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的研究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诗报告研究范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报告研究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报告研究范文1
怎样写古诗词本科论文
一、“吟”诗,声情并茂的强力
中国语文教育深受孔子“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思想的启迪,“吟诵美读”是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说:“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其中的诗美,受到熏陶渐染。”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浩淼的古诗长河中,有许多诗歌均以浅显含蓄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或赞美自然景观,或表达思乡之情,或讴歌大好河山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诗歌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低年级的学生积累这些优秀诗文,诵读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即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然成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变单一的学习为有序地引导,我在教学古诗词过程中进行了内容的整合。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诗词串联,如“春夏秋冬”系列,采用“春之歌”、“夏之莲”、“秋之月”、“冬之梅”四大篇章,用优美简洁的语句进行串联。导入: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可春天到底在哪里呢?从而引出贺知章的《咏柳》、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孟浩然的《春晓》等结束语: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动物篇”“植物篇”,“花之语”“情之思”等等,把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古诗词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因为有主题、有内容,古诗词的诵读就变得丰盈而充实,学生吟诵起来就容易把握语言情感,体会诗词意境,也容易积累和记忆。
二、“写”诗,龙飞凤舞的引力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诗词与书法同是与文字有关的艺术。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优美的硬笔字和硬笔书法作品,能令人赏心悦目,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把古诗文教学和书法作品结合起来,开展一些以古诗词为内容的.硬笔书法比赛,不失为一种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五言诗,课内的李白的《古朗月行》《静夜思》《夜宿山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课外的《江雪》《竹里馆》《相思》等,都可作为书法比赛的材料。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春雨》和孟浩然的《春晓》,这是非常优秀的练字材料,我利用下午的文体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写字比赛,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别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们发挥合作的力量,从写字质量和正确率方面进行挑选,对选出的优秀的作业每组再选出1名小评委进行再评价,最终挑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和张贴。教室的四壁,走廊的墙壁等都可以作为学生作业展示的资源,这些古诗词书法作品,既给班级中的习字优秀学生创造了展示机会,又让所有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优秀古诗文。 三、“绘”诗,妙笔生花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朱光潜在他的《诗论》里也提出了“诗不是用来‘解’的,而是用来‘见’的”的观点。把古诗“译”成画,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实施拓展型课程的一种创新。课堂内,尝试诗画结合,美术和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课堂外,给学生创设拓展的空间和探索实践的平台。如教学《咏柳》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柳树迎风摇曳婀娜多姿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用画笔去赞美它。有的学生抓住柳树嫩绿的颜色来表现春天的到来;有的学生用拟人的方法把柳条画得像少女的头发,以表现柳条的柔美;还有的学生从写实的角度把迎风飘扬的柳条画得很逼真等然后,教师出示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让学生通过画柳咏柳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种方法既帮助了学生理解诗中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绘画的综合能力。“绘”诗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还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修养。以绘画的方式表现诗的意境,正是古诗词另类教学的魅力所在。
四、“唱”诗,余音绕梁的活力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回到“诗”的源头》一文中提到:“汉字中,从言必开口,譬如说,譬如讲,譬如谈,譬如诵,言说即是诗。所以,这样看来,诗更像是个动词。这就难怪,诗人被称为‘吟客’,诗稿被称为‘吟笺’,诗集被称为‘吟集’,甚至连诗人的书斋也被称为‘吟堂’等”。汉武帝时的《长门赋》是先作好词,后谱曲传唱;宋词“填词”是按早已有的曲牌再填上歌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李商隐的《无题》等一些优秀的诗作早已被谱成脍炙人口的歌曲,千古传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许多优美的古诗词已经被谱成了动听悦耳的少儿歌曲,学生易学易会,如《锄禾》《春晓》《游子吟》《渔歌子》等,通过校园广播反复播放,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诗词就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田。用歌曲的形式演绎古诗词文化,可以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体味生活中的真善美。
古诗报告研究范文2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学习古诗词既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也是陶冶学生情趣、丰实学生语文积淀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充分说明了新课改进程中古诗文教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古诗词教学中找到一条适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不失古诗词特性的最佳路径,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的目标。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古诗报告研究范文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四面楚歌、一触即发、朝不虑夕、岌岌可危、危如累卵、命悬一线、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首先,高一学生虽然还没有面临高考,也没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会考,所以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书的学习上。其次,高一学生还没有分科,他们学习的科目是全科,学习负担沉重,作业繁多,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对于高考来说,有规定的6必备古诗,所以高中生普遍轻视古诗的重要意义。
三、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古诗的诵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古诗,但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高中生语文阅读面狭隘的囧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硬性灌输只能打造出学习机器。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创设情景。每天早上可组织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让校园里书声朗朗;当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时,四周的墙壁上所描述的唐诗中美丽景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帧帧制作精美的诗配画;橱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苍劲挺拔或柔美潇洒的师生共同书写的诗词歌赋,也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有课前十分钟的传统,每周三的课前十分钟都是古诗文鉴赏,而这样的鉴赏不是说全校都鉴赏古诗,而是每个班级按照学号每个同学准备古诗,然后在十分钟里与同学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分享到了知识,扩宽他们的古诗文知识面。除此以外,该校还在校门口树立展板,展板每周一换上新诗,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书法好的学生一名,绘画好的学生一名,二人协作完成一幅古诗绘画,然后挂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观摩。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当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炽热追求古代文学。整个校园都有沉浸在古诗文的书香氛围中。
2、试卷设计题型扩宽。
高考内容规定了必背古诗文六十,这就误导学生除此六十外无需了解。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不能全盘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与代表作还是必须掌握的。身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还仅限于《静夜思》,这是肤浅的。不考就不看,这是高中生的通病,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语文试卷设计不仅要在填空与默写中反应古诗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应该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通过仿句、仿写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
3、老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引据经典,或许只是一句有名的诗句,或许是从古诗中挖掘的一个典故,甚至只是诗歌中一个生动的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思想、情绪、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如为其配上一首优美的曲子,为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为其增设一段慷慨激昂的导语等等,使得诗情画意相结合。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认识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量每况日下,高中生对于著名诗人及其朝代、代表诗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戏层出不穷。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阅读兴趣有偏差,其次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时间不容许。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纸上谈兵的调查报告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一纸文书。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书的义务,更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只有流传的才是经典的,从古诗中取其精华,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学习古代人的诗书礼仪,满腔的爱国热情。这对于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即将踏上教师行列的各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古诗报告研究】相关文章:
关于古诗的研究报告01-27
研究调查报告05-15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1-10
经典的古诗06-12
古诗05-26
很经典的古诗03-11
经典的古诗11-15
古诗的浪漫-有关古诗的作文02-17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