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话题作文合集七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生命诚可贵,爱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是什么?
鸟儿说:“离开鸟笼,飞向天空,自由飞翔,这就是自由。”
学生说:“没有考试,没有作业,没有老师、父母的拘束,这就是自由。”
弹指一挥间,我从幼稚走向成熟,已不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了,殊不知,自由也渐渐离我远去。
小升初时,本以为考上重点初中,就能轻松点,可现实呢?上了初中,面对学校严格的管理,老师严厉的管教,父母期待的目光,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不知不觉大了起来。学校为了能在中考名声远扬,老师为了让学生在中考有理想的成绩,给我们布置了“山”大的作业。经历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排名,一堆又一堆的作业,我们已经伤痕累累,叫苦连天,老师不但不理解我们,还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圣旨”。
翻开每天被安排得满满的计划表,自由分配的时间几乎没有了,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每天都在学习中度过,真是“学习烧不尽,烦恼吹又生!”
给我一点自由,我要去与伙伴们去“疯玩”;给我一点自由,我要躺在碧绿的草原上,感受微风吹过的气息;给我一点自由,我要……
我真想高声呐喊:“成长也需要自由!”拥有自由,小树定会成长的更高更强壮!自由就是万里晴空翱翔的海鸥,自由就是蓝天飘动的朵朵白云,自由就是无忧无虑的一只小鸟。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非故效颦于余秋雨先生,乃是由于此叹的由来已久的酝酿和不得不发的冲动。只希望叹过之后,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只是希望而已,何况已近乎一种奢望。
我不知道他何以会就这样丢弃了“诚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后。我不禁想问:他真的曾经思索过吗?余秋雨说:“只有当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后的边界,一切才变得深刻。
”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在生与死的边缘,曾经出现了这样一种舍弃“诚信”的“深刻”。这种取舍,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认同。
也许正是由于他曾经有过漫长的人生跋涉,他才会有了如是抉择?也许他是害怕了吧。说到诚信与风度,不能不谈魏晋。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龙质凤章”的嵇康何尝不是至诚至信之人?然而现在在哪儿呢?只留下临刑抚琴的慷慨与豪情,还有“《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凄怨哀叹。还有岳武穆,不是一样连同他的“精忠报国”、《武穆遗书》葬于黄土?他不能不害怕,因为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所以他在对历史教训的“思索”后,选择了抛弃“诚信”。千年后的人们毕竟对于英雄的悲剧有了淡化的念头,然而却因这教训而抛弃“诚信”,那么千年前呢?这样“诚信要不得”的观念该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呀!所以我这一叹,不仅在现在,也叹到千年前,那个人心尚古的年代。
我也知道历史,知道历史的教训。然而我会为保留“诚信”而不惜抛弃其他的六个背囊,甚至“健康”。我不要健康的肉体,而要健康的灵魂。没有诚信,灵魂便是一种残缺和卑琐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我宁愿它湮灭于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中,重新洗尽铅华。
没有诚信便没有历史。中国文化便是无数前代史家们的诚信碑载。所以,回顾历史的.所谓教训前,你应该先看到血与泪书写的“诚”与“信”,你不应该在用诚信的笔书写的历史的回顾中抛弃了诚信,你应该对自己说:诚信,自我而始。
保有这样诚信的念头,或许是由于我“跋涉”的人生尚短。或许走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会产生一种超拔念头。就像我们在高处看蚂蚁搬家,总会发现它们在择路上的诸多可议论处。不仅是诚信,当你面临任何一次生死抉择时都该有更深刻的思索。不要潦草地选择,否则那也是在潦草你的人生。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功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转折》、《包容》直到《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
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爱国爱民,满腔抱负,满心希望自己能谋官为民做主,却受到小人的奸害,皇帝昏庸听信谗言,贬谪李白疏远了他,疏远了一个伟大杰出的爱国诗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错误的认识,枉害了一代风流……
我的`心里默默流着泪,我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无言,只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呐喊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仰天长嗟:“天啊!奈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屈原被迫无奈,愤恨至极,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遥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认识,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呜呼噫嘻!
