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幽兰》古诗

《幽兰》古诗

时间:2023-04-03 09:21:55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幽兰》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幽兰》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幽兰》古诗

《幽兰》古诗1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幽兰译文 

  生于山野的兰花众人又有谁能知道它呢,只是自己默默保持着芬芳的花香。

  自古以来不会有君子采撷佩戴,即使是它芬芳正盛的时候。

  寒露早早地就侵袭而来,温暖的春天却总是等候很久也不来。

  被弃掷路边如同荒草,纵然有芬芳馥郁的香气又能如何。

  幽兰赏析 

  幽兰:即兰花,俗称草兰。

  幽植:指幽兰生于山野,远离众芳喧妍的花园。

  暗持:指幽兰孤芳自赏。

  佩:佩戴。

  芬馥:吐露芬芳馥郁的香气。

  幽兰注释

  兰花没有牡丹、海棠的妖冶富丽,也没有寒梅、霜菊的傲峭冷艳。它清秀雅洁,芳香馥郁,如淑女婷婷,似君子彬彬,别有一种幽淡孤清的风韵。历来富贵者爱牡丹,隐逸者爱菊梅,而清雅孤高、弱而不阿的文士就偏爱幽兰了。

  崔涂这首诗通过咏写兰的贞芳幽独,寄托自己孤高而又哀伤的抑郁情怀,在咏兰诗中是偏于感伤的一类。诗篇兴寄鲜明,旨在抒情,所以诗人对兰不作描绘,而是集中笔墨,诉说兰花自持芬芳却遭风雨侵凌又被弃如路草的悲惨命运,以自伤不遇。诗篇写得质实、深婉,恰如一株飘零的幽兰,质而芳,柔而韧,顾盼自哀,低回不已。

  诗人代兰自诉,娓娓说道。开篇先自剖高洁:“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幽兰常常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开,不因无人而不芳。这两句写兰的芳质,又突出了兰幽植孤生,芬芳不被人识的客观处境。宋刘克庄咏兰诗中写它“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意与此相近。但“幽植”二句除自剖之外,还暗责世俗不识芳洁,一笔两开,诗意半含半露,奠定了全篇顾盼、低回的韵调。

  “自无君子佩”承首句,“未是国香衰”承次句。兰被推为“花草四雅”之首,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又因其幽香浓郁,有国香之誉。我国古人常以佩兰表示芳洁,屈赋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唐太宗李世民有《芳兰》诗:“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与此相关,古来也把贤人遭弃比作芳兰无人采折。屈原内美而好修,却反遭斥逐,他慨叹“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为统治者所不容的李白也发出“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古风·秋兰》)的悲慨。秉性耿介,后被罢相的张九龄也咏兰为寄:“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悲秋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这些诗或发抒不平,或自赏孤花,但都掩盖不住遭受冷遇的孤寂。而崔涂这两句,从主体客体两面着笔:兰花芳节香质不稍减,可君子却置之不顾。这是期待后的失望,内省后的自伤,更充满无可奈何的感伤情调。

  “白露霑长早,青春每到迟。”因生于山林,寒露早至,使之先期零落;春光晚顾,又晚得佳期。这一迟一早,写出境遇之惨凄,显出芳魂玉质难得久持的无限悲苦,作吞吐哽咽之声。

  诗篇已三层递进,愈转愈悲,但诗人仍情不能已。由于以上种种遭遇,兰对自己的生存意义产生了疑虑:“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芳质高格,无人赏识,被弃掷路侧,形同荒草,那么自己独抱贞节,自开自芳,又有何用?步步退逼,终归于凄绝,把不遇之情,推至顶点。至此诗篇的抒情形象完成了。我们好象看到了一株生于草野当风离披的芳兰,又似看到了一个落拓不偶,抑郁难伸的贤士。

  此诗运用传统的芳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由于作者对兰的禀赋特征体察入微,自己的思想情调又与之相契,物性与人情,各自昭然,又妙合如一。诗中所言皆为兰,又无一不是作者的自道。王士祯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这正可用以评价此篇。

