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8-20 10:40:57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西 北 望 长 安 , 可 怜 无 数 山 。

  青 山 遮 不 住 , 毕 竟 东 流 去 。

  江 晚 正 愁 余 , 山 深 闻 鹧 鸪 。

  (1)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这里指逃避战乱的难民;九重天:形容极高的皇宫。

  B、可怜:让人同情;路八千:指长安到潮阳的路程。

  C、壁:墙壁;封:这里指谏书。

  D、圣明:圣上的英明;拥:阻塞。

  (2)解释: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理解对诗词内容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两句委婉含蓄的流露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志向。

  B、我们还学过辛弃疾的词有《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贫乐.村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悬明之作,词中也表露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首联紧扣题中“左迁”,点明被贬原因,“朝秦”与“夕贬”对照,说明得罪之速。

  D、韩愈诗的颔联直书“除弊事”,透露出忠而曹贬的愤怒,“肯将”句显示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的性格。

  答案 略

  12.2011年温州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5.“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3分)

  16.“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3分)

  答案 略

  13.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第8-9题。(4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9.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案 8.(2分)(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9.(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4.2011山东省昌乐县东明中学中考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试卷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8.(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8.(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两联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

  参考答案:

  12.。(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菩萨蛮古诗鉴赏附答案02-07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01-02

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_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例析209-28

《关雎》古诗鉴赏04-02

《相思》古诗鉴赏03-08

《重阳》古诗鉴赏10-17

江南古诗鉴赏01-20

古诗鉴赏作文01-15

梅花古诗鉴赏04-03

蝉的古诗鉴赏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