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程颢的古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程颢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程颢的古诗1
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2、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程颢《秋月》
3、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
5、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偶成》
6、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程颢
7、专欲利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程颢
8、读书要玩味。——程颢《遗书》
9、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程颢
10、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程颢《游月陂》
11、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程颢
12、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13、古之教人,无一物不使之诚心。——程颢
14、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程颢
1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程颢
16、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程颢
程颢的古诗2
1、《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秋日》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4、《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题淮南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6、《春日》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7、《夏》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
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8、《秋》
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蘋洲渚生。
程颢的古诗3
春日偶成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秋月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偶成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识仁篇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横渠西铭,旧名《订顽》。)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刘蕺山曰:程子首识仁,不是教人悬空参悟,正就学者随事精察力行之中,先与识个大头脑所在,便好容易下功夫也。识得后,只须用葆任法,曰“诚敬存之”而已。而勿忘、勿助之间,其真用力候也。盖天理微妙之中,着不得一毫意见伎俩,与之凑泊。才用纤毫之力,便是以己合彼之劳矣,安得有反身而诚之乐。诚者,自明而诚之谓。敬者,一于诚而不二之谓。诚只是诚此理,敬只是敬此诚,何力之有!后人不识仁,将天地间一种无外之理,封作一膜看,因并不识诚敬,将本心中一点活泼之灵,滞作一物用,胥失之矣!良知良能是本心,昏昧放逸是习心。向来不识此理,故种种本心为习心用;今来既识此理,故种种习心为本心转。又何患不存之,又存而不能期月守也?此程子见道分明语也。乃先儒以为地位高者之事,非浅学可几,学者只合说“克己复礼为仁”。周海门先生深不然之,以为“不识仁而能复礼者无有”,是处极为有见。而顾泾阳先生则云:“学者极喜举程子识仁。但昔人是全提,后人只是半提。『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浑然与物同体』,而遗却下句,此半提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不须』二句,而遗却上句,此半提也。”尤见卫道之苦心矣!
又曰:朱子谓程子《识仁篇》乃地位高者之事,故《近思录》遗之。然“诚敬存之”四字,自是中道而立。
又曰:《识仁》一篇,总只是状仁体合下来如此,当下认取,活泼泼地,不须着纤毫气力,所谓“我固有之”也。然诚敬为力,乃是无着力处。盖把持之存,终是人为;诚敬之存,乃为天理。只是存得好,便是诚敬,诚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泥不须防检穷索,则诚敬存之当在何处?未免滋高明之惑。子静专言此意,固有本哉!
顾泾阳曰:程伯子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只此一语已尽,何以又云“义礼智信皆仁”也?始颇疑其为赘。及观世之号识仁者,往往务为圆融活泼,以外媚流俗而内济其私,甚而蔑弃廉耻,决裂绳墨,闪铄回互,诳己诳人,曾不省义礼智信为何物,犹偃然自命曰仁也,然后知伯子之意远矣!
宗羲案:明道之学,以识仁为主,浑然太和元气之流行,其披拂于人也,亦无所不入,庶乎“所过者化”矣!故其语言流转如弹丸,说“诚敬存之”便说“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说“执事须敬”便说“不可矜持太过”,惟恐稍有留滞,则与天不相似。此即孟子说“勿忘”,随以“勿助长”救之,同一埽迹法也。鸢飞鱼跃,千载旦暮。朱子谓:“明道说话浑沦,然太高,学者难看。”又谓:“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下稍皆入禅学去。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高了,他们只目桌(左“目”右“卓”)见上一截,少下面着实工夫,故流弊至此。”此所谓程先生者,单指明道而言。其实不然。引而不发,以俟能者。若必鱼筌兔迹,以俟学人,则匠、羿有时而改变绳墨,彀率矣。朱子得力于伊川,故于明道之学,未必尽其传也。
百家谨案:先遗献《孟子师说》解“必有事焉”:“此与明道识仁之意相合。『正』是把捉之病,『忘』是间断之病,『助』是急迫之病。故曰『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未尝致纤毫之力』。盖存得好就是诚敬,诚敬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外此而为防检穷索,便是人为,未有不犯三者之病也。”
