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读书笔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1-11-23 11:22:0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

  《浮生六记》或许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东西,特别是男人。芸娘不易做来,来世的事,会不会有人提前拒绝?这也没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所谓情投意合,所谓举案齐眉,闺房里的旧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第一可爱的女人,也难怪有人对我说“芸娘不好当”。

  不好当,感染气息总是好的。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不期的人和事。比如某个人,起初对他的了解是空白的,如今,隔岸观火,只见得烟雾,近不得身。探多了,还被染指“好奇”。好奇有什么不好呢,又不是专为觅你隐私而去,不准,我也不会兴叹,懊恼、惆怅之后,不作罢又能如何?

  当时,遇见他,却是每日一点一点的收紧,又一点一点的诱惑,终成为其囊中之物。若是锦囊也罢,就怕是一塑料袋,毫无透气性,窒息而亡。亡也无畏惧,就是时间一长,不亡,大脑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经。

  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华年,都积攒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没有如期完成。好似学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直面。读书、听音乐可以让人安静。前日下载的歌胡乱的,看来要重新来过。其实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机,长时间的听音乐,听力已经严重不行了。电脑播放上班时间是要顾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读书却是随时都可以的,心又焦着事情,也没读几个字进去。敲打键盘估计是最安全的,身边的同事已经习惯我敲打键盘都不来搅我,否则,会遭辣脾气。

  宝玉和黛玉在花树下读《西厢记》,两个人的相约,无声,其香也是久远的。斯人想必欢喜这样的性情。芸娘与君亦如此,读书议文忆事怀情。好景总是不长。好歹也有过。

  “与君不曾半日赋闲,纵然安排那样的时刻,想听君一席言,想与君谈古,君却移情别意,不予理睬我的缠绵。其实,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肤之间的相亲,两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静下来的安逸,才是最宝贵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读来,依然动己心弦。

  被人忽视的细节,又或许是他人刻意湮灭的细节,只能说明我与君心未能息息相通。又如何的相惜,相亲,相爱呢?

  读六记作什么呢?囫囵留下的痕迹,惹得疑惑团团生。芸娘为何与君生离死别?死别是命运里的事情。生离,该是宿命了。世有才情的女子多是坎坷的命运,如此,我还是做个不读书不识字不作文的女人的好,平淡的肉身,至少苟且的时间长些。长些又有何为?心灵的枯萎和灵魂的走失,空留肉身,有何意?横竖左右,一个“难”,何以了得?

  芸娘是一切男人梦想的女人。也难怪君之前说那话了。我不是君梦想的女子,梦得太迟也没什么,就怕不曾梦过。也不会去刻意努力做芸娘式样的女子,我本是我,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为,君怕更是不喜欢的了。

  “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果真有这样的闲情,那真是只有人间桃源有。十丈红尘,哪许人心如此得闲。纵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间事,与君同看花也不失来人世一遭。

  小闲情,小矫情的心致偶尔歇在眉间心上,如品茶般,万般赋闲之后方解其中味。何况,同与佳人往?不多,不多,时日不多也。

  沈复是一个喜小饮之人。诚然,梅花盒的发明尽显芸娘灵心巧手,只要动了情用了心,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对心爱的男人做出绝色的美味,腾出浪漫的氛围。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来,只有铜钱草还在努力地为我绿着。秋时采回来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责备,指责我不擦去,脏了桌子,我并不理会,一意孤行让那些黄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过冬的。再说,去年的风信子已经发芽了,春来,想必会开出紫色的花。养了三年的风信子,大蒜一样的,花谢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种,还是年年复活,春来开会。我的小闲情,不精致,这些许年一直在续着。

  芸娘收集断简残编。每日,我写闲字断章。不过,芸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单一人的。

  芸对名利看得很淡,生活无论富足落魄,都从未鼓励沈复读书做官。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无奈身在红尘中。但“理想”是关不住的,很幸运,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晓得,我又多情了没有。

  “沈复何其有幸,娶了这样一位贤惠体贴又兰质蕙心的妻子。同样,陈芸也何其有幸,嫁给了沈复,从此拥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难与共的丈夫。”

  于厮,我错过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着江水、隔着屏幕相望。时间长了,还不晓得谁先厌了谁——君,终是不欢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芸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陆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红酥手”,纵然长年卧病,也要不离不弃。所谓相濡以沫,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2

  《浮生六记》一书大约称得上是玛丽苏小说了,一幕幕都美好细致到像是虚构出来的岁月静好,然而,它都是真的……

  我小时候曾花过很长的时间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没有网络,没有电,世界不大,劳动力少,要干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干活便是寒窗苦读,我那么想便得出了结论——古人过得很无聊。而《浮生六记》读下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大错误,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过成诗。只要有心。也许只顾享受人生算是一种自私,因为现在人们约定俗成,作为收到恩惠的人,我们要报养父母,善待子女,这点没错,但是何必为了积累大量财富而将自己变成一个赚钱机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轰轰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丝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于怎样算是平淡,因人而异,有人日花斗金才算是一种平淡哩,而那时他们为自己奋斗时也会获得快乐。

