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

时间:2023-08-29 12:02: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论语》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论语》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1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完了《论语》第一篇——《学而》。心里犹如点亮了一盏明灯。《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百善孝为先,这一句是在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尽孝的.话,他是更不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尽责的。只要能做到孝,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道义,承诺才能兑现。恭敬要合乎于礼,就能免遭耻辱。所依靠的,应该是亲近自己的人。才是可靠的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承诺别人的事情,要是自己可以办到的,今后可以兑现,不是空头支票。恭敬别人的时候,要顾忌到别人的身份,才不会遭受耻辱,招人烦感,这样才是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知识和道理,又能时常加以温习演变成自己的技能,这不是很愉悦的事情吗?有志趣相投的伙伴从远方慕名而来,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觉得愤怒或怨恨,这不就是君子的作为吗?”这句话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说明了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正如古语说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要先正心,不要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而是一种快乐,是自我修身修心的快乐。不断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交流和传播,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最后一句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越是有知识、有格调、有涵养的人,也越是宽容。

  至此,我明白了。做人应该先讲孝道,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读《论语》有感2

  啊啊和《论语》的初次接触,和很多人一样,是在初中的课本中,读着当时觉得非常拗口的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时的自己因为年幼,体会不到论语中的奥妙,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其死记硬背,放入脑中。一直到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于丹论语心得》,翻开后看到于丹的精辟解释,让我对《论语》重燃兴趣。自己买了一本《论语》,参考着《于丹论语心得》,读了起来。若论《论语》中哪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无疑是《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回答子贡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啊啊子贡问孔子,人一生的修养之道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用这句话阐述着自己的“恕”之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他人想。便是我们当今常说的“换位思考”、“同理心”。

  啊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这些理所应当让我们越发的浮躁,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这时不妨放下这一切,细心体会孔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一人的索取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若索取者站在付出者的角度,他的要求是否还会如此?若付出者站在索取者的角度,他的付出是否还会心存不甘?

  啊啊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眼下尴尬的医患关系,愈发觉得孔子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华所在。因为我们血液中流淌着中华的文明,生活中遵循孔子“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在我身边,经常会有医生站在患者角度与我们沟通。在一次会诊中,患者严重感染,我们建议患者使用效果好的高等级抗生素,在我们制定方案时,医生却在查询药品的价格,因为患者家庭条件一般,住院费已经让家里不堪重负,希望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当我们告知其他方案需要更多外科手段辅助时,医生欣然的答应了,自己加强外科辅助治疗以解决抗生素的.缺陷,重要的是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患者康复后满怀感激的送来锦旗,张贴感谢信,有的甚至和医生成为了朋友。这样的例子在医院屡见不鲜。

  啊啊在我的工作中有医患彼此理解的温馨,亦有互不理解的埋怨。一名门诊患者,一早赶到医院,近3个小时就诊过程,和医生接触的时间却不到一刻钟,于是便心存不满结束了一上午的门诊。而作为医生,早晨七点半到医院,交班,查房,上门诊。为避免误诊,大多数患者都要做详细高效的检查,查问患者情况要客观准确,患者描述病情要简明扼要,否则会耽误后续患者的正常诊疗。中午十二点医生疲惫不堪的结束了一上午快节奏高强度的门诊工作。部分患者眼中的医生“态度不好”,“说话不耐烦”,“不负责”;医生眼中的部分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干扰了正常的诊疗秩序。

  啊啊在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尝试换位思考,是否会让我们的医生更负责,更有耐心,态度更好?患者更配合,更理解,更支持医生的工作?孔子“恕”道的思想是否能够让医患互相尊重,彼此理解?若你我做到,是否我们就能迈向孔子所讲的“医患大同”!

  啊啊人们总希望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是完美的,完美的生活,完美的朋友,完美的工作。这一个个完美的要求却无形中违背了这个世界不完美的客观现实,生活有遗憾,朋友有缺点,工作有压力。当我们面对这一个个不完美时,翻开《论语》,倾听孔子给子贡说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生活和他人不再那么苛刻,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怀抱同理心,那么我们便可以陪伴这位老人,与他的思想和智慧在华夏文脉的传承中继续走下去。到那时你会发现生活充满阳光,整个世界都变得宽广,因为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换位思考,释放自己,善待他人。

读《论语》有感3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值得观察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它们,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奥妙。再往远处看,那娇艳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风中摇摆。于是,我拿起一个小型的烟花;涂上了美丽的颜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谋,老狼便从身上拿出一颗蓝宝石对奇奇说:“你可别小瞧这颗蓝宝石,它能给你变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还能逢凶化吉,请你收下吧。

  这两座山虽然高,却不会再长,我每天挖一点,总有一天会把它挖掉。”愚公的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记得我曾经在数学小测验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题目都不会做。回家后我也不管了。

  就在这时,妈妈拿了一本我已经读烂了的书,告诉我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气馁,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静下来,万变不离其中,多看书,仔细想一想,肯定能做出来。所有的`题目平时我要多做一些练习,关键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去战胜它。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论语》,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当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难,只要怀着一颗坚定的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当我们学到了知识本领后,长大后才能回报祖国。

读《论语》有感4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一些弟子言行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活动便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籍,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仁政”。

  《论语》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内容却十分广泛,有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言论,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宋代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它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论语》不仅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很早就传到了海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世人称为东方的“圣经”。

  这本书既可以让我们学习该怎么做人,遇到事情该怎么解决最妥当,对人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不讨厌你,还能从孔子的`话里体会到孔子对他的学生的良苦用心,学生们对学习的渴望!

