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教育读后感

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9-10 08:18: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读后感(集锦1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读后感(集锦13篇)

  教育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里的“虚荣的瓦梯尼”,我深受教育。

  这篇文章写了:有一天,瓦梯尼和他的朋友,还有爸爸一起去散步。瓦梯尼穿得很讲究,就跟路边的小孩儿炫耀。可是小孩儿却无动于衷,瓦梯尼生气地大喊了一声。后来他爸爸告诉他那个小孩是盲人,并批评瓦梯尼向一个盲人炫耀自己,不觉得很害羞吗!

  我觉得瓦梯尼不应该觉得自己穿的衣服比谁都好,就跟别人炫耀自己,美不在于穿着,而在于心灵。

  如果你学习非常好,也不能骄傲。因为没准那些学习没你好的同学有你没有的'优点,所以你也应该取长补短向别人学习。我们还要学习文章里的那个盲人小孩儿,因为他不为瓦梯尼的炫耀所动心,所以在遇到坏人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欺骗,免得上当受骗。我觉得瓦梯尼的爸爸教育瓦梯尼是对的,因为他没有跟着瓦梯尼一块儿炫耀,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向瓦梯尼的爸爸学习,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读后感 篇2

  《爱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所以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安利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小学生。他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和思想的营养品。

  卡伦是一个大侠一般的高尚少年。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他的侠义行为使他获得了大人和同学们的爱戴。

  德罗西的漂亮的面孔、惊人的记忆力和高人一等的学问都使他身边的人对他折服,更1 重要的'是,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帮忙困难的同学为乐。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m德&m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

  《爱的教育》光在意大利就印行一百多版,销量达一千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作品还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和故事片,绘成精美的画报。

  教育读后感 篇3

  我十分喜欢看书。我看过的课外书有《变大变小咒》《梦境批发站》以及《水浒传》等等,但其中最让我入迷的还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式的儿童小说。这本书通过对四年级小学生爱立可的观察,来描写他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淳厚朴实友爱的.优秀品质,全书都渗透着爱国勇敢善良无私的博爱精神。书中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爱,也有对父母师长朋友的爱。这一点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现在的老师,从一些细小的事情,我发现,他真的也是一位让我尊敬又让我幸福的老师。

  我是这个学期初刚从别的学校转到这里的,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现在的班主任陈老师,他一点没有老师的那种特别的威严,代之的是待人的平易。没有凳子,他就亲自去找,坐位置,他把我放在了第一排,并没有因为是新来的而把我安排到最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是很公平的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还特意把问题留给我回答……从第一天起,我就喜欢上了这位老师了。

  半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我很认真地学,可有时自己的学业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让我很失望的时候。每当这时,陈老师就用他那宽容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我,鼓励我,让我感觉到他是信任我的,让我懂得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在等我。有许多平凡却很感动的事,我说也说不完。这里还有很多老师,他们都在不厌其烦地教育着我们,关注我们的成长,这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再次抚摸着书面,觉得自己的心沉甸甸的,像有了收获的田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平凡事物中的伟大,看到了爱的光芒,也许这就是这本书能让我着迷的原因吧!我想,我会将这爱的种子,散播到生活的每个地方,撒向身边每一个人的心田。

  教育读后感 篇4

  读完《爱的教育》,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每个善良的人都有一颗爱心,对孩子的成长需要用到爱的教育,爱总会让一个孩子的童年变得更加美好。《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度过一个学年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有过很多交往上的`挫折,但每次都是爱让这些挫折迎刃而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吵架》,主人公在抄写每月故事,他的好朋友科列帝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几滴墨水弄脏了笔记本,他便很生气,即使科列帝道歉了,但他还是报复了科列帝。等到他自己意识到错了的时候,非常后悔。而这种事我也经常遇到,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吵完后,我简直后悔到了极点,碍于面子,我不好意思先低头道歉。到了第二天,我刚到班上,他就来跟我说对不起,他宽容大度的友爱真情融化了我内心的所谓自尊,我也赶紧跟他说我也不对,就这样我们又和好了。