  沈复和陈芸可以说是古时夫妻里的奇葩了,正是这点与众不同给了记录他们生活的《浮生六记》闪光点。复和芸的爱情,坚贞浓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为开放的现代,他们都是独特的,这是他们的超前点。我想他们的爱情独特大约得益于沈复的不羁洒脱和芸的保守聪颖知进退,两人缺一不可,否则这样的恋爱便谈不成,否则他们就没有这般的情义深重。

  另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的脑洞。巧妙利用身边的平凡事物做出诗意的生活——就和他们的性子一样。沈复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跃跃欲试,不禁感慨,怎么会有这般精致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仪式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于是乎通读下来,书边的空白区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这样的批注:“妙哉”“天啊”“nice”。复和芸两人真真是活得开朗有趣了,那许多的前卫思想,难怪有人评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约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是了,我每每会发出“知音啊”的赞叹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复的文笔并不如大师般有许多讲究,就像两个朋友间互相交流,平淡叙述,讲些生活的小细节,讲历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细节,这是幸福。

  《浮生六记》合该六记现仅余四记,读来觉其似一画卷,一幅市井画卷,没什么国仇家恨,就是日记一般的流水账,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无穷,打动人的是日常里的柴米油盐。现在有很多小说早就失了味,为了吸引读者尽取些超脱现实的材料,这与神话有何异呢。

  就是可惜,复和芸的舒服日子没过多久,后来他们便是在苦中作乐了。坏人很多,但心地真诚善良的亦不少。综上看来,生活其实古往今来差不多,过成怎样由自己说了算,无关钱财,只关于心。

  命理万化,虚诞与否仅由己。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3

  “《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

  在未读《浮生六记》时,我认为的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一定能恩恩爱爱一辈子,但《浮生六记》却让我看清了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夫妻。沈复与陈芸前半生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可以说是“教科书级的恩爱手册”。但后来遭遇变故,被父亲逐出家门,在外颠沛流离,生活困顿,但二人依然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直到最后陈芸客死他乡。

  陈芸很美,不仅是瘦不露骨,眉弯目秀的美,也是心灵的美。放在现代,我觉得陈芸一定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宝藏生活博主。她亲手做衣帽,摘梅子酿酒,用植物做屏风,做竹帘,做梅花盒。她既可以是红颜知己,又可以是浪漫情人,多才多艺,感性风雅。从夫妻二人的点滴生活细节,可以感受到他们真挚的爱情。他们还打破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和教条,让我们还能看到超越时代的勇气。这对夫妻做了现在看似平常、当时却不敢想不敢做的尝试。比如说,芸娘女扮男装去看灯会,并与沈三白以“表弟”相称。她自强自立,在父亲病逝,家徒四壁的情况下,仅靠一个人做工,便撑起了一个家。这也难怪林语堂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生活不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面对布衣粗食的生活,陈芸从未觉得苦,她总能用她的蕙质兰心,给生活添点情趣。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很多时候,在经过生活粗暴、苦涩的磨砺之后,很多人只能俯下身子,忘记了生活的初心,眼睛再也看不到美的东西。

  淹没于真实生活的爱,大抵不是一眼就心动的轰轰烈烈,而是你在我身边肩并着肩,手牵着手,是我说唐诗,你懂李杜,我说汉赋,你知相如,我们仰慕着彼此的才华,又成为彼此心中的一叶舟。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

  一个落魄文人的精彩自述,一段恩爱夫妻的动人故事,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深受无数读者的青睐,甚至赢得了“小红楼梦”的美誉。

  《浮生六记》为何如此受欢迎?首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和作者沈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其次,清新、隽永的文笔,也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我最爱读的是前两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虽然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在沈复的笔下,却又是如此妙趣横生、清雅脱俗。阅读这些文字,我的心中充满着喜悦之情,这样的生活,令人心驰神往。沈复夫妻之间两情相悦而又意趣相投,更令人羡慕不已。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丝毫没有察觉到,沈复的家庭中已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在“坎坷记愁”中,我们才看到他的家庭生活由小康而沦为赤贫的过程。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人生中最为悲惨的遭遇,偏偏都降临到他的身上。这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

  无论是在作者生活的清代,还是在当今的社会,沈复都只能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事业上一事无成,与原生家庭矛盾激化,生活中常常会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需要友人接济方可勉强度日。就是这样一个失意者,却并没有怨天尤人,悲观厌世,反将清贫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是他的达观与从容,帮助自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丰富的内涵,高雅的品味,广泛的爱好,将他从眼前的困境中抽离出来。他的文字,精致、简约、生动,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其极高的文学素养。他于园林设计、花卉栽培可称得上行家里手。他还是一位画家,曾开过书画店,并借以谋生。可见其绘画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他在“浪游记快”中写道:“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即使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能做到这样,也属不易。更难得的是他对各处风景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愿人云亦云。寄情山水,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陶冶性情。让他原本不羁的性格变得更加洒脱、奔放。

  仅从种种遭遇来看,沈复是不幸的。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他又是非常幸运的。他有幸遇到了人生最好的知己与伴侣——芸娘,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不离不弃。有了对方的陪伴,清苦的生活也充满了温馨与甜蜜。

