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时间:2024-09-12 08:13: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

  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你还记得吗你还记得那个为中国人民赢得和平的,那个率领人民群众登上了井冈山,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统一的人吗他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他知错能改,古人“程门立雪”他“袁门立雨”,用诚心打动了老师

  他坚忍不拔,坚持冷水浴等有益运动

  他心中有天,有地,有中国,有世界!

  做人要做的堂堂正正,不要因为追求荣华富贵和名利而失去尊严,就像兰花一样,他虽然不如牡丹有名,但是特姿势所透露出的高贵的气质却使人回味无穷。

  朋友之间的友谊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因为友谊而失去诚信,任意诚信为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不讲诚信。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要像毛泽东一样,每一天的积累,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间。“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有的.伟大,有的平凡,但是他们都一样,都能使人们努力的向他前进。

  利益、友谊、理想,怎样正确的去应对

  “少年强则国强”无论怎样,我们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也就应承担一份职责,只有我们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强大,国家才能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强大。此刻的我们直至青春年华,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机,错过了就不会再有,错过了就不会再来,时间是宝贵的,贵的什么人都买不到,好好学,好好干,做一个有用的人。

  恰同学少年,在最摇摆不定之时,坚定自己的理想,与国家一同进步吧!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2

  这几周,我一直在看《恰同学少年》这本书,里面的章节有趣而生动,又常给予我启示。每当我细细品读时,内心总会受到震撼!

  尤其是书中的第九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提到有一次,毛泽东无意间看到萧三床上有本《读史方舆纪要》,这可是名书啊!毛泽东情绪激动起来,两眼也直发光。他向萧三借这本书看,但萧三却摇了摇头,说:“这可是我哥哥的书,他花了好几块大洋才买到的。再说我们每次借给你书,还回来的时候都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里面的批注比正文还多,这让我哥哥看你的批注还是正文呢?”最后在毛泽东委婉地恳求下,终于,萧三吃了豆腐软了心,把书借给了他。但是由于习惯,毛泽东一不留神又在这本书上写了满满当当的批注,不留一些空隙。我被毛泽东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到了,我决心要向他学习。

  我平时看书的时候不喜欢做圈划、做批注。但孙老师要求我们看书一定要多做圈划,她说这样能提高我们阅读的质量,还能让我们对句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我阅读的时候,最多做几十页的圈划,越到后面越懒得提笔,笔迹最终渐渐消失,因为我认为做圈划是一件不仅枯燥,而且费力气的事。但是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必须改变自己原先错误的'想法,读书不应该嫌弃辛苦,害怕麻烦,而且做圈划、批注养成习惯后,就会成为阅读时的乐趣,带领你进入更深层的世界,还能够帮助我们学好语文。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神,当我们读每一本好书的时候,记得多圈划,多批注,多思考,多做笔记,这样才能让我们更深入、透彻地读好一本书!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3

  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后,我非常敬佩读书的专注。有个毛病:性子太浮,做什么事情,旁边稍微一吵,就容易分心。英语成绩也不太好。所以他专门选了最吵、最闹、人最多的南门口的街道上,坐在大树下,捧着英语课本,一动不动地大声朗读着。读得非常专注,旁若无人。

  知识已经那么渊博了,作文在第一师范都是第一名的,可他还要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做事情专心致志、努力做到更好的精神让我敬佩。正是因为这几点做得非常好,再加上他刻苦读书,才成为了主席,换作我的.话,旁边稍微一吵,我立刻就被吸引过去了。

  有一次放学后我在家里做作业,突然,窗外传来了激烈的打骂声,我以为这种声音一会儿就没了,但是它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更激烈了,还伴随着哭闹声。我怀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笔,跑到窗前向楼下望去,看着看着,我想起还有很多作业没做就走开了,可是心里总想着:他们为什么要打架?那个环卫老爷爷为什么这么狠心要打一个老太婆呢?想着想着,又忍不住去看。他们散了,我才赶快回去做作业,竟然不知不觉半个多时过去了。

  不止如此,很多名人都是这样的。只有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影响,才能有所成就。

  居里夫人小的时候,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有一次,她在学习,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她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居里夫人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她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居里夫人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居里夫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居里夫人长大以后,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我以后一定要像那样,做事专心致志,不受外界的影响,才能有所成就。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红色经典励志小说《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主要写了毛泽东、向警予、陶斯咏、蔡和森等优秀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五年半的求学生活,表达了他们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关于毛泽东的“袁门立雨”。故事是这样的:毛泽东的作文老师袁吉六给毛泽东的作文打了40分,毛泽东在课堂上就质问老师,我的作文哪里不好?为什么只给我打40分?袁吉六听了非常生气地把毛泽东赶出教室。课后,袁吉六把这件事告诉了孔昭绶,又传到班主任杨昌济耳中。杨昌济听说后,找到了毛泽东,对他做了说服教育,毛泽东也知道自己错了,跑到袁吉六家想给老师道歉。老师在气头上没见他,他就在门口站了一夜,而且那天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一早,袁吉六看到淋了一夜雨的毛泽东,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原谅了他并且送他一本《韩昌黎全集》,并对他说:“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只管来找我,我袁吉六家的门你随便进!”

