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9 08:45:1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难点:难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静听。)同学们,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触呢?要知道这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这是贝多芬全聋后的作品,是超越灵感的产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够创造出来。(再次聆听,感受)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名片的一般格式,学会设计简单的名片;

  2、了解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有理地介绍动物,体验创造、表达的快乐;

  3、在观察动物、为动物设计名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查查资料,了解这种动物的有关知识;教师写下水文。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玩具,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收集你感兴趣的名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明为什么;

  2、读一读自己查找的动物资料;

  二、学习范文《海龟》

  1、自己把范文读通顺;(教师点明这就是给动物设计的名片)

  2、生读,其他同学边读边想:海龟有哪些特点,哪些地方写的特别好;

  3、小结:(根据学生发言及板书,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范文的写法。)

  三、动物化妆交友会

  1、明确要求:在动物作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

  2、自评、互评、师评(师评价时,重点注意学生是如处理搜集的资料,并使其转化为自我介绍的语言的。)

  四、展示教师下水文

  1、请学生指出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2、为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五、制作动物名片。(名片内容的要求: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名片形式的设计要与众不同)

  六、师生评议修改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4.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先观看教学演示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中“读一读”部分,再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语文教案 篇4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3、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c)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5、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反复读一读韵文。

  16、生说一说“闷、闻、问”这几个字分别是由哪两个汉字组成的,合在一起后表示什么意思。

  17、师出示写有构成会意字的那些独体字的卡片,将它慢慢放入“门”中,让学生将两个字合起来说说“闷”字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闯、闹、闪、闲”这四个会意字,让学生根据字的`构字特点,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二、读一读

  1、诵读词语。

  i.左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天空中的景色的。

  ii.右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林间的美景的。

  2、学生通过这些词语联想到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言。

  三、大家一起来编有趣的句子

  1、由例句入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感受句子的有趣:人们明明听到的是小鸟的鸣叫,可想到的却是“小鸟在枝头歌唱”。这是因为人们听到小鸟的叫声时,心中十分愉快,所以才会这么想,这么写。

  2、教学中,教师不必向学生提及相关的术语。只要从表达的趣味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i.丰富语言的积累。

  ii.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iii.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重、难点:

  5、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6、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7、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8、说一说画中的白云像什么?

  9、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二、写字练习

  6、让学生观察一下,上边三个字的“折”在哪一笔,注意横折、竖折、撇折的不同写法。

  7、观察下边三个字的“钩”在哪一笔,注意右向钩、斜钩、卧钩的不同写法。

  8、学生从字型的整体进行观察,互相说一说,怎样写“折”和“钩”才好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