  他留下的这些文字,跨越遥远的时空,感动了无数的后来者。如果他泉下有知,也会颇感欣慰吧。

  人生的幸与不幸,有时还真的很难说呢!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5

  对芸娘,对《闲情记乐》的欣赏和喜爱,才学浅薄,词枯言寡的我,已到了无以复加,语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作为结语,才不至于毁其形象,沈复与妻子芸娘并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挥霍无度的享受,并没有沉湎欢娱的闲情,并没有风流浪漫的传奇。但是,我最欣赏、最钦佩、最注目的是他们的: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这也是我这类感性女子所向往和需学习的精髓所在,无论是夫妻相处之道,还是为人处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在何种环境下总能过好简单,质朴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无论在人生情感上遭遇爱情、亲情、友情的何种误解和失意,我还是一样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对人生,笑看爱情,还是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写在这个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给自己,给你们。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6

  苏州的沧浪亭每日晚间都会上演实景园林沉浸式昆剧《浮生六记》,我在最早公演的时候就去看过,很别致,放上几张照片,可见一二。

  不过,其实随着深入阅读《浮生六记》,却又觉得,论到别致,剧曲尚不及书中一二。

  沈复的原文虽然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但是并不难读。不过,出版社为了普及这本文字,还是请张佳伟先生进行了白话翻译,阅读体验更为流畅。较佳的阅读顺序是,先读白话文,体验故事之美,然后必须再读原文,体验文字之美。(心中对故事梗概有了理解,文言文读起来完全没有障碍,如行云流水般。)

  本书之所以得以传世,最精华之处,是书中关于日常别致生活小情趣的记载。沈复虽然出身书香,但家底并不丰厚,且不得父亲宠爱,因此娶妻自立门户后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称为拮据。在这样的家境下,沈复和妻子芸娘依然利用有限的资金,过出了自己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书中有几处描述特别有意思。

  一个短故事,荷花茶

  夏天荷花初放时,晚上闭合,白日盛开。芸便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来泡茶,香韵尤其绝妙。

  一个长故事,花中对饮

  苏州有南园、北园两处好所在。菜花黄的时节,我苦于没有酒家可以作小酌之饮。如果带着食盒去,对着花喝冷酒吃冷食,那是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有人商议道,不如就近找地方喝酒,或者看完花回来再喝酒,可一寻思,终究不如对着花喝热的来得痛快。大家商量未定时,芸在旁笑道:“明天你们各自带好份子钱,我自己担着炉火来。”大家笑着答应了。

  众人走后,我问芸:“明天你真的自己去么?”芸道:“不是。我看见市井中有卖馄饨的,他的担子里锅炉灶,无不齐备。何不雇个馄饨担子去?妾身先把菜肴烹调端整妥当,明天到了地方,再一下锅,茶酒两样都齐全了。”我道:“酒菜倒是没问题了,却没有烹茶的器具。”芸道:“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着罐柄,去了馄饨挑的汤锅,把砂罐悬在炉灶上,加柴火煎茶,不也很方便吗?”我大为赞同,鼓掌叫好。街头有位姓鲍的,卖馄饨谋生。我们出了一百钱,雇了他的馄饨担子,约到第二天午后出发。鲍先生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看花的诸位到了,我把前因后果跟他们一说,大家一起叹服。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出发,带着席子垫子,一起到了南园。拣择了柳树荫下,团团围坐。先把茶烹起来,饮完茶,再暖酒热菜肴来饮食。当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在路上来往,蝶蜂乱飞,让人不饮都要醉了。酒肴都烫热温熟,大家坐在地上放怀大嚼。挑担子的鲍先生挺不俗气的,便拉了他来,一起饮酒。游人见了我们,无不啧啧称羡,赞我们想法奇妙。酒食用罢,杯盘狼藉,大家各自都陶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歌,有的长啸。红日将要西坠,我想吃碗粥,挑担的就去买了米,现煮了粥,吃饱了肚子才回家去。芸问道:“今天这次游玩,可开心么?”大家都道:“若非夫人,一定不能这么尽兴。”大家欢笑而散。

  我们经常会说起一个词,叫作“生活的仪式感”。我认为,那么沈复的妻子芸娘,应该就属于,用小小的心意,过出生活的仪式感。

  而正因为这小小的心意,无数人被感动,《浮生六记》也因此被流传。

  写在后面:

  其实,《浮生六记》并不是一个只有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沈复也并不是一位始终如一的如意郎君。恰恰相反,除了第一篇章,后面有很多很多让人觉得忧伤和愤怒的部分。比如,喜儿的一片痴情,结果只被这位男子骄傲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可是,这也是古代价值观的一部分吧。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7

  我很少读传记或者小说,昨天看到《浮生六记》的封面——群山环绕,白云悠悠,顿觉优雅淡然,宛如世外桃源,似乎可以让我暂时脱离这凡尘俗世,寻找到一方净土。

  于是开了盏灯,读到停不下来。

  沈复无疑是幸福的,他放浪形骸,自由不羁,骨子里特别爱游山玩水,不太被凡尘俗世所扰,即使没钱依然要快意生活,邀请一众好友饮酒作画。

  那个年代车马如此之慢,他居然都能走遍很多地方,看遍世间无数美景;且娶得贤妻,志同道合,即使被公婆冤枉赶出家门无钱治病,典当首饰也要供老公与朋友饮酒玩乐,从未埋怨过他半分;虽然弟弟无情倾吞全部家产,但还有不少好友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出手相助,也算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明。

