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雨的古诗

雨的古诗

时间:2025-08-30 10:38:48 古诗词 我要投稿

雨的古诗15篇(优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的古诗15篇(优选)

雨的古诗1

  五代李珣《南乡子·云带雨》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译文/注释

  译文

  急风扑打着篷窗,细雨丝丝,愁闷难遣只有捻须思索,吟诗填词。西望淮阳,今日要到哪里去?盼不到一封书信来,端着酒杯向船夫问一个底细。船夫一开头就说兵戈战事。告诉我风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忆追思,酒楼坍塌了,茶肆也被烧成灰,歌台妓 院成了军营,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

  ⑴小梁州:正宫曲牌。分上、下片,在散曲中较少见。句式:上片七四、七三四,下片七六、三三、四五。

  ⑵闷捻吟髭:因为愁闷难遣,而捻着胡须思索吟诗。

  ⑶路何之:路怎样走。

  ⑷鳞鸿:即鱼雁传书,代书信。

  ⑸篙师:船夫。

  ⑹柳营花市:喻指歌楼妓 院,妓妇女居住。

  ⑺燕子莺儿:比喻歌妓。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南方渔翁的'自在生涯。

  开头三句写尽渔翁或出没于风雨之中,或回棹在碧湾之处的劳动情景;后三句写他自足自乐的旷达生活。也可以说词人身临其境,也陶醉融化在这个环境里了。

雨的古诗2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夜春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独具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签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梅雨》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安春游》

  王建

  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

  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

  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

  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莺莺诗(一作离思诗之首篇)》

  元稹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

  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

  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雨的古诗3

  1、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4、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6、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

  8、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0、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11、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12、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13、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1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15、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16、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19、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20、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21、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22、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2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2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2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

  27、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28、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29、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30、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32、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33、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王夫之《清平乐·咏雨》

  3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35、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36、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____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雨的古诗4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这首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天时候的景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六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评价之高,可以看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可想当时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诗的三、四句作者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并且将西湖的美和西施相比,让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西湖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雨的古诗5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说起雨,就会想到这首诗,在杜甫的笔下,春雨如同君子一般,悄悄地来到,润物细无声,给予大地活力与生机,一个“潜”字,道尽了春雨的君子之态——谦逊。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春风轻轻吹拂人面,还夹杂着杨柳清新气息,令人陶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要说这首诗哪里好,自然是那句“遥看近却无”,小雨润如酥,野外的春早渐渐露出了春绿色.

  远远看去,地上铺了一层淡淡的绿色,凑近了去看,却发现绿色消失了。美轮美奂。

  《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一切都显得如此的美好与和谐。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天的雨总是阴晴不定,冬天艳阳高照,西边的雨却下个不停,就像那少女的'心一样,是晴是雨,令人捉摸不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雨连绵,一个晚上池水就涨满了。秋雨下了一夜,诗人听了一夜,不是闲情逸致,而是想起了远方的情人,又想起了自己摇摆不定的归期,愁上心头。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非常奇妙。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有人听雨,有人听的是人生。少年不知愁,红烛罗账,听雨阁楼上;

  中年飘泊羁旅,前途渺茫,尝尽人生苦楚;老年听雨僧庐下,两鬓已白,却已经看淡悲欢离合,任由它点滴到天明。

  《更漏子·玉炉香》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宁静的夜,愁苦的人,雨声点点落梧桐,滴滴答答,落在无人的石阶上,秋思也随此喷涌而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悲壮之感油然而生。

  古诗词中还有那些描写雨的诗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雨的古诗6

  1、《初春风雪交加》

  唐·韩愈

  海桃湾风雪交加润如酥,故又名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寂寥满皇都。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纱帽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龙虾肥。

