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雨的古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的古诗1
1、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飞。出户愁为听,从风洒客衣。
2、江南雨霁彩云开,眼界空宽翠色排。
3、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4、告诉春风无一语,江南陌上雨廉纤。
5、江南五月朝暮雨,雨脚才收水流础。
6、日暮莫回头,脉脉江南雨。
7、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
8、愁兼杨柳一丝丝,客舍江南暮雨时。
9、久旱喜看云气浃,晚风吹雨过江南。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春犁。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江南雨,风送满长川。
14、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15、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
雨的古诗2
《寒食雨二首其一》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前言」
《寒食雨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写淫雨、海棠之景,把思想情感形象化,以抒发贬徒身世之情。
「注释」
⑴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⑵“两月”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⑶胭脂雪:指海棠花瓣。
⑷“暗中”两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⑸何殊:何异。
「翻译」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赏析」
第一首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景象,写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华似水的'心情。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并多次在诗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中说:“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发出深深叹息。这首诗后段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
雨的古诗3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在微雨中,陆游骑着驴子进入剑阁剑门关。“细雨”、“骑驴”,颇有些诗情画意呢?
《微雨夜行》
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秋天的夜晚,让人稍感寒气,微雨太小了,没有点,也没有声音,只觉身上的衣裳湿了。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宋·王安石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吴氏女子是王安石的长女,古时女子出嫁后,从夫姓,称某氏。
这是王安石送别长女的诗,七年未见,再次分别,荒烟微雨更加重了离别的悲伤。那丝丝落下的细雨呀,就像我的愁思一样,绵绵不断。
《微雨》
唐·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这首诗细致地刻画了“微雨”的神韵。微雨像树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掉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
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微雨。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宋·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这似一幅江南水墨图。
秋天微微的雨丝与寒冷的天空相映显得若有若无,诗人悠闲地登上重楼倚栏欣赏秋色。只见山色葱茏,树色苍翠,或青或黛,有浅有深,真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小桃红·淡烟微雨锁横塘》
元·盍西村
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
一叶轻舟任飘荡,芰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
些儿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这首小令的每一句都堪称一幅优美的画面,细雨霏霏,像是轻烟笼罩着横塘,更给全文增添了朦胧意境美。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李清照宿于旅馆之中,想念家中姐妹,写下此诗,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初夏的闺阁生活,闲适而美好。
微雨过后,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荷叶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微雨过后的画面,宁静而美好,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
《望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微雨过后,蝴蝶也变得可爱:下过小雨后,蝴蝶沾水发腻的粉翅在夕阳的照耀下,发出微光。它刚随着蜜蜂飞进小院,又陪柳絮越过东墙,经常为鲜花奔忙。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想念歌女小苹,进入梦境: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来恼我,恰是落花纷坠斯人孤独伫立,细雨霏霏之中燕儿翩翩双飞。
《望江南·暮春》
宋·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春雨后也是农耕的最好时机,所以,苏轼说,一场小雨过后,处处呈现出催耕的忙碌气象。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阳春三月的雨,燕子也十分欢喜:燕翅已被丝雨淋湿,口里仍衔着带有落花芳香的泥土来筑巢。
《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窦书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夏夜微雨后,诗人醒来和表兄聊天,小雨轻轻地下着,庭院里的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这个夏夜,真是静谧美好。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小院深深门掩亚。
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
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
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
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闺中思妇寂寞孤独,干什么,都聊无情绪。
深深的小院,关闭起大门。画阁上珠帘一重一重的放下低垂。要到寒食节了,微微的春雨停了,那绿杨深处的秋千直直的悬挂着,纹丝不动。
《浣溪沙》
唐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诗人极诉相思之苦,他说:我为了寻你走遍天上人间,终于与你重新欢聚在一起,醒来才知道这又是在梦里。如今正是小雨纷飞的黄昏,画帘默默无声凄清地低垂。那丝丝的小雨,像极了诗人绵绵的愁思。
《南乡子》
五代·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此词写南国水乡的风物人情。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一场微雨之后,家家把红豆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手,一双双雪白如玉。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此词描写闺中女子新妆后在画楼望远的情景。金缕的凤凰盘对相依,绣成的.牡丹似经一夜微雨,格外地雍容富丽。新妆后照看明镜里,只见双颊又瘦削,鬓发轻舞薄如蝉翼。
华丽的妆扮后,良人还是未回,再美好的妆扮又有什么用呢?