  但最终因为他的无能和懦弱,妻离子散,儿子夭折,老婆病逝,父亲遗产也被弟弟抢夺一空。

  人生,很美好,却也很坎坷艰难。

  除非有人永远罩着你,护你周全,不然如果不早做打算,积累生存必须的钱财或者资产,随着年龄的增长,终究会被现实拖垮,凄惨了结余生。

  成年后,所有的天真,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如果能保证这个人一直存在,你可以永远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用担心材米油盐,不用考虑买房买车,可以随时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资本够,无所畏惧。

  可是普通老百姓哪会这么幸运,即使父辈有一定资产,放在现在,通货膨胀这么严重,各种物价水涨船高,不管是生活成本,居住成本,教育成本还是医疗成本,哪一项不是特别昂贵,再怎么余粮丰富也经不住下一代坐吃山空啊。

  如果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争夺财产,可能更吃不了几年安心饭。

  芸作为老婆,真的是特别贤惠,没得说。不仅对无能的老公没有半点怨言,甚至还亲自张罗帮老公纳妾!娶妻如此,可能是所有男人的梦想吧。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人需要吃饭,会生病,需要钱!

  一味的袒护和体贴如果能换来老公的觉醒和发奋图强自然最好,但是人不经历巨大变动是很难改变的。

  她给了沈复一个永远的温柔乡,虽然沈复后来也知道节俭,知道要赚钱,但是一来太晚了,到了那个年纪,错过了很多机会,再想翻盘就很难了;二来,他的改变也只是被动改变,并不是自己主动思考,发奋精进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最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改观。

  芸死后,沈复跟着琢堂做事,在闲暇时间依然想的是哪里有快活的景致,哪里可以愉快的玩耍,却从来不记得母亲还等着他匡扶家业。

  利用闲暇时间,去做点生意,赚点钱,多找些出路,不好吗?

  活到四十多岁,依然没有搞清楚钱的重要性!也没搞清楚作为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如果不是因为没钱,又怎么会妻离子散?儿子如果能一直在身边,夭折的概率是不是会小很多?如果儿子一直在身边读书,是不是可能会有另一番天地?如果有钱,直接搬出去住,不听那些闲言碎语,不用舟车劳顿逃到朋友家,一家人在一起心情愉悦,老婆是不是可能多活几年?女儿是不是可以嫁的更好?

  由于书卷残缺,后面沈复的人生究竟如何,没人知道。不知他是否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作为丈夫的责任,作为爸爸的担当。

  人生不仅仅有兴趣爱好,还有很多关卡磨难。而人生绝大部分的关卡磨难,都可以用钱解决。想要绝对的快意生活,前提一定是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否则就是自私无能,最终只有让最亲的人买单,而这些买单的代价往往比较大。

  享受生活没有问题,但是也千万不要忘记了,钱也特别特别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比快活更重要!钱,才是根生立命之本!

  当然,我无意批判,毕竟一来我没有资格,二来他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确实能给后人很多借鉴参考,也算是公德一件!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8

  《浮生六记》这本书初为伍智红所推荐,是在聊《金瓶梅》时她说这本书据说也略有香艳文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之后却被它感动到数次落泪。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作。沈复字三白,苏州人,少时家境尚富足,后面没落,生活颇为贫苦,职业为幕僚,文人一枚。此书共分为6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之所以将“闺房记乐”放在卷首,作者坦言是因《关雎》这首爱情诗为《诗经》第一篇,这也是我最为欣赏的一卷。

  沈复其妻名陈芸,他叫她“芸娘”,芸娘是大他十个月的表姐,长相娴静,性格温柔,且聪慧,刺绣之暇,渐通吟咏,少时便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两人从小感情就很好,新婚初期,沈复外出求学,心中却对妻子百般思念,老师看出他的心思后,数月之期便“出十题而遣余归”,他在这段求学期内也是度日如年。“居三月,如十年之隔”。一到家,两人相见,便将周围一切置之度外,双手紧握未通片语。正如秦观的《鹊桥仙》中所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芸娘善烹饪、刺绣女工,也懂诗文,两人相伴时,是爱人也是知己,偶有言语互戏,为生活也增添了不少情趣。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芸娘有一次在沈复的建议下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共逛庙会,因为女子出门不便恐惹非议,但没想到竟然真的无人识出,她无心将手搭在妇女肩上,让妇女怒火中烧,直到她脱帽说“我亦女子耳”,众人才转怒为欢。这一段读起来挺有意思的,电视剧中女扮男装是多么明显,我们常想那些人是有多瞎才看不出,而今看到这原来真有这种识不出的,感到震惊。

  还有一节生活片段是写夫妇两人搬到别处避暑,邻居是一对老夫妇,待人十分友善,两家人相处十分融洽,一起钓鱼观霞,吟诗作对,妇女温酒做饭,晚上月下对酌。附近种满了菊花,虽身着布衣,但心中不忘诗酒,生活充满诗意,好似一对神仙眷侣,令人羡慕不已。但这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磨难终究还是将他们拆散。