  青上级部门,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东洲》

  唐·白居易

  聚润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雪声,花落九十九。

  4、《闲秋暝》

  唐·陈家

  落花新雨后,天气从早到晚秋。

  明月杨柳依依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滔滔。

  随意春芳歇,彊自可留。

  5、《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抵墨未有期,马路天使涨秋池。

  何当共剪北埃尔普烛,却话马路天使时。

  6、《满江红》

  清·纪晓岚德

  将愁不去,幽兰行多亏。

  大角山锦田深院宇,日日风风雪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7、《冬至》

  唐·白居易

  冬至时节雨纷纷,四邻欲猛推。

  赤子酒家何处有?牧童季路红桥。

  8、《十一月四日风雪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沙蔚。

  Quillebeuf卧听风吹雨,拒马沙丘回首来。

  9、《雨不绝》

  唐·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柔润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Auron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Ligni,雷西县安流逆浪归。

  10、《山中》

  唐·陈家

  宜兴县白石出,难通红叶稀。

  山路元阳光普照,空翠湿人衣。

  11、《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12、《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雪也无睛。

  13、《咏雨》

  唐·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蒙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14、《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6、《鹧鸪天》

  宋·元好问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雨的古诗7

  《雨晴·雨过浮萍合》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前言」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作于作者被贬黄州之初,是贬谪生活的写照。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

  「注释」

  ⑴“海棠”二句: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

  ⑵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⑶殿:结尾,收场。殿余春:作春色的殿军。

  「赏析」

  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

  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恶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

  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秋千,根本不见佳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纪昀语)之感。

雨的古诗8

  宋代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译文

  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注释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文人词始见于晚唐韩偓所作。《考正白香词谱》注云:“本名《生楂子》,其后从省笔作‘查’。五言八句,唐时作者,平仄多无定格....至宋以后始奉魏承班一首为律。”此高速异名颇多,有《楚云深》、《陌上郎》、《愁风月》等。

  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

  鱼雁:指书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

  音尘:音信,消息。

  怜:怜惜。

  归梦:归乡之梦。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

  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

  真个:确实,真正。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诉说离别相思之苦的词,离别相思是历代词篇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倘若写不出特点,是最难引起读者注意的。

  开头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习见之事喻简单之理。坠落的雨点已经辞别了乌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经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习见之事,它们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甚至是生死离别隔绝永无相见之期。“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把离别之苦称作”遗恨”,可见相离之长久,以秋莲比其苦,则以我心对莲心,多占了一个“心”字,这些地方都写的很细致。下片写的是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尝试和努力,这其中颇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见小晏笔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发,这是有古语可凭的,“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么,可是,“忍泪不能歌”,未曾开口,已经泪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诉诸丝弦,“试托哀弦语”,而且在哀弦之中诉说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允诺,“弦语愿相逢”,说的正是丝弦弹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这只不过是宽慰之意,却也不肯放弃这一丝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问中仍然没有完全放弃那一丝希望。

雨的古诗9

  古诗原文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译文翻译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注释解释

  枕簟(diàn):枕头和竹席。

  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便须:即便。

  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

  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创作背景

  元十六年(1279年),邓剡在厓山被俘虏,并与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时,邓剡作了此词。

  诗文赏析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词的上片,“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词的下片,“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词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对世事无常、朝代兴亡的感慨,因为真实的遭遇而显得格外深沉,结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国之音,袅袅不绝。

雨的古诗10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4、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苏秀道中》

  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8、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9、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1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2、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1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1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1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7、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

  1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22、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2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2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25、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2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2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8、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30、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秋思》

  3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3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4、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35、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36、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北斋雨后》

  3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雨的古诗11

  1、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2、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4、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7、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雨的古诗12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作者:苏轼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

  2.缫车:抽丝工具。

  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4.想要。

  5.漫:随便。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翻译】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ù]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雨的古诗13

  雨

  [唐] 杜甫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

  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鹤注】《旧史》:大历元年正月丁巳朔。则初八日为甲子。史又云:是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与唐谚合。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①。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②。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③。直觉巫山暮④,兼催宋玉悲。

  (诗为甲子逢雨而作。首联记异。三四承立春时,怪其乍暖。五六承雨冥冥,形其细微。巫山暮,雨后昏翳也。宋玉悲,客况凄凉也。)

