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15 14:18: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集合]呼兰河传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暑假中,我读了《呼兰河传》,全篇介绍了女作家萧红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风土画,比如火烧云。

  了解了萧红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爱她,她感受不到任何亲情。只有祖父疼爱着她,给予她关爱,就像萧红自己所说:"从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我很喜欢萧红对小花园的描写以及和祖父生活场景的叙述。萧红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小花园,各种动物、各种植物,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她在花园里的生活状态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写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把谷穗当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认谷穗。和祖父劳动时,她时而去追蜻蜓,时而去捉蚂蚱。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她也这样疼爱我。她十分喜欢织毛衣、做针线。从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外婆给我织的。外婆还给我做布鞋,穿在脚上十分舒服,而且还透气。每次都会在鞋面上绣各种小花,有荷花、梅花、小雏菊……可漂亮了,无论谁看见了都要忍不住夸赞一番。

  我觉得我比萧红幸运很多,我不仅有外婆疼爱,还有爸爸妈妈和哥哥,而她就只有祖父给予她温暖和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需要快乐的童年,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呼兰河传》是萧红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小说中具有诗化的语言。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中的人是寂寞的,生活是单调的。一些文章的开头,往往提到“荒凉”二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的确,一个小女孩的'生活十分单调。有人说:“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定是一杯回味无穷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幅画,那它定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定是一朵美丽而骄艳的玫瑰。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部分。”

  不错,童年令人难忘,即使想忘记,却又舍不得。萧红的童年却有些与众不同,在她天真烂漫的背后,隐隐地透露着一种寂寞。祖父是她童年唯一的玩伴。她的母亲在她八岁时去世;父亲对她十分冷淡;祖母对她毒恶;只有祖父,对她无限喜爱。因此,作者描写童年一部分中,第一句话便是“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时,十分快乐。比如祖父发现作者铲的地留了一片狗尾草,祖父便问,作者则说是谷子,还拿来一个真的谷子,祖父被逗笑了。

  作者却只有两个地方玩,园子和储藏室。园子里每年该种什么,就种什么,储藏室里翻来覆去也只有那么几样。有时,祖父有事,也就没人陪作者一起玩了。

  然而作者认为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园里植物是自由的,动物是自由的,自己也是自由的。我喜欢《呼兰河传》,寂寞是它的基调,然而《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

呼兰河传读后感3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我读了一本萧红的长篇小说,名字叫《呼兰河传》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讲的是萧红小时候在哈尔滨市的真实故事,一个个故事都让我感动不已。

  最让我难忘的是萧红的祖父。她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60多岁了。萧红家有一个大花园,她和祖父经常在这个花园里玩,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萧红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和孩子一样,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个手杖,遇到了小孩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家雀。"趁孩子往天空上一看,伸出手把那个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祖父有这么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放在袖口,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他在他袖口里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这,你来找吧!"

  他的祖父是多么慈祥呀!他的祖父是多么有童心童趣呀!他的祖父是多么和蔼可亲啊!希望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祖父,那我是多么的幸福啊!可以安慰我,可以陪我玩,可以带我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呼兰河传读后感4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一共主要分为七个章节,每一章节又是由多个小片段组成,从一个孩童的视角描写20世纪20年代呼兰的人或事,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真实又悲哀的封建社会的状况。

  小说整体给我的感觉是美与丑的碰撞,优美抒情的文字中流露出悲伤与无力之感。小说开篇首先对呼兰河小城的环境和风土人情做了一个细致的介绍,即使只是描写了一个非常简单常见的人民生活场景,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作者的讽刺之意。例如这一段描写

  利用平铺直叙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而这劣根性延续百年,直至今日,仍有类似事件发生。尽管如此,作者并非一味的讽刺批评,也描写了人们可爱淳朴、善良勤劳的一面,塑造了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例如小团圆媳妇,这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在男女极度不平等的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本就十分悲惨,而小团圆媳妇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同为女性的她的婆婆、妯娌和街坊邻居而死,荒唐、讽刺却又让人不得不承认的'真实。

  此外,众所周知,萧红同鲁迅的私交甚好,不知是不是受其影响,我在萧红的笔下也看到了许多鲁迅的影子。如鲁迅笔下有知名的“百草园”,而这里有“我”最喜欢的“后花园”;死了儿子的王寡妇与祥林嫂的遭遇相似,两个人物的设定皆是为了突出当时社会中人们的麻木等等。然而,我认为相比鲁迅,萧红的《呼兰河传》则更有一种女性的细腻,它常常在很小的一个点上打动人心,引人深思。

