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阙题古诗词

阙题古诗词

时间:2024-03-08 14:02:43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阙题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阙题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阙题古诗词

阙题古诗词1

  古诗原文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dào yóu bái yún jǐn,chūn yǔ qīng xī zhǎng。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shí yǒu luò huā zhì,yuǎn suí liú shuǐ xiāng。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xián mén xiàng shān lù,shēn liǔ dú shū táng。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yōu yìng měi bái rì,qīng huī zhào yī shang。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翻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解释

  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每:每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盛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作为诗名。

  诗文赏析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阙题古诗词2

  这首诗大约成于大中元年(847)入京途中,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写下这首诗。

  此诗约作于元和三年(808)前后,其时许浑首次赴长安,经潼关登驿楼远眺而作。赴阙:赴长安。阙,本指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上起楼观。因此常用作宫殿、都城的代称,此处即指都城长安。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东部,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驿楼: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的楼房。诗题一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诗中写潼关山川形势,气象万千,偶对极为工整,可与初、盛唐诗匹敌。

  【全诗】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①红叶:秋日变红的树叶。萧萧:树叶纷纷落下的'样子。

  ②长亭:古代道路上的驿舍,此处指潼关驿的驿楼。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庾信《哀江南赋》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③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部,潼关的西南。

  ④中条:山名,在今山西省境内,其西南端与潼关隔黄河南北相望。过:一本作“落”。

  ⑤关:一本作“山”。迥:遥远。

  ⑥河:黄河。

  ⑦帝乡:皇帝居住的地方,此处指国都长安。

  ⑧梦渔樵:回忆并向往着故乡的打鱼砍柴的隐居生活。

  【译文】

  晚风撩动秋树,秋叶色彩斑斓,姑且以瓢代觞,痛饮在客舍亭前。残云西去,将太华山半掩半露,疏雨东来,为中条山蒙纱垂帘;树色随着关势渐次升高天树一色,黄河折向东流渐次遥远声断海边。长安京城近在咫尺行程不远,我的心却依恋着水滨和山涧。

  【赏读】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晚风撩动秋树,秋叶色彩斑斓,诗中人以瓢代觞,痛饮在客舍亭前。其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表达了诗人彷徨的心态。但诗人并没有久久沉湎于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运用大手笔勾画出雄浑苍茫的四周景色。骋目远望,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沙,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天将放晴,又拿“疏雨”中“过”字来烘托中条山,太华与中条显得充满活力,在浩茫无边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此诗的确是许浑诗歌美学风格的代表作。诗人说:“才高诗易怨,愁极酒难降。”诗人连用四句写景,缺一不可,条理清晰,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

  最后两句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许浑却出乎意料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作者这次应召入京前仕途坎坷,早已厌恶官场,但为生活所迫,又不能失去这份官薪,怀着这种矛盾心理,结束全篇,委婉得体,这首诗是许浑诗歌美学风格的代表作。

  【鉴赏】

  潼关地处陕、晋、豫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西入长安必经之咽喉重镇,山河表里,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墨客骚人到此,每每题诗作文以纪胜。清末谭嗣同便留下“河流大野犹嫌未,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

  许浑从故乡丹阳首次去京师长安,途经潼关,兴会淋漓,挥笔写下这首五言律诗。

  首联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将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之中。

  颔联与颈联以如橡巨笔,勾画出潼关四周景物。极目望远,但见南面华山高耸入云;北隔黄河,中条山笼罩于疏雨之中。近看则见莽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黄河从北面深山峡谷中奔泻而至,在潼关脚下如巨龙猛一转头,直冲三门,咆哮着直入大海。

  尾联上句是说明天就可到京城了,似给人一种轻松之感,然而下句却出人意外地说:“犹自梦渔樵”,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功名富贵而来。如此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而又如异峰突起,出人意料。可谓匠心独运,构思奇特新颖。

  【作者小传】

  许浑(791—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属湖北),寓居润州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桥,后以丁卯名其诗集,故人称许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历任当涂、太平县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虞部员外郎,郢、睦二州刺史。事迹见胡宗愈《唐许用晦先生传》、《新唐书·艺文志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等。其诗专攻律体,偶对整密,诗律纯熟。题材以怀古、田园、宦游、送别为多。诗中多“水”字,有“许浑千首湿”之评。《四部丛刊》本《丁卯集》较通行。

阙题古诗词3

  【原文】:

  《阙题》

  作者: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韵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阙题古诗词4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

  【1】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2】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

  【3】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4】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5】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6】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7】每:每当。

  作品赏析: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

  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

  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引自"超纯斋诗词"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阙题古诗词】相关文章:

经典古诗词07-29

经典古诗词08-26

立冬古诗词11-04

秋天古诗词12-08

秋分的古诗词09-14

立夏的古诗词04-18

思乡古诗词12-08

给母亲的古诗词12-16

经典立秋的古诗词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