  爱和同情心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品质。《爱的教育》中就出现了这样一则故事——《血溅罗马涅》,它讲的是菲鲁其奥和他的外婆一起生活,但菲鲁其奥经常打架、赌博。外婆知道他在外面胡作非为后,非常伤心。但是外婆并没有打骂他,而是和菲鲁其奥谈心,菲鲁其奥从不照顾外婆,但外婆在他犯错后仍是耐心教导他,菲鲁其奥非常感动。一天晚上,两个小偷来到外婆家偷钱,看到这里,我屏住呼吸,好像小偷来到的是我的家!我真为菲鲁其奥担忧。小偷拿完钱,自己被黑布遮住的脸忽然露了出来,被外婆看到了。这时,小偷想不被识破只能杀人灭口了。千钧一发之际,菲鲁其奥用身子扑上去为外婆挡住了致命一击,年轻的孩子就这样倒下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一个看似没有同情心的孩子竟为自己的家人在关键时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应该就是爱吧!

  生活处处都有爱,有时我们会忽略自认为理所当然的爱。但无论是容易被忽略的爱还是宽宏无私的爱,只要有所体会,便觉得世界无限美好。接下来,请乘上你爱的小舟,去寻找爱的人生吧……

  教育读后感 篇5

  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给我的感受很深,而全文的故事组成一个人字就是爱。

  这本书记录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安利柯围绕他发生的一些故事,他主要一日记的方式记叙。他的全书就只有爱一个字,他在教会我什么是爱对同学的爱,对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对一些贫穷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可怜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的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出一些钱给他,少年很需要这些钱但听到那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的时候,他忍不住了,把那些钱劈头盖脸的扔到他们脸上,“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的钱”,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少年深深地爱国之情,就算他在困难也不能侮辱自己的国家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爱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祖国的爱无上的尊敬可能听起来很空洞但在我看来是对祖国崇高的爱。

  爱之所以那么伟大是因为他不仅仅是对个人而是整个民族。

  教育读后感 篇6

  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我爱读书,因为我从书中可以得到很多乐趣,很多快乐,很多知识。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地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着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在最平实的字眼里,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的爱、父母的爱、儿女的爱。书中有100多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是一部单纯、美好的、永恒的爱的曲子。这里有让恩科以傲的好友卡罗内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德罗西的助人为乐;也有沃蒂尼的虚荣;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罗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灿烂的少年。爱是每个人不能缺失的,我们一生下来,有父母的爱,有爷爷奶奶的爱,他们的每名话都有对我们的爱,可我们有的人,却是不耐烦的表情。读了《爱的教育》让我知道我以前是忽略了“爱”这个伟大的字眼,从现在起我要珍惜别人对我的爱,并将我的爱奉献给别人,其实,爱是一个神圣而熟悉的字眼,而《爱的教育》更让我感到了爱的境界。

  爱是一种付出,爱也是一种给予,爱更是一种回报。爱每时每刻都存在,而我们更应该去关爱大家。

  爱是博大的,是无穷的,是神圣的,请大家记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教育读后感 篇7

  我花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光,最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反映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忙的校园生活。书文字简单朴实,描述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可是,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却让人感动不已。

  在五月的日记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书中讲到了意大利13岁的马可尔的父母因欠外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阿根廷首都布宜洛斯艾利斯当佣人。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持续着联系。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思念妈妈都想出病了。最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他必须能成功。准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光,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忙,最后找到了奄奄一息已失去生存期望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忙下,妈妈被救了,马可尔和妈妈最后重逢了读到那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我。和马可尔差不多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有时发生一点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就应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社会、学校,或者在家庭,关心和帮忙是不能缺少的。当你生病的时候,你需要关心和帮忙。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你更需要关心和帮忙。很多事情都能用事实证明一切。这本书不但让我感受到了爱,还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每当我做错事的时候,只要想到书上舅舅的教育,我就能控制住自我,知错就改。我从这本书中深深地感受到:人们多么需要互相关心和帮忙啊!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爱,那这个世界将变得冷酷无情;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那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完美。《爱的教育》真的是一本人生必读的经典,大家都看看吧!

