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09 15:03: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热)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热)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

  有幸阅读到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初读感悟。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正面管教的方法,并用无数个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而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强调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一、和善而坚定的原则

  和善与坚定并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之前对和善与坚定两个词理解有误,看到这个概念有些不能理解,读了第一章后豁然开朗。书中写到: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

  成人应该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与孩子沟通时采用平等和善的态度,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态度的改变会让他们感觉到理解和接纳,如此双方沟通起来就更容易了。让孩子感觉到成长过程中不仅拥有父母赋予的爱的理解,还有爱的坚持。惟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从小有边界感,而这种边界意识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赋予和善与坚定的爱,成人必须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情绪治理者。因此在我们情绪不稳定时先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并且试着接纳孩子的表现,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友好,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才会做得好。而不是在成人情绪泛滥的情况下,让孩子感觉更糟。

  二、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当父母和老师太过严格控制过多时,孩子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将会用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为上。

  我们应该多看孩子的优点,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发生一些不良行为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作为弥补。当孩子受到鼓励并作出弥补时,他们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运用鼓励时还需要把握时机,做到相互尊重,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等等。

  书中还有很多的原则和方法都值得我去反复研读,比如积极的暂停、犯错是学习的好时机等。我将一边学习一边把它们运用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虽然这本书还没读完,但是依旧让我获益匪浅。

  的确,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教给我用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给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3

  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我不断的寻求正确的而又合适的教育方式。怀着这样的心情,近来读了一本叫做《正面管教》的书籍。

  何为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在于我们要用和善的坚定的,正确的观念来教育孩子。首先,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同的类型。大致分为严厉型,娇纵型和正面管教型。严厉型,过度限制没有自由,有损孩子们的'天性。娇纵形则恰恰相反。过度的自由,没有限制。正面管教型是两者的结合。既有自由,也有规矩,正面而坚定的。教育需要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采用什么的教育方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把他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能力。第一,对个人能力的感知。第二,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第三,内省能力。第四,人际沟通能力。第五,整体把握能力。第六,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响或能力的感知力。第七,判断能力。

  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最后,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成一个社会人。我们要以自己的行动为目的,慢慢的引导他们。小时候的孩子需要自信和归属感。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信心,就总会行为不当,造成各种错误。另外,我们要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感。另外,要赢得孩子。要确保把自己的爱确实的传递给孩子。我们不能只认识到孩子的错误,也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从自己的错误出发来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总是受到大人的影响,所以认识到大人们自己的错误尤为重要。要关注于解决问题,不仅要启发性的问孩子问题,来给他们新的思维,还要积极地鼓励他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多专注于他们的优点。另外要定期和孩子开一个类似于班会的总结,一起出去玩儿一玩儿,多和他们沟通。

  我们要知道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和爱。不需要我们更多的指责,所以我们要把爱无条件地给孩子。我们要学会正面管教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爱孩子。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4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之笔,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家长,我要如何的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孩子。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时,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我们要从正面教育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在家时跟孩子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大声讲话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声讲话的问题。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5

  在正式写下我的感想之前,首先我想说一说我自己,我自己是一名从业幼儿少儿英语以及早期教育超过10年的一名老师,从我小的时候开始,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和社会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我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在从小养育我的过程中,虽然磕磕绊绊但是他给予了我他那个时候可以给到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条件。陪伴和支持,让我一直感受在被爱和爱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在学校中和社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虽然有难过和迷茫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有信心坚持和努力完成渡过困难,说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其实在正面管教这个理念被中国人所知道并应用之前,我多多少少的就受到了爸爸当年的接近正面管教的理念的培养中,这为我之后的从业路上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正式接触正面管教应该是20xx年,20xx年之前,同事参与了贝妈的讲座并且在前单位进行了分享,我看了分享课件,觉得和我个人的教学方式非常相似,17年在早期教育从业中,部门的伙伴报名了成都的家长讲师班并且推荐了系列书籍,我通过自己阅读和自己的上课方式找到共鸣以外,更深层次的想到了,1个人带100个孩子的影响远不如,10个老师带1000个孩子或者说不如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有作用的,例如在西安不同区域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重视不同的情况下,通常在做家长会,参与的人数和回馈的强烈程度都不一样,但是家长确实最重要的'啊,为什么说家长是唯一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岗的职位,看到有问题的家长影响到的单纯的孩子,我的心里是痛心的,由此我决定正式学习,找到方法帮助家长、改变家庭、更希望后期传播给更多的老师,改变老师之前的教育观念,从而达到更多的孩子可以自我、自信、乐观,并且社会化的成长,这些都是互相不违背的。