  在我看来,尽管这部小说以孩童的视角来叙写,其展现的东西是纯粹的,描写语言是轻快的,甚至某些部分是引人发笑的,但这仍然不能改变《呼兰河传》是一部悲剧的事实。

呼兰河传读后感5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自传,主要讲述的是萧红小时候在几个家乡的一些事情。那是一本充满温情童趣娘娘到来的回忆性小说。

  呼兰河城不是安祥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淡泊和有趣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处处出出家乡的种种和童年的事情。她用女性独特的抒情方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从而折射出悲悯的深度人性让我们一种以无限广阔的胸怀来召唤一份真情一份温暖。

  我从“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中知逍这句话,承上起下,既起到了总结上文,让人知道上文所描写的`景象的是呼兰河,又直接指出了呼兰河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为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种为结构严谨。

  一个名符其实的淘气包萧红的童年,都记在了这本《呼兰河传》里了,它带给我们她美好的童年记忆。年仅33岁。萧红的一生实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小的时候的她总是让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长的地方最痛爱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园子里奔跑、种地、搞恶作剧、来消磨时间。我读了这本书后,怀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现在学习越来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渐随时间忘却。没有时间再留念。而这本是却奇迹般的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两个童年的比较、更是两个年代和两个社会的比较让我鼻子发酸。我也能体会到作者写这本书时的悲凉。

  作昔透过她坎坷的人生历程来遥看记忆的弥散是原生态的,她回忆起温暧的“大花园”以及自已家那里有名的十字街的美,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传动生活式中的诗意,美丽跟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依恋和赞美之情。也感觉在开始写《呼兰河传》第一章时就抒发出思想家乡时的悲凉与他的伤心之情,读完也会使读者对作者他感到伤心和难过。

呼兰河传读后感6

  近几年看多了通俗小说,习惯了热热闹闹叙事,对于文学名著有种望而却步的感觉。这次因为师父布置的作业,才硬着头皮啃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看起初几页时,我是浮躁的——当真看进入后,却产生了物我两忘之感。不得不说,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是有原因的。

  萧红的笔触细腻,温婉,动人。她的叙述,画面感极强,甚至于不用逐字逐句的细品,一目数行的扫过去,在脑海里自然会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画。这图画不是大写意,不是印象派,而是细致到了骨子里的工笔画。

  看完小说第一章,呼兰河城的东二道、西二道、十字街,乃至那个吞噬了无数头牲畜的泥洼坑,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这画面是具体而鲜活的,常忆常新。

  好的文字是会形成通感的。呼兰河传描绘的是东北的小城,我读的时候,眼前出现的画面,却是我小时候居住的那个弄堂。那个僻处繁华城区一隅,仿佛被世俗遗弃的弄堂。这里的一切都是懒洋洋的.。只能容纳一个人走过的街道,斑驳的土墙,带着泥土腥味的风,墙角上趴着的慵懒的猫,隔壁传出的饭菜香味,以及在弄堂角坐着晒太阳的老太太。

  小说的某些段落让我产生了阅读《百年孤独》时的恍惚感:虽然小镇的一切在萧红笔下是如此鲜活,色彩是如此艳丽,而这里居民的生活,却是静止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静悄悄的,每个人仿佛都演着默剧,每个人都悄悄的生,悄悄的死,每个人都只是别人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配角罢了。

  这里的人们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杀人大案,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消于无形,以至于人们谈论起来就像是几个世纪前发生的一样;这里不允许任何标新立异的东西,容不下任何打破小城平静的东西。如果有这个苗头,小城的人们会齐心协力把它扼杀。

  这是一幅恶魔的画卷——画卷里的每处景色都美轮美奂,而画卷中的人,都没有灵魂。

呼兰河传读后感7

  寒假里,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讲述了萧红在呼兰河边上的一个偏远小镇里度过的童年。那里的条件并不发达,存在着许多有趣但迷信的活动:人生病了,不去医院,却到山上去请大神;女人们为了今早给孩子办婚事,竟“指腹为婚”!因此,不少女人嫁过去后,不是被婆婆欺负,就是自杀了。我真为他们而难过!地方偏远,吃不到新鲜的食品,人生病了得不到及时的救治。那里的人,善良而愚昧;可恶又无辜。读完以后,心中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慢慢尝。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中为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