  教育读后感 篇8

  花了三个晚上,读完了《爱心与教育》。《爱心与教育》是全国著名教师李镇西老师的一部作品。李镇西老师的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民主、科学和个性。

  既然书名是《爱心与教育》,那么当然重点是爱心与教育的关系。首先李老师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一个真实的老师,没有一丝高高在上得感觉。昨天我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里留言,没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回复了,真的让人太意外了。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条件。这种爱心,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的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对于李老师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某些教师的虚情假意真是让人恶心。

  这本书是一本教学案例集,提到了问题学生,优生,青春期教育,学生心理,异地笔友以及如何管理班级的方法。从每一个案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李老师浓浓的爱心。

  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方式,他认为,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后进学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即允许其反复,有鼓励其进步,这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是相同的,李老师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拜者。

  李老师给每个新班的见面礼总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不同意这是助人为乐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助人为乐是刻意的做好事,而他希望“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常态。这又与苏霍姆林斯基不谋而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绝不能让孩子因为做了一件好事受到教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这是非常危险的。

  李老师说,人不能没有原则,但要拥有自己的原则首先必须学会感动。因为,只有没有根本的是非观的人才会万事无所谓,才不会被感动。不会感动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不会感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读完此书,教学方法不会有什么增长,但是绝对会改变你的教育思想。教育如同一门武艺,要内外兼修。内力是教育思想,知识储备,外功是教学方法。没有强大的内力做支撑,教学方法是虚空无力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去点燃孩子内心求知的星星之火,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当然,爱心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而不能是虚情假意。

  我们达不到李老师的高度,但我们也应努力做好,让孩子因我们的教育而感到幸福。

  教育读后感 篇9

  下了多日淅沥沥小雨的天终于晴朗了,午后的阳光异常温暖,双手抚摸那清新的封面,手上仿佛沾满了浓浓的书香。这并不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了,每次读完都有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温暖与感动。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再一次读这本书,我又重温了那份感动。

  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弥漫在我们周围,却不被我们所察觉,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敢肯定,爱,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感。故事中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其中《仁慈的花朵》这个故事让我至今历历在目。它讲述了女子学校的女生帮助、捐献了一位因在扫烟筒时丢了铜板的少年,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

  再看看如今复杂的社会,有些人金钱至上、口是心非,人们越来越奉行“人心隔肚皮”’这种错误的理论,导致一些青少年不易相信别人,缺乏安全感,患上了抑郁症。他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德面前也会讨价还价。这种人是十分渺小、自私的,他们的处事方法必然会遭受到人们的唾弃与鄙视。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自私换不来温暖。

  《爱的教育》蕴含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质教育的根基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在本书中我看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坚持高标准和要求,在个性上允许孩子自由发展。安利柯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亚米契斯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中。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十分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亲人,除了亲人之外一律不爱,那他必将是一个可悲的人,他不懂得爱真正的含义。然而又有多少人懂得爱的含义呢?看看现实,这世界上并非拥有着很多的爱,而将真正的爱视为一种奢饰品。人们将自己的金钱与利益摆在第一位。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作很多东西,“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已经明白和懂得真正的意义:爱是伟大的,是无穷的,爱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课。“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之难!

  午后的阳光依然耀眼,仰望太阳,她正迎着我微笑,那样可人、清纯、淡雅的微微一笑……

  教育读后感 篇10

  《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写的一本日记体儿童小说,是以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视角写的感人故事。书中通过一件件平凡又真实的事件,讲述了师生、同学、朋友之情,父子、母子之爱。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但是每次读都会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总能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不同的爱。而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和《寻母记:从亚平宁山脉到印第安山脉》。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是讲朱里奥为了帮助他父亲养家糊口,连续几个月在十二点之后偷偷地帮父亲填写订单,导致他学习成绩下滑,总是被父亲责骂,而他仍不想放弃帮父亲填订单。终于有一天他进房间时撞倒了一本书,他的父亲轻轻地来到了他的背后,知道了这一切,父亲也就原谅了他。故事中朱里奥用他微薄的力量默默地帮助父亲,让我感受到了他与父亲间浓浓的父子之爱。而寻母记中十三岁的马尔科不远万里,历经种种磨难,在他的'坚持与勇敢下,最终找到了为了生计去南美洲当佣人的母亲,带给了重病中的母亲希望,让母亲有了接受治疗的勇气。马尔科与母亲间的爱让我深受感动,也是他们间这种爱给了马尔科和母亲面对困难的勇气。