读《论语》有感5

  两个孤独的生命面临着危险的境地,它们如果放弃的话,将立刻腐烂变为土壤,不再拥有那充满活力迎接阳光的生命了。甲种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它说:“我们已经被运送到了这无光的地方,不会有生存的希望了,认命吧,比现在在这儿挣扎好受一些的。”而乙种子却说:“虽然我们生来是默默无闻的种子,但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己作为种子的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多姿多彩,虽然现在身陷绝境,我相信,一定会有机会见到阳光的。”后来,甲种子消融在泥土里。

  运货的车来了,把乙种子运到了户外,乙种子便成长了。长出了油绿的叶子,开出了满树的繁花,引来了成群的蜂蝶。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自己,虽然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是很优秀,老师曾说过;无论在多么寒冷的冬天,与严寒抗争到底的永远只有松柏,它们的坚强和坚持让它们成为冬天里唯一的绿色,是金子,最终会发光。我相信只要我自己拼搏向上,也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蜡烛虽然生命短暂,但它的一生却因追求而发光,为人类提供了光明,力争使自己着的更亮,甚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停止,这与乙种子的精神多像!乙种子的精神让我心动,更加值得我学习。我相信追求不断,成功则会不断,我将坚持到最后一刻!

读《论语》有感6

  《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知。”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这句话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读《论语》有感7

  这个暑假看完了《论语》这本书,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之前全不知是什么意思。在略读了论语后我似乎也有获益匪浅的感觉。

  《论语》是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他的学生日常言语所撰写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因为有孔子才会有今天的《论语》。《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对我们的用处之大了。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这是教给我们学习方法啊,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是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啊!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教会我如何孝敬父母。而能使我一生受用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我的“圣经”,我更会牢记在心。

  我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到《论语》,可以是生活上、改正缺点上,珍惜时间上、学习上以及孝敬父母等等,都可以用到《论语》。《论语》的用处可真不小啊!这么一读,我就知道为什么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因为《论语》的用处真广,什么地方都能用得到。只要读了一小部分的论语,并且理解了,用上了,就会使人一生都受用不尽。

  有时经常听到有些人怨天怨地,怨自己没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怨自己运气不好,做什么事都不顺。其实这些人生活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看到生活过得比自己好的就心里不平衡,自己没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真正生活艰苦的'人们很少有怨言,而是默默地工作着,生活着,他们用他们的勤劳,他们的质朴,过着普普通通而又充实幸福的生活,他们很满足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去和别人比较什么,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当一个人不去妄想而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着,他们就很快乐了,也就是知足者常乐。现实就是这样,出生有贵贱,能力有大小,但生活的快乐不快乐,知不知足就要看每个人自己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妄想,要自己去努力去付出。妄想是无止境的,生活在妄想里的人他们对生活是永远不满足的,所以他们活得很累,他们要攀比,他们虚荣心强,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好,他们永不知足,所以注定他们永远不会快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生就在于学习,不分贵贱贫富,让我们学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体味快乐吧!

读《论语》有感8

  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 语。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

读《论语》有感9

  《论语》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

  《论语》中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给予了我们人生发的启示,有的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要会善于学习,就要不耻下问,《论语》中有一句话:“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是曾子曾经说过的话,含义是:一个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向没什么能力的人请教,一个人很有学问,还向学问少的人请教。我想: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愿意好好地去领悟知识,愿意“不耻下问”,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不过是一种难得的态度吗?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与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学习,也说不定能给人启发。曾经有人问一位学者,你是在哪儿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的?结果大家以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幼儿园,这就是孔子和他学生眼中的“学习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论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亦。”意思是:一个人孝敬父母,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的确,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级不是一个含义吗?———细心为别人呢着想,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训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细想想,其实父母是为我们好。其实,孝敬不一定是让父母丰衣足食,为他们多着想一点,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读完这句话,我回想平时为父母做过的事,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孝敬的含义。

  《论语》,这本拥有无穷奥妙的书,带给了我们无限启发,告诉了我修身养性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争取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论语》有感10

  这个学期,我们背了一本国学金典名叫:论语。俗话说,背一本论语,管理天下都用不完。当然,我虽然只背了半本,但却让我受益深浅。

  给印象很深的是这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中情谊,而小人看重利益。人不能总是看中利益,友情比利益更加重要,利益只为了自己,而 友情却可以和大家分享。

  当然,这一句的道理也很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话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要用自己的言语误伤了别人, 行动快捷对自己的好处也很多。

  然而,还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做自省,反省自己,不让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意思是 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所以做事之前也要为别人找想。

  这就是在我背论语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则。

读《论语》有感11

  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 语。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精华,书中讲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一生去慢慢体会。

读《论语》有感12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

  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

  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读《论语》有感13

  在没有学习《论语》之前,我自己经常问自己,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一个我?……

  也经常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使自己徘徊不前;有许多困惑的问题,一时无法悟明。

  学习《论语》之后,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思索,虽然没有彻底悟透,但是,已经找到了思想的根源,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待事物的态度。

  《论语》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阐述着国人内心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做什么样的人?《论语》思想的核心:做人。建设精神家园首先要读《论语》。读《论语》,学做人。追求为人大道。不局限于职业、事业;不局限于成才成名;也不局限于物质生活享受。先做人,后做事;先做好人,后做贵人、名人。

读《论语》有感14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们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以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

读《论语》有感15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读后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论语读书心得06-21

《论语》读书心得03-13

论语读后感08-13

《论语》读后感09-03

《论语》读后感【必备】08-26

论语读后感(精品)08-04

[优选]《论语》读后感08-11

论语心得读后感06-24

(优秀)论语读书心得15篇07-30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