  他们家是个外来户,也是个大户,可并不知道当地的风俗,所以他们家连连闹事。于是,各种偏方可就来了:跳大神,抽帖……

  他们订了一个媳妇。我的天!她叫“团圆媳妇”。这我的`天!人也是能订的吗?个媳妇才12岁呀!事就出在“团圆媳妇”身上,为了给她治病,老胡家花了不少钱。那婆婆也够狠!团圆媳妇生病前,每当她不高兴了,出事了,都要打团圆媳妇,好像一切都是她惹的。甚至去拿火钳烙团圆媳妇,常搞得半夜尖叫声连连。我看了以后,真想骂那婆婆几句。她也是个财迷。后来,团圆媳妇病死了,那婆婆也哭。但不是哭团圆媳妇,而是哭花在团圆媳妇身上那五千多吊钱!“为了治病,五千多吊钱又怎样呢?更何况是你把这个媳妇弄病的,你还有脸哭?你也不反思一下,你是怎么对待团圆媳妇的!”我读完以后,气愤地想。但读完全书以后,我又不禁感叹:

  知足!知足呀!

  疫情当前,我们都被封在家里,但我们却总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但想一下呼兰河的人们,他们连新鲜的东西都吃不到!而我们呢?果冻、饼干、糖……堆满屋子。生了病,也可以及时去医院。比偏远的呼兰河,要好太多了!

  知足者常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呼兰河传》,文题简简单单,只不过是地名加个“传”字,说明是发生在呼兰河的事。如此简单的题目,却饱含萧红对家乡深深的怀念,那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书第三章主要写了童年的欢乐与无限的回忆,而第四章讲述了家里院子的荒凉。此时的一切在萧红的眼中都无比的凄惨、落寞。正应了《呼兰河传》结尾那句“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童年的家乡不一定是温馨、和谐、欢乐的`,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让人怀恋,给人启迪的。这些便是促使萧红有感而发写下《呼兰河传》的主要因素!

  而文中简练、明了的文字,却给予了读者发自内心的感触,仿佛亲眼所见。这样白描的方法,给人真实的感受,而不同于那些写得令人一知半解让读者觉得深奥却枯燥乏味的手法!

  本书第五章开始讲述萧红记忆中的一些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有二伯“他戏弄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两个脚走路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响,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那可怜、穷苦的冯歪嘴子,自打他成家搬了房之后,把一个好端端的王大姐给糟蹋了。一个个探员围在他家门口看热闹,看见绳子就说他要上吊;看见菜刀就说他要自刎。但也正是经了这么一折腾,把呼兰河的热闹气氛和人间烟火味又加深了几分!

  这章最后以冯歪嘴的二儿子的笑话直接插入收尾,显得很文章连贯。萧红用她那诗化的语言结尾,显得无比凄凉,正应了矛盾评论中的那句“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给读者启迪、想象,去自己感受在那院中曾经的景象,曾经的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9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呼兰河的人们所产生的不幸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的苦果,不如说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带来的恶果。比如团圆媳妇家的杯具,为什么人会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恶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共同的顽固的价值观,他们所有的亲友邻人都觉得团圆媳妇的行为举止不对,想把它矫正过来,最终共同活活把团圆媳妇折磨死了。

  这难道也是阶级压迫吗,我看未必,这种愚昧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不高的生产力和千百年的礼貌传承,来自于社会现实。撼山易,憾人心难,这隔了几层的我们看来,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当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看来,那恐怕是再正常但是的。

  所以,个人觉得,萧红的个人杯具怕也多多少少来源于那里,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自己的思想观念超前于自己所处于的.时代,那绝对是一个杯具,如果做不到糊涂一点,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为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类来说,如果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请”,那绝对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会的,轻则受到排斥,重则有可能像西方众多中古世纪的科学家那样,丢掉性命。也许,就算不被社会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这个荒谬而不可理喻的社会,以自杀为结局。也许,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这条路,也是有这个原因在的吧。

  所以说难得糊涂,也难怪苏轼洗儿戏作,“世人养子望聪明”“我愿生儿愚且鲁”,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大众不同,大多是要以杯具收场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呼兰河传》,《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乃莹,是民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描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农村人民闭塞的生活以及日本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斗争。这本书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在一座封闭的小城,呼兰河城中人们麻木、悲惨的生活。

  《呼兰河传》中描写了许多人物,而我最喜欢祖父这个人物,祖父是个身材高大很健壮的人,手里总喜欢拿个长手杖,他非常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又好。当他遇到孩子时总是跟孩子们开玩笑,他每次都跟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样,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并且祖父还很会做饭,呼兰河城中有一口井,不论猪、鸭……掉到井中,祖父都会把他们捞上来,为挨饿的“我”做上一顿美味的.佳肴。祖父把他们裹上黄泥,用火一烤,再加点盐和葱,香喷喷的大餐就做好了,“我”每次都能吃得饱饱的。每当看到这个情节,使人感到满满的亲切感,为那沉闷压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祖父是一个好心人,“我”很爱祖父。