《眼儿媚》
清·纳兰性德
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
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
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
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
卢氏去世后,纳兰容若故地重游,想起当初和妻子到此游玩的种种快乐来。细雨润湿花枝,夕阳下有人采摘菱角,实在不忍独自面对这美好的景色,想要离去,却又恋恋不舍。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代: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送别友人时,是傍晚时分,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诗人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微雨,多是朦胧的意境,带给诗人伤感的情绪。那绵绵不绝的丝雨,像愁绪缠绕着诗人们的心。
雨的古诗4
古诗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hán chán qīqiè, duìchángtíng wǎn , zhòuyǔchū xiē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ūmén zhàngyǐnwúxù , liú liànchù, lán zhōu cuīf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zhí shǒuxiāngkànlèi yǎn , jìngwúyǔníng yē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niàn qù qù , qiān lǐ yān bō , 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bié,gèngnàkān , lěngluòqīng qiūji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chù? yáng liǔ àn , xiǎo fēng cán yuè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ǐ qùjīngnián ,yīngshì liáng chénhǎojǐng xū shè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biànzòngyǒuqiānzhǒngfēng qíng ,gèngyǔhé rénshuō?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注释解释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创作背景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月令》云:“孟秋之月,寒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当晚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雨的古诗5
1、《渭城曲》(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虞美人·听雨》(宋末·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6、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韦庄《谒金门》
7、《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9、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孟郊《春雨后》
10、《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3、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朱敦儒《好事近》
14、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15、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欧阳修《田家》
16、《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7、《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8、《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9、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温庭筠《更漏子》
20、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雨的古诗6
宋代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译文
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注释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文人词始见于晚唐韩偓所作。《考正白香词谱》注云:“本名《生楂子》,其后从省笔作‘查’。五言八句,唐时作者,平仄多无定格....至宋以后始奉魏承班一首为律。”此高速异名颇多,有《楚云深》、《陌上郎》、《愁风月》等。
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
鱼雁:指书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
音尘:音信,消息。
怜:怜惜。
归梦:归乡之梦。
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
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
真个:确实,真正。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诉说离别相思之苦的词,离别相思是历代词篇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倘若写不出特点,是最难引起读者注意的。
开头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习见之事喻简单之理。坠落的雨点已经辞别了乌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经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习见之事,它们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甚至是生死离别隔绝永无相见之期。“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把离别之苦称作”遗恨”,可见相离之长久,以秋莲比其苦,则以我心对莲心,多占了一个“心”字,这些地方都写的很细致。下片写的是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尝试和努力,这其中颇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见小晏笔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发,这是有古语可凭的,“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么,可是,“忍泪不能歌”,未曾开口,已经泪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诉诸丝弦,“试托哀弦语”,而且在哀弦之中诉说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允诺,“弦语愿相逢”,说的正是丝弦弹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这只不过是宽慰之意,却也不肯放弃这一丝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问中仍然没有完全放弃那一丝希望。
雨的古诗7
清风寄北
宋代:欧阳修
君问抵墨并无期,马路天使涨秋池。
何当共剪北埃尔普烛,却话马路天使时。
部领·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白居易
四月五日,东湖道中芒翁。fallen先去,南埃尔普皆惊慌失措,余独不免,已而遂晴,之色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罢了吟啸且圣埃蒂安德。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其文。
料峭春风吹酒醉,微冷,山腰近处却大喜。
回眸一向萧瑟处,夜深,也无风雪也无晴。
曲枝·听雨
宋代:DD91
少女听雨歌楼下。点灯昏罗帐。
青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北风。
由此可见听雨僧庐下。鬓已月亮也。
