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古诗作文

古诗作文

时间:2024-08-29 02:15:34 古诗词 我要投稿

【精华】古诗作文集锦八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古诗作文集锦八篇

古诗作文 篇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山上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绿绿的,好像在对我微笑。溪水解冻了,欢快地哗啦哗啦地流着,如淘气的'孩子在嬉戏,玩着玩着把一条条美丽的小鱼引来了。这下,小溪更热闹了。

  温暖的春风吹来了大雁,她排成人”字形从南方飞回来了。春风把柳树吹绿了,柳枝摇摆着,在风中跳舞,大地变得更生机勃勃了!

古诗作文 篇2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小草探出头来,变得绿油油的,一望无际的小草,真像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地毯。五颜六色的鲜花盛开了,引来了一大群蝴蝶,蝴蝶们翩翩起舞,连蜜蜂都被引过来了。春天的小溪叮叮咚咚,像是给唱着歌的小鸟伴奏。小鱼、小乌龟都出凑热闹了。

  温暖的`春风吹来,吹醒了柳树。柳树在风中摇呀摇,好像在梳理她长长的头发。春风还吹来了大雁,大雁排成了人”字形或者一”字形回来了。

  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

古诗作文 篇3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作文 篇4

  令人怨念的语文阅读竞赛完结后的夜晚,由于某人的粗心大意,我处于“有家归不得”的郁闷境地中。只得发挥自娱自乐的天赋,倚在墙上百无聊赖地翻看所谓“挑战中考极限”,却估计在初三之前不会被鄙人二度“钻研”的海量题库《5?金典》。未曾料到《读书佐酒》一文令我感触颇深。苏子美边读《汉书》边饮酒确实悠哉。不过也难怪近日本人饮水量倍增,毕竟一有空就不顾个人形象地大声诵读“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等诸多拗口诗句。千般滋味尽在诗中。尚不知《中学生必背古诗50首》中是否可以收录一曲曲哀歌,这一周的读诗经历,用某位同窗的话来评价,可谓“愈读愈悲”。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乳白而凄迷的雾气弥散开来,逐渐笼罩了整个越水之畔。晨曦将迷恋人间的第一瞥留在此处。一叶扁舟,缓缓滑过水面,又渐隐在层叠的芦苇丛中。两岸的房屋错落有致。精致的亭台轩榭和湖光山色相随,搭配得恰当好处。背景中突然升起宛如女声的吟唱,断断续续,空灵而低迷。哀戚婉转,吐露丝丝缕缕的悲愁。只可惜终寻不见那婀娜身姿。歌者不懈地传诵着美好。它却遥不可及,依循飘渺。伸手,晃一晃,什么都抓不到。唯暗自凋零。“苍苍”、“凄凄”、“采采”,湖畔蒹葭明明灭灭的摇曳,探寻歌者的心事;“为霜”、“未晞”、“未已”,白露逝而又存,时光流淌,“美”仍遥远,无奈萧何。为什么我们偏偏在期待一只抓不住的青鸟?又是什么值得我们付出一生苦苦追寻?虚空而易碎的梦寐,歌者长叹,“求之不得,寤寐求之”。于是,夜夜夜夜,“辗转反侧”,不得安生。

  这与保尔“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伟大理想主义无关,歌者仅仅抱怨人生多“难觅之悲”。一阕江南小曲缭绕着嫩绿又微苦的生命气息,比黑色燎原歌抑或白色镇魂曲愈加震撼人心。似乎永远都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奔忙,可甚至不知苦苦追寻的是何……即便心存不甘,郁郁不得偿愿,面对无力挽回的事实,我仅道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夏的滋味一览无余。阳光的`温情已在江南消耗殆尽。它唯有宣泄才得以痛快。正当农忙时节,农民们支撑着干瘦的身子耕作田间。干裂的田地上拉出一条条漆黑的影子。汗珠从他们脸上流淌下来,像成熟的白果,忽的坠入泥土消失不见。他们佝偻着身子,好似一群快要干在沙滩上的沙丁鱼。自然,仅凭这场景无足以令我为之所动。毕竟本人是已快把《悯农》啃烂的人,自己亦感受过“打球日当午,汗滴脚下土”的辛苦。好吧,纵然性质十分不同,可热量仍是对等的。甚至在“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助纣为虐下,当今的高温较当时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白居易非我这等小人可以算计的。他描写的下一幕,倘若再不动情,那鄙人可真成了某位仁兄说的“有个性,没人性”了。一位面黄肌瘦的妇人……(未完)

古诗作文 篇5

  手如柔夷,肤若凝脂,是一眼惊艳: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是一份惦念:水榭棱台,雕栏玉砌,那是一方宏美,月有阴晴,人有悲欢,是一心思念……

