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赞美牡丹的古诗

赞美牡丹的古诗

时间:2024-10-26 18:43:13 古诗词 我要投稿

赞美牡丹的古诗4篇(精)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牡丹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赞美牡丹的古诗4篇(精)

赞美牡丹的古诗1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的前两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即庭院中的芍药花虽然妖娆美丽,但格调不高;池中的荷花虽然纯洁、明净,但缺少热情。唐代郑虔《胡本草》记载: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所以刘禹锡在这里称芍药“无格”。芙蕖,是荷花的别称。周敦颐《爱莲说》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

  但如此纯洁、明净的荷花,在刘禹锡眼中却因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多少显得缺少热情。当然这里刘禹锡没有贬低芍药和芙蕖的意思,反而准确说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从写法上来看,这两句诗则用了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即刘禹锡从侧面写牡丹,凸出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品格,称得上花中之美者。

  而诗的后两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则是刘禹锡正面对牡丹的赞颂。它的意思是说,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正的国色,当它盛开的时候,盛况可以轰动整个京城。对于牡丹来说,它“百般颜色百般香”。虽然刘禹锡这里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但是从他所描述的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场面来看,牡丹定然是姿色超群,具有倾国之色的`。

  当然刘禹锡对牡丹的赞颂是怀着主观感情的,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毕竟,芍药与芙蕖也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据说在唐代武则天时期,牡丹才始盛而芍药艳衰。不过作为一首牡丹诗来说,刘禹锡生动形象的表述,无疑为牡丹的风姿增色不少。一个“动”字,彷佛可以让人梦回大唐,回到那个因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历史时期。

  综上所述,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但是可谓将牡丹的美写到了极致。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尽管刘禹锡这首诗主旨在于赞颂牡丹,但又何尝不是为我们展现了芍药和芙蕖的魅力所在。三种名花,可以说是最大程度丰富了这首诗的审美意蕴,能够给人极大的美的享受。最后,其实对花的喜爱因人而异,如陶渊明爱菊,王安石爱梅,温庭筠爱莲,黄庭坚爱水仙。如果是你,你最喜欢哪种花呢

赞美牡丹的古诗2

  1、《思黯南墅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2、《题所赁宅牡丹花》

  唐代:王建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牡丹

  3、《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代: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4、《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唐代: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5、《牡丹种曲》

  唐代: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6、《赏牡丹》

  唐代: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7、《红牡丹》

  唐代: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8、《牡丹》

  唐代: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9、《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10、《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11、《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赞美牡丹的古诗3

  仲春来看牡丹花。牡丹花雍容华贵,堪称“花中之冠”。古人有诗赞牡丹花“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但谁知道,牡丹花中深藏的诗意?

  大唐盛世,最爱牡丹花,但是牡丹花却带有深深的文化含义,王维借牡丹花表达盛世忧患之情,刘禹锡借牡丹花表达对朋友的同情之义,韦庄给白牡丹摹形写神,写得楚楚动人,让人爱恋难舍……

  牡丹花,有别样诗情。

  今天,王和尚选取唐人五首绝句,来一起领略古人笔下的牡丹花吧,首首有真情,字字动人心,你喜欢哪一首?

  △王和尚读诗:牡丹花下好诗多

  01、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这首诗,借牡丹自比,充满哀怨,在“牡丹诗”中别具一格。

  这首诗大概写于唐玄宗天宝晚期,国家动乱在即,而作者渐渐衰老,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让他充满忧虑和孤独,因此他吟咏牡丹花,吐露内心的愁绪和忧患之情。

  牡丹花期渐终,正是“绿肥红瘦”之时,翠绿的叶子悄悄滋生舒展,虽然“闲且静”,却抵挡不了时光的流逝,一切都在渐渐改变。牡丹花呢,已经不再鲜艳丰盈,而是有鲜有暗,渐渐有衰老凋零之态。

  这株牡丹花,就像作者自己一样,生命力渐渐消失,凋零和衰老的命运不可阻挡;它也像大唐盛世一样,外表虽然光鲜,但短暂花期渐渐到头,再美的花朵也要凋落,伟大的盛世下暗流涌动,潜藏着危机。

  △王和尚读诗:大唐盛世下,危机四伏

  正因如此,作者看到,牡丹的花蕊将要干枯断裂,它为何如此呢?是因为愁和忧虑。它在担忧自己的年华逝去,惧怕风雨的侵袭。但是,如今,春光正美好,花草正繁盛,有谁知道这一株牡丹花愁苦忧虑的内心呢?

