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3 11:19:17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课有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个偷采白莲的顽皮小孩的形象;《小池》则描绘了由泉眼、流水、树阴、荷叶、蜻蜓构成的夏日小景图。文中以两幅图画与诗相配,再现了诗歌的情境,帮助儿童朗读理解,感受诗意。诗歌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1.识写生字。

  课文12个生字要求会认,7个生字要求会写。

  认读"首"字,从课题入手,学习"首"做量词的用法。

  认读"踪、迹、荷、浮、萍、露"6个字,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记,其中"荷、浮、萍"3个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认读"泉、角",可以借助古文字和字理,感受这两个字的构形的图画感;"采"可以结合图画,让儿童模仿着做一做一只手在树上采摘果子的动作,帮助识记。

  在书写时,"采、爱"这2个要书写的字中都有"爪字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各自的特点。"爱"的"爪字头"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首""尖""角"书写要注意笔画和笔顺,提示:"首"字的主笔长横略倾斜,中间两横疏密均匀,且和右边的"横折"不挨着;"尖"字上面的"小"没有钩,写时要注意上小下大。"角"上"刀字头"的撇写时要略长,中间两横和左右两边都有空隙。写"树"字时,要提示结构紧凑,"木"和"又"的捺都要变成点。

  2.观察插图,结合生活,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观察《池上》所配插图,说一说图意"这是什么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认识"小艇"和"浮萍",感受"偷采白莲回"的喜悦,将诗人所看所想充分让学生想象感悟,再回到诗中读悟,理解诗意。《小池》同法,迁移学习,说一说图意"这是什么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宁静的夏日小景。抓住每一行诗所写的景物,看图读诗,体会感受"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的特点,理解诗意,再读诗悟情。

  3.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在识字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朗读诗文。首先,要根据注音把诗读正确、读熟练,如"露、藏"的读音。其次,要学习正确断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其中"惜、爱"在读的时候应边读边体会自然景物带来的美好心境。"立上头"在朗读时要读出蜻蜓的轻巧,回味无穷的意韵。最后,在正确、连贯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背诵诗文。

  4.看图说话,迁移诗文。

  白居易用了短短四行诗描述了池上有趣的一幕,让学生读诗想象画面,编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清楚时间地点,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还可以出示其他几首与夏日池塘有关的诗,让学生读一读, 背一背,感受夏日池塘里的不同景色。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浮萍、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情趣。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句中蕴藏的夏日情趣。

  教学重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会写"首、釆、无"等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 观察插图,结合生活,识记生字,学习《池上》

  1.看图说感受,入题《古诗二首》。

  (1)出示生活中池塘荷花图片若干幅,交流看到了什么并说说感受。

  (2)入题并板书《古诗二首》。

  2.图文结合,学习"首"字,导入《池上》。

  (1)"古诗二首"的"首"是量词,读一读"首"作量词组成的词语"一首诗、一首歌"。

  (2)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夏日池塘发生的趣事,写了一首诗--《池上》。 板书诗题。

  3.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学习前两句,读懂诗句,读悟诗意。

  (1)池塘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指名读诗句,同桌对读诗句。

  (2)学习"采"字。

  ①出示采的汉字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体

  提示:上面是"爪字头"的变形,下面是一个木字,意思是用手采摘植物。

  ②指名组词。

  (3)自由读前两句诗,注意表现出"撑、偷、采"的动作及当时的心情,体会诗意。

  (4)同桌带着动作练读诗句,全班齐读诗句。

  5.学习后两句诗,读懂诗句,领悟诗情。

  (1)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莲,高兴极了,结果如何呢?指名读诗句,男女生合作读诗句。

  (2)观察课文插图。找出图中小孩留下的踪迹,图文结合理解"踪迹";认识"浮萍",借偏旁记忆;浮萍是生长在水面上的水草,所以偏旁分别是"三点水"和"草字头"。

  (3)情感朗读,体会"浮萍一道开"的优美意境。

  6.再读全诗,巩固生字。出示不带拼音的古诗,学生加动作朗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板块二 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1.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读出五言诗"二二一"的节奏。

  (2)同桌对读,模仿读出"二二一"的节奏。

  (3)学生带着节奏练读,加动作展示。

  2.熟读成诵。

  (1)难度递增的补充式背诵:

  形式一:小娃撑小艇,。

  不解藏踪迹,。

  形式二: 撑 ,偷采 。

  不解 ,一道开。

  (2)看课文插图背诵全诗。

  3.吟用《池上》。

  (1)古人作诗,通常都是边抚琴,边吟唱诗句,给学生播放《池上》的吟唱音频(吟唱版本选自陈琴《池上》、聂枫《小池》)。

  (2)学生边听边放声吟唱。

  板块三 观察配图,结合生活,识记生字,学习《小池》

  1.观察配图说话,解诗题。

  出示课文插图,看到了什么?用"哪里有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2.比较异同,识记"爱、荷"。

  (1)出示两幅课文插图:两首诗题目都有一个"池"字,哪里相同呢?

  提示:都写到了荷花,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相机学习生字"爱、荷"。

  ①荷:出示不同荷花的图片,复现"荷"字,扩展词语。

  ②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出示生字"爱",学生组词。

  (3)出示两幅课文插图:两首诗题目都有一个"池"字,哪里不同呢?引题,板书诗题。

  提示:一个写池上发生的事,一个写小池中的美景。

  3.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学习前两句,读懂诗句,读悟诗意。

  (1)指名读后,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泉眼,泉水,细流,树阴。

  (2)出示泉眼流出清泉的图片,标识并学习"泉"字。(出示泉的古文字,感受"泉"字就像从地下冒出的水流的样子)

  (3)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哪一个字让你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呢?指名说,指导读出"惜"字的情感,轻柔地读。

  (4)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柔柔地读一读。出示"柔"字卡,组词。

  (5)小组赛读诗句。

  5.学习后两句,读懂诗句,领悟诗情。

  (1)出示课文插图,初夏的荷塘里,蜻蜓也被吸引来了,指名读。

  (2)蜻蜓被什么吸引来了呢?指名答,相机学习生字"露、角"。

  露:出示句子填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露"的意思。

  ①海水退去, 露了出来。

  ②初夏的池塘里, 从水面露了出来。

  角:①出示"角"的汉字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体

  ②出示图片(牛角、羊角、鹿角、山角、尖尖角),复现记忆,理解不同的"角"。

  (3)生字回到诗句,同桌对读,师生对读。

  6.迁移《池上》的读法,学生练习读出古诗节奏。

  提示: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声音拉长,体现出意境来。"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出回味无穷的意韵。

  7.多种方式背诵古诗。

  8.拓展阅读。

  池中除了会有小船、小娃、浮萍、白莲、蜻蜓,还会有什么呢?老师读几首诗句,大家一起看看唐宋的诗人们还描绘了哪些景物?

  提示:青蛙、碧苔、倒影、莲叶等。

  板块四 生字归类,部首变形,学写生字

  1.范写生字"采、爱、尖、角",并提示汉字结构及书写要领。

  提示:同有"爪字头"的"采、爱",两个"爪字头"有异同,"爱"的"爪字头"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

  2.范写左中右结构的"树"字,注意结构紧凑,"木"和"又"的捺都应变成点。

  3.范写"首、无",注意独体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占位。

  (1)在掌握"横、竖、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竖弯钩"的写法。

  (2)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01-17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05-2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通用03-24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案04-15

部编版语文教学计划02-05

部编版秋天教学设计09-14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教案04-25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设计01-17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03-19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学设计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