  书中的爱总是能打动我们,也让我明白了其实爱无处不在,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是老师们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是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爱。爱也让我学会了理解、坚强和感恩。

  教育读后感 篇11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艺术让我一次次地反思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也一次次清晰地认识到:爱心是教育的本源,爱是教育的真谛。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就是说,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泉。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的收获。陶行之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爱心典范。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育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教育中获得喜悦。才能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教育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最朴素而又最精炼的表达。教师享受着学生纯洁的尊敬,就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我领了工资,我要对得起这份报酬;因为我享受过学生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这份真情;因为有学生是通过各种‘勾兑’才编到我班的,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因为学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我要对得起我的‘哥们儿’!”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对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对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对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对自悲的'学生说句自信话,对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对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对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对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对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对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时。不仅学生会把我们当作老师。而且这绝对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李老师在书中所讲到的案例表明: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爱你的学生吧,只要你播下爱的种子。它一定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爱,一切皆有可能。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读了《爱的教育》一书后,我决定今后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爱的教育》让我重新感悟为人师的幸福!

  教育读后感 篇12

  今年暑假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在意大利产生很大影响的书。

  这本书的主题是爱,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还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一个父亲很爱他的儿子,在冬天的一个晚上,很冷很冷,父亲看儿子还在写作业,就去端了一杯水给儿子。父亲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很感动,让我知道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子女,也让我知道了爱无处不在。

  以前,我一直抱怨父母这么啰嗦,看了这本书以后,让我改变了以往的想法,我明白了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好,不然,他们可以完全不理我,随我去,他们却没有。

  所有的父母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子女,不求我们长大了,懂事了回报什么,只希望我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我建议同学们有机会一定看看这本书,特别是那些不尊重师长和同学的学生们,我想只要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父母和老师无私的爱。

  教育读后感 篇13

  过去的教育,被单纯地理解为传授学生知识就行,而对学生的思想不予重视或没有好的对策,一味地说教。现在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过去的应试教育己跟不上时代潮流了,我们需要对教育进行改。那么究竟在学生思想教育上作为一线的老师们应该怎么做呢?

  前几天有幸看了《快乐教育法》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这实在是本好书,读着读着自己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仿佛豁然开朗了,也更有信心了,更加觉得教育是一种充满趣味的事业。以后,再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也从容应对了。

  我们发现通常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往往会采取用权力、压力和惩罚来控制学生,使学生暂时性地服从,或感到气馁,干脆放弃对学生的'希望,其实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地改变学生,相反,他以后会变本加厉,那么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如果教育得法,相信绝大多数所谓行为不良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做一个民主的教师,给学生一个民主式的学习环境。关于如何做一个这民主的教师,给学生一个民主式的学习环境。关于如何做一个这样的老师,具体如何应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书上作了很具体的说明。

在这里,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就是本书建议我们对学生应多鼓励不宜对学生表扬和批评。鼓励和表扬是有本质区别的。表扬只奖励个人,容易使孩子只注意他自己,而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或成就感是很少的。鼓励激发孩子努力,并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于加入团体的能力,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潜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表扬认可的是行动者,而鼓励认的是行为本身。第二是对付教育行为不良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器,那就是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融入其中,那么再发挥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么一个充满团结友受,合作的环境中,不适宜让学生之间有竞争,至少越少越好,竞争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习这本书所阐述的原理,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届时,我们将会是个更快乐、更健康、更随和的教师。孩子们将会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明天将会更美好!

【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读后感06-23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7-21

《教育奇迹》读后感05-17

《爱的教育》读后感07-18

爱的教育读后感08-01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1-29

《爱的教育》读后感06-12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4-28

教育专著读后感04-3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