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精华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父亲,是一个温暖的字眼,他给的爱永远都是重如泰山的,可是却又细腻如水。当我读《傅雷家书》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父子之间的那种穿越千山万水还紧紧联系的爱。
此刻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我,与其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奔跑还不如在阴暗的隧道里奔跑,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能够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我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怕别人把自我看穿、都怕别人明白自我的每点每滴,因为我们很需要自我的私人空间,拥有一个谁也闯不进来的地方。
回想着自我从识字开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学,知识更是增长不少,即使自我的文笔多好,却吝啬得从不给父亲写一封信,小时候经常见面,大了就只靠这电话来沟通,几乎都不用写信,就连朋友都只是发发E—mail,很少抓笔写字。此刻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滥,最多就是在自我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刚刚写好的日志删除,在生活里很多时候都在隐藏着自我的情感,从不敢轻易地让别人把自我的所有都看透。是现代的世态炎凉比以前严重了吗还是人的意识发展得太快,社会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明白,也不想让父母明白,更别说恋爱。不否认,我们以往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可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我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我的意思与心境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可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以往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没有像傅雷那样知识渊博,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又是文学翻译家。我们的父亲很普通,可是我们拥有的父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亲都是他们孩子的力量支撑。我们没有家书,可是我们有的是对父亲的惦念,对家的依恋,那是我们精神的最终去处,也是一样的永恒!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我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仅有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提议,便是期望经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我,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活力)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后感、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终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是一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那促膝的谈心,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离,我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谁人没有父母,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傅雷家书》让我发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对儿女的谆谆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最平凡的关心、理解和沟通。傅雷敢于在家书中剖析自己,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把自身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像涓涓细流灌注在儿子成长的心田中。傅雷先生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难。
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难、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抱着永不放弃的心理,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样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子女们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不会对我枯燥而乏味的成长之路产生一丝不甘?
我知道,怨恨也许会有,不甘也可能会有,但是对父亲的感激与爱,也一直都在,从未离开。每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父亲总是告诉我坚持;在我比赛失利的时候,父亲从不责怪,耐心的安慰我并找到我的不足,在他的眼里我就是第一;在我吃苦受累的时候,是父亲给予我安慰;当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是父亲为我指明方向;当我身体不适时,是父亲给予我关怀和温暖。
当别人的父母让孩子时刻绷紧神经保持奋斗状态时,傅雷却教给孩子要学会放松。说过多次孩子仍未照做时,他也没有对孩子发怒也没有抱怨孩子,而是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告诉孩子放松的重要性,并介绍给孩子放松的方法,而傅聪也因为听取了父亲的教诲,在琴艺和生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知道孩子弹琴时有晃身体的毛病,便在家书中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孩子,看到孩子在演奏中有其他问题时也及时指出,并与孩子成为了知己,平等的交流,讨论其他演奏家演奏时的风格与问题,提醒儿子自检自省,引以为戒。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什么大音乐家,也不像傅雷那样能讲出来大道理,但他们做什么事都会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尽己所能帮助我,一切的一切都为了我。
合上书本,而眼中氤氲的雾气,还在眼眶中打着转儿。
夜间的月光,多了几分温柔,而我的内心是良久的释悟,就像是落日的余情未了,就像傅雷对儿子永远的爱,就像傅聪对父亲越来越深的感激。
原来,我们都是傅聪,在爱中成长,终有一日会读懂那份深沉的爱的傅聪。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2-13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1-14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3-18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8-1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1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2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31
语文教案《傅雷家书》10-2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2-26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