  说完了,祖父让我来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小团圆媳妇,团圆媳妇是胡家用八元钱买来的童养媳,她本来梳着两条大辫子,性格开朗,人又美。十二岁的女孩来到胡家后被残忍的婆婆虐待,后来她身体越来越差,变得非常脆弱,终于他病倒在床上,可恶的婆婆为了让她活下来,用了各种歪门邪道的迷信方法,最后她还是奄奄一息的去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多么可恶,多么可悲!女性在旧社会没有地位,没有人权。如今我们生活在新社会的阳光下,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我感到多么幸运!

  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感受,世界上有些人内心是邪恶的,为了自己一时痛快而不惜毁掉别人的一生,但在世界上也有更多的人像祖父一样,他们善良,向世界传递着快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充分体现了读书的益处,书虽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到许多知识,学到不少的东西进而开拓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需要多读书。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阅读《呼兰河传》时产生的感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的世界吧!

  《呼兰河传》讲述了作家萧红幼年居住在呼兰河时经历或者目睹的各种事情,顺带展示出了呼兰河地区的风土人情。从文中一些事件的叙述可以看出那里的人热情、喜欢帮助他人。此外,还有那里的大泥坑,那里的田地等等都被萧红在书中描绘出。可以说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勾画出。

  在书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祖父的园子》,因为里面充满了美好、欢乐和温暖。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拥有各种昆虫如蝴蝶、蜻蜓、蚂蚱等和各种各样的植物蔬菜,我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通过文字已经可以想到这园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让我难忘的是萧红童年时祖父的陪伴以及他们相处时的种种欢乐场面,因为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对我的好了。

  不难看出,祖父的这个园子中埋藏着萧红生命里一个无形宝藏,而这个宝藏就是快乐的童年。试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园子里嬉戏,该是多么地快乐啊!五彩缤纷的蝴蝶绕着你飞,玩累了还可以随手摘一根黄瓜吃。呀,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遗憾的是,这个园子只存在于萧红的笔下,现实中并没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书可以记事并且记载无限的内容,只要你愿意读就可以知道无数的事情,感受到许多不同的东西,通过阅读《呼兰河传》,我知道了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以及那里的民风民俗,还有一个充满美好的祖父的园子,收获丰富,感受也颇丰。以上就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感想。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呼兰河传,讲述了20世纪初作者的童年。

  首先讲了呼兰河传的冬天,以寒冷的环境描写了一系列的事,主要写我和祖父在祖父的菜园里愉快地玩耍的快乐也是“我”在童年里永远也无法忘记的记忆。虽然祖父的身体老了,但他还是有一颗童心,这也应该是“我”为什么在祖父和祖母之间更喜欢祖父的原因了吧!并且祖父也非常喜欢跟小孩子玩,经常小孩子一来,祖父就把他们的帽子藏起来,但总是藏一个地方,就像跟他们约定好了一样。“我”就放在这,你们来拿。

  而这也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回忆。

  呼兰河传是一个非常信鬼神的地方,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都体现了人们的迷信。

  跳大神,大神是治病的,她们会穿着一些不寻常的衣服。而且他们会把招牌弄得非常旧,就会体现她一年跳的次数多,生意就会更兴隆,赚的钱也更多。

  放河灯,七月十五日,呼兰河上会放河灯。这是为了让死了的冤魂怨鬼从地狱里脱生。

  四月十八日娘娘庙大会,人们会去呼兰河附近的两座庙拜祭,表达了人们对神的尊重。

  小城中的人们,大部分都是看客,他们愚昧无知,冷酷无情,对生命漠视,这就是呼兰河的`人才。

  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就是被他们活活整死的,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丑恶,封建的思想以及丧失的良知啊!读此,我感到十分悲哀,为小团圆媳妇而悲哀,也为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悲哀。

  万幸,在冯歪嘴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后,一个人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虽然很艰难,但他没有放弃,该干嘛干嘛,面对生活的困难的时候,他没有屈服,虽然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但当他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正在慢慢长大,他就立刻把那含着泪水的眼睛笑了起来。

  没错,只要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相信,这也许是作者的期望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经历。这位女作家笔下的《呼兰河传》,使我感触很深。这是一本书,一本不普通的书,它的韵律似一首歌,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开始时,它给人以愉快的感受,但,越来越久,你就会发现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们先从萧红的生平说起吧。

  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制的家中,她的父亲是位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化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只有祖父疼爱她。她的母亲在她年幼时病故。祖父张维祯是一个很好的老人,她经常和祖父去小园玩。

  所以萧红的后期作品《呼兰河传》是以她和祖父的回忆为题材。我记得有这么一段:

  我家有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蝴蝶有黄蝴蝶、白蝴蝶。这些蝴蝶太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嗡嗡地飞,胖圆圆的和一个小球似的,落到一朵花儿上不动了。

  瞧,祖父的园子多热闹啊!