  芸娘还曾给丈夫寻小妾,见憨园喜爱不已,只可惜后被人抢去,这导致芸娘染上血疾,最后也是因这个病去世。其实这一点我是有些不理解的,向这种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心得有多大才能容下第三人来分享丈夫的爱啊,为丈夫寻小妾这种事,正宫娘娘都不会去做吧,正常人不都是怕丈夫寻小妾么,因憨园被别人抢去而生病去世,我觉得芸娘死得有点过分啊。

  两人虽然琴瑟和谐,但文人总风流,沈复外出游玩时也和朋友找妓女,一起饮酒赏景。沈复在提到这件事时,写到自己因不逼妓女吃酒,对她们总是温柔以待而受到妓女们的喜爱,那种待遇是多少有钱人都享受不到的而十分得意。晚上,沈复揽妓赏月,心中还想着要是芸娘也在此共享美景该多好。这也是我觉得沈复配不上芸娘的地方。我们中国有个很坏的传统,就是男人就该三妻四妾,女人就该忠贞不二,导致现在男性出轨人们都是劝女性隐忍,“男人么,这很正常的。”

  在《坎坷记愁》这一卷中,作者写到他生活的窘迫,人生百态。父子兄弟不和,友人背叛,妻死子夭,算是很悲惨了。也许跟自己当时的心情有关吧,看到这我好几次都湿了眼眶。芸娘死得很凄惨,两人生活贫苦,她躺在床上最后只留下“来生”二字,便香魂永逝。“当时是,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存心欲碎。”甚悲。

  而后写到儿子逢森、父亲都去世了,让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沈复和富贵一样,并没有因亲人的相继离世就也想从人间解脱,当然他有过出家的念头,但女儿说他尚有亲人在世,不应如此。沈复确实没有消极度日,我们可以从卷六《养生记道》中看出,他还是想健康地活着。在这一卷中他提到了不少与现代健康养生相符的观点,如:“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尤戒多,食不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继接。”“试听行坐不可久。”还有些虽是说健康,但也有人生哲理的:

  “今欲安心而却病,非将名利两字涤除净尽不可。”此为淡泊名利。

  “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者自乐;将劳役者比,则有限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者自乐。’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此为遇事淡然处之,把心放宽。

  “闲时无事之人,整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也。”不读书心神无所寄托,容易想多,故杨绛先生说,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想得太多,而读得太少。

  “无论何种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乐之精神。”英雄所见略同,实习的最后一节课我也跟学生说,不管你今天有多么不快乐,你总得找到快乐的入口,总要有那么点事让自己开心起来。可道理都懂,自己却做不到。

  还有关于读书的。“知强记之心,速欲之心,夸多斗靡之心都必须要剔除,如此方能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沈复的这本《浮生六记》记录了自己的生平、生活、情感,很朴实,言语很清新,令人有感动之处,也有让我不太认可之处。明清时这种平淡清新的文字还是挺多的,日后要阅读张岱的作品,以及《浮生六记》的同类作品《项脊轩志》。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9

  我问“怎么说呢”?。芸曰:“他不是《琵琶行》的作者吗?”我笑曰:“这也奇怪了,你太白是你的知己,白乐天是你的启蒙师,我恰好字“三白”是你的夫婿,卿与“白”字是何等有缘啊”。芸笑着说:“与白字有缘,将来恐怕白(通别,吴语白别同音)字连篇啊”我们便互相大笑起来。我说:“卿既然知道诗,也应该知道赋的可取可弃之处吧?”

  芸曰:“《楚辞》为赋之祖,妾学识浅薄,不能理解。就汉、晋代人来说,调高语炼,好像觉得司马相如为最好”。我戏说“当日卓文君之所以嫁给司马相如,也许不在司马相如的琴声而在司马相如的赋上了?”我们两人又大笑方休。

  我性格爽直。落拓不羁;芸则腐儒,拘束多礼。我偶尔为她披衣整袖,她必连声道“得罪了”;或者有时为她递个手巾或者扇子,她必起身来接。我开始讨厌她这样做,说:“卿想用礼节来束缚我,你没听说过“礼多必诈”吗?(诈,虚假)芸红着脸反问我:“对你恭敬有礼,为什么说我虚假”?我说:“恭敬在心,不在虚礼”。

  芸说:“至亲莫若父母,对父母难道可以恭敬在心而外肆狂放?”我心里有愧,说“我前面说的话都是开玩笑呢”。芸曰:“世间多少夫妻反目都是由开玩笑而引起的,以后不许冤枉我了,令我郁闷而死”。我将芸挽之入怀,抚慰她。她才解颜为笑。从此以后,“岂敢”“得罪”竟成了我们倆的常用语气助词了。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二字出自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全书与妻“芸”和丈夫“三白”的夫妻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可爱的女子和一段令人向往的诗情画意的夫妻生活,然而这段世外桃花源般的生活并未持续许久,最终被现实打破,佳人化作一缕青烟,生者从此扰扰嚷嚷,不知梦醒何时耳。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曾经提到过此书,说书中的女主人公“芸”是最可爱的女子。当时曾经觉得好奇,大概是读书不多,我能想到的书中可爱女子就《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班奈特。而看完此书的前两章,“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后对芸的可爱结论完全赞同,甚至畅想我要是男人也要娶个芸这么可爱的女子。