  诗词之美,美在走心,动在用情。

  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是一份至情至性的`交情。花谢花非花满天,红袖香断有谁怜。那是一句揉断肝肠的叹惋。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那是一个风清月朗的静夜。

  诗词之美,美在其情,其画。美在言已尽而意无穷,美在一语读罢,欲辩忌言。

  金甲烂漫,芬芳甘冽,几分清冷,却又带着几分独盛于秋的傲意。几朵几来,扬扬酒洒生于木篱之下。主人信步而来,弯腰,撩袖,满眼金黄飒爽,清香满面。收一朵入怀,抬眼,便是一缕薄云,缭绕山巅,轻挠心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一份闲逸。

  烛火轻晃,暖光随着烛焰一波波闪烁,时明时暗。不时“啪”的一声,惊了一室沉寂。拿起剪刀,却要在伸向烛心时顿住。片刻只得轻轻一叹,看向窗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是一种想念。

  诗词之美,美在诗音如画,词若长歌,美在它就生于生活,触手可及。我们摘一朵花是诗,见一个人是诗,怀一份旧也是诗。诗词是文化,是根,同时,诗词就是我们。蝴蝶是我,我是蝴蝶,诗词是我,我便为诗。

古诗作文 篇6

  是刻骨断肠的爱恋?还是沧桑千载的遗憾?深藏在起起伏伏的词句之间,凝练千年,揉碎万般的痴情,终成旷世的奇葩。

  于是,这一年的四季变化,桃红柳绿,夏蝉冬雪,都被这寥寥数语囊括在一起,在岁月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思想之花。

  初春,干裂的桃树皮在暖春的氤氲中润出了亮亮的光泽。秃秃的枝头顶着一个个豆大的粉色小苞,欲吐还羞。有的却坦荡荡地在枝梢间绽出几朵小花,粉粉的,淡淡的,好像雕刻家的作品一样富有诗意。房前的小溪流里淌着汩汩的清流,家里养的肥胖笨鸭子,成群结队地涌进水里,在里边可劲儿地扑腾。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过早零落的花瓣,让人仿佛觉得溪流是暖的`。远处还有几缕疏疏的白烟,袅袅地升腾起来,好一幅“桃红映暖江”啊!朗朗上口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美景,此时应景一般在我耳畔响起。

  入夏之后,阵雨急而密,不知怎的就大雨倾盆,转眼间又是光芒万丈。真的就应了那句“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但是,生机盎然的夏终究是美的。烈日炙烤,暑气蒸腾,荷塘里的荷叶却密密匝匝地铺满了水面,绵延到天边。一株株高耸的素雅荷花,映着太阳兀自红得醉人!一幅“夏荷美景”在天地间倏然绽开,诗人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景象真的在我眼前立刻再现了。

  深秋,独自骑车行至密林深处,停下车,伴着傍晚凉凉的秋意,在枫林中,尤爱深秋的枫叶配以如火的晚霞,再蒙上一层薄薄的霜花,看来一点儿也不逊色于三月的繁花,美的安然平和,叫人心里踏实,这幅“晚秋枫林图”再完美不过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抵也就如此吧。

  寒冬,独自划着一叶小舟,掠过覆盖雪花的湖面,留下一道孤独的痕迹。停在湖心处,带着斗笠,披着蓑衣,垂下钓竿,守在船尾。船厢里的红泥小火炉上温着一壶酒,路上寂静无人,静得令人生畏,这种于苍茫天地间,独留一人垂钓的场景,却别有一番滋味。这样的一幅“雪钓图”,该配以诗人怎样的心境啊。我反倒觉得那句“独钓寒江雪,万径人踪灭”,有着丝丝缕缕的暖意。

  诗如画,画如诗,二者本就一样,只是别于表达方式的不同。诗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画给人更直观的感受。诗画交融于一体,却美得令人窒息。

古诗作文 篇7

  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名篇,它们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文化长河中,启迪我们的智慧,洗涤我们的心灵。从牙牙学语的“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到入学以来进入班里的“古诗文诵读社团”,我与千古诗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古诗文伴随我一天天长大,成为我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清晨,一来到学校,我们就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读起来,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古诗80首》到《韵语篇》,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一本本,直至《老子·大学·中庸》、《论语》、《幼学琼林》,我们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有兴趣。只要有空闲,我们随时随地都会不由自主地背诵起来。课前五分钟、阅读课、放学路上、游学途中,都有我们朗朗地诵读声相伴。那次去西湖边春游,我们边走边背,整齐的诵读声从队伍的头到尾,从校门口到目的地,我们的背诵引来了路上行人、湖边游客的伫足观望,有的还合影留念呢!

