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草木》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人间草木》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间草木》读后感1
都说草木无情,不解凡忧。在我看来,能在“无情”的草木身上看到有情的人,方才是真正的有爱之人。
苏东坡算一个: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他说,草木中有时光的无情和生活的无穷。
王实甫算一个: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说,草木中有爱的缠绵和惆怅。
龚自珍算一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说,草木可敬,自有一种人生的慷慨。
不知什么原因,尽管当代作品层出不穷,作家很多,文章更是海量,但文气充沛的不是特别多,其中能将草木写得风流蕴藉、有滋有味的,数来数去,还就只有汪曾祺等寥寥几人。
汪曾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亲和祖父,是乡间的儒士,喜欢吟诗作赋,爱好金石书画。汪曾祺耳濡目染,在传统底蕴上占了先机;后来师从沈从文,尽得乡土抒情散文的精髓;本人又喜欢戏剧诗词美食书画,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晚年似乎全是为弥补世间好文章的匮乏而活。尽管他一家几口挤在湫隘狭窄的两小间陋室里,白天写东西要把桌上的杂物堆到床上,晚上睡觉要把床上的杂物搬回桌上,周而复始,他却怡然自得。每天,汪曾祺在公共区域的过道里烧开水后,提回屋子沏上一杯茶,再点上一支烟,袅袅烟火气中,一篇篇佳作随笔而出。其中描写草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在十分随意中,写出天地人间的一片茂盛和一片澄澈。
“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
“玉渊潭的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而这片草木边上的.人间,无论是平淡还是悲苦、飘零或是惆怅,在汪曾祺笔下,总都不乏一种通透——花开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有情众生。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泼洒的澄澈本心。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版本似乎不少了,但我尤爱手中作家社这一版本:精致,内容全、纸张洁白、表里清新、厚薄舒服。里面还有一个汪曾祺手绘的书签,可以让我每天随意翻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地一读,自在,清净。
世间再匆忙,每天总有一会儿,我可以在这一草一木中,洗涤澄澈的本心,再读懂一种爱惜,得到一丝精神的放松和欢喜。
《人间草木》读后感2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文集,收录了汪老三十余篇文章,他用卸去了华丽辞藻的平淡语言,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鱼虫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让你能发现,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在《夏天》这一篇文章里写到,夏天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秋葵也命薄,风吹薄瓣,楚楚可怜。这些平淡自然的现象在他笔下写出来,好像多了一些乐趣,让人回味。
紫穗槐这样写:紫穗槐我认识,枝叶近似槐树,抽条甚长,初夏开紫花,花似紫藤而颜色较紫藤深,花穗较小,瓣亦稍小。风摇紫穗,姗姗可爱。紫穗槐的枝叶皆可为饲料,牲口爱吃,上膘。条可编筐。从他的描述中,我不自觉的想到了可以以紫穗槐为题开设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紫穗槐的生长特性、枝叶的营养价值,体验它枝条的用处--编筐。百度了一下它的样子,好像在我们基地美丽的校园里还真见过。
昆虫备忘录中写了复眼的蜻蜓、尖头绿蚂蚱、上帝做的最精致的昆虫花大姐、力气很大的.独角牛,这些使我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奔跑田间、捕捉昆虫的场景,现在看来是多么的有趣,那些昆虫不亦是我们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吗,现在的孩子们多是体会不到了。
虽然文中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却也在字里行间让人体会到一种神奇的力量。秋葵是很好种的,在篱落、石缝间随便丢几个种子,即可开花。把点豆子剩下的豆子都塞到一块石头下面,过了些日子,石头离开地面了。豆子发了芽,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大概不知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这使作者获得了一点生活的勇气,也让人体会到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书中描写的各个地区的风景也是美极了,四川的成都是最干净和安静的,环湖皆植桂,开花时香的不得了的新都桂湖,还有古朴浑厚的云冈石刻和精神饱满的龙门石刻。福建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漳州的三角梅,山水对人都很亲切的武夷山,真实世外桃源。由于疫情,已经好久没能出去旅行了,读完这本书仿佛自己亲眼看见了这些美丽的风景,也挺好!