而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后代人永不会忘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试卷,失向来之李、屈……梦一场……
【点评】
作者以梦游者的身份,跨越时空限域分别“拜会”了徘徊在长江边的李白和徘徊在汨罗江边的屈原,他们均因君主听信小人谗言遭到遗弃和疏远,而投江自尽。文章认为,正是由于当时皇上感情的亲疏,才导致了两名伟大诗人的相继罹难。切合题意,材料引用恰当,得体。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话题1:病
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生病。病可分两种: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人们对待病也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勇敢面对,有的消极逃避,有的则置之不理......
请以“病”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 看病
由俗语“病由心生”入手,编一则故事
小张在公车上遇到一位医生说他气色不好,可能是心脏有问题,还送他一张自己的名片。小张回家后觉得胸闷头晕、浑身无力,妻子问明情况后,虽然觉得怀疑,但仍然马上陪他到市中心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几天后结果出来说一切正常。小张不信,说误诊的事多了。于是妻子又陪小张按名片的地址去找那位医生。找到后却发现那诊所已被贴了封条,门上还有“庸医误人”的`字迹。小张明白了,立刻觉得精神抖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二) 感冒三日
从自己得病时的感受入手,写一篇记叙文
我得了流感,很严重,只好请假在家休息几天。虽然吃了药,可仍然头晕鼻塞,脚底虚浮,连平日爱吃的饭、爱玩的游戏、爱听的音乐都不能让我打起精神。平日让我讨厌的学校,课堂这时是那么可爱,我多想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听可爱的老师讲那可爱的课呀!这时我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和生活的美好,并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三) 爱如潮水
采用日记体的形式,通过患有肾病的中学生王芹的日记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公德
3月7日自从妈妈决定为我换肾后,她就开始张罗着借钱,因为那笔昂贵的医药费不是我们这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
3月10日妈妈的好朋友将我的情况在电视台播出后,立刻收到无数好心人的捐款。今天妈妈联系好医院,过几天就要动手术了。真是多亏了那些好心人!
5月10日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如今我能自由活动了。这一切要感谢妈妈那伟大的母爱,更要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人!?
(四) 局长生病之后
转换视角,从小保姆阿玲的视角来看张局长两次生病时的不同境遇,由此反映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势利心态
张局长今天从医院回来后精神很差,一直昏昏沉沉的,但却不见有人来看望他。去年他还在任上的时候,得过一次重感冒,许多人都来看望他,多得连我都觉得夸张了。现在倒好,真病了--听说是肝癌晚期,却很少见有人来探病,这人们也未免太势利了吧!
高考话题作文 篇6
可能在一点一滴间,你会觉得梦想很遥远;可能在一朝一夕间,你会认为青春很短暂。在年轻的花季里如此感叹,还不如积极向上,勇闯天地。
行走在青春的路上,我们确实会有迷茫。
在生活中,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对于现在的生活无所情趣,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的过,毫无一点生机和意义,严重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我以前初中的好朋友和我打电话的时候总会跟我说起她对生活的厌倦。上次,她又说起:“现在我还好的啊,也不求什么,就想在这待着,也没有什么大事可干,就这样过几年就好了,反正现在我干什么都没味道,都不好玩,”其实我很理解她这样的心情,曾经我也同样这样想过,想过现在的生活那么的.乏味,有什么呢?在学校我也有事可干,而且学习我也有信心,也一直都一直在努力,一切都还好,我也不会去想那么多的烦心事,所以,我就跟她说;“你千万不能这么想,现在我们正值青春花季,不能这样沮丧、颓废,有什么事多想开一点,凡事往好处想,对自己要有信心,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跟我说,我可以为你分担一些,而且,你也要自己进行自我调节,这样就会心情愉悦,积极开朗,”青春,虽然我们踏上这条路可能会不知所措,会有迷茫,可能找不到方向,但是只要我们有所追求,有目标的奋斗,那我们的青春将会精彩!
高考话题作文 篇7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而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在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在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黎元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新东方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陈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陈先生,您可以看到,当今时代,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医患矛盾逐渐升级、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似乎越来越淡漠。然而,越是在这时,我们越应该不断自省: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这是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的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陈先生,您说呢?
明华
【高考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高考话题作文08-14
高考话题作文02-29
高考话题作文[合集]01-24
高考话题作文(必备)11-14
秋天高考话题作文09-23
以高考为话题的作文11-29
历届高考话题作文04-17
高考话题作文15篇08-10
高考话题作文(15篇)12-13
读书的好处高考话题作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