  作为借物抒情的作品,它体物幽微表现细腻。诗情如一根不绝的丝缕,柔细绵长,欲断又续。既写出幽兰几遭侵凌,生机欲断,却期待不已、春心不死的柔韧之质;又表现了作者虽郁塞难伸,却执着人生追求不舍的深挚沉郁、无限凄苦之情,哀婉幽怨缠绵不尽。

  此诗表现细腻,感情深微,诗境却并不狭小,诗的'内涵十分丰富,有很高的典型意义。这不能不归之于作者对诗意的提炼和表达的灵活、准确。诗篇不仅咏物抒情相融相映,一笔两到,在具体表达中,用笔又始终是一语双关,言己言他,叹恨如一。使人一面感到幽兰的悲诉、哀凄,一面又感到世人的冷漠、霜露之无情,在鲜明的对比中,揭露了现实的严酷,使人不禁想起李商隐《咏蝉》的名句:“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在哀伤的感情中,又含有几分冷峻。这样,诗篇在自叹自伤之外,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这首取材平常的咏物诗表现了广泛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幽兰》古诗2

  兰者,静也,君子自谓也。淡泊明志,志存高远者,性情皆寓之兰也。

  周公有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故而莲芰之美,在于亭亭净植,出泥不染;牡丹之美,在于妖艳之魁,富贵不淫。 清曹霑《石头记》曰:薛宝钗含蓄浑厚,艳冠群芳,牡丹者也。林黛玉风流别致,风露清愁,芙蓉者也。霜晓寒姿者,梅也;韶华胜极者,荼也;武陵别景者,桃也...是以非:“一人一性格,一花一世界”而何?

  梅,兰,竹,菊;花之四君子也。夫梅者,岁寒亮节;王安石赞曰:"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 竹者,挺拔正直;苏子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菊者,俏姿傲霜,曹雪芹云:“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然则剑兰,幽兰者。余实爱之,赞之。生如幽兰,清风明月。举酒乐书,扣弦歌辞。交金兰之友,读风采之兰章。如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青苔上阶绿,幽兰见牖台。把酒临风,挥毫致远。司马文章元亮酒,怀素书法太白诗。此散人之思,逸诩之愿。诗仙太白云:“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坡仙苏轼又云:“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刘伯温曰:“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天山客《兰花赋》有云:“兰者,问其椒芬若地?厥美何方?菲菲所如?郁郁怎详?重萼连锁,秀中矜婉;青紫奇色,柔中寓刚。或为龙舌,或为凤尾,或为千手,或为朵香。亭亭玉立,不因寒而委琐;脉脉贞守,非献媚以张扬。”..赞兰花之辞赋,车载斗量,不可胜举矣。

  但辞旨兰者,应慕兰之典雅淡然,清芳坦荡。做以情趣高雅,清风明月之人。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曾有诗云:“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故而冯某亦有云:“翠竹成势不毁节,幽兰香蔼自清芳”。

  散人曾言:“ 情寄山水,兰草涧深。馥郁暗远,空谷幽兰,虚怀若谷,吾爱之始也。 吾愿亦在浩然正气,厚积薄发。”易安居士有辞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满地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恰似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我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岯土;载不动许多愁者,词赋斐然而寓之花也。寄愁肠予黄花;唯有黄花憔悴瘦,堪解易安梧桐愁。

  散人秉持夜读,持书读其《红楼梦》。感慨尤二姐金逝,林黛玉作桃花诗。愚心然起诗《幽兰词》云:“ 桃花诗处起幽兰,芳蔼阵阵沁人香。泪自长流花自媚,我亦倾杯思潇湘。亭台风流尤人去,凄戚惨惨实堪伤。清风吹落愁千点,淡如幽兰自清芳!”。

  微幽兰之芳蔼兮, 花亦有语,知黄花,品幽兰者。述以文者,寄予兰者,散人也。陇西獂道散人耳。散人谓谁?逸诩也,陇右冯文龙也。豲道散人又曰: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慕怀素之大草,若幽兰以明志。是其愿也,是其乐也。

【《幽兰》古诗】相关文章: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

经典的古诗11-15

很经典的古诗03-11

霜降的古诗10-25

元宵经典古诗03-03

大寒的古诗01-13

夏至经典的古诗06-09

端午经典古诗05-19

冬天的古诗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