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课文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文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课文读后感1
《乌塔》一课记叙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者敬佩,更让我敬佩的是乌塔独立性及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孝心,办事周到,有计划……而中国小孩呢?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护,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地问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爱,善于交朋友,很热情,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我呢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
我还从“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读出了乌塔不仅细心,独立性很强,也很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看了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自已挣钱游欧洲,想想看游历欧洲需要那么多钱,她却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儿!
说她独立性很强是她为了要计划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居然敢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把这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给家人报平安。读到这里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依靠父母接送,就连作业都要依赖父母,特别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我就觉得无从下笔,惭愧啊!还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经约好了楼沁菲、金玲云几个同学去爬塔山,也准备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妈妈说了,结果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说没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办?万一出事了咋办?外公外婆也急着说“就是,就是!没有一个大人的陪同,万一出了事谁再给我们捶背啊?别去了别去了宝贝!”。哎,不就是去爬个山吗!后来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还是没用,最后还是泡汤了…唉!就像现在我在学校里寄宿,爸妈也是只要一有时间就绝对往杭州赶,现在我爸爸还为了能在礼拜天在杭州陪我,连妈妈上班都不让去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放我手,让我大胆的独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游历欧洲,那爸爸妈妈不知有多担心。然而外国的父母总是把锻炼儿女的独立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学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令人羡慕。
可现在我国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爱心却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过分溺爱,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我们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讲一个故事,名叫《夏令营中的较量》,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20xx年8月,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77名日本孩子到中国,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故事大致分为四部分:
1、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2、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鼓励孩子,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了车。
3、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4、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的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
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但行为却大不一样的小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
小学课文读后感2
金碧辉煌的殿堂哪里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里去了?美丽的圆明园哪里去了?这些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被如魔鬼一般的残忍地毁灭了,看完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深深的惋惜。
1860年,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里把把圆明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更可恶的是,他们把拿不动的东西统统破坏毁灭掉还放火烧掉圆明园,我国中园皇家园林,艺术瑰宝,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些可恶的侵略者,在和平的祖国上横行霸道,要和平的生活成为人们的白日梦,他们抢夺了圆明园的十肖的兽头,十二个呀!在的抢夺这些现在只剩下两个了,中国的.艺术瑰宝,却在外国的博物馆里展出。
圆明园的悲剧,在古老的旧中国岂止一次?人们忘不了那丧权辱国,忘不了租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工告牌,忘不了那巴百尊说出的那句可耻的话,忘不了东亚病夫的称号,
美丽的圆明园已经被侵略者夺走了,昔日的辉煌,我们再也看不到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了,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屹立世界,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永放光彩。
小学课文读后感3
最近,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使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在这篇课文中,我认识了独立自主、自强的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她十分细心,用了足足三年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她每天一个地方便查清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求助。 她自强。中国人都认为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是掌上明珠,必须捧在手心上。他们把孩子当成很弱小的人,不能受到一点委屈。我和乌塔比起来,乌塔比我可强多了:她可以耐心地用三年时间来准备旅行,而我却只准备几个月就耐烦了;她可以在陌生的外国镇定自若,而我却独自一个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她可以在外国挣钱养活自己,而我却只能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 在我们当中,有些人连过马路都畏畏缩缩,乌塔却十分大胆,穿过带风尘的,有许多危险的大道上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就像温室的花朵,需要爸妈精心呵护,而乌塔像原野的花朵,必须有顽强的生命,还要坚强,而这种可贵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的。 我们是雄鹰!我们要展翅高飞!这是我们要有的精神!