汪曾祺先生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在本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是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若喜欢工作,那在工作的时候就请积极努力;若喜欢生活,那休息的时候就慢下来,带着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去看待生活。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3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情绪陷入低谷时,我总是喜欢在安静的图书馆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那些带有细碎的人间烟火味的文字,总能抚慰我内心深处此起彼伏的浮躁。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书中旧人旧事居多,以怀念为主,充满了淡淡的温情。生活中除了追逐、奔跑的激情,那些与我们共生共长的自然万物,也在悄然地绽放着无限的.生机,时时陪伴、默默治愈。
书中有一篇《葡萄月令》,在安安静静的葡萄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美,读完让人内心暖暖的。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人们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到花的,而且花期很短。很快,葡萄藤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那淡黄微绿的小花演绎着未来果实累累。
生活中的焦虑、繁杂因何而起呢?既然无法改变过去,也不能看清未来,为何不学会看见脚下的道路呢?
书中,汪老回忆了自己在年轻时候的一段求职生涯。他想去上海找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去成。他一个人在老家,天天无事可做,感到非常沮丧。有一次,他在阳台上发现有一堆煤块,那些乌黑的煤块里居然长出了芋头。这引起了他的关注与深思:一个人身处一堆煤块中又如何?不忘初心,去深耕便是,不去瞎想那些有的没的,反而有了自己独有的生命风采。高明如汪老,总是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那些细碎的文字充满了艺术气息与生活美感。
《草木人间》可以成为一本枕边书籍,人们随手翻阅便能感觉到人世间的淡淡温情。汪曾祺笔下的花在时光里悄悄绽放,每一朵都带着幸福的味道。
《人间草木》读后感4
同事给我推荐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精选《人间草木》,阅读后,我深深感受到先生描写的生活本味,简单而纯粹。
“江苏扬州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每当看到《端午的鸭蛋》里面的这些句子时,我总感觉有一颗香气四溢的咸鸭蛋在眼前。“萝卜干揉盐之后,晾晒在门外的芦席上,过往的行人,可以抓几个吃。新腌的萝卜干,味道很香”,萝卜干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别有一番滋味,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的食材,通过他的描述,能感觉到是百姓要的口味,字里行间仿佛自带饭菜香气。在《葡萄月令》中,他写道,“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让我感受到了食物的生命竟如此有趣。汪老先生的风趣幽默从不令人失望,有情、有趣、有味的笔下记录的是美食,更记录了最平凡且难得的'人间烟火气。“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文化也需要如此。”原来我们除了要对食物宽一点,还要对文化宽一点,对待食物的宽,更是一种心胸的宽。
汪曾祺先生以看似平淡随意的笔触,将如烟的往事,寻常美食,世间百态娓娓道出,读起来韵味深长,字里行间都能令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生活的美好。我读他的作品,觉得像酒,却不那么浓烈;像茶,又不那么浓酽。像什么,我觉得像他的那盘杨花萝卜,好吃得让人连盘底都要舔一舔,回味时,还是满意。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比较口语化,在语言的处理上,作者用了不少地道的方言。这些方言符合日常生活,显得格外朴素、有趣,通俗易懂又蕴含着几分意境。就像写家庭,几句话就能把家庭成员介绍清楚。就像写人,没有过多的刻画,却能把人的精神面貌说得清清楚楚。就像写美食,简单的制作方法,普通食材,不管口味对不对,都想去尝一尝。
开卷有益的感悟,还有寄情山水的所思所想。愿我们都能像汪曾祺先生一样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在各自的生活圈发现生活的美,分享生活的美,品人间草木,感人间烟火。
《人间草木》读后感5
王老师沉从文逝世时,张冲夫妇寄来的挽歌中,“星辰自言,儿女自人”八字。 “不妥协、善良、屈服”,或许,在张崇和的眼里,这句话是很能代表沉从文一生的,而在我眼里,这句话用来形容汪曾祺先生,也很贴切。
这本书《世界上的植物和树木》收录了王老师的30多篇文章。所选择的主题大多与生活中普通的花鸟植物有关。读完后,感慨人生的强烈感慨。除了这些,还包括了王老在西南联大时认识的几位大师生平的轶事。描写诙谐有趣,栩栩如生,仿佛亲眼见到了大师。
老王的日子并不安逸。他出生在战时,在混乱中长大。即使在他成名的时候,他也因为动荡的时代被贴上了右派的标签。然而,最难得的是,即使吃尽苦头,也屡屡被指责为右派。即使人们误会,他也可以随时保持豁达的心态,用一颗平静祥和的心去认真体会平凡生活的好处,写下平凡生活的感动。
所以有人说:“关于他的一切都是诗。”
我认为能写出像诗一样的文字需要非凡的天赋,而能够像一首诗一样生活需要一颗不灭的心。
老王的文笔不够华丽,也不够惊艳。他从不刻意推理或教导,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下他眼中真正看到的花草——一个芋头,一把石子豆芽,紫薇,菊花,各种压着的野花;那些鸟、木、鱼和昆虫——如北京鸟行者、香港鸟行者、木芙蓉、车前草种子、瓢虫、蝉、刀甲虫;那些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东西,北京的国子监,胡同,泰山的丹山人……
他老老实实记录生活中的一切,语言平淡而真实,随意翻阅着自己被贴上右派标签时写在农场上的文字,在北京的一个早晨边走边想。康复后作为作家在游记中写下的文字,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走在美国街头时写下的文字,年老时回想起西南联谊会的青葱岁月大学。文字......