  全书写描写芸可爱的趣事特别多,芸因为想去庙会看花灯,于是女扮男装称是三白的堂弟。正沾沾自喜,游遍庙会竟无人认出,突然偶遇一熟悉的女眷,芸竟直接上去打招呼,身子一侧,依在了夫人的肩膀上。夫人大惊,旁边的丫鬟怒曰“你是什么人,如此轻狂,不知法纪?”芸一看情况不妙,立刻脱掉帽子和鞋子,抬起脚丫给他们看,说:“我是女子啊。”旁人面面相觑,然后哄然大笑~

  芸爱吃臭腐乳和卤瓜,三白笑她“狗没有胃所以才吃粪便,因为它不知臭”芸强行用筷子把卤瓜塞到三白嘴里说“我都做了很久的狗了,就委屈你尝试一下。”并一本正经地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芸喜欢在发间别上茉莉花做装饰,即美观又香气袭人,三白笑曰“这茉莉花的香味竟盖过了屋里佛手的香味。”芸说“佛手是香料中的君子,香味清醒脱俗,似有似无;茉莉则是香料中的小人,香味有点谄媚。”三白问“那你为何近小人而远君子乎?”芸笑着说“我笑君子喜爱小人啊?”

  芸素来豁达不拘小节,一日与三白一起在桥下与船娘饮酒至深夜,次日朋友之妻告曰“听说你丈夫昨日在桥头与两失足妇女饮酒到深夜啊。”芸笑曰“确有此事,其中一个就是我。”

  芸不仅可爱还是一个聪慧又有情趣的女子,对诗词歌赋也颇有天赋,年少就曾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三白从湖边拾得假山的石头,她亲自用石墨画上纹理,种上藤萝做成逼真的盆景,与三白一起畅想老来隐居于此山,在山的这头建上小屋,那头引入溪水。在乡下避暑的日子,芸利用豌豆花制成格子花架放在窗前,靓丽可爱,既能遮荫又不会挡住风和光线。因为家境不富裕,芸会裁衣还会刺绣补贴家用。三白爱喝酒,芸制成梅花盒,盒子呈梅花型,每格放一个白色的磁盘,磁盘里放些精致小菜。三白爱花艺盆栽,芸又建议花虽美但少了些灵动,夫妻两人又制作昆虫标本把昆虫固定于花叶上,使盆栽更加生动。芸还会制作莲花香片,把茶叶放入荷花的花苞中待次日荷花盛开取出茶叶,再用荷花上采集的露水烹茶,茶清香扑鼻。

  芸素爱美,对美的事物和人都特别痴迷,一日听说三白的堂弟得一美女,芸欣然前往想看,事后摇头“美则美矣,少了些韵味。”堂弟戏谑“难道你打算将来给三白纳一个又美又有韵味的美女吗?”芸竟然之后真致力于给三白纳一真正的美女。后来一次在虎丘偶遇江南名妓“园”,特别高兴地说“终于找到一个又美又有韵味的女子了。”芸欣然与之结伴为姐妹,并赠送翡翠镯替三白做聘礼。然最终园辜负了芸的好意嫁与富人之家,芸伤心落泪,也竟因此被公婆诟病结交不良女子,为日后最终失去公婆喜爱埋下伏笔。。。。。。

  看第一二卷是轻松又愉快的阅读,然后看到第三卷“坎坷记愁”又难免惆怅芸的命运。真应了那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始芸淡泊名利,她的梦想是过像沧浪亭萧爽楼那样的生活,布衣暖,菜饭饱,一家人其乐融融不问世事的生活。然后现实生活并不是桃花源,需要面对的依旧是柴米油盐贵和人情世故,多情率真之人也多因情和真而伤,何况又是在那样的时代里。

  芸的悲切命运即是那个社会造成,也是芸本身造成的。芸太爱三白,在对三白的爱里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心为三白寻觅真正的佳人,与失足妇女结为姐妹被人诟病;因为担心三白与弟弟的关系不和,宁愿受委屈也不愿意告知公婆小叔在外借债的真相;因为三白的愚孝,擅作主张为公公纳妾,结果失去婆婆欢心;又因为伤了婆婆的心,心中自责写信给三白,在信中称公公为老头,让三白把此女送回老家。结果信被公公看到,勃然大怒驱赶出门,从此飘零在外,客死异乡。

  此书看到卷三实在是觉得惋惜,芸娘死后的第四卷已无心去看。在前两篇时还羡慕这样情意浓浓的夫妻生活,而看到最后实在觉得芸娘这样的女子嫁给三白有些可惜了。虽然三白对芸娘清深意重,未曾离弃,但到后期从芸娘遭遇委屈开始,他都并未给出半分解决方案。一生未给芸娘带来富贵和现世安稳也就罢了,在芸娘遭遇冤枉和委屈时未勇敢站出来替芸娘说话,只是眼睁睁看着这种悲剧的发生。身为长子,明明应该承担家庭重任,却因过于清高任由弟弟胡作非为,家道中落;身为丈夫,完全没有照顾好妻子儿女,妻子飘零在外重病而亡,女儿草草嫁人,儿子早夭,自此以后浑浑噩噩聊度余生。

  全书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死别生离,悲切动人。可惜、可叹、又可悲!卷三之后再无心去看后卷。做女子可如芸之聪慧、可爱,善良,却不能太深情,太心软,沈三白虽好,却只能做吟诗作对之友,实不宜选为夫婿。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1