  祖父的园子也是自由的。

  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黄瓜就结一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萧红的这两段话,描写了祖父的园子又大又自由,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是很好的两个章节。

  作家,萧红,原名张乃莹。她用自己简短的一生讴歌了现实的残酷与生活的无情与有情。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文学家矛盾先生的评价。作者萧红在文中批评了人们封建传统的这种思想。虽然没有在文中直白的说出来,但作者却侧面讽刺了故乡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萧红以孩童的形式向人们诠释了她的童年,一个既有欢乐又有悲伤的童年。

  文中主要写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团圆媳妇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了我和祖父之间的欢乐生活,祖父对我的好与父亲的冷淡和母亲的恶言恶色进行了比较,更是突出了父母对我的冷漠与不重视。

  别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当成掌上明珠,与别人家相比,萧红从小在父母那儿受到的仅有冷漠与恶言恶色,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儿得到爱与自由。后花园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儿,萧红才能得到无限的欢乐和自由以及满足。祖父对我的宽容,以及和我玩耍,一齐背唐诗等等事情,都体现出祖父对我的慈爱与温情。

  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和蔼的祖父,作者萧红对祖父有着浓厚的感情,她笔下的祖父写的活灵活现好像就在身边一般。

  文中还写了一个主要人物:小团圆媳妇。这篇文章主要是谢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封建思想们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还是用孩童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也体现出来人们的愚昧无知和残忍。最终小团圆媳妇死了,有二伯和厨子却还是欢天喜地的样貌,没有悲伤的神情。这也能够体现出人们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兰河传》这本书体现了萧红对故乡·童年·祖父的怀念。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我与妈妈去吃拉面。橙黄色的灯光打在套餐中的一小碟豆腐上,乳白色的汤汁像盛着晚霞般荡漾,胶冻状的豆腐轻轻颤动着,其上点缀着乱草般的柴鱼丝。尝了一口,妈妈说还是小时候北方的小葱拌豆腐好吃。于是我想起了傍晚挑担回家的豆腐小贩,火烧云,还有萧红笔下灰扑扑的呼兰河城。

  萧红描写的呼兰城色彩好像不是多么艳丽。可能是因为北方的城市本就气候极寒,有可能是因为这些都是她太久远的童年回忆,也可能是因为她蜗居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不过灰黑的颜色并不代表它不美丽,那一闪而过的火烧云、戏台子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偶尔的锣鼓声只更突显了北部小城的寂静,似乎不用收拾行装也可到那处去一游了。但这些热闹与小萧红好像没什么关系。

  萧红以纯真的孩童视角来叙事。大泥坑子给人们带来不便却从没人想办法修补过它;明知购买的是瘟猪的`肉却因为价格便宜而自欺欺人……从石板路上路过的人,即使穿成花团锦簇,在这灰扑扑的小城里走一遭,也显得有些狼狈了。这里的人们大多疲于奔命,作者却无意去赞颂劳动人民们的积极生活态度,而是以白描般的手法诉说这滑稽的一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纸扎铺中的情景,满墙满屋荣华富贵的妄想,地板上却睡着衣衫破烂的手艺人……死过人的大染缸,也在被不停地使用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似乎很“圆滑”,适当地向生活屈服,又不服输地保持着骨子里那股劲。孩童视角的叙事较为温和,讽刺被掩盖起来了。

  作者的语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朴实无华的叙事串起来却成了幅淡彩风景画。仔细琢磨,意蕴却又在其中。韧性中带着清新感,实在是别具一格。在平时的写作中,可以从叙事角度学习起。语言特点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就算是模仿也是不简单的。萧红优美的语言经历千锤百炼,方呈现出这幅美丽风景。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1-21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4-11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10-31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11-16

《呼兰河传》读后感08-23

呼兰河传读后感07-27

呼兰河传读后感07-28

[热门]呼兰河传读后感08-09

(优秀)呼兰河传读后感08-05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