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5-08-30 10:33: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优选)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优选)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考察、采访、记录红军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勇气、毅力的一本书。在记录长征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险。在这过程中,有不少人饿死,有不少人因为大草地而失去生命,也有不少牲口也在也起不来了。尽管过程艰难,6000多里的路程。红军依然坚持了下去。成功了,为了中国;成功啦,为了红军;成功了,为了和平;成功了,为了好日子到来。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是这样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我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带领红军顽强不息,与蒋介石抗争到底,才换来现在的`中国的和平,需要那么多人的牺牲才换来现在的中国,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毛主席作为领导人,无处不关心同志们,对待老百姓们也是没有身份,没有架子,有亲和力,待人友善。红军们经常帮助老百姓,因此获得了许多民众的爱戴。在路上,老百姓们也总会帮助红军,就算仅剩一口米,也会拿出来帮助红军。军民团结的力量带来了中国的和平。

  和平鸽代表着和平,但也有许多地方仍在继续开战,所以我希望和平鸽不仅向往着中国和平,也向往着世界的和平!(杨玉虹)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2

  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争的重重疑问,以一名美国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我们现在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可以接受的教育,不妨好好想想,是谁让我们过上了这充满阳光与微笑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不要也不能忘记无数在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那民哀国殇、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同仇敌忾,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忧国忧民,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为人民奋斗着。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本书语言朴实,深入阅读,仿佛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们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知道了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80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3

  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曾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介绍了红星长征时的经历、故事。

  “红小鬼”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文中的有些孩子才十岁就踏上了长征的路径!几曾何时,十岁的我们仍然是不懂事的孩子,都是少先对对员,而他们已经成为不怕牺牲,顽强博斗的男子汉!比起他们,我们是幸福的。

  在长征的路上,不少的`人是饿死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人民、为了我们的今天,他们没有半点松懈!我们对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条件优越。可是他们,对于他们来说:红米饭、南瓜汤、水就是美味了,他们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我们现在却在浪费 。在饭店里,豪气的点一大桌菜,吃不完的就扔掉。如果这些东西没有浪费,可以送给他们吃,就会拯救很多人,为我国而奋斗

  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做,尽力做,不能松懈。那时年纪都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却承受了和大人一样的责任!他们经历了些我们不曾经历的苦难。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幼年的童真,青年的青春。难道我们的幸福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一章“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4

  是他,带我们了解了中国最黑暗的一段历史,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段历史;是他,在硝烟四起,烽火连天之中,逆火而行,为我们记录最真实的历史故事。

  从而编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他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书中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感人事迹,《红星照耀中国》中把每一个细节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中。

  从刚开始想要了解毛泽东这位大人物,好奇蒋介石为何如此想要他的人头?这样让我们对书中的故事越发好奇,慢慢地带我们了解许多,如,让我们知道他们成为共产党员的原因,带我们领会了中国红军长征的.经过,也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不懈的红军精神。他们才是我们真正敬佩我英雄

  引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一句话:“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用同样的话来推荐大家来阅读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5

  近日,朋友赠送给我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令我兴奋不已,带着迫切的心情想了解书中讲述的历史故事,想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个特殊年代如何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如何用一颗颗闪亮的红星将黑暗驱逐,如何将多灾多难战火纷飞的旧中国引向光明,如何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该书被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1979年再次翻译成中文,之前的《西行漫记》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已引起强烈反响,给全世界各地受剥削受压迫国的民族带来曙光,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读者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励着奋斗在前沿的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先生越过层层封锁,乘坐列车、卡车、骑着一匹老嬴的战马来到红区延安,开始了他长达四个多月的`对红区延安的采访活动,与中共领导人、红军战士、红小鬼、当地农民有了直接接触和思想沟通。同时为向全世界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抗击外敌入侵,推翻长期以来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所做的壮烈牺牲和卓越贡献。

  延安,是中央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经过艰难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与陕北工农红军的会合点和落脚点,也是红军战士战斗的总指挥所,聚集着许多进步青年,他们多是贫苦穷人出身,为摆脱封建制度压迫、争取人类自由,参加了革命队伍。红军领导人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生活阅历、身经百战、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指挥官。埃德加·斯诺先生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彪、彭德怀、徐向前、任弼时、徐特立、贺龙、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在一起共同探讨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主要问题。尤其是毛泽东主席当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以及中国政府的政治观点最为准确,今天读来仍然可以借鉴,更加令人精神振奋,这充分反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远见卓识和英明伟大。

  朋友们,当你吃着美食、跳着广场舞、对着智能手机扭着屁股拍抖音、或在各种娱乐场所尽情洒脱、或到景点游玩心中充满幸福感的时候,是否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如果你还在抱怨生活艰辛、怀才不遇、处境不佳等等,你就认认真真读读这类书吧,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如果你身居要职,只想过过官瘾、振振官威、在其位不谋其亊的时候,是否想过你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该滥用!