百家又忆姜定庵先生希辙尝于其家两水亭问先遗献“学而时习”之解,答云:“《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总是工夫之名。』荀子所谓『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皆是。然必有所指之的,则合其本体而已矣,明道之识仁是也。『时习』者,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明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盖其间调停节候,如鸟之肄飞,冲然自得,便是『说』也。”
定性书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百家谨案:横渠张子问于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何如?”先生因作是篇。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
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何如哉?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刘蕺山曰:此伯子发明主静立极之说,最为详尽而无遗也。稍分六段看,而意皆融贯,不事更端,亦不烦诠解。今姑为之次第:首言动静合一之理,而归之常定,乃所以为静也。是内非外,非性也;离动言静,非静也。“天地之常”以下,即天地之道以明圣人之道不离物以求静也。“人之情”以下,言常人之情自私用智,所以异于圣人而终失其照物之体也。“《易》曰”以下,又引《大易》、孟子之言以明自私用智之必不然也。“圣人之喜”以下,又即圣人应物之情以明外物之不足恶。而“夫人之情”以下,又借怒之一端,于极难下手处得定性之法如此,又以见外物之不足恶也。合而观之,主静之学,性学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圣人常寂而常感,故有欲而实归于无欲,所以能尽其性也。常人离寂而事感,离感而求寂,故去欲而还以从欲,所以自汩其天也。主静之说,本千古秘密藏,即横渠得之,不能无疑。向微程伯子发明至此,几令千古长夜矣。
百家又案:嘉靖中,胡柏泉松为太宰,疏解《定性书》,会讲于京师,分作四层:“一者,天地之常,心普物而无心,此是天地之定。二者,圣人之常,情顺物而无情,此是圣人之定。三者,君子之学,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此是君子之定。四者,吾人第于怒时遽忘其怒,观理是非,此是吾人之定。吾人希君子,君子希圣人,圣人希天地。”是日,天下计吏俱在京,咸会于象房所,约五千余人。罗近溪、耿天台、周都峰,徐龙湾并参讲席,莫不饱饫斯义。
郊行即事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题淮南寺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秋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蘋洲渚生。
夏
朝代:宋朝|作者:程颢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
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程颢的古诗4
【晚春】
人生百年永,光景我逾半。
中间几悲欢,况复多聚散。
青阳变晚春,弱条成老干。
不为时节惊,把酒欲谁劝。
【春雪】
二月将临尾,群阴久退潜。
只知桃李艳,何复雪霜嫌。
密霰仍先集,飘霙忽散沾。
带风成料峭,和雨作廉纤。
江汉初弥望,珠玑亦间兼。
片痕才著瓦,斜势渐穿帘。
鸟化辽城鹤,途铺越女缣。
落英时斗舞,飞絮或同黏。
直把琼瑶比,谁疑鹄鹭挦。
透肌锥共利,洒面刃争铦。
寒怯开闱赏,光凝伴月觇。
价增樵市炭,兴入酒家帘。
驻足银妆履,昂头玉裹髯。
如何欺煦律,重复困穷阎。
薪乏经朝备,衣因恃暖拈。
撷芳游女恨,忧岁老农占。
惜竹频敲叶,愁花旋覆苫。
失权悲太皞,助虐有飞廉。
骤降初疑勇,旋消亦讶谦。
朔云虽借便,水后可无厌。
纵任阴灵巧,难令木气歼。
寒威徒自奋,春气亦时添。
积势方平垄,澌流已坠檐。
暗空犹沓沓,近地即佔佔。
远水难遮面,高峰不裹尖。
著墙聊画粉,盖地岂成盐。
纨扇惊尘曀,昆岗认火炎。
端来荐融释,空复助洳渐。
积润终滋嫩,惊雷亦震淹。
东君莫惆怅,杲日待重瞻。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题淮南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和诸公梅台】
急须乘兴赏春英,莫待空枝谩寄声。
淑景暖风前日事,淡云微雨此时情。
【草堂·下山偶成】
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篮舆首重回。
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
【游鄠山诗十二首·马上偶成】
身劳无补公家事,心冗空令学业衰。
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
【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其二】
须知春色醲于酒,醉得游人意自狂。
直使华颠老公子,看花争入少年场。
【是游也得小松黄杨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戏作五绝呈邑令张寺丞·其三】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早寒】
一夜威霜特地严,朝来寒气入书帘。
乍须火暖亲炉兽,初觉冰澌结砚蟾。
败叶卷风轻蔌蔌,远峰经晓静尖尖。
出门未要貂狐燠,且著轻裘次第添。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高观谷】
轰雷叠鼓响前峰,来自彤云翠蔼中。
洞壑积阴成气象,鬼神凭暗弄威风。
喷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
纵有虬龙难驻足,还应不是旱时功。
【桃花菊】
仙人绀发粉红腮,近自武陵源上来。
不比常花羞晚发,故将春色待秋开。
存留金蕊天偏与,漏泄春香众始猜。
兼得佳名共坚节,晓霜还独对楼台。
【春日江上】
新蒲嫩柳满汀洲,春入渔舟一棹浮。
云幕倒遮天外日,风帘轻飏竹间楼。
望穷远岫微茫见,兴逐归槎汗漫游。
不畏蛟螭起波浪,却怜清泚向东流。
【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新晴野步·其二】
阴曀消除六幕宽,嬉游何事我心闲。
鸟声人意融和候,草色花芳杳蔼间。
水底断霞光出岸,云头斜日影衔山。
缘情若论诗家兴,却恐骚人合厚颜。
【和家君早寒之什】
满地清霜结晓寒,平明飞霰洒柴关。
乍凭酒力温肌骨,陡觉风威著面颜。
闾里相呼泥北户,牛羊收牧下前山。
急须趁日藏薪炭,冻后高枝不易攀。
【和王安之五首·小园】
閒坊西曲奉常家,景物天然占一窊。
恰似庾园基址小,全胜浥涧路途赊。
知君陋巷心犹乐,比我侨居事已誇。
且喜杖藜相过易,隔墙无用少游车。
【和尧夫西街之什二首·其一】
先生相与赏西街,小子亲携几杖来。
行次每容参剧论,坐隅还许侍馀杯。
槛前流水心同乐,林外青山眼重开。
时泰身闲难两得,直须乘兴数追陪。
【程颢的古诗】相关文章:
很经典的古诗03-11
经典的古诗11-15
古诗05-26
古诗的浪漫-有关古诗的作文02-17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
冬天的经典古诗03-19
对雪的古诗03-13
蝴蝶的古诗03-17
季节的古诗03-20
爱情的古诗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