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10-03 10:53: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全书讲述一位画家,在中年时,为了自己画画的理想,抛去舒适的家庭生活与工作,独自流浪与创作的故事。

  在追寻理想过程中,画家完全不理会物质上的贫乏,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画画,在外人看来无论多么窘迫的生活,对他而言不算什么,只要能活着,买得起颜料和画笔就好。

  同时无论女人对他有多么好,只要他感觉女人要用温柔束缚他,他就逃避。女人对他而言,只是在他灵魂枯萎时候的一个安慰剂。无数的女性觉得他残忍,缺乏人伦。但对他而言,画画才是第一重要事情。

  很多人觉得他是疯子,缺少人性。但天才和疯子,就在一念间。他的画作就可以证明他是个天才。也有人觉得他的生活是个悲剧,但我看来,他是成功的,不是有人说,最成功的人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一辈子。

  他勇敢,有信仰,真真实实的'按自己的心愿去生活。对照他的精神状态,我觉得自己早已是个死人。正如书中序言中所讲,人生的理想就如天上的月亮,让人羡慕,但高不可攀;人生的现实就如六便士,最小的面值,卑微但又现实。

  为了便士,我们貌似不经意的一直在忽略月亮,仿佛月亮只是儿时的记忆,成长就是低着头,不停的在土里挖矿的过程。

  人生在世,如画家这般看得穿,行得洒脱,何尝不是幸事。作者:芒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首先是对作者毛姆的认识,他是现实主义主义的写作手法,而与他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是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在这一点上,毛姆就已经与众不同了,而他这种不随大流保持自我的勇气是值得我学习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身上也寄托了作者毛姆的一种希望。

  本书主人公原型高更,与主人公的命运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高更的作品确有留世,而主人公的惊世之作被他嘱托毁之一炬了。人们在遗憾的'同时,更引起了“人活着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的深思。

  书中讲故事的作者“我”,以作家的身份贯穿全书始终,其实也在从侧面提醒我们,故事就是故事,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真的去纠结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为什么呢?要知道,作家擅长的就是讲故事。如果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你我他她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要过多地去批判对错。而故事中的“我”尽管是个擅长写故事的作家,但依旧是一个普通人,要先好好活着才是。

  值得深思的依旧是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这个话题,“理想和财富到底该怎样平衡?”,是极致的理想?还是极致的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都很重要,而且要努力去平衡,过好每一个当下。像书中提到的那位医生和船长一样,他们也是遵从本心,过着令自己安心的生活。他人的评说重要吗?有那么重要吗?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别人永远代替不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听起来是个很诗意的名字,但里面的内容琐碎多于诗意,斯朱兰的一生也不是诗意的一生。

  首先是“我”这个人物,有点啰嗦,叨叨了很多无关的事,硬着头皮看完漫长的铺垫。后面“我”对一些人的描写也过于拖沓。阅读起来不大痛快。

  其次是画家,在别人眼里或许是个疯子,而不是天才。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工作,一心想要追求“月亮”。作者通过“我”将斯朱兰各种事迹串起来,初看实在觉得画家是个自私的人(作为一个俗人的眼光),如果是因为追求理想,对所有事都无所谓,不受欲望的支配,大概人设会更接近我们对“好人”的认知。但是偏偏是个高傲的人,夺别人妻与屋的行为实在无力接受。看到别人说的一句,“渣男就是渣男,不因为他最后成功了,就洗白”,蛮认同的。这样子的想法,直到他和最后一个妻子,生活在岛上,才感受到斯朱兰的追求。对他的`反感才有所减轻。(那部分需要细细体会啊。)

  最后是对书中斯朱兰的三个女人的描写印象深刻,一是第一个妻子宁愿他有外遇也不愿接受他为了画画而丢下家庭。第二个女人因斯朱兰对她有吸引力而产生恐惧,最后又飞蛾扑火般的走向自杀的道路。第三个女人是做到不打扰他,但在他病的时候那种“他是我男人,我是他女人”的决心蛮令人心动的。

