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中考语文古诗

中考语文古诗

时间:2024-11-14 09:20:01 古诗词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语文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语文古诗

  中考语文古诗 篇1

  注意加点成语运用。主要看它与原句的感情色彩是否一致;与原句的观点是否一致;与原句所写的人、事是否一致;与原句的词语意思是否重复。

  注意古诗名句的鉴赏。对于古诗的鉴赏不应只停留在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上,还应注意诗句的独特表现手法(写作技巧)。例如2004年中考题的第7题,对于作者感情的体会在题干中已经出现了,对于内容的理解也很容易,此诗就是写雪景的。关键在于写法,必须答出“以春花喻冬雪”这样才能扣住题干中的“构思新颖,联想奇特”。例如2005年中考题的第5题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就是考查学生对名句表现手法的掌握。很多考生在这个题上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诗作写法。

  注意审题。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甚至于标点符号才能抓住采分点。例如2004年中考题的第14题和第22题:14题要求“概括”,所以很多考生直接抄中心句是错误的;22题要求“分别”,所以很多考生把两处引用古诗的作用混在一起来谈是不应该的;再例如2005年中考题的27题:从选文看,我们应怎样赏识他人?请选择其中的角度,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这个题是两问,可是有许多考生忽略了题干中的问号,当作一问来回答,结果失分严重。

  注意答主观题的方法。要有主旨,有层次,有文采。例如2004年中考题的23题,有位同学这样回答:我喜欢秋天的落叶,俗话说,春花秋叶是最美的。秋天,那片片落叶,带着收获的满足飘然而下,单纯赤诚,优美恬静,与空旷的天空和泛黄的大地构成一支秋之舞曲。它时时激励着我,要抓紧时间,充盈自己,否则当秋实缀于枝头之时,就不会有自己的收获。因此我最爱秋叶。紧张的考场之上,能写出如此美丽从容的文字,积累自不必说,平时的训练也是要有的。

  注意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可以从话题的不同角度表达主题,材料作文的观点必须和考题所提供的材料的内涵相一致;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写作的源头,可不必拘泥于材料,而材料作文对于所给的材料一定要用;话题作文一般文体不限,可以根据考生的特长来写,而材料作文往往以议论为主,除少数特殊规定外,大多数要写成议论文文体。

  中考语文古诗 篇2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都同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任船漂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全部是奇异山水,在世上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碧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也能一直看到底,没有阻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成千成百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清越的)声响。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的鸣叫,猿猴也叫个不断。(像鹰飞翔鸣叫在天空的人)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的人)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从:顺,随。

  (3)俱:全,都。

  (4)净:消散尽净。

  (5)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6)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7)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8)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绝:独特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2】缥:淡绿色。【3】碧: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急流的水。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甚:胜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奔腾的骏马。

  (18)寒树:耐寒长青的树。

  (1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中译为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6)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7)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8)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29)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0)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1)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32)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4)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昼:白天。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7)见:看见。日:太阳,阳光。

  中考语文古诗 篇3

  2017中考语文古诗词句默写每日十句

  1.从唐、宋诗人所呤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

  2.《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今年美国失去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这件事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合乎科学论断的。(《孟子二章》

  4.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 , ________。(用《二章》)中诗句》

  5.写出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陶渊明《饮酒》中写菊花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语文古诗 篇4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望江南

  (温庭筠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中考语文古诗 篇5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中考语文古诗 篇6

  1、《〈论语〉十则》

  ①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⑥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

  ①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④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明朝宋廉的求学经历让他最终成就一位大家,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的人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生于忧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曹刿论战》

  ①统领全文,暗示文眼,反衬曹刿的形象特点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曹刿最赞成鲁庄公的第3个参战条件,因为它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这些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的经典论断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齐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典范,从中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善于把握战机的曹刿。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进攻的四字短语是:彼竭我盈;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追击的四字短语是:辙乱旗靡。

  5、《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中赏的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下赏的是:闻寡人之耳者

  ③在齐王勇于纳谏后最初收到的效果的描绘语言中今天留下的一个成语是:门庭若市。

  6、《出师表》

  ①诸葛老师替刘禅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其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指不利形势;而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是指有利条件。

  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中诸葛老师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而其中亲贤远妄是全文议论的核心。

  ③文尾处与文首开张圣听意思一样的句子是: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④最能代表诸葛老师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⑤刘备曾经给予过诸葛老师的殊遇是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而此事可以用今天的一个成语感恩图报来概括。

  ⑥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⑦在全文第7段中呼应全文第6段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桃花源记》

  ①描写桃花源外环境优美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岸数百步

  ②写照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叙写桃花源内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反映出桃花源人淳朴的社会风尚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⑥代表桃花源人追求没有战争、压迫、剥削的社会理想的句子是: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⑦最能表明桃花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三峡》

  ①表明三峡山高而陡、江面狭窄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对比衬托出三峡夏水流逝急速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表现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总写三峡春冬之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渲染出三峡的秋景肃杀凄清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马说》

  ①写照千里马遭遇悲惨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概括地表现千里马的最大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述说食马者摧残千里马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⑤包含着作者的悲愤情感,又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无马也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陋室铭》

  ①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以交往人物表现陋室主人学识渊博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体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⑤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十分厌恶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曰:何陋之有?

  11、《小石潭记

  ①文中与水尤清冽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写照小石潭环境清幽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③最能体现小石潭神秘色彩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作者游历小石潭后最大的感受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岳阳楼记》

  ①明写滕子京的政绩,暗写作者心中愤慨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总写岳阳楼前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③随着洞庭湖景一阴一阳观景者心中之情也或喜或悲,而抒发悲哀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抒发喜悦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表达古仁人胸怀博大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⑤文中与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退意思对应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作者用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醉翁亭记》

  ①暗示全文文眼乐字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点明全文主旨醉能同其乐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描写醉翁亭所在群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④醉翁得名由来的句子是: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中考语文古诗 篇7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浣溪沙》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1、去年天气:与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2、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 出自晏殊此句。

  4、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5、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中考语文古诗 篇8

  一、长江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高风亮节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四、勤奋

  1、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5、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6、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五、读书方法

  1、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

  六、惜时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七、江南风景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八、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九、比喻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拟人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中考语文古诗 篇9

  1.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泊秦淮(杜牡)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无题(李商隐)

  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西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中考语文古诗 篇10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 ②指出运用的手法 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译文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中考语文古诗 篇11

  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古诗 篇12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大地回春的盎然生机,也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宋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之情。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以悲凉的环境衬出内心对祖国的满腔热忱,体现了老骥伏枥,志在报国的英雄气概。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梦表现爱国热情和驰骋沙场的雄心,感情苍凉悲壮。

  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西山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花团簇 拥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宋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写出了乡村的.清幽恬静之美。

  宋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领起对军营生活情景的追忆,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出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抓住细节描写,以暖色反衬冷色,传神地写出边塞天气的奇寒。

  中考语文古诗 篇13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7.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8.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答案: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三、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10、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11、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中考语文古诗 篇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知识点归纳:

  1、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用来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拓展: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

  5、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

  6、简要分析颈联的内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胸怀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它告诉我们什么?

  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8、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中考语文古诗】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古诗词03-21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03-28

中考常考的古诗09-29

语文古诗教案05-16

中考必背古诗文 03-22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06-24

初中语文古诗03-18

《古诗》语文教案08-20

语文古诗教学教案07-16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