  ①《楚辞》:“雷填填兮雨冥冥。”《朝野金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

  ②《秋兴赋》:“于时乃屏轻箑,释纤絺。”注:箑,扇也。纤絺,细葛。”洙曰:扇可相向,则葛疑其可著矣。

  ③张协诗:“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④《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暮为行雨。”王嗣奭曰:先雨而度立春,是冬甲子雨也。谚云:“冬雨甲子,飞雪千里。”南方地暖,故不雪而雨。旧引“春雨甲子”,误。又谚云:“雨前如毛不肯雨,雨后如毛不肯晴。”冬雨度春,而风引如丝,乃雨之可厌者。白日晦冥,如巫山已暮,疑神女之行雨也。宋玉《悲秋赋》云:“憀栗兮若在远行。”又云:“坎檁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故“兼催宋玉悲。”注谓雨过如秋,与轻箑、纤絺戾戾。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雨的古诗14

  1、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苏秀道中》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3、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4、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6、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7、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11、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1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1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1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8、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19、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2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

  2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24、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25、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2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0、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31、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3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5、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3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7、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8、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39、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40、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4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42、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43、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4、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4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4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47、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4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雨的古诗15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杜甫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最动人心弦的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在古朴的小楼里,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声,整个世界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宁静。幽深的小巷里传来卖杏花的姑娘的叫卖声,为原先的寂静添上了一抹人情味儿。春天啊,明媚清朗,绵绵不尽的到来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句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最惆怅失望的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

  诗人重寻旧地,不见所爱女子,因而惆怅不已。诗中借助飘洒的.迷蒙的春雨烘托别离的寥落与怅惘,渲染伤春怀远、音书难寄的苦闷,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最唯美动人的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

  《绮罗香·咏春雨》

  宋·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名作,综观全词,没有一字说出“雨”字,却句句不离春雨。同时,全词发抒愁情,写得婉转层折,情致深厚。

  起笔三句,不同凡响,摄住了春雨之魂,使纸面上的绵绵春雨,变成可感可触、可见可闻的对象。

  “做冷欺花”,给人以触觉上的感受;“将烟困柳”,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更是巧妙地调动了人们的听觉器官,使人如闻春雨那沙沙的步履声。

  最悲愁清冷的春雨: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

  《春雨》

  宋·陈与义

  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

  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

  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在他人眼中,春雨是欣喜的、可爱的,可是,在陈与义眼里,春雨却带来了悲愁。

  对于春雨的到来,陈与义感到“惊”。他羁旅在外,心情也随着雨的到来而感到孤寂悲苦。

  一个“孤”字,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似乎有秦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砌成此恨无重数”的意境。

  最如诗如画的春雨: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这是一首应制之作,在王维的妙笔生花下,却成为千古传唱的名作。

  云雾弥漫,一切都显得缥缈,独有帝城有一双凤阙高耸突兀。春雨绵绵,树色葱茏,掩映着千家万户。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是其中的千古名句,后世赞赏不绝,《唐七律隽》:二句是一幅禁城春雨宫殿图,此小家手笔所能梦见耶。(“云里帝城”句下)。

  最孤独寂寞的春雨: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宋·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春雨蒙蒙如细小的尘粒,打湿了楼外金黄的柳丝。绣花窗帘被风斜斜吹起,透过绿纱窗感受到寒意。

  窗外春雨濛濛,窗内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拿起瑶瑟就流下了眼泪。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看看有没有亲人的消息。

  全词上片用凄迷寂冷之景映带思妇孤独落寞之心;下片写室内之人,以“慵剪”、弹泪倚瑟、卜问吉凶三个动作暗示思妇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全词语言清丽,笔意古雅,含蓄不尽,婉曲动人。

  最令人向往的春雨: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雨的古诗】相关文章:

《雨》的古诗02-15

雨的古诗08-30

描写雨的古诗10-10

描写雨的古诗12-01

雨相关的古诗07-27

写雨的古诗05-22

描写雨的古诗05-01

关于描写雨的古诗04-10

古诗中的雨作文04-24

关于雨的古诗句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