  联系到社会现实,大唐盛世,举国自豪,万民安乐,在这种“虚假”的繁荣之下,作者的忧虑不正是“杞人忧天”而不被人理解么?人们只知道牡丹花的华美,却无人知晓,它终究也要凋落,陷入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境地。

  这首诗咏物写情,蕴含着深沉的思考和忧虑,又显得孤独和无奈,作者在感叹自己的年华逝去,也感叹盛世之下的忧患之心,故而读起来意韵丰厚,有一唱三叹之致。

  △王和尚读诗:牡丹花与武则天

  02、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故而周敦颐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刘禹锡这首诗,就不把牡丹之美的大气写得淋漓尽致。

  首先,作者在首联运用的对比手法。芍药花妩媚动人,作者却认为它格调娇弱,略显卑下,言下之意是牡丹花雍容大气,格调高致。芙蓉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自持,作者却认为它缺少人情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不与世人亲近,言外之意是,牡丹花可以雅俗共赏,绝不孤芳自赏,自高自大。

  △王和尚读诗,唐人为何爱牡丹花?

  芍药花与荷花,本身都很美,作者却故意点出其不足,其意不在于贬低芍药花和荷花,而是借以突出牡丹花。如此对比,无形中加强了牡丹花的气质与地位。

  因此,作者在第二联直抒胸臆,感叹万花之中,唯有牡丹花才是国色天香,花中之冠。其中“真”字更加深一步,肯定牡丹花的地位不可置疑。尤其是“花开时节动京城”,“动”字更写出牡丹花开的灿烂辉煌,足以震动全城之人,足以超越一切花朵,可见作者对牡丹花的评价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首诗对比和直抒胸臆并举,层层深入,以“断语”来赞扬牡丹花,热烈大气,堂堂正正,故而读来“斩钉截铁”,让人折服。

  △王和尚读诗:宫廷寂寞,让人动心

  03、宫词 唐·徐仲雅

  内人晓起怯春寒,轻揭珠帘看牡丹。

  一把柳丝收不得,和风搭在玉栏杆。

  这首诗重点写宫女悠闲且有些落寞的生活,写得巧妙生动。

  早上起来,些许春寒,宫女身子怯弱又慵懒,故而无所事事,把珠帘轻轻掀开一条缝隙,看庭院中的'牡丹花开。“怯”和“轻”,就写出宫女的娇弱和无聊。

  二联的写景,正是把这种无聊和空虚推向了极致。“一把柳丝收不得,和风搭在玉栏杆”,这一联像一个特写镜头,柳丝随风摇曳,飘洒散乱,随意地搭在白玉栏杆上。“收不得”的柳丝,不正像她略显纷乱的心情么?随风舞动,只有慵懒且随意地垂荡。

  △王和尚读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二联的写景,正是把这种无聊和空虚推向了极致。“一把柳丝收不得,和风搭在玉栏杆”,这一联像一个特写镜头,柳丝随风摇曳,飘洒散乱,随意地搭在白玉栏杆上。“收不得”的柳丝,不正像她略显纷乱的心情么?随风舞动,只有慵懒且随意地垂荡。

  这首诗刻画细腻,描写入神,宫女的慵懒,牡丹花开的茂盛,柳丝随意舞动,一切显得非常安静,在安静中,时间悄悄流逝,而宫女内心的空虚无聊,也正在慢慢滋生,缓缓蔓延。

  △王和尚读诗:如何刻画白牡丹花?

