活中时时指导我进步。以后我还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经典。妈妈说:读经诵典,受匪浅。的确,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13
在我七岁那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经典读物《弟子规》,它是我最早学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国学经典。这本书我虽然有许多字不会读,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还是把它读完了,读后,我感觉到书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全书分为五个部分,360句,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做到的守则规范。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与人平等、友好相处,说话要讲信用等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尊敬、孝顺父母、长辈,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于他们的教导,只要是对的,我都听从。有一次,爸爸叫我扫地,我很不想去,但忽然想起了《弟子规》上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成。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去扫地了。与别人交往时,我时时提醒自己与人和睦相处,对人有礼貌,真诚待人,说话算数。
《弟子规》这本书十分有教育意义,它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对于这本国学经典的阅读,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朋友们,让我们大家与经典同行吧!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14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从我们呱呱坠地时起,我们应该充满感激,是父母亲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慢慢地长大,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拥有聪明的大脑,我们更有父母无私的爱!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这本书叫《弟子规》,它告诉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关于孝的这一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说的是: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应该立刻答应,而不应该借故拖延。爸爸妈妈让你做的事情,应该立刻去做,而不应该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这些都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必须要做到的。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们不仅把爱带给了我们,更把做人的道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虽然,小小年纪的我们,不能像书中的人一样,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但我们起码可以学做一个孝顺听话的孩子。因为,父母在生活中给了我们无限的爱。
此时,让我想起了一次发烧时,父母焦急的神情。门外下着倾盆大雨,妈妈不顾一切,撑着雨伞带着我冲向医院。在路上,妈妈几乎把雨伞都撑在我这边,我看到雨水顺着妈妈的后背流下。我多么感动啊!这就是母爱!我想,这样的情景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从中蕴藏的爱也是那么的相似!这些,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给予的。
父母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当我们在甜甜的'梦乡中,那时父母已经早早起床为你准备早餐了;当你在生病时,痛苦难耐时,父母在一旁更是饱受煎熬;当你犯了错误,被父母责骂时,父母的心里比你更内疚;当你在学习上,有了进步,父母的笑容远远比你灿烂;当你成绩退步时,比你焦急的还是你的父母……风雨中,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阳光下,有人愿意和你一起分享快乐!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更要好好回报他们!我要好好学习,回报他们的爱!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15
在我五彩的童年生活中,处处都飘溢着书的芬芳。每当清晨,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耳边便传来琅琅上口的读书声。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含义简单易懂,却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弟子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我老想穿妈妈的高跟鞋,我觉得穿上那种鞋在地板上走几步,听着那清脆的当当声, 心里别提多美了。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偷穿妈妈的鞋子。在我心里老以为那就是美。但当我学了《弟子规》中“衣贵洁,不贵华”以后,我才真真明白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我们小学生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就是美。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动妈妈的鞋子了。
我是家里的小公主,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都宠着我,事事依着我。以前,我一点也不理解长辈的苦心,认为给我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去珍惜,当我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懂得了怎样去尊重长辈,因为长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弟子规》如同一位良师益友时时刻刻在教导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此时耳边又回响起琅琅的读书声。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我相信校园会开出更美更鲜艳的花。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故事03-13
《弟子规》小故事07-21
《弟子规》小故事08-04
《弟子规》小故事【优秀】08-04
弟子规故事心得体会03-27
(优选)《弟子规》小故事9篇08-04
弟子规心得12-30
《弟子规》教案01-02
弟子规教案03-17
《弟子规》的教案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