小学课文读后感4
上周,我们学习了《母鸡》一课。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课文分两大部分。课文的开头说作者一向讨厌母鸡以及讨厌母鸡的原因。接着写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以及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同学学起来也比较顺利。逐渐被母鸡的仁慈、勇敢、负责所打动。在进行课文拓展的时候,为了渲染气氛,我播放了歌唱家闫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此时,教室里有两三个同学在抽泣,我想可能是同学也想到了母亲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哭泣的同学一位是从小就失去父亲的王刚。一位是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母亲带着的赵一凡。他们俩感情是真挚的,也是非常懂事的。此时,我让别的同学谈谈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连叫了几个同学,他们起来都沉默不语。并且还有几个同学看到王刚、赵一凡哭了,还在那儿笑。此时,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是我们的学生不懂得感恩,还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跟上,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小学课文读后感5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是作家曹文轩在20xx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名叫《青铜葵花》的优秀书籍。
这本书写的内容是关于城市女孩葵花和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城市女孩葵花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哑巴男孩,他叫做青铜。城市女孩葵花爸爸的意外死亡使城市女孩葵花成了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孤儿,虽贫穷但是很善良的青铜一家家认领了她,葵花成了青铜的'妹妹,而青铜成了葵花的哥哥,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一起看马戏、一起找芦根……后来跟葵花的爸爸认识的叔叔阿姨把葵花带走了,乡村哑巴男孩青铜在一天突然大声喊叫到:“葵花——葵花————”虽然咬字不清但哑巴居然可已说话在实在对大麦地的村庄生活的大麦地人来说实在是太神奇了。
青铜和葵花虽然过的是苦日子: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唯一的一双芦花鞋,赤脚走在雪里;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青铜驾船到湖心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个夜晚;但他们感到幸福、快乐。而我们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的都是好学校,但青铜和葵花只有葵花一人去读书了青铜从来没有读过书。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要好好学习,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呢?
小学课文读后感6
读完《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我不禁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对于人类的未来,地球的明天,心里又多了一份担忧和沉重。
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却失去了昔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为了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瀑布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爱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
塞特凯达斯瀑布被无情地葬送在人类的手中。更为可悲的是,人们并没有彻底清醒。在地球上的很多角落,这样的悲剧还在重复上演。让我们把目光从遥远的拉丁美洲转向身边。我国贵州的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有“中国第一大瀑布”的美誉,黄果树瀑布对岸的观瀑台上,有这样一副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我们可以想象出它曾经多么绮丽。但是今天,它的生存状况己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20xx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日均12000名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失望。他们看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啊!在光秃秃的`断崖上,只有“一股细流,几行清泪”。有关专家甚至预言:黄果树瀑布在不久的将来会干涸。
谁是悲剧的罪魁祸首?答案依然是我们人类自己。联合国环境专家指出:景区上游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地表日益严重的沙漠化,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是黄果树瀑布水量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难道我们就坐等着再为黄果树瀑布举行葬礼吗?不,坚决不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植树护林,注重保护生态平衡,我相信,黄果树瀑布重新出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景象,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小学课文读后感7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里的《我选我》里的王宁,给人一种自我推荐的榜样,很令人佩服。同学们都说“很佩服王宁的勇气!”
那天准备竞选体育委员,想起了王宁,就问:“谁愿意自告奋勇来做体育委员?说说为什么。”
小手一下子举起了很多。随便挑了几个学生,无一例外都说:“很光荣。”
老师选课代表,一看素质,二看有没有责任心,三看管理能力怎么样,是不是真心地学会帮助他人。另外,龙宝新认为,真正优秀的孩子不一定要通过选举产生,“一些孩子表达技巧不够,但并不代表孩子对角色服务不到位,班主任应该有个全面衡量。”
我们努力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的孩子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当好自己的“官”。
所以,我说:“那么王宁在竞选劳动委员的时候怎样说的?跟你现在说的一样吗?你准备怎么做?”
孩子们这时都改口了:“我遵守纪律!”“我关心集体!”“……”
教育学者魏书生认为,一支素质良好、独立工作的.班干部队伍能让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魏书生等一批教育学者的倡导下,早在十几年前,学校班干部选拔一改班主任直接任命或凭成绩提拔的做法,而被现在的竞选所代替。
不可否认,由“民主选举”指导下的竞选给了许多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但成人世界中一些隐晦的观念也随之侵入到孩子的世界。
孩子一般都认为当班干部是一种荣誉。一直当班干部的孩子如果突然落选,会产生较大挫败感,但一直不当班干部,也不利于孩子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所以,班干部轮流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一个班能产生多少“官”呢?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提任这个或那个职务”。
小学课文读后感8
今天翻开语文书,又看见了,《长征》这篇课文.我又认真的看了一遍.情不自禁的感到红军的伟大.
