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时间:2023-09-15 19:19:16 古诗词 我要投稿

经典古诗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古诗赏析

经典古诗赏析1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陈子昂诗鉴赏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全诗洋溢着慷慨豪迈、昂扬向上的乐观情调,体现了初盛唐之交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同时,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的壮举作了铺垫。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以“始返”与“还向”相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了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他刚从遥远的“楼兰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若羌县一带)返回,现在又要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朔方城”(故址在今内蒙杭锦旗西北)。但是为了安邦御敌,这个以赫赫战功赢得天将之称的将军急国家之所急,不贪图安逸享乐,品德多么高尚!

  “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是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诗中没有表现军旅的艰辛,也没有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而是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一个威仪堂堂、谙熟六韬,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他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象星空一样壮观神秘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接着,诗人又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暗示征战的必胜。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透露,全军士气十分高昂,大捷在望。将军的神武,也借这两句氛围描写得到了渲染烘托。在这六句中,诗人分别使用了“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诗人先用反诘词“宁知”领起,于后又以“犹是释疑”,避免了平铺直叙,表达了对将军的殷切期望。

经典古诗赏析2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白话译文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

经典古诗赏析3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解:元二,姓元,排行第二,是诗人的朋友,其名不详。使,出使,奉朝廷使命前往。安西,是唐朝为统辖西城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其政府机构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县附近)。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咸阳东北,渭水北岸。唐代从长安往西域去,多在渭城送别。

  浥:沾湿,润湿。

  客舍:旅店。

  君:指朋友元二。更:再。尽:喝干,干杯。

  阳关: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清早,渭城下了一场小雨,道路湿润了,往日飞扬的尘土已不见了,旅店的青砖瓦房更靑了,旁边的柳树也变得更加翠绿,焕然一新。兄弟,请您再干了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知心的老朋友啦。

  王维(?~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画家。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的山水田园诗艺术成就很高,苏轼评价他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作品有《王右丞集》。

  这首诗又名《渭城曲》,诗一首送别朋友的诗。

  清早,一场小雨润湿了道路,润去了浮沉,润绿了整个渭城。旅店青砖的瓦房更青了,婀娜的柳树也焕然一新,变得格外新鲜翠绿了。朋友,来,再干了这杯酒!过了今天,你就出阳关西去了,那将再也没有知心的`老朋友了。“多情自古伤别离”,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王维不仅多情,而又善感,为朋友远行而担忧,伤别之情悠然心头。

  诗人一起笔,就渲染了一个明朗清新而又令人心情润泽舒畅的送别环境。一场小雨,一洗往日尘土飞扬的浑浊,道路也润泽如酥,“客舍”更青了,“柳色”更绿了,惜别之情更浓了。简短几个字,清晰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清晨,送别的地点——渭城,送别的环境——“客舍青青柳色新”。仿佛就是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朋友营造了一个湿润洁净清爽的早晨,为后面写送别场面巧设了一个大的背景。

  诗人在后两句中没有叙说告别场面,也没有描述依依惜别的深情,而是截取了饯行酒宴上的一个特写镜头,劝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喝的,因为“西出阳关”就“无故人”了。出了阳关,“君”无故人,那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截取饯别宴席即将结束的劝酒词,凝离别深情于美酒之中,运笔非凡。一杯酒,一杯情,杯干了,情却难以了结。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朋友远去的忧伤,也不写分别的哀愁,而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含蓄委婉、浓郁深沉的感叹来抒写离情别绪,令人越品越觉得余韵不绝。

  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古往今来赢得无数读者的赞誉。诗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送别场面明晰,送别情意浓郁。这首诗在当时就被配上乐曲,广为传唱。诗作配曲传唱后曾先后被命名为《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成了历代送别诗词曲的代名词。

经典古诗赏析4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

  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

  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诗鉴赏

  《唐诗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宋之问两次贬谪,第一次是神龙元年(705)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第二次是景云元年(710 )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县)。《旧唐书》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赐死桂林。总之,未能生还。《新唐书》中记载他于景龙中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这首《灵隐寺》诗大约作于此时。