这句话没有一句是耸人听闻的,却让人忍不住感动。
这些文字中没有一句刻意打人的血,却在不知不觉中让读者受到了热烈的鼓励。
例如,他提到有人将一把豆子扔到石头下。
同时,王先生也有着非常独特的`审美和生活品味。例如,他说人造琥珀不如天然琥珀,“美丽,它必须包含一点意外”。谈及鸟类饲养者要求画眉学习叫声时,他说:“画眉的原声很好听,让画眉自由地唱自己的歌!”
我觉得这种面对困难的思考和冷漠,与王老早年在西南联大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他在大会上躲避警报时,有一位同学,“听着不远处的炸弹乒乒乓乓爆炸,他还在厨房的锅炉上搅拌着冰糖莲子。”新校舍的大图书馆。”
后人在讨论西南联大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培养出这么多人才时,只说了两个字:“自由”。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王先生一直坚守着这种从容不迫的内心,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话,只有王老能写出来。
《人间草木》读后感6
书籍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要讲的是汪曾祺的《人间一草一木》。
我经常听到老师提到汪曾祺的文章,但我从来没有看过。有一次老师借给我这本书《世间的植物和树木》,我很惊喜。
书里写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或者很普通的场景。第一章“人间一草一木”,描述了作者童年的花园、童年的风景,以及四个季节的绚烂轮回。 “蒲甘草,绿意盎然。唱首歌,听狗说话。”在作者的笔下,小到甲虫,大到冰心蜡梅,都是那么的柔软可爱。真没想到作者的童年如此自由快乐。这让我想起了写《呼兰传奇》的萧红。在两个不同作者的笔下,他们有着同样的快乐童年,快乐的童年,也有着浓浓的乡愁。
《联大岁月》和《师友相册》写了他在西南联大生活的七年。作者在西南联大被日本飞机轰炸,失去了母亲和继母。面对这一切,作者用生动朴素的语气写下了《平淡的生活》一章。他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词藻,只是一个叙述者,用“平淡”来形容自己动荡的生活。这种沉稳的.性格值得我们学习。
《四方食士》汇集了作者品尝过的世界各地顶级美食,让人流口水。
值得一提的是汪曾祺的作品。他的写作风格很“奇怪”,因为他总是把一件事描述得很细腻,但很少写自己的感受。整篇文章几乎从不使用“兴奋”和“开心”这两个词,但作者的心情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是汪曾祺的《人间一草一木》,感人的散文集。
《人间草木》读后感7
《人间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辑,每一辑内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个真性情的人,单单从目录就能看得出来。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很直白,朴素、平凡但是带着点诗意。“人间草木”这个题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但是作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却很恰当。每篇散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简单,内容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随处可见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题目烘托了文章,还是文章烘托了题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人间草木》读后感8
《人间草木》是由汪曾祺先生写的。它的主要内容是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特别。第二个印象就是新颖。
首先从包装来看,它的包装十分简单,甚至连书脊都没有,把固定纸张的线都露在了外面。这样不但不会让人觉得十分简陋,反倒体现出响鼓不用重锤的气概。
文章的标题基本上都是植物名,地名,人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以植物命名的——一果一蔬和季节的供养。
在以植物命名的部分中,内容上的排版也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一般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内容。但他的文章中有许多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的内容虽与文章的标题相关,但又互不相连。使得每个内容都十分的简短,适合人在碎细的时间去读这本书。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笔力很强,没有太多的费话,语言非常简练。
这本书中,还真有那么一篇文章就叫做《人间草木》。我觉得十分有趣,于是我就先看了这一篇。里边讲到的.是三种植物。本来植物除了外貌,作用,香味,颜色也没有什么好写的。要作者是按照这个写的话,那么文章将会很简短,无趣,这本书也就成了一本百科大全。作者则避开了这样写,他将景物与人俗风景联系在了一起。
就拿《槐花》这篇为例吧,关于槐花的介绍,实际意义上只有首段和尾段。其他的则是与一个养蜂人有关的事,并且,在文章中还强调突出了另外一种花——荆条花。但是结尾了,则表明了为什么题目要取为《槐花》——作者是把槐花和养蜂人结合在了一起。——文中说当养蜂人走后,槐花也谢了。这样子写,有一种“设悬吸读”这感,让读者们读起来更感兴趣,并且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这就有了一种与读者互动的感觉,我觉得这样子写比普通的那种写法要好很多。
