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教学演讲稿
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稿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教学演讲稿1
中学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就应力求在音乐课上将艺术魅力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中喜爱上音乐课,使学生在音乐课中获得独有的愉悦感受。
在课型设定好之后,教师还必须用精彩的导言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它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并起到铺垫的作用,为整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导言的设计上,教师可以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像讲故事一样,将学生引到课堂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教具来展示音乐中的某些规律等,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可以把家中的碟、杯子等排列起来,按一定顺序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教师可以趁此时讲授相关的音乐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音乐课中的语言主要起着启发学生和为教学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成功将学生导入课堂后,教师需要用精美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的韵律美、意境美,以情出声,声声感人,而这正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冗长,就会干扰学生,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音乐。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首先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艺术气息,精练、明确,具有启发性。不妨让学生先尽情享受音乐,用音乐本身的力量去触发他们的激情,然后在他们感受音乐的空隙中,教师附以简短的描述,来引导学生欣赏乐曲之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主动的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去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途径表现音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与其它同学的协作交流、一起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我把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座位设计成“马蹄型”、“半圆型”、“圆型”等。上课时,教师可以来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一起解决问题;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为学生指点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淡化课堂严肃的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在更为轻松、民主的环境中感悟音乐。
在学生产生参与的兴趣后,教师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敢于让学生走上讲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成了课堂的主人,这种课堂中的学生压抑、沉闷,学习主动性无从发挥,甚至厌课、厌学。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绪,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聆听、思考、讨论、表演,让不同学习潜能的学生都能得到尽情地发挥,并使他们最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在我的课堂上,我喜欢和学生们坐在一起,成为其中的一员,必要时领唱,更多时间内作为“观众”,让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上台合作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创作歌词、编曲,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也使我更加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当一节课上完后,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如何?是否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师是否能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评价。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既是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新的音乐教育评价理念认为评价不是教育过程结束时鉴别、筛选学生的手段,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生的音乐评价错误的理解为仅仅是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多少、音乐技巧的高低。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音乐评价应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综合性评价。
首先,在音乐课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既注重学生音乐知识、技巧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其次,作为教师要容许学生差异的存在。在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出色的。作为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性别、性格、语言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尊重差异,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时,才可能激起学生学习、创造音乐的热情。
最后,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联系。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同时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持下,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建立起了对音乐、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也使我品尝到了“教学创新”果实的甘甜。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我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为艺术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
音乐教学演讲稿2
说句实在话,有好几年没有带音乐了,经验也谈不上,在这只简单地谈一些教学心得吧,请各位教师多指正。我主要交流以下几点:
一、在比较枯燥的欣赏和乐理课上,学生的兴趣比较低落,教学比较难开展。本人就大胆的在这些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讲,音乐课就是图个热闹----穷乐和。在学习竖笛后,为了培养学生识谱能力,让学生用竖笛尝试吹奏再唱谱,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再尝试给学生时间让他分组重新创作歌词,识谱效果会更不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注重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评价是个老话题,我在音乐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互相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别人的进步,优点,少提别人的不足,多肯定,少否定。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进步,闪光点,以此让学生会更自信,更有信心。
四、以身作则,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
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高深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让学生了解尊重。比如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认真倾听,在歌曲范唱时认真倾听,这些我总是记得自己第一个做到,让自己去感染学生,通过我的带动,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有了一定进步。
音乐教学演讲稿3
首先感谢各位教研员及各位音乐教师参加这次活动,更要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感谢孙海颖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新课改背景下常态教学音乐展示课。
刚才,各位专家、老师对孙老师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也是我学习的好机会,希望孙老师把大家的建议及时的总结、吸收,融入自己以后的教学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和教学水平。
下面我就孙老师的课谈谈我的看法:
一、抓住学科特点,引发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孙老师创设了以音乐问好的组织形式,即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尽快沟通师生情感,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铺垫。其实很简单的设计,就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一个简单的琶音(1、3、5、i、)上下行的运用,学生们从中领略了音乐的奥妙。一句充满温馨的问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感。体现了孙老师较深的教学功底。
导入环节设计的自然流畅。选择学生所看过、所熟悉的动画片的歌曲,让学生主动参与演唱,来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歌曲。多么简单、自然、流畅。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一理念。
二、以节奏为切入点,拉开学习帷幕。
要说组织、导入的环节,都抓住了音乐学科的特点,那么,接下来的学习环节则更是音乐学科特点的充分体现。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是一般人都认同的观点,那么孙老师以节奏为切入点,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也为学生尽快掌握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按节奏能读歌词,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弹奏旋律,学生就能模唱下来。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吗?创新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不要不相信自己的学生,关键是教师怎样去设计教学。我在好多场合听到有些教师埋怨说:学生怎么、怎么的不行,小学根本就不上音乐课,中学根本就……咳,好多了,对于这种诸多的看法,今天孙老师的课或者说孙老师的做法,能否给各位同仁乃至广大音乐教师一个启示呢?
高位置、轻声朗读歌词,更能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在这里你能想到这种做法就是在有意无意的调控学生的发声感觉吗?无论是读或是唱,你只要能调控学生能高位置、轻声就可以了,先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在演唱,怎样唱好听,你的做法就对头了。孙老师在课中采用这种方法,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但还要继续研究,真正做到:高而不喊,轻而不虚,让学生们的声音自然,结实,轻松、流畅。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境界。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孙老师利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了艺术处理,力求在力度、速度等方面进行变化处理。我看最精彩的是变换节奏的处理方法,更能引起兴趣,这是二度创作更高层次的`体现。可能孙老师还有更多的处理方法,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一一展示出来。但这样的艺术处理已经很好了。这为了学生们的创新想法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在孙老师的启发、引领下,学生们想出了更新的方法来表现歌曲,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吗?音乐课在大家创造出新的想法的实施中结束。可以说这是一节非常优秀的音乐课。
通过这节课,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更能体现出这一方教育者的课改决心和思路。大家通过听孙老师的课,学生们得到了哪些提高呢?我说,在音乐感悟、表述能力、表演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那么孙老师的课就没有缺憾吗?有,肯定有。那就期待着各位老师们通过我的邮箱,把你的建议传给我,我回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望我们携手前进,共同发展。
谢谢大家!
【音乐教学演讲稿】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反思11-26
音乐教学总结06-15
音乐的教学反思06-23
音乐教学反思06-25
音乐的教学反思 05-12
音乐教学设计05-06
小学音乐教学总结03-22
音乐对十教学反思05-20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8-08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