  我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谦虚,要知错就改。古有程门立雪,近代有毛泽东“袁门立雨”,毛泽东就是因为有这么好的品质,才一点点积累和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代伟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暗暗发誓,我也要向毛泽东一样,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谦虚、知错就改。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5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这是我国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爷爷对自己上学时经历的往事的回想。《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年轻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生活的经历。

  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笔法刻画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勤奋刻苦的优秀学生,以及孔昭绶、袁吉六等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优秀校领导等形象。我最爱好的`人无疑是本书的主角:毛泽东。他机灵大胆,乐于助人,少年时期了他和我们一样,虽然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但仍旧懵懵懂懂,还不知道一些道理和规矩,因此常常会碰壁摔跤,或者办出糗事。

  毛泽东的领导力和胆量是无人能及的。虽然是少年,但他已经萌发了极强的领导意识。在他的校园中,曾来过一个名叫张干的新校长。他虽然诲人不倦,但过度地补课同学们筋疲力尽,乃至累死了一个负了伤的同学。毛泽东对校长的教育方法不满,于是他联合数百号同学,齐心协力,竟把校长赶了出去。毛泽东虽然大胆,但因年少常常控制不住情绪,常常与老师由于意见不同而辩论。

  而毛泽东的机灵大胆也曾立过大功。他在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的最后几年,长沙城外曾来过一支溃兵,有几千人之多。但由于怕遭受埋伏而不敢进城。毛泽东带领学生军,以油桶鞭炮来代替重武器。他还扮成军官,进入敌军营中劝降。他面无惧色,举止平静,通过自己的聪明与勇气,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敌军缴械投降,保卫了长沙城。

  在书中也有两个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马疤子和刘俊卿。马疤子是当地的匪首,残暴、狡猾,又卑鄙。而刘俊卿和毛泽东本来是同学,但后来当上了土匪。他们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一心想对师范大学复仇。但邪恶之心总会遭到报应。两人终究在猴子石战争中被消灭。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丰。我对毛泽东机灵大胆,无所恐惧的品行十分敬佩崇拜。更加明白了,要抵制邪恶,发扬正义。这本书还原了领导的生气与美好品质。我认为我们应当以毛泽东及他的同学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奋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6

  在我的心目中,伟人一直是遥不可及的,可自己读了《恰同学少年》一书后,我才真正了解到了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恰同学少年》讲述了青年毛泽东与肝胆相照的朋友,风华正茂的进步青年一起抗击旧社会封建恶势力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多面的毛泽东。

  有理想的毛泽东

  在杨昌济老师给毛泽东上的第一课时,问起毛泽东的理想,他一时不好回答,这是因为毛泽东有太多理想和抱负了,他想当一位学者,投身教育事业。他还想当一名政治家,把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中解救出来。也就是这些了理想,成就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有才华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一篇《论小学教育》使它成为湖南师范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名。随后的学习期间,各种文章在《新青年》报上发表,还有那“河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沁园春·长沙”,都足以表现毛泽东的才华横溢。然而,谁有知道他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有胆识的毛泽东

  特别是在本书结尾的“猴子石之战”中,毛泽东以自己过人的胆量与智慧带领二百手无寸铁的学生军与湘军对抗,让敌人闻风丧胆,心惊肉跳,全都机缴枪投降,为保卫古城长沙,避开了一场血战,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早已过去了,可《恰同学少年》的毛泽东伟大精神,崇高的思想品质,卓越而又超人的才华,传承在我们心中,言语中,行动中。并将鼓舞着我们青少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奋发国强,高歌猛进!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7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讲的是毛泽东上学时期的故事,这本书中有许多许多的人物,比如蔡和森、刘俊卿、王子鹏,等等其中我最讨厌的人就是刘俊卿,因为他得理不饶人,而且还把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所以说我最讨厌的人就是他。