  04、白牡丹 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这首诗写牡丹,用笔非常巧妙。题目是“白牡丹”,如何写其白,作者匠心独运。

  首联用对比之法。闺中妇人,涂脂抹粉,梳妆打扮,其脸庞之白,却比不上牡丹花之白,以至于引起新妆妇的嫉妒。而面上傅粉的少年郎,见到洁白温润的白牡丹花,都忍不住惭愧,自比不如。

  △王和尚读诗:花如美人,沁人心脾

  首联对仗工稳,以“新妆妇”和“傅粉郎”与白牡丹对比,以此凸显牡丹之白,这就它的白写得超长脱俗,与众不同。但是作者仍不满足,继续用巧妙手法来写其白。

  月光之下,牡丹显得更加洁白轻盈,以至于行走在庭院中,竟然看不清楚有白牡丹花存在,只感到香气浓郁,让人觉得惊异。这以如水月光反衬牡丹之白,且暗用夸张,如此就把牡丹之白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尤其是“入门唯觉一庭香”一句,因为看不清牡丹,只闻牡丹的清香,更是把牡丹的色泽和香气一并写出,读来如在目前。如此写诗,手法巧妙,描写生动,并且充满悬念,故而显得新奇而有趣。

  △王和尚读诗:牡丹花下的离别情

  05、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唐·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平章:官职名,即“同平章事”,即宰相。令狐楚曾任宰相,故称“平章”,“相公”。

  春明门:长安城门名。

  这是一首和诗。和诗即与他人酬和之诗。元朝诗人杨载曾说:赓和之诗当观原诗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即唱和之诗要与原作有应答之意。

  公元829年三月,户部尚书令狐楚被任命为东都留守,离开都城长安,出镇洛阳。远离朝堂的令狐楚非常郁闷,写《赴东都别牡丹》抒发感叹。诗中写道“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借辞别牡丹花,表达不舍之情。

  此时,令狐楚的好友刘禹锡闻知此事,就写诗唱和,并且表达对令狐楚去都远走的同情与安慰之意。令狐楚诗意是“别牡丹”,刘禹锡也以“别牡丹”为意。

  △王和尚读诗:刘禹锡写诗,真情动人

  其首联之意与令狐楚诗意很类似,令狐楚家中种有牡丹花,牡丹花开之时,他却要离家去洛阳任职。平实诗中饱含遗憾之情:若令狐楚在家,可以和刘禹锡等朋友一起饮酒赏花,何等痛快风流,而他却在花开之日分别,因此更增伤情。

  洛阳与长安,虽然相距不远,但是每个官员都渴望在朝为官,亲近天子,一旦远离京城,就是流落外地,多么让人痛惜和难过。

  特别是“春明门外即天涯”,迈出长安春明门外,即是漂泊天涯,远离庙堂,这句夸张且无理,却“无理而妙”。春明门之近,天涯之远,写出令狐楚前路茫茫,失意萧索之感,也写出作者对他的痛惜同情之心。

  这首诗平实中见奇警,字枯而实膏,含义深远,尤其结句,设想其妙,韵味悠长,写得耐读耐品。

赞美牡丹的古诗4

  水龙吟 同张大经御史赋牡丹

  (元·刘敏中)

  春风一尺红云,粉蕤金粟重重起。

  天香国色,宜教占断,人间富贵。

  最喜风流,妆台卯酒,欲醒还醉。

  算年年岁岁,花开依旧,问当日、人何似。

  休说花开花谢,怕伤它、老来情味。

  依稀病眼,故应犹识,旧家姚魏。

  无语相看,一杯独酌,幽怀如水。

  料多情、笑我苍颜白发,向风尘底。

  水龙吟 牡丹

  (宋·王沂孙)

  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

  玉栏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

  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

  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

  池馆家家芳事。

  记当时、买栽无地。

  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

  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

  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

  念奴娇 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宋·辛弃疾)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

  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

  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

  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

  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

  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遍地锦 孙守席上咏牡丹

  (宋·毛滂)

  白玉阑边自凝伫。

  满枝头、彩云雕雾。

  甚芳菲、绣得成团,砌合出、韶华好处。

  暖风前、一笑盈盈,吐檀心、向谁分付。

  莫与他、西子精神,不枉了、东君雨露。

  喜迁莺 赏牡丹

  (元·沈禧)

  春光无几。

  赖名花留得,一分余意。

  独殿群芳,特称重贵,开向富家园地。

  剩有天香国色,不藉粉匀脂腻。

  倚风处,似真妃被酒,脸霞烘媚。

  槛际施翠幄,密遮深护,怕省仙姝队。

  剪縠裁绡,披云卷雾,幻出许多纤丽。

  幸遇清平时世,胜赏也成故事。

  拚剧醉,任玉山敧倒,帽檐斜坠。

  月华清 白牡丹

  (明·高濂)