  举一个我之前的例子,当孩子想哭的时候,大部分的老师说不要哭,给你糖或者礼物,可是当下他们并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是只用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去处理,当下可能见效,但后期孩子的心理建设一旦成长,矛盾和多样化的行为也会出现,而我尝试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出发,让他们适度先发泄情绪,然后询问和共情,引导孩子自己说出问题,并且给予一些方法(当然看书之后知道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头脑风暴,设计方法,这就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以后孩子当遇到问题,愿意和我沟通,相信我,一起解决,并且情绪得到了回应和合理的互动,当然小学和幼儿的孩子处理方法不太一样,我经常都是换位到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我没彻底长大吧!哈哈!但是这样都行之有效,当阅读完书籍之后,我才发现还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以把理念的道德性质的东西落实化、实际化,这是我所期待学习并成长和改进的。

  未来,当不断的学习之后,我将更加践行,并且不停地自反省和思考,如何可以更多的帮助孩子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如何帮助更多老师走出好孩子坏孩子的误区,帮助更多家长了解自我,了解孩子,愿意摊开心扉和孩子共同摔跤再进步,愿中国的下一代越来越好!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6

  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值得推广给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以及现代儿童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些在书的开头就提到了。孩子要想具备这些能力要允许孩子边学边干,自然的培养能力,家长要与孩子在相互尊重中建立合作关系。

  在书本的第一章中提到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骄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正面管教—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自己确实走过很多弯路。曾经觉得批评和指责可以帮助女儿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在平常的管教中是对孩子严厉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表面听话了实际心里很不服气,而我们事后也很内疚。对比了下书上说的三种互动方式,我们是严厉型的,常常是我们对她唠唠叨叨,她茫然地被动接受,但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时,错误依旧发生。而我们只能是对她惩罚,收效甚微。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使用过骄纵的方法,认为这是培养她自信的一种方法。我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她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也不说教,让她自己解决,甚至不指出她的错误,怕伤到她的自尊和自信,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似乎也不行,因为这样以后小孩子意识不到很多错误,甚至认为我们家长就不应该管教她了,或者在事情上她总认为她有道理,家长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我行我素。

  阅读了《正面管教》后,发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骄纵的方法。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既不用像严厉控制那样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从头到尾都是大人在承担责任,当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孩子们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用像骄纵型那样在教导孩子时不负责,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正面管教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四个标准:和善与坚定并行,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长期有效果,教给孩子各种技能,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和善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不惩罚不说教,而是问一些启发性语言,使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读完之后,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可总结为以下四步:第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再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第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这只是本书中成人与孩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在成人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下完全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由此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诸多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针对困扰大家的`众多问题,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既浅显易懂而又非常透彻、深刻,可谓触及灵魂,深深地震撼了我。理论结合实际后,发现自己在以前的教育中出现的错误基本上都能在书本中找到实例,而且作者在这些事例后面都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以及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这种方式更加说服了我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处理和小朋友的关系,同时也心服口服地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广的好书。

  所有这些总结下来,我们最最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的世界看做独立的世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试着努力改变我们旧的习惯,耐心下来,随着对于原理的理解的加深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改变的。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7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人手发了一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假期里认真地读。说真的,我是在群里刘主任每天发的读书感悟的敦促下,才无奈的开始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读进去了。

  首先他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混为一谈。一度认为鼓励和赞扬都是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鼓励中有赞扬,赞扬中包含鼓励,鼓励和赞扬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可以一概而论。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赞扬和鼓励所指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赞扬多了,会使孩子常常基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待,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观点变成讨好者。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能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他能让人内心更多的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所以以后对学生做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赞扬。

  其次是关于惩罚。不管教哪些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气急之时,往往会让学生站一会儿,多写几遍,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这样或许会好,那么三两天让时间一长就有变回原形,然后再占再超再请家长周而复始,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看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学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改变,没有爱上学习,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于类似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冷静,安耐住内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种种不可爱,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点小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读了正面管教,我还有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多了,抹杀了孩子的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很惭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包办家长,现在我正在逐渐的改变自己,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从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努力。

  这本书还告诉我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赞同,比如探险。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决问题中与孩子真正的感情一举多得。

  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鼓励成长和沟通。有时候与孩子沟通时,我的语气过于强硬,没有做到完全尊重,这点还需改。

