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08-16 17:46: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

  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弟子规》读后感2

  今天,我学习了《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诚信,做到言行一致,不能不守信用。

  这段话让我想起我看过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上街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办法,对他说:“你回去吧,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回来了,曾子就准备杀猪吃,他的妻子说:“我只是哄他玩,不必当真。”曾子说:“如果他小时候,你就骗他,他长大了,也会去骗别人。”说完,曾子就杀猪给孩子吃。

  由此,我想:做人讲诚信,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的经典之一,我现在已经全部会背诵了,也领悟了意思,例如:道人善,即使善,人知之,愈思勉。他的意思是,称赞别人的美德,也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称赞他,就会愈加勉励自己。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他的意思是,张扬别人的恶行,说别人的坏话,也是一种恶行;一味的痛恨别人,就会招来祸端。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他的.意思是,好友之间相互规劝,力尽善行,双方的品德都会有所亏损。我以后还要好好学习《弟子规》,让我的得学和品行还有素养得到提高。

《弟子规》读后感4

  学了弟子规第一课,我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要尊重兄长,亲近有仁德有能力的人。

  第二课我懂得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子分离的的痛苦,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儿子多想堂前进孝,报答养育之恩啊!

  第三颗让我懂得了: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要立刻答应,父母教育你的时候,你要认证的听父母的话,更应该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第四要以自己的能力去实现父母的.愿望。

  第五父母有病的时候半夜要照顾父母,喂药的时候要先自己尝一尝。

  我以后要更加的孝敬父母,不让父母生气,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心里时时刻刻都记着自己的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5

  今天是星期六,作业都写完了,闲着没事顺手拿了弟子规看,一翻开就看到: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我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看到下面有注解,我急急忙忙的朝下方看,哦!原来是这个意思:爸爸、妈妈喜欢的一切,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为爸爸妈妈准备好;爸爸、妈妈所不喜欢的',应该谨慎地替爸爸妈妈除去。

  是啊,我们应该报答爸爸、妈妈,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爸爸、妈妈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跟他们说声谢谢!

《弟子规》读后感6

  最近老师讲解《弟子规》,让我知道我是个不孝女,因为我常和妹妹吵架,让爸妈为我们操心。有时候我还会和爸妈顶嘴、惹事生非。我要尽力的改掉这个缺点,不让爸妈替我操心,要让他们每天都很高兴,而且不让他们生气,不跟爸妈顶嘴,不和妹妹打架、吵架和抢玩具,我一定要让爸妈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孝心。

  我也要谢谢老师教我们《弟子规》,因为我在这里面学到了好多,要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妈开心呢!

《弟子规》读后感7

  我今天背了《弟子规》。前面背得很通顺,可是,到后面有一页把我给难住了。我背了一会儿,终于背会了。我姐的比较简单的一页:“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一页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没把事情弄清楚,就不要乱发言。没有听到事情的根据就不要乱传。”我觉得他讲的很有道理。我以后一定要将他牢记于心,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两句话办一切事情。

《弟子规》读后感8

  今年寒假,因为弟子规的陪伴,让我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年。

  从开始我自己吟读,到妈妈解释意思后和我一起朗读,到我自己能流利背诵,再到我能在生活中随处冒出一句弟子规来。妈妈说我成长了,是个懂规矩,有孝心,懂礼仪,讲诚信,知仁爱,爱学习的孩子,妈妈说希望我能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体会弟子规的道理,我想我一定能做到的。

  今天开学第一天,老师表扬我能在寒假认真学习国学经典,并评我为“寒假好少年”,我真的好开心哦!

《弟子规》读后感9

  在思想上,我感触最深的是:“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每当我和朋友们在一起玩耍产生矛盾时,我就会想起这句话,使我的心胸变得博大,从而原谅了对方。这使我有了更多的朋友。

  在学习上,我感触最深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每当我学习不专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专心致志的学下去。

  在品德上,我感触最深的是:“凡是人,皆需爱。”每当我和小朋友打交道时,就会想起这句话,以友好的'语气和同学打交道。

  现在,我读了《弟子规》以后,从一个调皮不懂礼貌的男孩,变成了一个尊老爱幼的男孩。《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是我童年时的一个不说话的“小老师”。

《弟子规》读后感10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则》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12个字:鲁豫长,病越来越重,他长而无声,他往后站。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当你在路上遇到长辈时,你应该立即向他们打招呼、敬礼。当你向长辈提问,但他们在和别人说话或思考时,我们只能袖手旁观。这四句话也改变了我很多。之前,我问老师一个问题。当时,我的.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谈话。我总是喊:老师,老师!直到老师听到。但是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比如我准备问王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在和家长说话,我就慢慢等老师。

  《弟子规则》就像一面魔镜,它发现了我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12

  这学期孙老师布置我们每天读《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比如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告诉我父母教育我的时候应该听父母的话。想到平时我犯错误的时候,常常和妈妈顶嘴,惹妈妈生气,真是不应该。比如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句话告诉我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有时妈妈的.零钱放在桌子上,没经过妈妈的同意我就把钱用了,以后不能这样做了。

  书里还有很多道理,我觉得自己做的应该像书里说的一样,争取越来越棒。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3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

  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弟子规》读后感14

  这一阵子,我们一直都在背《弟子规》。里面有不少的真理,简直可以说是经典之作,但是再伟大的东西也有不对的地方。

  我认为它里面有很大部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如: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这里,前两个可以说是正常的,应该的。可是,最不怎么样的就是:过犹待,百步余。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节奏比较快,时间非常宝贵,但“弟子规”就有这个问题:路上看到老年人必须看着他走远,而且必须看年长的人消失在地平线上,才可以行动。这么一来不就乱了吗!我不管古代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但我绝对知道:这样的'规则在现代世界,就是不适用。可我还要记住一点,这只是它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还可以……。

《弟子规》读后感15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后,让我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友爱兄弟姐妹,还要讲信用、不撒谎。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还告诉了我们不能嫌贫爱富。

  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话,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赞美别人的美德,这也是一种美德,因为对方听到你的赞扬后,就会更加努力行善。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教案05-15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心得07-22

《弟子规》的教案 03-23

弟子规教案03-17

弟子规的感悟12-13

弟子规心得12-30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心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