  内容跟朋友所说的差不多,但是由“我”说出来蛮意外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月亮与六便士》是由英国作家毛姆写成,译者是傅惟慈先生。它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位原本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在进入中年后着了魔般的爱上了绘画。为了画画他抛弃了家庭,到巴黎去追求理想,过着困窘的生活。最终,他去了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在那里他找到了灵魂栖息的枝丫,并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时的无情无义与决绝让我感到窒息,在我心里对他实在喜欢不起来。加之他亲手将懦善的'施特略夫的家庭摧毁。我对他更加没了好感。但同时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对他有了丝丝敬佩。他背负骂名,忍受困窘只为了画画,没有一个人理解他。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疯了。他可以生活一团糟,他可以食不果腹,但不能没有颜料。他的前半生安安稳稳,同许多人一样。好像大街上随便一个,再普通不过了。可是,某一天这样一个普通人,他突然将他的前半生全部抛弃了,我以为他发现了自己丢失已久的灵魂,而只有画画才能满足他。他追寻的是自己的灵魂与热爱。当众望所归与他所热爱的一切背道而驰时,他选择了他热爱的一切。这,也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人都在追逐六便士,他却看见了映在心间的一轮明月。所以,他的画一画难求。而他不愿明月落尘,只想自知皎洁。我于是顿笔思索就像书中所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皎皎生辉,常伴左右。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最初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这本书叫《月亮与六便士》,便读了这本书。

  刚读到书中主人公特里克兰抛妻弃子抛下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时候,我能想到的就是他外边有人了,不然怎么可能一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人突然之间可以一切都不要,远走他乡呢?他的妻子还有他家里的'朋友亲戚们都觉得他肯定外边有人了,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后来,有人前往巴黎,在一个破旧不堪,乱糟糟的小房子里找到了他。当时的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诺福克夹克,胡子拉碴,好多天没刮,虽很邋遢,却神态自若。了解所有的事情真相后,才知道他不是因为不爱他妻子,也不是因为他身边有别的女人了,而且因为他想画画。多不可思议,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就因为想要画画,什么都不要,在所有人看来他是疯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再不开始,就真的晚了。过后,妻子知道了后,同意离婚。说了一句:“他要是因为外边有女人了,他会回来,可他是因为想要画画,就不会回来了”。

  就拿当下来说,处在大数据的科技时代,又有多少人会像特里克兰那样,不顾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可他就是做到了。即便是生活贫困潦倒,即便是病魔缠身,他都没有放弃。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达到了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挺深的,虽然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时候真的很远,但让理想照进现实多半大概就是比别人多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勇气。所以有梦就去追,不要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放弃那个本可以发光的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人生百态。

  整本书围绕 斯朱兰 有四个大场景的切换:伦敦->巴黎->大溪地->帕提夫。

  而围绕着他的主要人物,也就那么几个:斯朱兰太太及其姐姐姐夫、德克及其夫人(布蓝琪)、到大溪地之前和他一起生活的船长(忘了名字了,是杰克船长吗?哈哈)、刚到大溪地时请他当监工的种植园老板、餐馆老板娘提娅哈、斯朱兰在大溪地的妻子爱塔、另一位和他的妻子在大溪地为生活而拼搏并甘之如饴的船长(是叫辉啥来着)、见证他死亡的医生,再加上以第一人称自述的作者。这数下来,才 11 个人啊。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描述斯朱兰画作的语言也写的相当精妙,但是我这脑壳真是想象不出来那神秘诡谲的美景)。看着他们在各自人生戏台上卖力的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反而多了一份平静。这些人,哪个不是我们周遭遇到的一个或多个人性格的缩影呐。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自然的常态,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而关键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斯朱兰 的勇气与执着,去做自己(及自己想做的事)。这厮说人生苦短,艺术与爱情不可兼得,拥有非凡天赋的他选择了艺术,还真为艺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芸芸凡人中的.我,没有要追求的月亮,那“六便士”,更是人生前行途中不可或缺的盾牌。我不羡慕斯朱兰的人生,也不觉得他的人生有什么好让人称颂的地方。他的故事,触动我的,是那份清高。