  灵隐: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亦称武林、灵苑、仙居。灵隐寺即东晋时在灵隐山所建的禅寺。相传晋咸和元年(326 ),印度僧人慧理来到这里惊称: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因山起寺,名为灵隐,取灵山隐于此之义。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灵隐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袁宏道在他的《灵隐》游记中曾这样说: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这段话说尽了《灵隐寺》诗的妙处字字入画。

经典古诗赏析5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经典古诗赏析6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注释]

  ①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忆柳曲》、《一江春水》等。

  [赏析]

  这是写思妇念远的伤情词。一阕写秋天的.思念。开头将思妇盼归的思情淡淡提起。栏杆外,天如水,“昨夜”还“倚”,天天倚栏夜望,“将明月比佳期”,月圆几度,伊人不归,引出下句“罗衣着破”.“衣破”、“香在”,不忘前情。离人薄情早已放弃初衷。“谁教”句足见思妇怨恨之深。整个春天被这种愁情困扰,坐在宝筝前,全无心思拨弄琴弦,只有眼眶涌出两行清泪,在脉脉诉说哀情而已。

经典古诗赏析7

  河北河南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

  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

  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

  注释

  ①尘埃:战尘、战事。

  ②垂垂:渐渐。得得:象声字,马蹄声。

  ③陈贡:奉献、贡献。

  ④林薮:泛指僧道隐士隐居的山林。

  ⑤郭隗台:郭隗为战国贤士。燕昭王为其筑宫。后以郭隗宫、郭隗台为招贤、聚贤之所。

  赏析

  《陈情献蜀皇帝》是贯休从吴越来到蜀地,谒蜀主王建而献的七律,这首诗简练生动地叙述了诗人之所以不远千里万里到四川来的理由,希望能在川中找到自己的归宿。诗写得很深沉,富有感情,为贯休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被蜀王重用,施展自己才华的建功立业之情。②对蜀地风光的赞美。③对蜀王重用人才的`赞美。

  首联叙述了诗人赴蜀的背景,正是因为全国各地战乱纷呈,只有蜀地很少战事,诗人陈诉衷情,阐明了之所以不远千里万里到四川来的理由。

  表现手法:间隔反复①颔联中“一瓶一钵”和“万水万山”,“一”“万”运用了间隔反复。②起到了强调作用,并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借代①尾联中“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的“林薮”代指“隐居者”,“郭隗台”代指“招贤、聚贤之所”。用典①尾联中“亦得亲登郭隗台”,运用了“燕昭王重用郭隗招纳贤士”的典故。②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经典古诗赏析8

  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字元稹,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元至正初,弃家浪游五湖。著有《清閟阁全集》。散曲现存小令十二首。

  [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绍兴越王台时所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趾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注解]

  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曩:皎洁银白的`月光。

  [译文]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

经典古诗赏析9

  临路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根据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可见临路歌的路字可能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应是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作于青年时代,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自己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志向。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屡有失望之情,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始终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心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将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仿佛真是正在奋飞的一只大鹏。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了,就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振翅高飞啊,撼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折断,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之初试图一层鸿图。报效祖国之心。中天摧兮暗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

  结合诗人的切身经历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象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激是激荡、激励,意思是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际暗示理想虽然幻灭了,但他的品格和精神,仍旧会给后世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

  扶桑,是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代将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

  严忌《哀时命》中有左祛(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然而,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

  挂住的究竟是谁呢?可见,大鹏与李白的形象有时原是不分的,或互换的.、等同为一体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听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依次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

  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非常难受。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还会象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

  这两句一方面相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与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非常接近。

  《临终歌》可谓是李白的长歌当哭;也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有远大的理想,且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经典古诗赏析10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了哪些“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本诗借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和《石壕吏》中的老夫妇因官差抓人当兵而被迫别离的故事。

  作者在后两句诗中强调 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的悲剧可比,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意对即可)

  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用了用典和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意对即可)