  总之开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颇丰,我还得继续。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8

  《正面管教》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一书。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懊悔和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其实想要“赢得”孩子,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一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9

  什么是正面管教?书的封面写到“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与之相反的,是“严厉惩罚”和“溺爱纵容”的管教方式。这样的“反面管教”,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家长与孩子产生矛盾等场景,大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走极端”,但结果往往很不理想,不是变本加厉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产生排斥抗拒心理,因此我们必须摒弃已经落后的所谓反面管教的方式方法了。

  正面管教的目的,即尊重鼓励孩子、建立心灵纽带、影响长期有效、培养孩子社会技能和良好品格。作者提到“温和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倘若不能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仅仅把他们看做低大人一等的笨小孩,那必然无法做到“温和不刺激”,也无法坚定地坚持原则。这就启示我们不能把“温和而坚定”作为口号,而要结合实际行动。

  (一)从归属感和价值感出发,理解孩子的所思所为

  作为已经成年了很久的大人,对于孩子很多看似出格的行为表示不解,甚至进行打压和反击,仿佛这样才能显示出大人的威严,以此来震慑孩子。殊不知,这样的举动会更激起孩子的反抗意识,做出更出格的事情。或许大人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如果穿越回到儿童时代,孩子那些幼稚的想法和举动便有了注解。大人做事可能更愿意权衡利弊,关注于利益得失,会忘了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追求,但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源于此。需要注意的`是,原生家庭的家庭氛围和孩子的出生顺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理解,从而反映到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有些错误行为没有得到大人正确的引导,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作者说:“惩罚无助于孩子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理解、尊重、鼓励和督促孩子才是。

  (二)由表及里分析不良行为,对症下药作积极回应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不良行动上来分析,可知他们的目的无非有四种: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了解了行为背后的信念,也就拿到了解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所以作为大人应及时正面回应:安排任务转移行为、给予有限制的选择、倾听鼓励、主动信任并亲身示范。无论孩子出于哪一种目的,大人都要先了解情况、等过了彼此的冷静期后,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言语中透露出关怀与尊重,让孩子知道“哦!原来你是站在我这一边的”,那么接下来孩子便会愿意走心地听大人的说话内容,如此一来必将事半功倍。

  (三)引导孩子直面错误,从错误中反思弥补

  顺着孩子的思路,我们将慢慢走近其内心世界,安慰孩子犯错误不可怕,错误反而是学习的机会,要勇于担当错误的后果。启发孩子关注于非惩罚的解决方案,调动起孩子的主动能动性。借此机会,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作出弥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感。孩子也是社会人,只是当他们“求存”时,大人通常看做是不良行为。“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图省事”地把所有事情都做了、不给孩子任何思考自由的权利,对此大人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班会等多人讨论的方式,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邀请孩子合作,做到客观而非评判,并为孩子做出正能量的榜样。

  “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切悲伤,悲伤的童年需要一辈子来治愈”,正面管教只有在温和而坚定的氛围下,把冲突转变为平和,把矛盾转变为沟通,把逃避转变为担当,最终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孩子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0

  很早以前就被安利过这本书,一直也没有去读,从事了教育行业,发现教育孩子太不容易了,如果自己不学习,就会被超越被淘汰,所以抽空就读书。这本书,对于老师来说,也是极不错的选择。

  书中很多观点都非常适合去教育学生,比如说鼓励夸奖这块,可能我们之前习惯性说:XXX,你真棒!现在看来这句话好敷衍,估计稍微大点的孩子都听腻了吧。表扬孩子最好用白描的方式,具体说出孩子哪方面做的好,就事论事,落实到点上。比如说:老师看到你刚才主动捡起垃圾,你是一个注意卫生,爱护环境的孩子,谢谢你,我们都应该像你学习。而不是说:哇,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话我听着感觉都虚伪。比如孩子主动把凳子摆好,可以说:“看来你把老师交代的事情记在心里并且做到了,你值得我们学习,了不起”等等。把夸奖落到实处,有针对性。

  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父母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作为父母,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孩子养成诚实的品德。

  培养一个孩子何等的心血,但最最重要的`是,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我们不能不苛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孩子,因为你永远不是完美的父母。