  花剪云绡,种移兔窟,占得玉清琼素。

  一段萧疏,傍夜来、帘箔香初吐。

  雪魄蟾魂幽韵,别一种、风流天付。

  看庭阶弄影,光寒玉露。

  怕教胭脂耽误。

  向风尘夸红斗紫,撩云托雨。

  一片冰心,甘冷澹,轻烟薄雾。

  潇然趣。

  待托霓裳,天上曲、清扬歌句。

  奈春为爱君开,恨摇落春还妒。

  冉冉云牡丹盛开,招同官小饮,赋此

  (宋·卢炳)

  雨洗千红又春晚。

  留牡丹、倚阑初绽。

  娇娅姹、偏赋精神君看。

  算费尽、工夫点染。

  带露天香最清远。

  太真妃、院妆体段。

  拼对花、满把流霞频劝。

  怕逐东风零乱。

  天香 牡丹

  (宋·赵以夫)

  蜀锦移芳,巫云散彩,天孙剪取相寄。

  金屋看承,玉台凝盼,尚忆旧家风味。

  生香绝艳,说不尽、天然富贵。

  脸嫩浑疑看损,肌柔只愁吹起。

  花神为谁著意。

  把韶华、总归姝丽。

  可是老来心事,不成春思。

  却羡宫袍仙子。

  调曲曲清平似翻水。

  笑嘱东风,殷勤劝醉。

  念奴娇 追和张巨山牡丹词

  (宋·毛幵)

  倚风含露,似轻颦微笑,盈盈脉脉。

  染素匀红,知费尽,多少东君心力。

  国艳酣晴,天香融暖,画手争传得。

  绿窗朱户,晓妆谁见凝寂。

  独占三月芳菲,千花百卉,算难争春色。

  欲寄朝云无限意,回首京尘犹隔。

  舞破霓裳,一枝浑似,醉倚香亭北。

  旧欢如梦,老怀那更追惜。

  汉宫春 夹钟商追和尹梅津赋俞园牡丹

  (宋·吴文英)

  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日长半娇半困,宿酒微苏。

  沈香槛北,比人间、风异烟殊。

  春恨重,盘云坠髻,碧花翻吐琼盂。

  洛苑旧移仙谱,向吴娃深馆,曾奉君娱。

  猩唇露红未洗,客鬓霜铺。

  兰词沁壁,过西园、重载双壶。

  休漫道,花扶人醉,醉花却要人扶。

  汉宫春 春苑赏牡丹

  (宋末元初·汪元量)

  玉砌雕栏。

  见吴宫西子,一笑嫣然。

  舞困人间半亸,艳粉争妍。

  珠帘尽卷,看人间、金屋神仙。

  歌队里,霞裾袅娜,百般娇态堪怜。

  别有一枝仙种,更同心并蒂,来奉君筵。

  猩蜃若教解语,曲谱应传。

  柘黄独步,昼笼睛,锦幄张天。

  试剪插,金瓶千朵,醉时细看婵娟。

  天香 韵赋牡丹

  (宋末元初·刘埙)

  雨秀风明,烟柔雾滑,魏家初试娇紫。

  翠羽低云,檀心晕粉,独冠洛京新谱。

  沈香醉墨,曾赋与、昭阳仙侣。

  尘世几经朝暮,花神岂知今古。

  愁听流莺自语,叹唐宫、草青如许。

  空有天边皓月,见霓裳舞。

  更后百年人换,又谁记、今番看花处。

  流水夕阳,断魂钟鼓。

  牡丹花

  (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细腰频换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杨妃牡丹

  (宋·方岳)

  马嵬残恨久销沈,花撚妆痕尚不禁。

  当日愿为连理木,春风不负合欢心。

  病维摩减诗情尽,穷孟尝添酒债深。

  醉面欲醒如有旧,沈香亭北记曾吟。

【赞美牡丹的古诗】相关文章:

赞美牡丹的古诗03-27

[优秀]赞美牡丹的古诗2篇07-25

赞美牡丹的经典诗句11-08

关于牡丹的古诗10-12

牡丹花的古诗07-15

描写牡丹花的古诗08-03

牡丹花的古诗(集合)07-16

关于牡丹的诗句古诗大全最有名的牡丹诗12-11

赞美草原的古诗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