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过各种方式以读悟情。指导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1、各地过年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引入。
1、同学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年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元旦)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生:元日。)师板书课题。
瞧,“元日”和“元旦”只有一字之差。知道“元日”是指哪一天吗?
(“元“,是第一的意思。”“元日”也是第一天的意思。在古时候,“元日”也叫“元旦”,那“元日”是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呢?不是的,我国古时候通用的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指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才叫“元日”和“元旦”。民国时期,我国开始通用公历。为了便于区别,我们现在把公历一月一日叫“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也叫过年。今天我们要学的宋代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指的就是正月初一过春节这一天。
了解了“元日”,我们再把课题读一遍。(生读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2、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回忆学法: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理解意思——展开想象1、根据意思编故事;2、根据意思画画)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谁敢来读给大家听听?(请一生读,随即点评)哪个同学认为比他读得还好?(再请一生读)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全班齐读)
3、古诗还以他特有的节奏美吸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你们认为该怎样读,才算读出了这首诗的节奏?(请一生说。课件示范)齐读。
三、学习古诗,交流。
1、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请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3、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指名说——一起说)
4、你们真了不起!通过理解诗意,我们知道古人过春节原来要燃爆竹(板书)还要?(生: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
5、古人过年原来也这么热闹呀!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也想来读读这首诗,体会一下古人的热闹和喜庆。好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师读。读后学生汇报。)
6、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指名读——全班读)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这么喜庆的诗句,我们想不想把它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就让我们关着课本一起把它背出来。
2、古人以“元日”为题写的诗,还有很多。老师精心挑了一首,送给大家。读完后,你会了解古人更多的过年习俗。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五、作业。
1、把《元日》背给家长听。
2、为《元日》配画,或改编成故事,或为它谱小曲。
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诗,力求停顿恰当、有感情,默写本诗。
3、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过年方面的图片、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有条件做成课件。
2、布置教室,衬出喜庆的氛围。
3、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几个话题,可供选择其中的一些)。
1、带领大家回忆学校过教师节和国庆节时,大门上悬挂横幅的标语说起,引出“国庆、元旦”之类的话题。
2、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图片。
3、和学生一起回忆去年过年时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课文题目: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5、了解课题,介绍诗人。
老师说话:《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学生自读,感知。
出示这首诗(老师可以提前把诗句抄写好在黑板上),出示要求:(小黑板或者课件)
(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
(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2、检查交流。
(1)指名读古诗,相互正音,点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
(2)生字(生字卡片)
爆屠瞳换符
教“爆”:
大家都知道过年的`时候我们很喜欢放鞭炮,这鞭炮,在课文里诗人用了什么词?
出示“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出示一个爆竹,给学生解释爆竹的原理: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用纸包起来,点上火,便会刺刺的冒烟,再就是“砰”的一声巨响。
师: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学生读生字、学生字。
(3)词语
小黑板出示:
爆竹屠苏曈曈桃符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抄写,注意指导重点词语的结构特点,姿势要求。然后学生再自己抄写,遍数随机而定。
(3)齐读诗歌。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
指导“屠苏”
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
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补充写作背景来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态度;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播放一组与春节有关的画面和播放《过大年》歌曲。
2、同学们,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哪个节日?(春节)
3、(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指的是哪一天,你知道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大屏幕出示“元”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在这个词中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二、检查预习,学习新字
1、同学们,诗中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学生个别朗读,师生互评。
4、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同学们,我们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爆竹:就是鞭炮(简介爆竹到鞭炮的演变过程)。
屠苏: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
桃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古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引导。)
6、学写“爆”字。强调右下角的写法。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讨论。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1)放爆竹(板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句当中知道的。
师:你能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吗?
生说,教师点评。
师:这一刻是多么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除了放爆竹,古人过春节还有哪些习俗?
(2)喝屠苏(板书)
生:喝屠苏酒。
师:都有谁在喝屠苏酒呢?
生:一家人在喝屠苏酒,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
师: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教师指点。(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吧!
生说,教师指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还有什么习俗呢?
(3)迎红日(板书)
介绍古人年三十晚上守岁的习俗。第二天初一的一大早,人们推开大门,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说,教师板书“迎红日”。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4)贴春联(板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说诗句。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辞旧迎新。)
解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幅春联。教师板书。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感悟诗情,赏读背诵。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句诗一幅幅画,你从这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想象描绘画面。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呢?谁能用一两个词来描述一下?(幸福、祥和、欢乐。)
2、是啊,多么幸福、祥和的一幅幅过年的图画啊,谁都被这这情景陶醉了?(我们、古人、作者)
(出示写作背景)当时的宋朝社会很贫穷,年轻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各地游历,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发奋读书中了进士,当了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49岁时就被任命为宰相,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于是就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元日》就写在这一年的春节。
除了反映新年新气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还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新的政策必将代替旧的政策,以及他的坚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够顺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3、他走在新年的街头,看到老百姓过春节热闹的景象,他此刻的心情如何?(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4、这真是一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5、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新知、谈谈收获
1、考考你:
(1)古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2)说说“屠苏”和“曈曈”的意思。
(3)桃符就是今天的()。
2、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六、作业
1、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还有很多,搜集几首读一读。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嘉放爆竹新
节喝屠苏年
号迎红日纳
长贴春联余
春庆
幸福祥和
【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元日教案08-02
元日王安石古诗11-22
王安石古诗《元日》赏析11-23
古诗的教学设计06-04
古诗教学设计04-20
古诗教学设计(经典)07-01
【经典】古诗教学设计05-15
《元日》教学反思06-13
古诗教学设计[优秀]05-15
(精)古诗教学设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