  写不下去了。哈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我很久没见过月亮了,手机将我的夜晚霸占的严严实实,不过今晚我有点话不吐不快。

  以前我时常醉心于麻将,大学时跟我的朋友们几乎天天“血战”,甚至经常逃课去占位置,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开一家麻将馆,外面还得有几个台球桌……

  毕业后我们分道扬镳,最想浪迹天涯的我无奈回了老家,待我再次与新朋友们坐上麻将桌的那刻,我就感觉到我的麻将瘾不知何时消失殆尽,那一刻其实我有些慌乱,至于为什么慌乱却不知道,直到有个朋友突然问了个问题:你们如果不做老师,还能做什么?

  “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可能会从事外贸,我在大学时参加过学校的产业园,我觉得电商行业也不错,我还可以写东西,很多地方招编辑,我对这方面兴趣比较高,我还可以做美甲!”r我只记着我说的话,其他的人的我丁点也想不起来,又或者她们什么也没有说。

  虽然我嘴硬的说了那么多,但我明白哪有那么容易,就算我说的都成立也不过是从最底下的做起,广而不精从来都是我最大的缺点,死要面子也是我生活的原罪。

  许是日子太无聊,我打算跟自己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叫“五年”,就是以五年为期限,完成叁个我,我赋予了每个我名字和标签,希望五年后这三个我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

  等我27岁时我会再来留言,看这个游戏结果如何。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斯朱兰的性格是孤独的,是高傲的孤独,是让同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孤独。因为在他世界里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他对生命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艺术,于是斯朱兰离开了家乡,抛弃了别人都羡慕的工作,抛弃了妻儿,孤身来到巴黎求学。学成后为了实现梦想,孤身又到了大溪地的孤岛上进行创作,直到生命的尽头。他对生活没有要求,而对艺术的追求却是崇高的,他是要用绘画艺术把世界呈现给人们,是要用艺术把生命的意义展现人们。

  斯朱兰做到了!他的梦想实现了!在我们看来,他的前半生是为生活而奔波,是为家庭为别人而活,对斯朱兰自己来说就是对生命的苟且。他的后半生在我们看来就是,他就是一个丢掉美好生活而自讨苦吃的疯子。但对斯朱兰来说那是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没法理解高傲孤独的人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生活的琐碎都是庸俗的,只有艺术才是最高贵的,于是斯朱兰沉醉了!他完全活在了自己的梦想中,活在艺术的世界里……当他完成了那幅巨作的时候,正是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的时候,也是他生命的终点,他是用艺术回答了自己的追求,用艺术展现了梦想的世界。斯朱兰是幸福的!斯朱兰是快乐的!

  斯朱兰死了,他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是无价的,是梦寐以求的,他的艺术永远活在我们的梦想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写的是年过四十的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职去巴黎画画,几年后去了南太平洋岛塔希提,在那里度过余生并创作出了价值非凡作品的故事。

  月亮代表梦想,遥远却皎洁!每个人都看得到却很难触及;六便士代表财富,咫尺但难免俗气,它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向。选择月亮的人很难为别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钱,追梦人依然快乐、享受!作者毛姆透过小说表达了梦想和财富的选择关系。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怎样的驱动,才能不要六便士,赏着月光,衣衫褴褛,包不果腹?可惜,我们还是被六便士所困,抬头看见月光,低头捡起了六便士!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可惜,我们中的不少人大概都不清楚自己的梦想吧。如果没有梦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太多的束缚,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后我们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也许所有人在小的时候都追逐过梦想,可家人,朋友的不支持,嘲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不再抬头望月亮,而是踏踏实实低头捡地上的六便士。也许还会偶尔幻想,抬头看看皎洁的月亮。可最终还是低头。太多人给我们出谋划策,那我们还是自己吗?我们都应该抬头看看月亮,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样子。他人是为了我们好,可我们不是他们。也许我不是他们心中想要的样子,但我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生就这点,不冒几次险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11月份一晃而过,还清晰的记得月初的因第二届进博会三天小长假,守在电脑旁的双十一优惠促销和等待这快递的上门……十一月的最后的一周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爱子需要去医院做一个微创手术,虽说是微创手术,但是需要采用局麻的方式进行。因为过度担心,在爱子住院的前两天我的老毛病痛风突然剧烈发作,以至于走路一瘸一拐的,这就是人到中年的苦恼。