  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芸备小酌。准备邀月畅饮。晚上突然阴云弥漫昏暗了,芸担心地说:“妾如果能与君白头到老,月轮应当出来相伴才是。”我也觉得萧索起来。这时忽见隔岸萤光忽闪明灭千万点,穿梭于柳堤长满水草的水中小洲。我便与芸对联句以解心中郁闷。然而对了两韵之后,越联想越放纵,竟然想的离奇玄妙随口乱说起来。

  芸听了已经大笑地涕泪交加,倒在我的怀里不能成声了。这时,我突然觉得她鬓角茉莉花香扑鼻,因此我拍着她的背解释说:“想古人以茉莉花形色比作珍珠,所以可以插在头发上妆锦压鬓,岂不知此花必沾染油头粉面之气,其香味才更加可爱。连所供的佛手果香味也要退避三舍了!”芸即止住笑说:“佛手果乃香中君子,香味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花只是香中小人,必须借人之势才能挥发,其香味也像勾肩搭背的献媚之笑呢”。

  我说:“那么你为何而远君子而近小人呢?”芸曰:“我笑君子也爱小人啊”正说话间,更漏已经三更了,渐渐地风扫云开,一轮圆月涌出。我们倆都很高兴,倚窗对酌。酒还没喝三杯,忽闻桥下轰然一声,好像有人落水了。就窗细看,波明月镜,不见有什么东西。只听见河滩有只鸭子急忙奔跑声。我知道沧浪亭畔本来就有淹死鬼的传说,害怕芸胆怯,就没敢说出来。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2

  “事如春梦了无痕”,初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竟有许多感动,感动沈复与陈芸的爱情,羡慕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倾心他们的诚挚恩爱至逝世不渝,仰望他们毕生平常却心怀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浮生六记》六卷缺失了两卷,剩下的四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崎岖记愁》《浪游记快》,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交叉相联,所记所叙固然都是日常琐事,平铺直叙,却又情真意切,一点不腼腆作态,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渐渐拂面。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矢志不渝。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盎然,意兴飞逸。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两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

  十三岁时沈复第一次见到芸娘,两小无猜。脱金为约,她成了他的未婚妻,这是一开始的故事。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好。然而太美好的东西总是不能久存,他们约定的太早,难免过早散场。洞房花烛夜,两人比肩调笑,共论《西厢》。此夜春心动一处,不知今夕是何夕。这样像是密友重逢的爱情,这样互为心动的爱情,多少痴情男女想要,多少人求而不得,他们本来就是有缘的。陈芸以白乐天为启蒙师,幼诵读《琵琶行》而识字,以李太白为知己,爱他“姑射仙子”“落花流水之趣”。他们是如此般配的两个人。沧浪亭爱莲居里谈诗论赋,细说相如。他爱她鬓边浓香扑鼻的茉莉花香,爱她的多愁善感,心地善良。陈芸在沈母大寿上听到《惨别》等剧时的不忍,沈复看在眼里;陈芸对王二姑折花的调笑,沈复记在心上。启堂弟妇催妆缺珠花的时候,陈芸把自己的给了她,她不以这些在别人眼里送出便是可惜的东西为贵,却偏偏珍惜些破书残画,悉心装订,竭力搜集,她爱的他也爱。

  然而结局总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衣冠之家最后也没给沈复仰仗,而生在衣冠之家的沈复还不能给陈芸仰仗。因替人作保被人追债,竟至于被赶出家门。幸有友人收留,却终将疲于生计。布衣蔬食已是向往,家破人亡终成现实。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水晶,他们自己也像。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每个人都没办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文人们想要仕途的时候,仕途不顺;人们想要安居乐业的时候,流离失所;他们想要平平淡淡共度一生的时候,偏偏妻离子散。

  尘世中的我们大都渴望着完美,完美的恋人,完美的爱情,完美的人生。可惜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情。当爱情来的时候去爱,当苦难来的时候去承受,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些意外等着你,既然无法预测,不如真诚接受。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3

  《浮生六记》说是六记,因其中两记佚失,实则只有四记。而四记之中,一记谈游历,一记谈愁苦,最可爱之处莫过于它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记,偏偏两记中都多有关于沈复的妻子陈芸的记载。陈芸是一个颇有情趣颇为可爱的女子,才思奇特、构想妙趣,能用虫子做盆景,能做鲜花花屏,能置梅花盒,能以竹帘代栏杆,可算得上是心灵手巧、奇思妙想的女子。

  然而,这样可爱的女子,最终却穷困愁苦离世。读至坎坷记愁一章,作为一个女子也同时作为一个妻子和一个媳妇,我其实是愤怒的。陈芸所有的奇趣与才情都源自她本身,沈复在相处的过程中虽然与陈芸情投意合,然而生活却不仅仅只有风花雪月闲情记趣。作为沈复,标榜雅趣却对家庭、对家人逃避责任自私自利,可谓是为人夫中真真正正的自私自利男子,初看他仿佛卓尔不群实则以雅趣为皮以自私为骨,可谓是“陷阱”。

  沈复生于“衣冠之家”,居于“沧浪亭畔”可算中产,然而到后期甚至穷困潦倒挨饿受冻于途中。沈复这样解释原因:“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挥金如土”将责任直接撇给了自己的父亲。说自己“偶有需用,不免典质”“移东补西,左支右绌”,可是,沈复做了什么呢,工作之余“游河观妓”“费百余金”。筹钱路上,“沽酒御寒”“囊为之罄”。陈芸病后,汤药费用捉襟见肘,带病绣心经,沈复却押妓沽酒,真真是俭省的典范。为人子,沈复将不善生计经营的帽子甩给了父亲,将冷酷武断冤枉陈芸的帽子甩给了母亲,为人夫沈复挥金如土负心薄幸家有娇妻肖想纳妾,为人父沈复将子女安排尽数托于父亲,只顾叮嘱儿子“重振家声,全望汝也”,是不是像极了自己不努力却逼迫儿女努力的焦虑家长?