  《恰同学少年》一共有28章,我最喜欢的一章是袁门立雨,这章讲的是毛泽东写作文只得了40分,很不甘心,于是就站起来,问:“我哪儿写得不好?”袁吉六老师说:“你哪儿写得都不好!作文里天天喊口号,学习梁启超。”毛泽东说:“我就是喜欢梁启超!”于是转身就走,袁吉六也说:“以后你不许进我的课堂!”毛泽东回头笑了笑说:“放心,我也不稀罕。”袁吉六把这件事告诉了孔校长,校长再让杨老师去劝毛泽东,杨老师果然厉害,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帮助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毛泽东跑到袁吉六家门口,袁吉六家的仆人说:“你来得太晚了,先生已经睡着了。”

  这时袁吉六的夫人看见了,连忙对仆人说:“还不赶紧把他扶进来。”仆人告诉袁吉六之后,袁吉六说:“让他回去,我已经不想再见到他了!”但是毛泽东却站了整整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袁吉六醒了之后,发现毛泽东已经站在他家门口一晚上了,袁吉六把毛泽东叫进去,毛泽东见到袁吉六,立马道了歉。袁吉六也原谅了他。我最喜欢的就是毛泽东的品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给我的帮助很大,它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心不在焉,要做就得好好做,因为我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手机里发出一点点声音,我都忍不住自己的好奇,想要去看一下;或者是外面,发出一点声音,我都想出去看一看,但是毛泽东,他如果是做作业的话,就是一心一意,所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8

  寒假在家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虽然我还是六年级小学生,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思想大大转变了,我觉得这本书看了让人为之震憾,对我很有好处,真是受益匪浅,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

  《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群风华正盛,乐于求知的少年,他们在第一师范的学习生涯,他们铁一般的意志,敢作敢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书中的人物我最敬佩的是毛泽东,他的`胆量、他的聪明,以及他所体现的精神,他也是本书中的灵魂人物,比如他在暑假,他提出了一个让常人都不敢去想的事情,那便是身上不带一分钱,而去游遍湘南。不带一分钱,我们现在的孩子们那个身上是没有钱是什么概念。那他是怎样能生活呢?靠自己的本事去生活,他们一路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到最后身上却有了钱,不但没挨饿,反而还吃红烧肉,真够胆。他有勇有谋,竟敢在枪下耍聪明,比如袁世凯称帝,他手下有一名大将—汤芗铭,汤芗铭下令全长沙全体师生都得参加,他举办的一次敬袁灭民活动,还给在场的师生分发书藉,提倡袁世凯,结果却变成了《反袁二十一条》,这些事迹都有是第一师范学生干出来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渗入人心。

  青年毛泽东也有冲动的时候,比如第一师范校长张干,毛泽东不体谅他的良苦用心,反而发动全校的同学把张干校长赶走了,虽然这种行为不可取,但是在某种条件下是务必实行的。

  所谓人无完人,书中的毛泽东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比如他的作文成绩一再下降,而不听袁老师的劝告,导致在课堂上跟袁老师顶嘴,被老师赶出教室,他还一向认为自己很有理,要不是他的恩师杨昌济给他提出来,还不会知错,他那种认错的精神和意志,永远浮此刻我脑中。夜晚时分,去袁老师家认错,却吃了闭门羹,毛泽东认准的事,他必须会坚持到底,吃了闭门羹却不灰心,一向站在门前,天有不测风云,不料却下起了大雨,但他也没有放下,直淋到袁老师见他为止。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青春洋溢着自信;他们的青春自信感染我们;他们的纯洁友情,让我们明白什么叫真挚。此刻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会让你充满信心。真所谓读一本好书,交一群挚友,让我们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9

  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书中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了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体现了他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不仅讲述了激情的少年,也讲述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老师的伟大。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我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有两个,一是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易永畦。易永畦从小就体弱多病,无法剧烈运动,他便默默地为操场上运动锻炼的同学看衣服。他经常悄悄地帮毛泽东缝补好破了的鞋子,临近期末,他还帮毛泽东连夜复习数学。我敬佩他默默做好事而不求回报,敬佩他的善良和好学。

  另一个是毛泽东,他一生勤俭节约,鞋子破了也不换,用买鞋子的'钱买书,他还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还经常帮助老百姓们。尤其是毛泽东知错能改,袁门立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中的故事一直回响在我的耳际,毛泽东等人的故事,非常令我敬佩。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0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遇到像《恰同学少年》这样让我着迷,乃至心潮澎湃的书了。而带给我更多的,是深刻的思考。