这本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人间草木》读后感9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困扰,忘记了去关注身边的美好。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提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细微之处,都可能充满了温暖与诗意。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一部经典散文集,他用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和花鸟虫鱼。散文集中每篇文章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令人感受到生活的趣味与魅力。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花和虫的描绘。汪曾祺笔下的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半边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许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许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些描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那紫薇花海,听到了那群蜜蜂轻快的飞舞声。
“人在草木间,浮生半日闲。”读完这本书,我感触良多,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学会去欣赏它,去体验它。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生活就像一壶酒,越陈越香。”我们应该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每一刻,去关注每一处细微之处,去感受那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汪曾祺的文字,就像一碗白粥,文火慢炖,大味至简,它并不需要什么华丽的东西作为装饰,就那样干净而又温暖地呈现在你的面前,暖心也暖灵魂。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这是《人间草木》中的一句话,做一个生活家,不仅仅是要懂得欣赏自然之美,还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以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汪曾祺先生这样说。
《人间草木》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散文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广阔,也让我们懂得了每一种草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历程和生命力,同样,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道路。
汪曾祺先生最擅长用文字捕捉生活的美,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里找到一种自在的美好。好好活着,好好热爱这个世界,或许这就是先生教给我们的道理。
《人间草木》读后感10
就在今天早上,读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写的散文集《人间草木》。本来想写个梗概给大家看看,结果发现编后记中写的很全,写出了汪老被草木动物观察的细致,也写出了情怀。那我只好没得写啦。转念一想,我也是一个颇爱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写写我与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养过的花的品种搬着指头就可以算出来……但是我最爱家里的吊兰。我记得那还是上小学时爷爷送给我的一盆。嗯,到现在还活着!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兰本来好好的,后来不行了,叶子泛黄,有的枝条软弱无力。施肥浇水……都不管用,还是老样子。后来觉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妈妈就开始给花做手术。结果把土拿出来,把跟搬开,发现中间好大一个蛆。原来是它,换了新土,铲除了害虫。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现在。吊兰开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带点绿,有着黄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净,一切是那么有骨气。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喜欢吊兰的原因。
我也喜欢竹子,同样也是喜欢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气质,怎一个美字概括!
后来去了南方,见的花更多了,长在高高的大树上的,或者长在盆里面的,或长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树旁边的,颜色有紫的黄的红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觉得花应该种植在人比较少的地方,因为那样,少了喧嚣,多了几分安静,该赏花的人还是会去赏的。
还记得学校桂16旁边的那颗花树,本该很美的,但就是因为种在了学生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少了几分美,每逢下雨,踩着花瓣,泥与雨水混合在一起,简直像一坨垃圾……
汪老给《草花集》写了个序,还特别解释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专指那些不名贵,但是容易种的花品种。随便把她丢在那个旮旯里,只要给一撮土就得。
我就想,以后我的院子里也要种满花花草草,不需要多么名贵,闲暇的时候,坐在她们旁边,看看这些花花草草,闻一闻带有青草气息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种乐趣,妙哉妙哉……
最后啦,改编汪老的一句话做个结尾。
有的写,就写几个字;没得写,就空着,断断续续,长长短短。什么时候意犹未尽,就收场。当然我与小动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写成个《人间动物》但这名字些许就没那么雅致啦!
