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7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现如今,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感谢您对我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根据工作的需要,从20xx年2月开展“诵读《弟子规》、规范言与行”的读书活动。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精髓,也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金钥匙。师生们在诵读的同时,可以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品质,激发他们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此,我校制定了具体的读书方案,并利用晨读、读书活动、班会等时间具体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爱、仁”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读《弟子规》,背,理解,践行《弟子规》,使学生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
学生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内容,能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我们把对《弟子规》的诵读与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从坐、立、走、着装、说话等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瑾》中有这样一句话“冠必正、纽必结”,是要求帽子要带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
我们把《弟子规》作为文明礼仪的学习内容,开展“古人教我懂规范”活动。发动学生在《弟子规》中找《守则》、《规范》的影子。通过从古文中找事例,从古人身上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弟子规》教育中,我们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建设。正如《弟子规》所述“兄道友,弟道恭,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运用《弟子规》的内容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师生们深入理解《弟子规》内涵之后,我们将开展《弟子规》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和征文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师生们能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进行写作,在写作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付诸行动。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方面融会贯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量。
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诵读《弟子规》的活动,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师生的人文底蕴。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中国,许多人熟知《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但鲜有人提及《弟子规》。前三者更侧重于文化教育,然而,《弟子规》才真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在清代,作为国学课程的启蒙教材,《弟子规》被广泛传播。因为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一个人才能成为人才,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我的回答:在中国,有许多人耳熟能详《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但却鲜有人提及《弟子规》。尽管前三者更加注重文化教育,但《弟子规》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事务。在清代,作为国学课程的启蒙教材,《弟子规》被广泛传播。因为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方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弟子规》篇幅不长,全文共计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厨师、接物、求学应该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长辈,对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友爱,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要小心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换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一定要平等博爱,学会换位思考,须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是一件崇高伟大的事情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想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社会优胜劣汰的法则。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弟子规》是一本启蒙经典,相信大家都对它非常熟悉。有些人甚至已经读过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我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规》是在参加父母大学网的有奖知识答题活动时。为了更好地参与活动,我每天都认真阅读《弟子规》,并且用心去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每读一遍,《弟子规》对我的理解也就加深了一层。总之,每多读一遍,我都能从中收获更多。
《弟子规》是一本经典的少儿诵读书籍,凝结了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它通过无尽的思想闪光点亮人们在漫长历史中前行的道路,是培养孩子忠厚家风的绝佳读物。认真阅读《弟子规》,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将对我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在人生的.旅程中,品德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从幼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弟子规》要求我们首先端正自己的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之后,它还教会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好书,并成为有用之才。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中国,许多人熟知《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但鲜有人提及《弟子规》。前三者更侧重于文化教育,然而,《弟子规》才真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在清代,作为国学课程的启蒙教材,《弟子规》被广泛传播。因为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一个人才能成为人才,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我的回答:在中国,有许多人耳熟能详《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但却鲜有人提及《弟子规》。尽管前三者更加注重文化教育,但《弟子规》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事务。在清代,作为国学课程的启蒙教材,《弟子规》被广泛传播。因为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方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弟子规》篇幅不长,全文共计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厨师、接物、求学应该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长辈,对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友爱,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要小心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换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一定要平等博爱,学会换位思考,须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是一件崇高伟大的事情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想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社会优胜劣汰的法则。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父母呼,当父母教诲言行间,子女应以恭敬聆听为要。不可懒惰推迟完成任务,更需迅速行动。父母的命令和期望必须及时遵从,决不能拖延。每当我在课堂上读到这句话时,我就会深思,渴望能有一天真正实践这样的态度……。
我正坐在客厅上美美地吃着薯片和看电视。“小斯,你快点去帮我买盐,我要做饭。”一道扫兴的`声音传了过来,妈妈道。“妈,我要看电视,正精彩着呢!你自己去,反正就在楼下。”我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说。“你这孩子,我一下班就要赶去买菜做饭,我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叫你去买包盐,怎么了?快去!”妈妈怒道。“我就不去,你累我不累啊!我也学习了一整天,好不容易写完了像山一样的作业,看会电视,还要被你差遣。”我把头撇到一边说。“好你翅膀硬了是吧!你不去!有种!今晚别吃饭。”妈妈气得脸都白了。“不吃就不吃。反正我也不想吃你做的破饭菜,一点也不好吃,哼!”说完,我头也不回地回到房间甩上了门。
在上学的路上,“死小斯,笨小斯,你干嘛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干嘛跟老妈赌气不吃早餐?”我一边拍着肚子一边埋怨自己。“唉……肚子好饿啊!”