  整本书讲了以毛主席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五年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等优秀青年为自己“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而奋斗的故事。他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组织进步青年团体,开展交流活动,面对波涛汹涌的湘江,大声呼喊誓言;组织“第一师范学生军”,刻苦地训练,面对几千人的反动溃军,他们机智应对成功缴枪。书中的老师们也同样让人敬佩不已。孔昭绶、杨昌济、黎锦熙,是他们,塑造了一批敢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青年。

  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精美的印刷,却处处萌发着一种压不住的勃勃生气,使人振奋不已。在这本书中的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毛泽东,他英姿飒爽,虽不怎么帅气,但仅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都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在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虽然他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太冲动、太倔强、太自以为是等等,但他仍然让我敬佩。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一个人必须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应该朝着它奋斗、努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个志向并不一定是具体的,像毛泽东,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他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这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他才会刻苦读书,坚持锻炼,才会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恰同学少年》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立志在先。”

  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好肯吃苦,爱读书,不畏邪恶势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我希望我中华少年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家的一腔热血,来证明:“今日之中华,全在我少年!”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1

  《恰同学少年》一书,以一群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萧植蕃、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一开始我在看第一章时,只是粗枝大叶的看了几行,就想这本书肯定不好看,于是我就放着留到最后再看。可有一天我在书房里,看到了放在桌上的这本书,于是便抽出书,随便翻了翻,当翻到了五个字:“我叫毛泽东”,就不愿放下此书,就这样,凭着这五个字我被这本书吸引并看了上瘾。

  在这二十九章中,令我最难以忘记的是“袁门立雨”,大家一定都听过“程门立雪”的故事吧!其实“袁门立雨”与“程门立雪”两个故事是有相似之处的。

  故事是这样的:袁吉六也就是毛泽东的国文老师,一直不欣赏毛泽东作文。他总觉得毛泽东的作文总有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口气,张扬过甚。有一次,毛泽东的作文只得了40分,在毛泽东的`作文本上,鲜红的“屡教不改”四个大字,把毛泽东看得目瞪口呆,教室里的同学们也愣住了:毛泽东居然只得了这样的分数?得了这样分数的毛泽东十分生气,想问老师凭什么给这样的分数。于是毛泽东“啪”地一声,把作业本摔在桌上,袁吉六老师瞪着眼睛批评毛泽东,毛泽东就与袁吉六老师顶嘴,针锋相对,不把老师看在眼里,这一幕让同学们吃惊了。袁吉六老师气得大胡子直抖,指着教室门吼道:“你……你给我滚出去,滚!”毛泽东因为当时也十分生气,于是“砰”地一下,怒气冲冲地出去了。在这件事之后,校长找他谈话,可毛泽东听不进去,于是,校长找来了毛泽东一直敬仰的老师一一杨昌济。杨昌济老师就把毛泽东约出来,反着说袁老师怎么怎么不好,毛泽东越听越尴尬,于是说不出一句话。杨昌济发现毛泽东一直盯着他,过了一会儿,他又告诉毛泽东一些道理,最后,他告诉毛泽东五个字:恨铁不成钢!说完转身就走了。当天夜里,毛泽东一口气跑到袁吉六的家里,袁吉六听说毛泽东来了,气冲冲地说:“他爱等等去吧,也没谁请他来!”袁吉六老师一觉醒后,发现毛泽东还在门口站着,因晚上下了雨,毛泽东全身都被淋湿了。毛泽东见老师出来了,便立即上前几步说:“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吧!”紧接着深深地鞠了一躬。袁吉六见毛泽东承认了错误,于是就把毛泽东带到他的书房,给他了20多本书,让毛泽东回去认真学习。从此,毛泽东在袁老师的课上,认真听讲,学习突飞猛进。

  当我看完这一章时,觉得我的脾气有些像毛泽东的脾气。十分倔强,经常会与老师顶嘴。我也和我的班主任刘老师顶过嘴,但毛泽东有一点,我并没有学习,那就是知错就改,而且能勇于承认错误。我每次遇到错误总是喜欢逃避或者是推卸责任、找理由。记得有一次,因为老师误解了我,后来老师让我上讲台去带读,因为生之前的气,就和老师顶嘴,不肯上去带读。带读是好事,是光荣的,可我不肯去,哪有这样的事呀?于是老师让我站到旁边去反省自己有没有错,班上的同学也都劝我去向老师说对不起,可我本人有个坏脾气,就是不服输,总不喜欢让自己低头去道歉,总觉得这种事不是光荣的事情。对此我要当着大家的面,向刘老师说一声:“老师,对不起,请您原谅我吧!”