《人间草木》读后感11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12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在汪老先生的书中,飘散着清晨馥郁的栀子花香,弥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会生活,怀着满腔的爱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笔下,每个城市都那么温柔迷人,他爱吃、爱旅游、爱风景,却不爱游手好闲,他说:“我不愿当什么’离休干部’,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触碰世界。在河岸边、山顶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留下自己对自然最美好的描绘,在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会想到:噢,原来汪曾祺这么有趣,他的书这么经典,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冯昕悦)
《人间草木》读后感13
读《人间草木》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极其赋有情趣。文化,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增长见识的一本宝贵的书籍。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人间草木》读后感14
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读了很长时间,中间断断续续,只作专心学习后的消遣。我以为最后那几篇写西南联大人文趣事的文章最好玩。
学校虽是临危建成,设备条件很差,生活很苦,但人文精神向上、自由,还会在选址时,刻意保留一个小小的景点。教授们专心学问,安贫乐道,有的古板,有的开明,有的激情,有的沉静,但都是让人觉得可靠可亲近的人。同学们更是各式各样,尤其让我笑出声的是那位,日本轰炸校区时仍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合他的冰糖莲子的广东郑同学。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授们、同学们是多么可爱。汪先生写的生动有趣,读的`让人心痒痒。
不由得联想起自己的求学时光。真是浑浑噩噩,不清不楚的混了过来。学问没有长进,心理也未得成熟,倒是学会了愤世嫉俗、顾影自怜。想到这,真是要拍桌子!过去是回不去了,也不可能给过去的自己一嘴巴,打醒他。把握今后的时光吧,要用尽全力做一个有趣的人,认认真真地努力一把。
《人间草木》读后感15
一再拖延下,我终于将这本薄薄的小册书看完了,历时起码3个月。起初的目的本是为了从人间惨事中脱身,也是为了多了解些吃的喝的玩的的杂学。没想到一本看完,杂学相关的内容也就记得个零星半点,没有受到的启发多。
因为人间惨事而陷入政治性抑郁的情绪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结构之恶,到年初的魔幻现实大灾难,加之从前便时有发生的.糟糕事,今年的境况不得不说是令人愕然的。(其实生活里令人愕然的事情还有很多,但这次的神经刺激实在是超过阈值了,神经细胞们一个个战栗发抖)在这样的漩涡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旅行被取消,回国困难,出门也困难,去年的预定活动被取消,连我期待已久的解剖实验都做不成了——这还只是像我这样离旋涡算远的人了。如果凝望再远一些,低落的情绪就会随着靠近而指数增长,掉进深渊。
躲进蜗牛壳里翻阅这本书,我以为能被川北涮涮椒治愈,被金华的火腿治愈,被“何妨一下楼”治愈,被发生在昆明的种种小事治愈。结果转过头来细细思考,原来治愈我的这些文字生长在一个硝烟多于鲜花的年代。当想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到愧疚——我像一只肥硕的鸵鸟带着一双经不起风沙的眼睛躲在沙丘之下。
这前几个月,我看完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纪录片,还感慨说自己也想做一个拥有烟火气的人,而对于这烟火气的由来不予以半点关注。结果一句“为人天真,热爱生活”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我感觉我厚重的眼屎好像掉下来了一些。
我看生物学,我看座头鲸,我看星空,我还看形形色色的人。一直在寻找我所爱,我的小糖人,我的烟火气。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能学会两只手并用地划拳,写得一手好字。
在“闭门不造车”的自肃生活中,我很感激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一本“杂学书”。
【《人间草木》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间草木》读后感11-09
人间的母爱作文11-13
人间真情作文06-12
《在人间》读后感03-17
《在人间》读后感02-26
在人间读后感04-29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10篇02-10
天使在人间读后感06-07
(通用)在人间读后感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