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读《失衡》有感

读《失衡》有感

时间:2024-09-03 11:56: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失衡》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失衡》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失衡》有感1

  这本书主要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现象进行深一度地分析。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中国社会在此期间进行了社会转型。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逐渐开始进入了耐用消费品时代。社会中的资源配置从扩散到重新积聚的趋势,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的过程这三个因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由于中国社会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贫富悬殊逐渐拉大,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失衡,由此也导致其在社会权利上的失衡。

  农民在中国人口中占了较重的比例,农民辛辛苦苦地种地,到头来却只有微薄的收入,他们在利益的追求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来到中国,出于对劳动力的需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愈越发多了起来,农民工干了一年拿不到工资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形成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格局,归结其原因也是社会权利的失衡。

  由于市场存在失衡的现状,所以作者在第2章中提出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其中如何在强弱力量不对等的关系中保持一种利益大致上的均衡,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劳资关系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不对等性,被雇佣者处于不被保护的状态,因此签订劳动合同,完善《社会劳动保障法》是一个必然趋势,其次要成立保护劳动者的社会组织,而且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其作用。

  在谈到社会结构与利益博弈时,作者提到了扩招与失业。一方面高等学校每年在增加录取人数,另一方面,每年从大学毕业,面临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照理说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应该更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扩招和失业并存的局面?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大学实践中的失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学的扩招意味着延长了一部分人失业的时间,并因此对整个社会的'失业状况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

  在现今时代,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贫富失衡—利益失衡—权利失衡,似乎正是一个社会运作的逻辑。这样的逻辑是有失公平的。这样的逻辑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整治的。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看到贫富差距的缩小,单位个人的权利增大,这是作为公民的简单诉求。

读《失衡》有感2

  当我一口气读完《失衡》最后一段时,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

  文中,那个救了小孩的男子为什么心里不平衡?一套两厅四室的房子就能让他心理失衡、而失足落下山谷。

  其实,每个人在生命的铁丝上,最难保持的'就是心里的平衡。我小时候也和他一样,没有保持“平衡”而“失衡”。

  在我六岁学溜冰时,悟性很好,很快就学会了,为此我很高兴。又一次,迎宾广场上举行溜冰大赛,参赛的选手全都是溜冰高手,我心想:"我的溜冰技术这么好,参加吧!”在赛场上,我果然表现非凡,几个动作做的酷极了,人种种传来阵阵掌声,我的心里美极了,心想:“我和不做几个特技动作,让我的名声更大,也当一个溜冰高手?就在此时,我的心“失衡”了,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我还得太快摔在了冰面上,腿上留下了一道黑青,人群也没有了赞美的声音。但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失衡”过,唯有一次,那是一次玩吹气球的游戏,看到别人的气球吹的又大又饱满,我也鼓起腮帮子使劲往里吹气,可还是吹不大,我的心又一次“失衡”了,使劲一吹,把气球吹爆了,碎片蹦到了眼睛里,我当场留下了眼泪。

  我从中深刻体会到:每个人最难保持的不是身体平衡,而是心里“平衡”,只要谦虚,就可以保持平衡了,正因为许多人没能忍住欲望,所以才“失衡”。

【读《失衡》有感】相关文章:

读《桥》有感04-23

读曾国藩有感07-01

读《匆匆》有感11-10

读《景阳冈》有感06-18

读《心态》有感06-18

读活着有感06-17

读《论语》有感08-29

读《荔枝》有感04-15

读《背影》有感08-25

读《穷人》有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