  同样是中年的斯特里克兰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四十多岁的斯特里克兰,上有老下有小,钱财不多也不少,但他却毅然放弃一切而去追寻梦想的道路,他给妻儿留下聊以生存的钱,只身一人在巴黎绘画,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画得画就放置在阁楼上,不去推销也不售卖,捉襟见肘的时候借助朋友的帮忙,穷困潦倒得厉害。后来,他从巴黎辗转到了塔希提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娶了土著人爱塔为妻,安心作画,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他最满意的画作。

  月亮和六便士,代表这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合上书本,我一直在叩问自己,我会为了“月亮“而去抛弃拥有的”六便士“吗?我想我应该是个通俗之人吧,至少对于我目前的情况来说,让爱子恢复健康,让家里人过上安逸的生活是我的首要职责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毛姆在书中对人性的复杂有着深刻的解析与描述。

  斯特里克兰那份对艺术的理想追求的坚毅,以及他那种不在意外界的一切眼光与议论,摈弃远离文明社会,只追求自己心里想要做的事,寻求灵魂的解脱,他的这种坚毅追求确实让人敬佩。但是正因如此,他不食人间烟火,残酷冷心,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而几乎伤害每一个人,包括善待他的人,这实在难以让人喜欢。他的坚毅与那种‘绝世而独立’(未必合适,差不多那意思)也值得‘择其善者而存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学习借鉴一些也需丢弃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做人的方式,没有谁的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好的,也没有谁做人的方式就一定是对的,是好的`。好与坏的界限不过也是人类从原始状态到现在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才出现的可以约束人的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因为从出生便开始往我们的脑子里灌输,所以当有人的行为偏离了我们的这个道德标准时,我们便难以接受,认为这就是不好的,不对的,事实上我们无法说清对与错。所谓的对错不过只是建立在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上。如果没有这个道德标准,那我们怎么才能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

  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凡人,无法有像斯特里克兰这种人的思想境界,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人正因为有七情六欲、善恶美丑、喜怒哀乐,有现实的追求,才能称之为人,才算完整?若人人都如斯特里克兰那般,那这世上也同样会缺少别样的精彩?

  这世界需要像斯特里克兰那般孤独独特而又不凡的人,也更需要所谓的“俗人”。我想每个出现在世间的人,都一定都会有他存在的意义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窗外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是个晴天。也算不上多么晴朗,但比起昨天来,绝对是个大晴天,春光明媚,绿意盎然。

  只是,今天是清明节。不能对别人说节日快乐的,需要在心里,至少在心里寄托一下对逝去的人的哀思。

  拉上窗帘,室内光线依旧充足。

  睡不着了,干脆就不睡了。坐起来,倚在墙上,拿起那本《月亮与六便士》来读。

  对于这本书,新书,按说应该有兴趣,可是前面大部分都读不下去,通常是,读着读者就失迷了眼睛,失迷了脑子,等着那些虚幻的文字,不知道在想什么。

  媳妇告诉我,要读一读这本书。况且属于经典著作,读,一定要读下去。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