“小斯,你今天看起来怎么这么没精神,发生了什么事?”老师发现了我的不对劲,问道。于是,我忍着肚子饿跟老师抱怨着。
老师听清这件事后,拿了一本《弟子规》给我说:“你先看一下这本书。这是学校新增书籍,每日必读,你先回去读读看。”“好,谢谢老师!”我忍着心里的疑问道。
出了教师办公室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弟子规》来看,没想到,一翻翻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起先,我还没知道意思。视线一移,我呆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悠悠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我应该跟妈妈道歉吗?唉……真烦啊!怎么办,我该怎么跟她说呢?毕竟,弟子规里说得没错,昨天的那个问题确实是我的错。我该怎么做才好呢?”我抓着头发很苦恼地思考着。“傻小斯,你真蠢!昨天为什么不去解决呢?现在要如何面对这个局面?妈妈肯定生气了吧,唉……”我自责地责怪着自己。“算了,无论如何都要去道个歉。”
“妈,妈妈下班回来时,我内心充满了懊悔和歉意,主动走向妈妈并向她道歉。虽然我原本以为会遭到一顿痛斥,但妈妈却只是微笑着看着我。
从此,我会时刻铭记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你有兴趣阅读儒家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熟知的著作之外,还有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弟子规》。虽然《论语》等经典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但是《弟子规》专门为孩子们编写而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该书以《论语》中的“学而篇”为基础,阐述了弟子应当具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书中强调弟子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守信用、善待他人、亲近仁义,并将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全书分为五个部分,详细阐述了弟子在家庭、外出、与人交往、处理事物以及学习方面应该遵循的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对《训蒙文》进行了修订和改编,并更名为《弟子规》,使其成为启蒙教育、培养儿童正直品行、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的最佳读本。
《弟子规》是孔子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孩子们应该怎样做人。首先要尊敬父母和哥哥姐姐,关心互助;其次要保持谨慎和诚实,并且要爱护周围的人们,和善贤良。此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读书、增长知识。我非常赞同《弟子规》中的这些教育观念,因为它们体现了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聪明的人并不多,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更为稀少。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重视考试成绩似乎是唯一标准,希望每个学生都优秀到可以成为科学家。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据报道,在过去三十年的高考历史中,没有一个高考状元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才,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因为只掌握了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真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最关键的是情商,包括性格和心态等等。如果在工作中无法与他人良好沟通、合作,并且无法和谐相处,又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因此,我十分支持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在人际互动中,我们应该遵循道德准则,以文明和修养为根本,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掌握所学,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确实,每个人的智商和接受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这导致了人们在学业上的成绩高低不同。然而,在道德方面,以《弟子规》为例,只要你有意愿,就一定能做到,但要时刻坚持下去需要时间和毅力。古代孩子们普遍学习儒家思想,成为有道德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和敬爱。那个时候,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外,大部分孩子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后,“学而优则仕”,有志向的人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来造福百姓。因此,历史上,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期,除了战争时期以外,中国一直保持先进和繁荣。然而,现在,没有一个受过中国教育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且,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实在太低!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人民的素质却越来越低,这导致很多人在去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遭到当地人的责骂。
我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就应该从孩子们的教育入手,而孩子们的教育应以道德为基础。我们应该让《弟子规》重新回到教育的核心地位,让未成年人在懵懂时期开始学习和实践《弟子规》,成为有品德素质的国民。只有当民众素质提高,我们才不用担心国家不强大。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这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给我们详细解释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在孝方面表现得还不错,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与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常常只告诉他们好消息而不提不开心的事情,因为我担心他们会过多地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能过得开心幸福。读到这一部分时,经常会感觉眼睛有点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虽然很平凡,但却非常伟大。老爸虽然有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非常爱我们,经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但满满都是爱意,每次打电话,她都会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回答:“放心吧,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得很好,一点都不会省。”我从不吝啬地表达对他们的爱,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可能有点矫情,但我并不介意,因为我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儿子也是深深地爱着他们。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还记得去年为了给老爸买了部手机,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这四个字。诚然,有些方面我还做得不够好,但我会努力去改进,我知道《弟子规》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空谈,更是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因为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有些人很难启齿表达对父母的爱,而我更喜欢直接坦率地表达。
《弟子规》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遇到的所有事情,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处世为人和行走站立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虽然其中部分内容可能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弟子规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故事03-13
《弟子规》教案01-02
《弟子规》心得01-09
弟子规的感悟12-13
《弟子规》的教案 03-23
《弟子规》经典名句07-04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解释05-31
弟子规感悟09-13
《弟子规》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