  这本书让我感触的确很深,也让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比如:求学生涯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革命友情,人生必须要有远大理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好学,方能学好。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2

  以前对于毛主席并不是很熟悉的,对于伟人来说我以前更喜欢周恩来总理。后来在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后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这本书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并且让我有了一定的感受。

  书中有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情景:青年毛泽东带领了几百学生,仅仅只是佩带着扁担做的那种假枪,用鞭炮声装枪声来将溃兵唬住了。就是这样简陋的装备却收拾了一群溃兵,我觉得真是了不起。更甚的是毛泽东在谈判时跟对手较劲,面对敌人时的那种冷静以及镇静。面对讨回来的马疤子的揭发,毛泽东在危机关头反将了对手一军,反倒将马干掉了,这种胆识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在看的时候我真的是屏住了呼吸。联想生活,我们其实也经常面对这种情况。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惊慌失措,而没有那种勇气去面对它克服它。当年的`毛泽东如果真的是逃避的话,现在我们的社会还不知道是怎么样一番景象。

  《恰同学少年》让更多的年青人对毛泽东有了更好的认识,比那种单纯的历史课本要更加生动,也符合现在年青人的口味,起码对我的口味。也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了在危机关头应该冷静处置,不逃避回避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让我们更加有了勇气。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4

  敢以天下为已任——《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寻一凡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他身材极是高大,头发剃成短短的极寸,眉目清秀,目光却炯然有神,身上的短衫满是补丁,一双布鞋破开了一个大口。他就是他。

  一群溃军来到长沙城的猴子石,他他丝毫不慌,巧妙的利用溃军他们军心不齐的弱点,不用一枪一炮,没有一死一伤,便不费吹飞之力骗走溃军的枪,击跨了溃军。

  面对新校长的“题海战术”他带领全校同学赶走新任校长。可当他知道新校长是怕他们惹是生非才用功课来压他们,毛年东他又懊悔不已。

  他有一片改善中国的雄心与抱负,因此他奋苦读书、关心国事,常与同学,甚至老师,一起淡论国家大事。

  在袁世凯决定让与日军谈判时,他与一群学生闯入校长办公室。更可气的是新任军官汤芗铭竟让全校学生写一篇“中日亲善征文”!

  在他的提醒下,孔校长决定将这条公告给换成《就五·七国耻征文告全校师生书》,可见他们的雄心与抱负。

  正是中国有毛年东、蔡和森、萧子升这样的热血青年在,才能翻开中国新的篇章。

  这使我想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促使他们打仗的原因是什么?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挑拔之下啊!而我们以前的中国也在那八国联军的打压下,可我们中华人民,不畏强权,英勇地站起来与敌人作斗争!这才能成就今天的中国!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15

  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在我的房间里明亮地照耀着。我手里拿着《恰同学少年》,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个故事。我发现整个故事充满了跌宕起伏、强烈的爱国情怀、青春活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

  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名字,像闪亮的星星,突然把我带回到那个时代,外面强,里面弱,人入不敷出,外面着急,里面乱糟糟,到处都是硝烟。刀剑和流血的气氛正在到来。故事中最令人兴奋的是第29章,“一个人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人。”主要内容是,1917年11月18日,北洋军阀湖南巡抚傅在护法战争中被护法军的部(湘军)打败后,为猴岩大做文章。就在整个城市落荒而逃的时候,第一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毛泽东同志的鼓舞下,穿上制服,勇敢地站了起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他们毫不畏惧地面对凶猛的敌人。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用实弹击败了敌人。

  在毛泽东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因为毛泽东从小就努力学习,所以他能够运用所学。面对黑暗的枪管,他不需要用刀和枪。他用智慧把敌人吓得四肢无力,投降了。不仅如此,在未来的历史中,他将运用自己的智慧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上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解放中国,从而使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毛泽东一样,有很多人用知识击退了敌人。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鲁班为楚王攻打宋朝制造攻城器械。墨子听了楚国的劝诫。墨子用他的腰带和其他物品和鲁班打了一场模拟战争。鲁班制造的所有攻城器械都被墨子巧妙地打败了。然后鲁班建议楚王杀死墨子,以打破宋朝。墨子说,他已经预先告诉他的弟子如何保卫城市和保卫宋国,所以楚王不得不放弃攻击宋国的想法。

  知识就是力量。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你必须努力学习,让知识让你变得更强!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青春恰自来作文02-20

少年鼓手读后感08-24

《美德少年》读后感11-20

《风中的少年》读后感01-16

顶碗少年读后感04-28

少年王冕的读后感11-12

少年闰土读后感10-29

《顶碗少年》读后感04-28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