  读书使人明智。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1

  《正面管教》看完了,看的时候觉得有道理,但总是觉得实际操作难。而且也有疑虑:每个作者把成功的案例写得那么多,难道他们是神仙,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诚实而可爱的人,到后一章,她提到她不能用家庭会议改变孩子的态度的时候,已经是孩子们都大了,她到处宣传正面管教理论成功的时候,她沮丧、置疑她自己,甚至要把书扔到窗户外面去。

  刚刚看的时候,我想试试,想在家里建立一个家庭会议的制度。想地点的时候就有点发憷。客厅应该是首选。但客厅里的人都是脸朝着电视的。不让看电视吧,他们一次听我的',第二次不见得。时间只能每周一次,周六晚上刚吃完饭,正电视节目还没有来。我瞅准时间,准备提出的时候,孩子的朋友电话来了,讲了几句,说“我出去一下”。就整晚不见人影。

  后来我改变时间,在孩子刚做完作业,饭还要一阵子的时候15分钟的间隙,地点选择在书房。刚开口说:“我们家每周抽时间一起谈谈好吗?”孩子就说:“我很好,没啥好聊的”。孩子爸也觉得无聊跟着一起出房间了。总之失败了。

  “善而坚定的态度”的度的把握也较难,善呢,就容易让孩子看到有机可乘,坚定的态度很容易变成纳粹。另外例子里面的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而且爷爷奶奶都不生活在一起,对中国独生子女、三代同堂的情况的处理可能更难一些。不过她一直强调:所有的态度要秉持一点:我无条件爱你们,我的孩子。父母老师的表情会告诉孩子真相。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狰狞,肌肉痉挛是表达不出爱的。她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小建议—冷静下来再处理非常有效。但对父母来说需要“忍出内伤。虽然孩子爸爸没有看这本书,但他最近的行事风格很像这一点。

  上周,他检查孩子寒假作业,发现有错的地方,吃中饭的时候,他就问孩子:“晚上不出去玩吧?”(商量、建议,语气友善)

  孩子答:“暂时不出去。”(留条后路)

  他说:“如果晚上不出去,我就给你讲讲数学作业错的地方。”(提出方案,但仍然是建议)

  孩子答:“嗯—好吧”(有点不情愿,但因为前面铺垫,没话说)

  晚上——

  关掉电视机,他说:“现在开始讲题好吗?”(和善语气)

  孩子闷闷地答,放下手机游戏,跟进书房。因为心中不愿意,孩子根本不正眼看作业,就那么斜着眼听着,看着真让人想发火。我本来也跟着进去,后来就出来看电子书了。但他不管孩子表情,还是跟他讲,边问:“你这步是怎么想的呢……就是这步骤用错了公式。”(善而坚定)

  大概20分钟后,他结束了讲解,然后说:“你们现在高中的题目很难呀,我今天为了给你改这几页题,做了一下午。”(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但是,你目前的分数跟你的智力差距太大了,80分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告诉孩子他的感受)

  “我觉得你分数低是因为你没有用草稿纸,步骤没有一步步写下来,所以有一点小错误,就导致结果不对。如果写下来,错误就容易发现。”(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但孩子不领情,觉得晚上时间被占用,还是斜着眼。

  他说:“我们能不能再做一道题,巩固一下?”他的声音也渐渐有点透出不耐烦。(忍耐)

  孩子开始觉得委屈:“刚不是说讲题吗?怎么现在要做题呢?”

  我担心他们吵起来,就使眼色让他出来到客厅。(冷静下来再处理)

  他想了一下,决定去冲凉。(冷处理)

  冲完凉,已经冷静下来。再次进入孩子房间,说:“那道题做出来没有?我们一起看看吧”(善而坚定)

  终于孩子没有反抗,一起做完了题。最后孩子心情也好起来。

  这一次案例的效果很好,但持续性不好。因为有时候孩子爸还是会忍不住发脾气。孩子也还会赌气。但经过寒假的连续晚上讲作业,孩子似乎放下面具,跟我们亲近很多。昨晚,我看到孩子用QQ给朋友发一条信息:“我爸晚上要我做作业,我不去了。”

  我总结一下:父母付出时间(看作业,讲题),孩子还是会觉察到的。我们总是以忙、累为借口,让孩子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2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应该读这本书: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那你更应该读本书;我既是一名两个孩子的家长,又是多名孩子的老师,我更更应该读这本书。

