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是在备考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思考方式,旨在提高作文水平和应对考试压力。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写作、积累素材、关注时事热点等方式来提升写作能力。同时,也需要注意调节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面对考试。备考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为我们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帮助。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xx年全国高考共设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有3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另外6套由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自主命制。这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10道作文题。在这些作文题中,北京卷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要求考生在议论文和记叙文中选择一种进行作答。而在10道作文题中,有8道是材料作文题,另外2道则是命题作文题,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和“神奇的书签”。可以看出,材料作文题在这次高考作文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一、命题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高考作文命题一向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今年各地试卷依然贯彻这一理念。作为中国写作教育的传统,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作文命题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修身立德,陶冶情操。比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选材于社会新闻,启发学生分享合作、创新诚信、团队领导、市场规范等方面的思考。这样的命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让他们受益匪浅。山东卷的“行囊”以象征性意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旅途中的风雨,自省人生态度,感悟生命意义。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则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走出自我,拓展视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围绕学生自我、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旨在通过写作让学生经历一次思想与情感的洗礼。
二、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灵活
从材料呈现形式看,有文字材料,有漫画材料;有“材料+直陈话题”(命题者在题干中直接标明“话题”)的形式,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也有“材料+内隐话题”(在材料的引导语中给出写作的话题范围),如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江苏卷“彰显个性与创新意识”等。有故事性材料,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也有导语性材料,如山东卷的“行囊”等。此外,北京卷作文题虽然采用的是完全命题类型,但在标题之前还是给出了引导语材料,或者巧妙地与试卷内的阅读文本关联,构成读写迁移的写作模式。
三、材料作文取材丰富多样
1.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他们的学习实际。比如全国I卷的一道漫画作文题“奖惩之后”,就取材于学校生活中常见的考分高低与奖惩不一的现象。这种题目不仅具有较强的话题性,而且给予考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可以展现他们的思维深度和独立见解。另外,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作文题,也着眼于当今阅读方式多样化的背景,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谈谈自己的青春阅读经历,这种题目直指学生的阅读素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2.紧扣时代脉搏,突出焦点问题。如江苏卷的“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创新是当下时代的主潮,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年轻人的标识之一。作文材料引导语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句矛盾的俗语中导出“个性”与“创新”的话题,由浅入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言说热情无疑具有有极大的诱惑力。又如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材料摄取当下时代的科技新潮——VR(虚拟现实)设备的应用前景,由此导出一个值得思辨与探究的热点话题: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3.回归学科本体,反馈学习体验。比如,某次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要求考生就“课上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三种学习方式,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道作文题与语文学科无缝衔接,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梳理自身的语文学习体验,这样的作文命题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意在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能说得实在、具体、自然。
4.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人通过创新和努力致富的故事。比如,在江苏省苏州市,有一位年轻的创业者王明,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了自己的网络直播销售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功。王明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努力,他还建立了一个团队,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实现了共赢局面。他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创新、规范、个体、团队、市场、应变、合作、分享、共赢等关键词的重要性。这样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勇于创新,勇于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积淀
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向极其鲜明。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考生围绕“阅读方式”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要求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这些都指向了学生的阅读积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高考作文命题指向学生的阅读素养,这一导向善莫大焉,它对于培植书香人口,营造书香社会,无疑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五、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今年高考作文试题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着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鲜明特点。
1.命题作文的深度:作文题目给予考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可以考察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深度。比如,某些作文题目可能需要考生从表面到深层的思维转变能力。对于同一作文题目,考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会有所不同,体现出个体认知的差异。因此,作文题目的设计可以激发考生的思维深度,展现出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
2.思维的广度: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立意与选材的广阔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思维广度。如山东卷的“行囊”,题干中提示道:“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随着我们走向远方……”“行囊”是什么?“行囊”与“旅途”有怎样的关系?你应该怎样准备行囊?考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选择自己有切身体会的事来写。
3.思维的批判性:作文题目设计了具有争议性、辩证性和探究性的内容,考生需要展现出批判性思维。例如,江苏卷提出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无话则短,有话则长”两种对立观点,激发了考生对这一观点展开深入思考和辩证分析的能力。通过这种辩证性思维的训练,考生可以在重新审视和思考常见观点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批判性思维的优势。
4.思维的求异性:作文试题着重引导考生以“我手写我心”,能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权衡、判断、分析、阐释、论证。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家庭与教育背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不同,对于他人生活的评价,必然是见仁见智的。
5.思维的创造性:作文试题突出对考生创造性思维的考查,检测其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这道命题作文,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它侧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立意、构思与选材,都应扣住关键词“神奇”,应将“书签”的与众不同的特异的功能、材质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表现出来,这需要考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比如,这枚“书签”是高科技装备的的,具有判别书籍内容优劣的功能,具有时间管理的功能等等,考生完全可以采用科幻或童话体式来叙述“神奇的书签”与“我”之间的故事,从而表达热爱读书这一主题。
六、充分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趋向于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引导他们展现写作的创造力。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可以看出,命题者更加注重提供生动的素材内容,简化审题难度,增加写作选择的自由度。这些改进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使他们在作文中展现出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首先,我会努力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引入他们熟悉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现实,让他们觉得有话想说,可以畅所欲言。这样的话题选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让他们更投入、更有话题可言。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相关文章:
中考备考作文05-17
勇气高考作文02-20
福建高考作文01-25
山西高考作文02-28
江苏高考作文07-11
高考作文满分07-23
上海高考作文07-25
高考作文拼搏04-09
高考作文:远方04-10
诚信高考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