  以我的看法,《浮生六记》沈三白洗白之作也!他说,陈芸的离世是因为“恩爱夫妻不到头”怎不想想古往今来多少夫妻恩爱一生?若无憨园之事,若无沈父纳妾之事,若无沈复借贷之事,陈芸不见得离世那么早。同样的,如果沈复对子女多费心,持中守正悉心教导,完全可以耕读持家。逢森不必委身商贾学徒,青君也不必做童养媳。沈复可算是凭一己之力,坑害一家三口的始作俑者。憨园之事,他知晓且纵容,纳妾之事,是他委托陈芸一手料理,借贷之事,是他轻信小人担保债务。归根到底,所有的错都来自沈复,更准确一些则是来自他的自私,只顾自己游乐赏玩,不顾妻子儿女。动物尚且知晓,将食物带回巢中给配偶儿女食用,可沈复一直想的却都是文人雅士寻欢作乐,赤裸裸的将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之上,将家人花销让渡给他自己。

  所谓的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归根到底终究要落实到一饭一蔬之上,要落实到吃饭睡觉之上,若是无餐无床,饮风喝露天盖地铺的真情,是凭口灿莲花来证明和表达的吗?某些文人的爱,真是容易得很。沈复在陈芸死前说起元稹的诗,表达自己的忠贞。讽刺的却是元稹在妻子死后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反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是大唐第一渣男,一个是清代难得的白莲花,真真是隔着时空飘满了绿茶的芬芳。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4

  它也被称作晚清小红楼梦,书写了一段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书中主要讲芸娘是如何的好,俩人婚姻生活如何浪漫,以至让所有读者都爱上了芸娘,林语堂甚至干脆称芸娘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

  人人都说芸娘好,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沈复的付出,那简直就是个宠妻狂魔啊(此处略去一万字,就不剧透了。)尤其在封建社会那是十分难得的。

  我们要清楚“这世间,所有良好的关系都是相互成全的”。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夫妻二人之所以关系一直都能保持和和美美,那是因为二人都在认真努力的去经营。另外在经历过种种不幸后,沈复依然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一点是比较有触动的。

  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人生即使面对再多的不幸,只要心中有平和在,那就是最好的解药。生活中其实并没有什么能真正伤害我们的,而只要不能直接杀死我们的,最终都会使我们更强大。记得在《大秦帝国》中,秦昭襄王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王者的心都是伤痕累累的”。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苦难则为熬炼人心。道德经第七十八章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平和的力量就是这里讲的水之力,看起来极柔,然而却能攻破天下最为坚固的难关。所有的不幸和悲痛,一旦触碰到这平和之力,也会立时就被销化了。另外最后一章虽然不是沈复所作,但是干货却是实打实的,对于养生、养心极有帮助。

  今日不养生,明日养医生。这就是养生的意义所在。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保命。这样的事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就需要及早学习,并身体力行去保养顾惜自己的身体。

  对于道家“性命双修”的理念,一直都是比较认可的。对养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认真读一读第六章,在此就不多言了。

  既然本书被人称之为小《红楼梦》,那么必然是值得一读。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

  《春夜宴桃李园序》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历经世事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虚无鸡汤文的枯燥说教,已经激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波澜;公主王子、达官贵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打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一个浮华时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给浮躁的心灵找一个温暖的空间?沈复在其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忘却严寒酷暑、忘却风霜雨露,保持内心平静,获得永生幸福。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流传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泛泛说教,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将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富有亲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鉴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实现。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中下层,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过着如同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卖画维持生计,这种人很容易在我们身边找到影子,就如我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家境清贫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二人却志趣高雅,矢志不渝。平淡生活中他们且吟诗、作画,自娱自乐,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让整个略显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启示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这些普通群体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实现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容易引起广泛地共鸣。

  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序中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的确,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性情可爱、温婉贤淑的女人,既有为情窦初开而藏粥的聪慧,也有为追逐热闹而女扮男妆出行的大胆;同时,还能赋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奇女子。完全不似《红楼梦》中诸多女子,更与鲁迅《奔月》中描写的厌倦长期清苦生活而抛弃丈夫、独自升天的嫦娥迥然有别,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最温柔细腻闺房之乐”的记载。而这种幸福生活正源于二人两情相悦,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始能与子偕老。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相关文章:

1.《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2.《浮生六记》读后感

3.浮生六记读后感

4.《飘》读书笔记

5.《活着》读书笔记

6.呐喊读书笔记

7.《围城》读书笔记

8.背影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