  当年,这些仁人志士中有些人家庭条件很好,但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选择了革命道路,为建立新中国立下功勋,是人民心中的大救星。

  看如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一些年轻人却还嫌这嫌那,抱怨他人,甚至沉迷于网吧、闲逛,终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看看这本书中的红小鬼,他们小小年纪就投身革命,在革命队伍中不断学习进步,驰骋疆场,同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在中国人民解放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被教育部列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著作,这是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了解新中国、奋发向上、缅怀先烈、热爱祖国的最好方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记录红军的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我虽然对外国人有些偏见,但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是心怀敬佩的。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作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记事性强、报道性强的作品。作者斯诺真实的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者斯诺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一个外国人,在一个混乱的国家,深入西境,不远万里来采访中国革命者,这一点是我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他可以去采访采访蒋介石。让他谈谈对毛主席的`看法,形象。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认识毛主席。全书精致的刻画了红军领袖的形象,细致的描写红军领袖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多么不容易。同时还要打小鬼子。可谓“腹背受敌”啊。这本书写的是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对我们以后学历史有一些帮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余,封建千年。始于秦皇,腐于满清。有高祖斩蛇起义,有汉之明君,有强盛之唐,有元之疆阔,亦有昏庸之清皇。如若不是满清之废庸,人权之不等,怎生会使华夏大地饱受沧桑焉?

  人民起义,自有其理。中华大地,千年之余。尔等倭寇,速速退去!

  吾,自豪为之炎黄孙,来世还做华夏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7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纪实性很强的作品。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这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万里长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万里长征开始有三十万人,而经过长征后只剩三万人。过大渡河的时候,桥被拆了一半,对岸还有机枪手,而红军们不畏险阻勇敢的爬了过去,把炸弹丢向敌军阵地。过大草地时,藏人向红军开枪,不让他们拿到牛羊,红军只能艰苦的吃甜菜、萝卜、草根。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时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包围。

  长征所折射出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繁荣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发展而努力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8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让我了解到从前未知的红色革命历史,看见了那动荡时代下的红色光辉,更激荡起我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记者,并以记者的客观视角写下了这本书。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是“苏维埃掌权人物”。这章写到斯诺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西北。那时候的西北是一个完全农业区,有的地方还是半游牧区,经济并不发达。随着红军迁都来到了西北,这里就成为红色政权的核心区。斯诺在这里找到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斯诺与毛主席畅谈了许多个晚上,也从士兵口中知道了不少红军们的故事。斯诺将这些亲眼的所见所闻都一一记录下来。而从书中我们也知道了,毛主席并没有对这位外国来的记者存有偏见,也没有因为已是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就“高高在上”,而是始终保持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平等和善地对待所有人。他为人坦率风趣,机敏博学;他生活非常俭朴,与其他共产党员没什么差别;他工作繁重,常常做到深夜才休息……通过这一章,我对毛主席的印象一点一滴地丰盈起来,同时对这位伟大的领导者肃然起敬。

  除了毛主席,书中还介绍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同样伟大的领导人和一群勇敢又鲜活的“红小鬼”们……每一个人物都极生动真实,都同样闪耀着赤诚的灵魂光辉。

  斯诺写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今天,正如书中所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不仅照亮了中国黑暗沉重的'过去,更指明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

  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有血有肉,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的领导者。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承者,心中要有爱国精神,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烈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民族的脊梁,为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吾辈当自强!我们青少年要珍惜当下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应该继承先辈们建设更富强、更美好国家的伟大志向,努力学习,努力充实自己,让东方红星光芒更加璀璨闪耀!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9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当我们出门踏青,享受美好阳光的时候;在骄阳似火的季节,当我们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的时候;在硕果累累的季节,当我们享受丰收带给我们喜悦的时候;在白雪皑皑的季节,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火锅的时候……谁又想过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怎么得来的呢?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知道了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努力为我们创造的。

  这几天我认真品读了这本书。本书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毅力战胜国民党的故事。工农红军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调整战略进行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内容非常精彩震撼,感人至深。

