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时间:2024-06-29 07:32: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与做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

  《读书与做人》这本书告诉我“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了季老的书,我像补充了营养,几方面都有很深的感悟。对于成功,季老以一生经历告诉我们,总结他的成就,“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二战结束后,季羡林游学德国回国,任职北京大学。按当时惯例,归国博士只能先当副教授,若干年才能转正,可他一周后就被聘为正教授,兼任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所创纪录,至今无人超越。对于学习,季老也将经验在《学外语》一文中和盘托出,方法只有3种,第一是尽快接触,让学习在运用中深化;第二是天资与勤奋,后者占绝大比重;第三是不要妄想捷径,学习中没有“御道”。季羡林一生通晓十几种外语,诀窍就是19世纪一位德国语言学家的办法,“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们推下水去。如果他们淹不死,游泳就学会了”。他在德国学习了近十种语言,没有一种是靠老师讲解语法与单词的,都是直接“到水里”阅读原文。由于勤奋与执著,季羡林没被“淹没”,反而成为了“游泳健将”!对于做人,串联他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出,季老提倡的是一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乐观向上、虚怀若谷的.人生。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一秒半秒。时间尤其珍贵,要争分夺秒,但个人处境不同,对一些人来说就有一个怎样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问题。”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2

  那天是11月1日我一个人来到书城看书,我一边走着,一边看着,我在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叫做《让小学生学会做人的100个故事之老锁匠收徒》的书,便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便买了下来。

  这是一本教你怎样学会做个好人的书。才读了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他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便准备将一身技艺传授给他的两个徒弟。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核。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箱子,分别放进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箱子,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

  大徒弟眼睛里放出了亮光∶“师傅,里面有很多的值钱的东西,全是金银财宝。”

  老锁匠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箱子里有什么?”

  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有看见箱子里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了锁,我就打开了!”

  结果,老锁匠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打开箱子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我很喜欢《的作者黄小平,在文中的一段名言:“人无诚信而不立。”一个讲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而且做人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无论何时这个标准但是不能触犯的。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诚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

  我也非常喜欢老锁匠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老锁匠是这个样子的:身穿一套专业的开锁服,腰间挂着一串串小钥匙,背上背着一个工具箱,头戴一个老人帽……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老锁匠那样正直、善良、诚实的人。

  我要把它带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他们也能像老锁匠一样正直、善良、诚实!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3

  前段时间看了季羡林季老的《读书与做人》,这是季老在80多岁时对自己读书和治学生涯的回忆,以及探讨做人处事之道的随笔等的。季老的文字,真实,简单,却不失哲理,读季老的书,就如这位慈祥的老人在你耳边轻声的讲述着往事,但又时刻能感受到其中的谆谆教诲。

  书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第二部分是做人。季老在本书的序中,引用了张元济先生的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说,书籍时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藏,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才能不断的向前进步,因此,我也就读书这一部分写一下我读后的感想。

  书中,季老回忆了年轻时在清华的读书经历以及在德国的留学经历,在清华时,他经常光顾的就是图书馆,清华图书馆藏书丰富,借书也极为方便,每每进入图书馆,他都会立即为书香所迷,沉浸其中。后来去了德国,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他业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从季老在书中的表述,我有了一些启发,就是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以及如何将读书感受到的东西运用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首先:为什么读书。正如季老在序中所述,书籍是文化和智慧的载体和延续,我们只有通过读书来积累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阅历。

  其次,如何读书。如今,书籍种类繁多,范围极广,我们在阅读时就需要有所选择,有些书适合浏览,有些书就需要细读,多读。我们扬子毅道一直提倡创建学习型组织,公司不断的会推荐给我们很多好书,这个就大大的提高了我们阅读选择的效率,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同时,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品味书中的奥秘。

  最后,学以致用,要将书中的感受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对于这一点,我认为佳毅一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阅读书籍的数量和频次之高,我们一直难以望其项背,更重要的是每读完一本书,他都能写出他的想法和感悟,同时能结合到工作中的不少实例,给人以指导。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樊登也在他的节目中教导大家要学会终身成长。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追赶时代的步伐,而读书,是不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4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华夏民族最崇高的品质之一。在中华几千年的浩荡历史中,诚信的典故比比皆是。我读过巜滥竽充数》巜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巜皇帝的新装》巜曾子杀猪》巜狼来了》等等。在这些故事中,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曾子杀猪》。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据记载,清朝名臣曾国藩就是他的后裔。

  故事主要讲了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妻子不想带他去,便随口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把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高兴的去玩了,傍晚妻子回来了,孩子就向娘说:"娘快杀猪吧!我都等不及了。"妻子却说:"不行,家里一头猪顶三个月饭。"于是孩子哭了。这时曾子知道了真相,就拿刀杀了一头猪。妻子说:"我只是哄骗他而已,你为什么真的杀猪啊!"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榜样。人做事要诚实守信,答应了别人的话要说到做到。孩子也不例外。妻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像曾子妻子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我们家,每天写完作业,妈妈都会让我练三十分钟的琴,有一次星期五的晚上我写完作业,照样练琴,妈妈答应我练完琴可以看电视,我很高兴,认认真真练好琴后,可妈妈却说我东张西望,练的不好。取消了我看电视的计划。我生气的哭了,说:"妈妈不讲诚信。"我给妈妈讲了曾子杀猪的故事,妈妈也答应我会改正。只因为一句话,就杀了一头猪,我被曾子的"诚信"感动了,使我懂得了诚实守信和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做到诚信,有了诚信才有信任,有了诚信才有朋友。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诚信一起同行吧!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诚信做人作文02-19

与做人有关的格言06-28

做人要讲诚信作文05-26

做人要讲诚信作文02-23

做人要诚信作文11-13

关于做人道理的谚语01-26

关于做人要讲诚信作文04-23

诚信是做人之本作文9篇08-08

做人要诚信作文15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