喜怒哀乐总恶毒。一届阶前、点点滴滴到朝霞。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水仙子·清风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好事近·梦中作
宋代: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咏雨
宋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卜算子·风雪送人来
宋代:游次公
风雪送人来,风雪留人住。
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雪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下多风雪。
雨的古诗8
柳塘轩听雨与谢子兰同赋
明代袁华
忆昔西游时,扬帆楚江船。颠风俄送雨,洪涛怒掀天。
飘摇芦渚外,滴沥篷窗边。如马龁枯萁,澎湃惊昼眠。
北辕梁宋郊,渡河上幽燕。穷冬雨载道,蹒跚行不前。
暝投野店宿,土锉寒无烟。卧听耿不寐,怀乡思悬悬。
前年走乱离,穷途屡回邅。一月不见日,谁能补天穿。
相对泣妻孥,所忧沟壑捐。间关戎马中,幸获窥田园。
窥园剪春韭,桃李东风妍。遥知江湖夜,孤灯嗟十年。
有客毗陵来,皂帽霜盈颠。奔逃患难馀,与予同可怜。
岂无道里归,饥火方垂涎。主人敬爱客,开尊且留连。
幽轩落疏雨,秋水满平川。馀音散高柳,似聆清商弦。
剪烛对床话,中心畅忧悁。我还君未回,语极重悽然。
周汉终再昌,恩泽沛八埏。梯航四海通,归钓槎头鳊。
呼儿带经锄,白鹤溪之壖。异时倘相觅,毋忘听雨篇。
雨的古诗9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注释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
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鉴赏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雨的古诗10
《清明》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梦游天姥吟留别》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拭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雨的古诗11
【篇一:《初春小雨》】
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篇二:《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唐)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篇三:《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篇四:《别严士元》】
刘长卿(唐)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篇五:《听雨》】
方岳(宋)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篇六:《北斋雨后》】
文同(宋)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雨的古诗1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蔚为壮观。古诗中的雨,更是令人动容。
下雨了,细如牛毛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我独倚窗前,看着窗外朦胧的世界渐渐地,雨下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连不断的落下,形成了一道水帘,虽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气势磅礴,却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踏着欢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乐,偷偷地落到田野里,落到草地上,落到花丛中,唤醒了沉睡的'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是春雨贵如油啊,一场春雨,唤来了生机。细雨中,草色微微泛着绿色,只有远远地观看才能发觉。
雨,既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放,又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既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的伤感,又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忧愁。
雨啊雨,因为你,出现了多少诗情画意,在文学史上出现了多少不朽的著作。难怪千古年来风姿不减,魅力仍存。
雨的古诗13
春雨
宋-楼钥
石斗微微覆浅沙,兰丛短短茁青芽。
春花著眼未云久,花事于人渐有涯。
新雨水
明-朱元璋
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
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
春雨
明-王立道
渰渰来天际,津津溜苑墙。
还腾百川水,一雨遍遐荒。
春雨
清-彭孙贻
膏雨阳和润,昭苏万象知。
江山融一气,草木被无私。
花下催归屐,愁中减曲卮。
连床忆兄弟,千里正相思。
西湖春雨
清-厉鹗
无赖东风转柳条,雨从月额到花朝。
少年记得嬉春事,斜日衣香第四桥。
春雨
清-缪徵甲
要催春色遍天涯,不独分阴到碧纱。
归燕暂教酣午梦,狂蜂未许乱朝衙。
无声早洗千林雪,着地能开万国花。
脉动西畴生意足,如膏先溉野人家。
春夜吟
近现代-谢龙升
春雨复春雪,春花应寂寂。
春寒春夜长,足可春光惜。
东风齐著力-雨水节种花
近现代-赵熙
春雨知时,山桃含笑,梦醒贫家。
无方送老,种绿报年华。
不办黄金作屋,风流债,点却群花。
三三径,量枝数叶,汲水匀沙。
失喜到双丫。争斸土一锄,忙尽金鸦。
分香引蝶,剩本饷邻娃。
便当村农穑事,一壶酒,自劳生涯。
阴晴外,成阴结子,且自由它。
梧叶儿-春雨
近现代-吴未淳
及时雨,窗外听,润物细无声。
想田里秧苗绿,原头牧草青。
真个好多情,为人间送来了丰年瑞徵。
唐多令-春雨只销魂
现代-顾随
春雨只销魂。春风不算春。
甚天天、风雨黄昏。
谁想雨停风住了,阴沈得,怪烦人。
定力剪愁根。自怜无病身。
下重帘、更掩重门。
隔著窗儿还望见,树芽短,二三分。
雨的古诗14
古诗原文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解释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发鬟。
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
愁煞(shà):愁极了。棹(zhào)船郎:撑船人,即船夫。
帆尽:船已远去,不见帆影。以“帆”借代船。
诗文赏析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读者留下了这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卫悦己者容”的意思。
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这里并没有有些注家所讲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不过“愁煞”在这里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轻很轻的。词的最后一句,拓开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开了上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结束了全词。最后一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雨的古诗15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绝句》【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连雨》【唐】白居易
风雨暗萧萧,鸡鸣暮复朝。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
水鸟投檐宿,泥蛙入户跳。仍闻蕃客见,明日欲追朝。
★《对雨》【唐】李白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雨》【唐】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夜雨》【唐】杜牧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着淡愁。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山居秋螟》【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雨的古诗】相关文章:
《雨》的古诗02-15
雨的古诗08-30
雨相关的古诗07-27
写雨的古诗05-22
描写雨的古诗10-10
描写雨的古诗12-01
描写雨的古诗05-01
(精华)雨的古诗08-31
雨的古诗(热)08-31
关于描写雨的古诗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