  这本书有很多故事感人至深,至今印象深刻。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萝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历史性的胜利呢?这也是有章可循的。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认为:首先,这是一支老百姓的'部队,他们虽然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他们非常团结,作文他们帮助穷人救中国,打地主和白匪,而且是抗日的。也就是说他们一心想着老百姓,是有群众基础的。其次,他们有严明的纪律,书中提到红军采摘野杏,但没有人碰私人果园里面的果子,他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农民对他们非常满意。再次,他们遇到困难时,积极调整战略。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途中他们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的财产分给穷人,他们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虽然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并充实他们的部队。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是杰出的政治战略。

  总之,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很多启示: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学习中百折不挠,奋勇拼搏,把这些红军精神发扬光大,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中国后来者。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0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寻找“红色中国”的真相,只身闯过重重封锁,前往陕北苏区,并在那里生活了四个月。之后他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即引起轰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重要窗口,效应一直延续至今。

  书中采用了很多珍贵的纪实照片,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当时情景。比如全书第一张照片,是毛泽东的半身近照:他略显消瘦,头发有些杂乱,眯着眼睛,嘴唇干裂,憔悴中带着神秘的微笑。我们可以想象,也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他刚刚走出窑洞,恰好遇见斯诺来访,不经意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彼时的中国,红军刚刚结束长征,在陕甘宁会师,东北陷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世界革命的形势如何发展?各方势力如何影响中国走向?中国人民到底怎么样才能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打败侵略者?

  问题的答案大概都暗含在毛泽东疲惫而又自信的微笑当中了。作者用这样一张未做修饰的`照片,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红色革命家的真实工作状态和思考瞬间,也让读者看到了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缩影。

  书中关于毛泽东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说他在学生时期,就只愿意和朋友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以至于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里,朋友把佣人叫来,谈晚上吃饭买肉的事,让年轻的毛泽东非常生气,后来再也没和这个朋友来往。

  另一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全书的最后一张照片:星期六劳动团。照作文吧片中都是普通军人,大家扛着劳动工具,挽起袖子,在劳动间歇休息。后排站着一些年轻军官和战士,中间是几个少先队小战士,系着大大的红领巾,前排坐着几个一身戎装的女战士。

  这个时期的中央苏区,被国民党完全封锁,供给十分紧缺。一方面,要全民皆兵,妇女、少年先锋队也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大家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张照片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场景:军人们扛起锄头劳动,队伍中有男人、有女人,还有得意的“红小鬼”。

  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还乐观又团结地坚持下去?作者也在寻找答案。他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他们有的是受到马克思主义感召,为了共产主义信念,放弃原来的舒适生活,加入到革命中来;有的是受到腐旧制度迫害,为了同命运抗争,加入红军与敌作战。

  而在访问普通农民时,人们普遍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和其他政权的苛捐杂税比起来,大家都认为红军才是“穷人的军队”——不但赶跑白军,还打日本人。红军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在最困难的时候,红军没有无限制地向群众索取,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存条件,自然获得了人民的拥护。白军的行动,群众会立即报告给红军,红军的伤员也可以在群众家里隐蔽、休养,这也是红军生命力顽强、战斗力源源不断的重要原因。正是“要改变被压迫的生活,建立一个新的制度”的共同信念,把革命者和老百姓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1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毛泽东在我心目中只是毅力在天安门前的英雄画像。而这本书中的毛泽东却是一位有血有肉、和蔼可亲又不失缺点的政治领袖,当我想到他把“湖南”说成“福南”时,总会忍俊不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对中国的革命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在这中间犯过错误。我就来谈谈毛泽东能成为苏维埃“掌权人物”的一些基本素养。

  首先,他信任身边的人,虽然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仍不介意同两个农民一起走,这里体现着他坦荡的内心;其次,他做事很节制,他也抽烟,但不像其他人那样没完没了;再就是战斗的基本素质:他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虏了,但最后却安安全全、毫发未损地凯旋归来;最后一点,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在与斯诺谈话时,从一举一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幽默,平易,简朴……这样有益于接近老百姓,因为他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在谈话过程中的一些举止在我们眼中是有损形象的:毛泽东会当着来访者的面心不在焉地松下裤带子,搜寻着什么寄生物。斯诺判断说,这是中国某些地方的农民所特有的。的确,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尽管身为领袖,却依然保持着农民特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会毫不掩饰的打饱嗝,不管饭桌上坐着的是谁,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些粗俗“不雅”的习惯,毛泽东却一辈子不改。

  而那些来自于泥土,来自于农家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毛泽东更是一生不变,面对一些奢侈浪费的人和事,毛泽东的不满和愤怒会直接表达,丝毫不留情面,无论对方是什么人。

  我想,这样质朴、直率的性格,正是毛泽东可以成为亿万中国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原因。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

  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长征路,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更照亮我们的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2