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这些艰难困苦是常人不可攻破的.而红军却不以为然.只当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把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是脚下滚动的`小泥丸.这是何等的乐观主义者精神呀!
长征中没有食物,红军们只能吃树皮,草,野菜,皮带,多么艰苦呀!更惨的是,在爬雪山时,有些战士还穿着单衣,狂风怒吼着,雪花飞舞着.不少战士默默的倒下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这样还得行军打仗,多辛苦呀!就这样,他们也不怕,勇敢的战斗着.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哪个战战役不是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夺来的.他们的鲜血洒在了祖国江山下.他们图的是什么?全都为了我们,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今天为什么能坐在这么光明的教室里,过着这么美好的日子?是那英勇的军人.是那死去的红军们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
而我们却一点也不珍惜,天天得过且过.每天脑子就是怎样能玩上电脑.玩什么.一点也不想想如何学习.这样对得起谁呀!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学习,来报答他们.
小学课文读后感9
我今天学习了《月光曲》这篇文章,它的大意是:贝多芬在莱茵河附近的一个小镇中的一次旅行演出时,晚上出来散步。无意间听到了一对兄妹俩对话,而正是这对兄妹俩的`对话深深的感动了贝多芬,于是,贝多芬决定为了哥哥的矛盾心理,为了妹妹梦寐以求的梦想,为这对兄妹俩弹奏一曲自己的钢琴曲。这一弹不要紧,这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深深的感动了贝多芬,又使贝多芬感到觅到知音的感觉,很是激动。就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光奏鸣曲》。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也足以说明了贝多芬在当时是多么受穷苦人民的爱戴,即便是传说也是那样的美好。贝多芬被大家共认为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乐圣”,不光是他的音乐好的原因,还因为他的人品好、心地善良。所以,我们要学习贝多芬的品质!
小学课文读后感10
这篇课文是一个关于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提水时做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举动的故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所以我们要孝敬长辈,更要孝敬父母。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一句话“只有孝顺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虽然课文里面的三个儿子都有优点,但是只有第三个儿子懂得孝敬父母。妈妈提水时,只有他体谅妈妈,帮助妈妈把水提回了家,而其他两个儿子视而不见,不懂得体谅妈妈的辛苦。
我们要向第三个儿子学习,做一个孝敬的好孩子。
小学课文读后感11
这两天我们学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读了它,深深感到愤怒和惋惜。
愤怒的是侵略者竟在我们国家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惋惜的是这样一座皇家园林就这样消失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圆明园布局精美、建筑华美、文物绝美,在1860年10月6日闯进圆明园,把里面的东西统统掠走,抢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在10月18日,三千多名士兵奉命在圆明园内放火,连烧三天的大火把这座万园之园烧成了一片灰烬。唉!
学这篇课文时,我猜想:圆明园一定是一个仙境般的地方吧?可是她还没有让我们这些世人一睹她的风姿。就这样······
我不甘心!!
为什么侵略者会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呢?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弱小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加强大,不让这历史的悲剧在次上演!
小学课文读后感12
我已经上六年级了。在六个春夏秋冬中,我不知学过了多少篇使我感动的课文,而最使我感动的还是《灯光》。
《灯光》这篇课文最使我受感动的是:在突击队和后续部队失去联系的危急时刻,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破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突击队和后续部队消灭了全部敌人,可是也因为这亮光,郝副营长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我读到这里,热泪簌簌地顺着面颊落下来。
郝副营长之所以献出他宝贵的生命,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人民能得到光明,能得到温暖吗?