经典古诗赏析11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译文

  月亮因为天色不明朗而愁苦、哭泣。半开高楼的墙壁上在月亮的斜照下变得惨白。

  那月上仙女所乘车的轮子因沾染了露水而显得雾蒙蒙的。

  我和那佩戴着鸾配的仙子在月宫中相逢。

  看着海中三座神山的沧海桑田,在天上也不过只有白驹过隙般短暂。

  遥望整个神州大地的九州,与之相比大海就像一杯水一样。

  赏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评价说:“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经典古诗赏析12

  江月

  [唐]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鹤注】此大历元年夔州西阁作。《杜臆》:咏江中月影也。何逊诗:“江月初三五。”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①。天边长作客②,老去一沾巾③。玉露溥清影④,银河没半轮⑤。谁家挑锦字⑥?烛灭翠眉颦⑦。

  (此章,对月伤怀。上四,羁人之感,属自叙。下四,离妇之情,推开说。江月漾光于水上,高楼一望,顿觉身寂影孤,真堪思杀。盖天边久客,至老不还,恐远死他乡也。因想清影之下,玉露浓溥,半轮之傍,天河掩没,月色明皎如此,此时绣字空闺者,烛残挑罢,得无对之而颦眉乎?当与上沾巾者,同一愁思也。)

  ①曹植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庾肩吾诗:“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

  ②何逊诗:“天边看远树”。

  ③曹植诗:“歔欷涕沾巾。”

  ④李峤诗:“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诗》:“零露溥兮”。注:“溥,露多貌。”曹植诗:“明月澄清影”。

  ⑤张正见诗:“明月半轮空。”

  ⑥《晋·列女传》:窦滔妻苏蕙,字若兰,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滔,宛转循环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挑锦字,挑锦线以刺字,欲寄征夫也。

  ⑦张九龄诗:“灭烛怜光满。”梁元帝诗,“翠眉暂敛千重结。”黄生曰:结在章法,是推开一步,在比兴正是透深一层。盖即男女之情,以喻君臣之义,则前半所云“思杀人”、“一沾巾”者,皆有着落矣。公之攀屈宋而亲风雅,实在于此,此岂玉台、香奁辈所能效颦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经典古诗赏析13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此处运用的典故,是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返。诗人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在语意上,又和开头二句遥相呼应。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有气壮山河之势。

经典古诗赏析14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解】: 1、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2、南斗:即斗宿星。 3、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4、青黛:青黑色。 5、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6、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7、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8、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韵译】:

  我原是楚国的狂人, 高唱凤歌讥笑孔丘。

  手执神仙的绿玉杖, 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

  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

  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

  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

  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

  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

  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香炉峰的瀑布,与此遥遥相望,

  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

  苍翠的山色映着朝阳,红霞更加绚丽,

  在鸟飞不到的峰顶,俯视吴天真宽广。

  登上庐山纵览天地,才领略天地壮观,

  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

  万里黄云起伏,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幻,

  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

  爱作赞美庐山的歌谣, 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

  闲对石镜峰窥看,我更加心清意畅,

  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还丹,对世俗毫无情念,

  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

  向远处看去,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

  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与汗漫仙人,相约在九天之顶,

  心想接你这个卢敖,一起同游太清。

  【评析】: 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 伴。诗分四段。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 隐逸之心。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 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登高八句为第三段,以俯视角 度,写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并以谢灵运故 事,抒发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早服六句为第 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并以卢敖故事,邀卢侍卿同游。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 以作事业追求者的警句。

经典古诗赏析15

  村 行 杜 牧

  春半南阳西,

  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

  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

  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

  主人馈鸡黍。

  杜牧诗鉴赏

  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 ,隐约而至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 ,点缀得更美了 。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 ,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 再看,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 、颔联是写村景, 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及赏析09-06

古诗《黄鹤楼》赏析03-14

古诗及赏析集锦[15篇]07-20

项羽《垓下歌》赏析_古诗大全12-27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11-03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03-10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

很经典的古诗03-11

经典的古诗11-15

经典励志古诗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