  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有许多的感想。写下它们便是最好的抒发。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自1936年2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来自作者的采访,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因此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经典的百科全书。这个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同时,我也十分的佩服作者的勇气与毅力,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

  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对革命先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如果不是他们,哪有如今的和平幸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事,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智慧与胸怀。

  书中描写了许多领袖的言谈举止,家庭环境和幼年时的故事。还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过程,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作者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了十分客观的评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

  在这本节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长征了。红军为躲避国民党的追击,保存革命力量,便开始了长征这项举世无双的壮举。红军们不畏牺牲,英勇向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在这数不清的事情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红军一路上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也不会使他们放弃。正如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完美地诠释红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历史是沉痛的,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是由无数流血与牺牲换来的,幸而这种惨痛的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今天的中国在日益强大。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历史却会永远保存在子孙后代的记忆里。向革命先辈致敬!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3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从前未知的红色革命,这段历史刻印在我心中已经无法磨灭,红军们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获得了幸福生活,我们不能辜负。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战争途中帮忙,许多百姓受到百姓们的爱戴。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民党进行了狠狠的驳斥,薄翅了,他们一向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大赞赏,此之外还有,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林彪,让地主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等一些令人敬佩的革命领袖。是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中国的病根肿瘤。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的后人。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为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4

  从翻开书开始,这本的序言就给我一种感觉,这不是一部单调的长篇小说,不是一部优美的散文,也不是严谨古板的‘历史著作’,更像是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把自己一篇篇的日记合集在一起,如实的向全世界人民报道中国的红色革命。

  令我最深刻印象的是第七章《到前线的路上》,在埃德加与红军接触后,前往前线。在这段故事中,我看到了心地善良的纯朴农民热情地接待了埃德加。但是与此同时,农民们自身也缺乏粮食和资源。

  当红军来时,他们就要将仅有的资源也分给红军,当白军来时,他们便不得不服从白军的任何要求。

  文中甚至提到“他们要我卖闺女,这是真的!我们有的人只好这样!没有牲口没有闺女的只好到保安去坐牢,许多人给冻死了......”

  由此看来,生活艰苦的不只是红军战士,还有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可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人认为帮助红军是正确的.,他们支持红军的正义行为。当时在南京获得政权的右派政变领袖蒋介石出的处决,“凡要做一个共产党员,或是做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同情者,其罪就可以处死”,人民不会因这个而害怕。看到了穷苦环境下的人们依然怀着一颗坚强爱国的心。

  由此可见,在当年战争和压迫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日子渐渐辛劳,但是仍然保持决心地努力打拼。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共产党对人民的影响力,正因为有了穷人的队伍红军,人民才有了希望。正是有这份希望,人们才能够坚持着努力活下去,这种精神,是无比可贵的,人民与红军永远在同一战线上!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但我更关注的是周恩来。

  周恩来周到的礼仪,也是让我学习的榜样;周恩来还用相当谦虚的语气对斯诺说“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他说,“但是你是否愿意遵照,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认为,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非常有趣的。”,从他的一言一行看出,他是一个待人是很注重礼貌,很会尊重他人,虚心提出建议;对工作也是无比严谨,对待工作,他一位头脑冷静,思维缜密,见识宽广的司令员。他是生活毫无奢华,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更是无比简朴。

  对于《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纪录片,记录着红军长征的辛苦过程,记录着人民的生活过程,也记录着中国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5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自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把来到中国后的所见所闻和切身经历写成一本不朽的著作,让我们年青一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伟大征程。

  书中提到对的印象:面容削瘦,有些驼背却双眼炯炯有神,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份子面孔。虽然是红军领导人,但却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有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外表,又有机智幽默,喜欢憨笑的内在涵养。

  埃加·斯诺把天真质朴的优良品质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起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的形象。

  热爱学习,对工作一细不苟,对斯诺提出的如何对待侵略者问题,主席有着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一些创造性意见。他是一个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有几次他回忆起战死的同志和由于自然灾害而死去的劳苦大众,他的双眼都湿润了,在谈论抗日战争时,他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并且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但不意味着没有别人的帮助中国人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统一。表明,中国人只有团结一致,抵抗侵略,停止内战,才能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谈工作时他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有一次和斯诺谈话时,心不在焉的解下腰带,搜寻寄生虫,看到此处,我忍俊不禁,他有非凡的头脑,也有农民的个人习惯。

  他是伟大的人民领袖,他又是平易近人的农民朋友,他是中国危急时刻的救星,给外国友人留下了神秘又伟大的印象。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17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2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7-26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7-10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15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2-0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8-25

初中《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5-1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实用15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