我们现在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难道还不应该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为祖国而献身的先烈们吗?记得一次,我正在玩,老师叫我把一桶脏水倒掉,我撇撇嘴,很不情愿地去拎桶。这时,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头,和蔼地对我说:“那些先烈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富强,他们宁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你是一名少先队员,连这么一点小事都不想去做,应该吗?”我听了老师的话,感到脸上一阵阵发烧,赶忙拎起桶跑了。一路上我想,老师说得对,我连这么一点小事都不想做,太不应该了。这时郝副营长举起那本点嫩了的.破书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人家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怕牺牲,我连这点小事都怕去做。唉!……我悔恨自己,悔恨自己的行为。
从那以后,我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郝副营长和为祖国献身的先烈们,是他们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好好学习,助人为乐,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学习《灯光》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也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每当我做一件事时,郝副营长举着燃烧的破书的那一幕,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火光为我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小学课文读后感13
一个设问
文章开篇即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设疑,旋即回答“是勤奋”。自问自答,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论点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接着作者又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里所谓的“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的代名词,不经历风雨,无缘见彩虹,没有汗水和心血的浇灌,成功的花不会绚丽娇艳。此时,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已经十分清楚了,怎样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并成为他们的主观判断和价值取向,强有力的论证便呼之欲出。
两个人物
文章第一个用来例证的人物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我国宋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小时候就是一个勤奋的孩子,读书自觉,每每老师讲完课,他总是能独自消化,反复朗读,直至滚瓜烂熟为止。这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心理认同。接下来的“警枕”作为例证的亮点,以生动的描述进一步深化孩子们的认知,辅以“19年”这一“列数字”的方法,使孩子们准确地感知勤奋者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利用,从而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撒下第一枚关于勤奋的种子。
接着,文章又以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为例,把一个大器晚成的勤奋者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例证旨在说明一点:“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点,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这里,作者用白描式的笔调告诉更多的孩子们,不必在乎暂时的平常和暗淡,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只要你拥有勤奋,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另一方面,也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最后,援引华罗庚的话呼应了篇首,“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确,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文章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尾,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水到渠成。把对于勤奋的理解升华到一个至高的境界,体现了这篇议论文的价值导向,同时也使我们领悟到本文选择的“司马光”和“童第周”这两个例证人物的匠心之所在。
小学课文读后感14
自从前几天认真看完冰心奶奶的《星星》,总会唤起我无限的遐想和感受,就像一滴滴的泉水敲打着我的心,“滴滴滴滴……”
“残花点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样一瞥吗?”
是的,生活真的就是这样。一瞥吗?生活就像涓涓细流,匆匆流过。当你没有时间回头看的时候,它已经悄悄地汇入了死亡的海洋,生命是短暂的,所以...
我仍然记得躺在病床上的祖母是如此的无神!干燥的嘴唇,几乎无声的“孙女”是她嘶嘶作响的;她抚摸着我粗糙的.手,尽力抬起来;晶莹剔透的液体,却毫不费力,静静地流下来
如今,奶奶就像冰心奶奶笔下的娇花一样,在我心中落红满地,花谢了,再也不会...
我曾经问过自己,我为奶奶做了什么?是一句生硬的“奶奶”?还是她流泪时递的纸巾?
也许,生活真的只是这样一瞥......想抚顺奶奶银丝的冲动,在我害羞地把手停在空中,知道放下的那一刻,也随之消失,再也找不到了......我只能后悔,叹息落花的短暂
人们总是说还有很多时间,但一年只有12个月,365天,525600秒,3153600秒。。仅此而已。回首往事,你花了多少年,多少天,多少分钟,多少秒?
生活就像一朵落花,只是这样一瞥。有些人,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有些事情,发生了就不会重复了...
唉,生命啊,为什么没有人珍惜你呢?
小学课文读后感15
我觉得三个儿子中,那个被妈妈称赞为“既聪明又有力”的儿子,只知道翻跟头来好玩;另一个被妈妈妈称赞为“唱歌很好听,谁都没有他那样好嗓子”的儿子,只知道唱歌。当前两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的妈妈拎着水桶回家的时候,他们跑过来了。前两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唱歌,根本不把妈妈放在眼里。只有第三个儿子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前两个儿子有才却无德,第三个儿子虽然没有什么才能却有孝敬母亲的品德。我最喜欢课文里的.第三个儿子,我要学习他的品质,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现在,有一些人都不孝敬老人,有的甚至还打骂老人。这是不对的,孝敬老人是我们民族的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老人,让老人幸福的生活。
【小学课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9-06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2-18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课文教案优秀12-20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02-25
语文课文猫的教案08-28
语文课文太阳教案08-28
课文《找骆驼》教学设计03-08
课文盼的教学反思优秀03-18
荷花的语文课文教案08-31
古诗两首课文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