  说实在的,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让我感觉到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我不愿读下去,临近开学,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效的运用鼓励。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优点等,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第一: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德雷克斯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比如我们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回答问题表现得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孩子,你的声音真好听,你回答的真完整”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记得我们班王子轩刚到教室来上学时,让他回答问题,简直声音比蚊子还小,每次都这样,当时我真的想发火,到底问问他还能说话吧。可是理智告诉我,不能发火,越发火,可能他越害怕,越不敢说了,以后会产生心理影响。我就克制住心里的怒火,抓住时机转而进行对他鼓励,:“孩子,今天老师感觉你有了小小的.进步,你回答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了,声音特别好听,如果你的声音能够再大点,把你说的能够让每个同学能够听见,那将更完美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更棒的,加油!”每次回答问题,我都会找出优点对他进行鼓励,慢慢的孩子自信了,声音变大了,回答问题更积极了。

  第二:改善,而不是完美

  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多么努力,多么优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我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尤其是很多家长把以前自己不足的方面或者没实现的目标,都寄希望于孩子,一旦孩子做不到,家长们就会很生气,指责孩子,结果双方都很痛苦。

  今年暑假大儿子考试,道法考的不好,生物考的不错,按照以前,我会很不开心,会责问孩子那一门为什么没考好?现在则会想,儿子有一门考得好,为什么不开心呢?而且儿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这次找到原因,下次努力改进,这也是另外一种提高的机会,我应该感到开心才对啊!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对改善的关注要重于结果的关注,对孩子优点的关注多于缺点的关注,这样我们眼中就有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孩子也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我们眼中的样子。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心中有朝阳,到处是阳光。

  作为一名家长,我会把鼓励有效地用到孩子的身上,作为一名老师,我会把鼓励有效地用到我的学生身上。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3

  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最近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4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我也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宠着的,但是宠出来的孩子是“熊孩子”,曾经看一本书上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孩子最大的回报就是离开父母独自去飞翔,给我很大的启发。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者“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年圣诞节之前,我都会装作毫不在意问一下孩子最近喜欢什么玩具或者图书之类的,然后悄不作声的按孩子的愿望准备好礼物,等到圣诞夜那一晚,会悄悄的放到孩子枕头底下。到第二天早上故意等在床上听孩子的'惊喜声“妈妈,圣诞老人给我送来愤怒的小鸟了!你快来看看”。“是么,你这么幸运呀,得到了你想要的,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呀,圣诞老人会记住你的。”这样的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偶尔孩子的一些同学会和孩子争论这个问题,孩子就来征询我的意见,我不想破坏孩子的美好记忆,也不会否认现实,

  现在很多孩子都没有童年,被逼着上培训班,也许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请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是我们做家长的最重要的任务。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5

  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敏感的孩子,老师的每句话、每个眼神、每个批评与鼓励,一些画面历历在目。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从那青葱岁月走过来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被表扬或被批评过;每一位老师在小时都有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当我们是孩子时,我们渴望怎样的老师?我们做错事时,希望老师怎样对待我们?这些好像已是我们现在忽视而久远的事了。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个帮助你记住孩子的观点的绝妙办法,是回忆你自己童年时代。闭上你的眼睛,让思绪回到你的童年。回想一件你和家里或学校的一个大人发生的让你觉得受到了挫败、误解、屈辱、不公平对待或这几种任意组合的事件。设身处地地再去体验一次。回顾当时的具体细节和你的真切感受。继续闭着你的双眼,回忆一件你作为孩子和一个大人之间发生的使你感受到的鼓励、理解、欣赏、激励、另眼相看或上述情形的任意组合的事件。设身处地地再体验一次。回顾当时的.具体细节或你的真切感受。重新体验一下那些感受。

  我们渴望老师善意的眼光;我们渴望老师和蔼的微笑;我们渴望老师理解的信任,我们渴望……那是我们儿时的希望,也是现在孩子的渴望。不妨我们换位去思考,把现在的自己和孩子转换一下,也许孩子会对自己学习更加努力;也许孩子会更加遵守纪律;也许孩子更加开朗而自信;也许令我们老师头疼的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并不是代表着老师不可以生气发火,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从孔子开始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我们把这种方法延续至今。马卡连柯提出“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就要给他们制定一定的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规矩,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不是让孩子“画地为牢”,而是在正确的路上走得更远。

  角色的转变,改变了我们的立场,读书不断的反省让我们看清自己,转变观念,及时调整自我,让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铺设一条路,让他们走的更高更远。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02-01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0-20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04-04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05-20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08-16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05-11

《正面管教》读后感05-20

正面管教读后感04-30

《正面管教》读后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