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初中语文古诗

初中语文古诗

时间:2023-03-18 09:21:57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古诗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古诗

初中语文古诗1

  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北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对联六副】

  1.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杭州岳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积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6.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秋词】(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年级下册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登岳阳楼】(杜甫·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蝉】(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孤雁】(杜甫·唐)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5【鹧鸪】(郑谷·唐)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6【采莲曲】(王昌龄·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莲叶】(郑谷·唐)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8【赠荷花】(李商隐·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9【白莲】(陆龟蒙·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0【莲】(苏轼·宋)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1【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初中语文古诗2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①,邀我至②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④面场圃,把⑤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①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②至:到。③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④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⑤把:端着,拿起。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鸡黍( ) 郭外斜( ) 面场圃( ) 重阳日(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故人:__________ 邀:__________ 且:__________

  3.孟浩然,_____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田园派诗人__________合称为“王孟”。

  4.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深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最后两句诗集中表达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hǔ xiá pǔ chóng

  2.老朋友。 准备。 邀请。

  3.唐 王维

  4.我认为是贯穿全诗的。本诗先写老朋友的`邀请,再写优美的环境,使朋友聚会心情畅快,充分地表达了两人的情谊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意思对即可)

初中语文古诗3

  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初中语文古诗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初中语文古诗5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5、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初中语文古诗6

  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4.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5.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

  7.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同上)

  11.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同上)

  1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_____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同上)

  19.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初中语文古诗7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初中语文古诗8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释:

  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津桥:指洛阳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建于隋炀帝时期。

  上阳:指洛阳的上阳宫,建于唐高宗时期。

  (1)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

  (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三四句作者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诗歌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阅读练习二:

  3.作者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简要描述。(5分)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3.(5分)一二两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1分)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4.(6分)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吊古伤心,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3分)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感慨。(3分)

  阅读练习三: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份,说说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的意思。(3分)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缕缕柳丝随风飘荡,斜拂岸边;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先描绘天津桥边明媚、绮丽的春光,后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之景(1分)。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1分)。

  以乐景写哀情(1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运衰微、今非昔比的伤感和哀叹(1分),而以前两句为代表的景物描写却写得明媚绮丽(1分)。(答出其中一种手法并合理分析即可给3分,若答反衬或借景抒情等,言之成理也可)

  赏析:

  《天津桥春望》是创作于唐代的七言绝句,作者是雍陶。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日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说史事,不发议论,诗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诗人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诗人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这种强烈的对比,很自然地表现出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的景象。这正是以乐景写哀愁,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比起直抒胸臆的手法来,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全诗处处切合一个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荒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含而不露,淡而有韵,是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初中语文古诗9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中语文古诗10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洒长精神。

初中语文古诗11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初中语文古诗12

  【原文】终南山(太乙近天都) 作者: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解】

  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评析】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知识延伸】

  钟馗是秦岭终南山人,是“唐·赐福镇宅圣君”,一年四季尤其是春节和端午节人们纷纷到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以钟馗文化为主题的钟馗故里欢乐谷旅游度假,钟馗故里秦岭终南山已于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欢迎到钟馗故里欢乐谷祈福、食宿、度假、游览,请真钟馗进家门赐福镇宅,看钟馗文化展(主要有:钟馗酒、钟馗菜、钟馗饭、敬钟馗、钟馗书、钟馗戏、钟馗电影、钟馗画、钟馗图、钟馗像、钟馗展、钟馗傩舞、跳钟馗、钟馗传、钟馗传说、钟馗庙、钟馗宫、钟馗碑、钟馗槌、钟馗剑、钟馗扇、钟馗柱、魁星楼、中魁轿、钟馗轿、钟馗路、钟馗文化、钟馗树、钟馗诗、钟馗古迹、钟馗巨像、钟馗故事、钟馗论、钟馗嫁妹、鬼钟馗、钟馗神、真钟馗、钟馗寺、钟馗王、钟馗玉、钟馗石、闹钟馗、请钟馗、戏钟馗、终南山、钟南山、中南山、画钟馗、说钟馗、醉钟馗、文钟馗、武钟馗、财钟馗、美钟馗、善钟馗、丑钟馗、写钟馗、钟馗赞),登秦岭终南山,请钟馗进家门,参与跳钟馗系列文化活动,以求幸福安康,这里可以“到真根正宗,住钟馗故里、品钟馗文化,观钟馗影视、享中榜得魁、得赐福镇宅”,“饮福泉之水,吞天地之华,宿钟馗故里,翔九州之天”。民间盛传:“赐福镇宅,唯真钟馗”,“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

初中语文古诗13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初中语文古诗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初中语文古诗15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初中语文古诗】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07-25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03-13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

很经典的古诗03-11

经典的古诗11-15

菊花的古诗10-06

黄山的古诗10-06

黄河的古诗10-07

小暑的经典古诗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