  让人难忘的是今年我们的第四届“和春天手拉手”队会上,我们的诗歌朗诵更是赢得了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爸爸妈妈笑了,全校老师同学乐了,掌声最响、笑得最开心的是我们请来的特邀嘉宾、奥运火炬手和吕春生伯伯。你看,台上,我们慷慨激昂得读起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意气风发地诵起了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深情并茂地表演一首又一首古诗:《咏柳》、《春晓》、《钱塘湖春行》;全班同学人人上台、人人参与、我领诵的《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令全场震撼,那气势可谓四座皆惊,我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大气、轩昂、端严和镇定。从妈妈灿烂的笑容里,从同学赞许的目光中,从嘉宾热烈的掌声和校长满怀激情的赞扬声中,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像这样诵读古诗文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喜悦、幸福和快乐的体验又何止是在这一次次的班级主题班会上呢!

  忘不了的是学校的元旦“牵手古文化,快乐迎新年”的古诗朗诵大赛,更忘不了的是一次次对省内外的观摩课上的展示,最忘不了的是省首届中华新童谣校园诗歌朗诵大赛,我们的节目荣获了省集体一等奖第一名,我们上了电视上了报,还差点去北京参赛呢!

  感谢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文化瑰宝,感谢我们的老师把我们带进了古诗文诵读这座美丽的宫殿。我们的童年有千年古诗文相伴,多了快乐,更多了理性与大气。

  读千年古诗文,我们看见了智慧的源泉;读千年古诗文,我们学会了思考;读千年古诗文,我们变得胸怀博大,敦厚儒雅;读千年古诗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让我们的成长更茁壮更健康。

古诗作文 篇8

  话说又到了背古诗的时候,我对着《舟过安仁》这首诗,抓耳挠腮,一个字也背不进去,于是,在书上画起了小人。

  画着画着,不知怎么会回事,我眼前一黑,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吸了进去,头痛地要晕了过去。我心里想:糟了,明天恐怕要上头条了!“某小学生因背古诗而猝死房间,呼吁大家减负……”。

  重重地摔了一下,眼前突然看到了蓝天。还好,我没事。只是书桌和语文书都不见了,只有硬硬的木地板。奇怪,我在哪儿?我想站起来,四肢却柔软无比,怎么也起不来。一阵风刮过来,我感觉身体在向天上飞去。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成了一个纸片小人,四肢被线牵着,挂在一叶小舟上。原来的木地板就是小舟的甲板。

  天谴报应啊!我的内心懊恼而绝望:“看你还画不画小人了!”

  风停了,我又一次跌落在甲板上。这时,船舱里走出两个小童,一人身着蓝袍,一人身着红袍,穿得十分古朴,和电视中的古装剧一样。

  “哥哥,”红袍小童说,“我划累了。”

  “你先休息一下,我来划。”只见蓝袍小童在船头,一会儿划着浆,一会儿撑着篙,累得满头大汗。红袍小童坐在甲板上,还大口地喘着气。

  又一阵风刮来了。我又一次飞上了天空,线被扯得紧紧的。

  红袍小童回头对蓝袍小童说:“哥哥,风好大呀!”

  说完,红袍小童突然跳了起来,拍着手,好像明白了什么,转头就匆匆忙忙地钻进了船舱,又急急忙忙地钻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大伞。

  “还没下雨呢,你就准备给哥哥打伞遮雨了?”

  “才不是呢,哥哥,你先把篙放下。”

  红袍小童把长长的`篙拖进了船舱。

  “你要干什么啊?”哥哥不解地问。

  “刚才不是看到许多大帆船都跑到前面去了吗?我们也来做个大帆吧!”

  哥哥会心一笑,拿过伞,将伞撑开,高高地举在空中。

  风更猛了,仿佛要满足弟弟的心愿似的。我也被风吹得越来越高,只见下面是棕色的伞,棕色的船,那棕色的小点越来越快地划过蓝色的河面向前驶去。

  我突然明白了,那首诗就像一幅画般闪现在眼前。

  又一阵狂风,把我吹得晕头转向。转眼,我回到了书桌前。

  “写吧。”旁边一位身穿白色长袍的中年人递过了一只毛笔,笑眯眯地看着我。不知为什么,我就是知道他一定是杨万里。

  我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宣纸上大笔挥墨……

  “好诗!”回头一看,杨万里已乘鹤而去,只听他高咏,“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撑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眼前一黑,再睁眼时,已经坐在了家里的书桌边。

  打开的语文书上,小人儿的旁边正好有三个字:杨万里。

【古诗作文】相关文章:

古诗的浪漫-有关古诗的作文02-17

古诗的作文11-30

古诗的作文(精选)09-19

古诗的作文[精选]03-14

(精选)古诗的作文07-27

古诗的作文(精选)01-16

(精选)古诗的作文03-15

古诗的作文04-13

[经典]古诗作文07-28

古诗的作文【优】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