  仅看着封面,不让人讨厌,且对我有一定的吸引了。

  可是为什么里面的文字,我总是读不下去呢。

  弃之不读,我不忍心。读,必须读。

  往后走。想当初,谈对象的时候曾对喜欢的姑娘说,试一下,给我们相处一个机会,也说不准能碰撞出火花呢。

  事实是如此。

  越往后读,兴趣越足。并且在内心激起了涟漪。

  慢慢地,十章,二十章,三十章;慢慢地,拿起了笔,做起了在书上标画的营生。

  艺术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东西。这是书里的一句话。

  我笑着对骂我一早起来也不做早饭的媳妇说:我是艺术家。

  哈哈,我做的可是艺术的.事情哦,我也曾经长发飘飘过。今天,一整天,我要去演出的。

  别人认不认我不管,哈哈,在我心里,我是艺术家的。

  依旧是迷迷糊糊读完的,也只是大致地对本书有个了解。

  月亮,六便士。

  理想,现实。

  艺术,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抛弃事业和家庭,追求内心绘画的梦想,最后在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归宿,创作了诸多惊世杰作,也完成了对月亮的追逐。

  对于主人公离经叛道、抛妻弃子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因为生活在中,牵绊太多;但他遵从内心、抛弃名利、追逐梦想的勇气让我非常震撼。当然主人公近乎疯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但他给了我们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对个人的要求。”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以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仰头看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偏颇了,作者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多少惺惺作态包含在真挚中,多少躲藏在里。

  人生而不同,我们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你不能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月亮或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说生活安稳最重要,别人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才是成功,别人说父母没实现的愿望你来实现才是孝顺,别人说一切都应该为了孩子……因为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总是,了内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也不是别人的外篇。生活的意义,应该由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现实的书。本书的主人公克兰德与一家人生活得安稳富裕,却突然抛妻弃子、放弃所有而离家出走,在所有人忙着寻找他时,他却在异国他乡成为了一个潦倒落魄的画手。在面对作者的斥责与批判时,他坦然无畏,他认为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他不愿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再浪费生命、虚度光阴。

  诚然,在世人的眼里,他的做法无疑是愚蠢又可笑,甚至是可恶——他就这样毁了一个家庭,并且还毫无悔悟之心。但在他自己心里,这或许是他这一生做过的最正确、最遵从内心的决定。我佩服克兰德先生的勇敢与坚定,但他的做法我并不认同,我们生活在世俗世界里,又必须遵从的世俗法则,我想我永远也做不到那样洒脱与无畏,但我并不觉得遗憾。我无法冷漠地面对别人的指责与批判,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对我造成的痛苦视而不见。因此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总要坚持无愧于心。

  我想要月亮,可我更需要六便士。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遥不可及的月亮,还是平凡世俗的六便士,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航程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内心追逐的道路。

  最后,借毛姆先生的话劝慰自己:“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满地都是便士他却只看到月亮。

  如果有哪位作家,读他的书便仿佛真切地与他对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毛姆。每每读他的书,都像有人拿一把大铁锤敲击我的灵魂直到它脱离我身体的桎梏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审视我窥探我拷问我。这种灵魂震动的感觉让我清醒让我震惊让我窃喜也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读完一本书。

  1、命运是多么神奇的东西,当你或者体面的生活儿女双全家庭美满畅享未来宁静安详的岁月时,你神奇般地被命运击中,从此开始了抛弃过去没有历史的“朝拜之路”。

  思特里克兰德在他生命的前四十年就过着这样世人眼中的舒坦生活直到他水溺在艺术这片池塘里。仿佛一切突如其来……

  2、故乡,从不是你出生的那个地方。有些人被随意丢在一个什么地方出生成长,从孩提时代就已经非常熟悉的.一条条蜿蜒的小路,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旅途当中的一个客栈。他们,一直在思念且寻找一处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的家乡。如若找到与他们而言便是得天独厚。

  3、大多数人是被枷锁束缚住的,功名利禄就是隐形的最有力的锁链。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放弃名利,远离世俗,与世无争,难道就是没有追求?相反,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年入百万,娶一个漂亮老婆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吗?我从来不相信路,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3-0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0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5-19

[优]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24

【推荐】《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24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热】04-24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1-0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09-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推荐】04-24

【热】《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