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9 10:31:3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能力目标

  朗读和翻译

  3、情感目标

  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三、讲析第一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2.细读第二、三段,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二、讲析第二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板书]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三、讲析第三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安: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熟读第三段,继续思考练习题。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一.基础知识掌握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 ) 冉有( ) 社稷( ) 柙( )

  虎兕( ) 萧墙( ) 相夫子( ) 椟( )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

  ②

  ③

  3.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4.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 颠簸 辅助 B.不稳定 跌倒 辅助

  C.不稳定 颠簸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 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为:

  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于: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

  ③虎兕出于柙 于:

  ④龟玉毁于椟 于: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于: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于: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 )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9).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8.子 谓 子 贡 曰 女 与 回 也 孰 愈 对 曰 赐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闻 一 以 知十 赐 也 闻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与 女 弗 如 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 )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

  A.省 B.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答案

  1.略

  2.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分崩离析 ③祸起萧墙

  3.A

  4.D

  5.①作为 ②语气助词 ③成为 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

  6.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 ②对,对于,介词 ③从,介 ④在,介 ⑤到,介 ⑥在,介

  7.⑴季氏将伐颛臾⑵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 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应制止这种不义的作法。⑶说明冉有、季路二人既做家臣,就要尽职,纵容季氏的行为是失职。批评冉有政治态度的不端正。 ⑷D ⑸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 (6)B(7)C(8)D(9)D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

  9.①A.xǐng B.chuán

  ②A.计谋,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七”“儿” “九”“无”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拼读与识记、看图与想像、交流与游戏、朗读与表演等学习过程,初步体验识字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汉字的一些特点,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读书姿势正确,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板书课题。

  看图片(连续出现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最后定格)。

  师:猜一猜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谁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说话训练)

  2、教师小结: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四季(板书课题2.四季 )

  过渡: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请打开书本61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

  2、根据字音,读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要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一定要认识生字宝宝。瞧,刘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上了大屏幕,你们会读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2、齐读(顺序读、不按顺序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3、去拼音读——男女生比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4、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这么棒的表现,果园里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忙摘苹果,你们愿意吗?谁的苹果摘得好,农民伯伯还有礼物送呢!)

  5、读词语。(齐读、指名读)——词语娃娃也来了,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小朋友们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现在他们回到课文里,我们来看看课文。请看大屏幕。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句

  1、哪些小朋友喜欢春天的?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读。(春天的小草长得嫩嫩的',绿绿的,我们要读得轻细些。)

  3、图上画了什么?(草芽小鸟)

  4、师: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鸟飞来了,谁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草芽)——他就是指草芽。

  5、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想想,还能看到什么呢?(说话训练)

  过渡:春天过去,夏天来了。

  (二)学习第二句。

  1、看看图上画了什么?(荷叶 青蛙)

  过渡:瞧,小青蛙跳出来了,猜一猜荷叶姐姐会对他说什么呢?(说话训练)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你们听(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3、师:我们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太阳的特点

  怎样写

  说明方法

  远

  1.5亿公里

  走:3500年

  飞机:20几年

  列数字

  举例子

  大

  130万个地球

  列数字

  作比较

  热

  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列数字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凝练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一、课题导入

  你见过100万亩的大芦荡吗,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如今的命运如何呢,让我们共同去关注《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3分钟读完课文,准备概述文章大意。

  2、指名概述:

  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长和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提出能源与资源问题。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提醒人类应理性的生存,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理解重点语句,品味语言内涵

  1、 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

  2、“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

  3、“大芦荡的困惑,其实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如何理解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穷凶极恶的破坏环境。

  4、人类越来越“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像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类愚蠢贪婪行为的极度愤慨。

  四、理解“守望”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

  1、文中多次出现“守望”意思有什么不同?

  “守望”是看守了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现是指芦苇对新生的,对希望的守望。结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

  2、齐读作者表达的观点的句子,结合课内外资料进一步理解。

  3、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以理性色彩见长,主要是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而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举出你所关注的类似“芦荡”的另一种存在,写出你的思考。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在反复诵读中,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逐渐熟识诗歌,热爱诗歌。

  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学习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方案一、听音乐导入

  1、播放《百鸟朝凤》片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

  2、导语揭题: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可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么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学生齐读课题。

  方案二:看图导入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方案三:观察、触摸实物导入。

  1、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有什么感觉?猜猜这是什么?鸟蛋

  2、让学生观察实物后齐读课题。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及学生实际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播放听音乐、看图片或者触摸实物等都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寓教与乐。)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学习其优点,纠正其缺点。

  5、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把识字和阅读有机整合;同时注重了课堂的及时评价,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直接交流,体现了评价的生生互动。〕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用多种方法识记。

  做动作识字:取、捧、抬,连

  联系生活常识识字:蛋、凉、轻

  找反义词识字:轻

  说话识字:仿佛、定

  做练习题,区分向和像,学习向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生字的特点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更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4、把生字放回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5、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读后指名评价

  6、分小节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小组内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训练。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通过组织学生多形式,有层次的朗读训练,让他们不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同时起到巩固生字的作用。〕

  四、总结。

  从这篇小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再一次对这位小男孩儿投去敬佩的目光吧。(出示文中插图)

  五、作业

  把课堂上收获说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听。

  第二课时

  巩固字词。

  抽读生字卡片;读字组词;有选择地组词造句。

  (设计意图:复习这一小小的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旧知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切不可轻易放弃。)

  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1、学生自由读全文,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分小节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当你看到或摸到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时,你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

  3、指导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拿着鸟蛋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说说学懂了什么。(如: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讨论:为什么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条件的可出示或播放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或课件。

  2、指导朗读。

  1)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读词语:焦急不安)

  2)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

  练习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和同学的互帮互助中,提高发展。)

  第三小节:

  学生朗读理解后,让学生边读边演,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演中出现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或引导(教师范读),读出我送还小鸟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第四小节:

  1、学生读理解后,质疑。(如: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我,当你的耳边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抬头仰望蓝天,能看见什么?

  2、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这是全文的高潮段落,也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朗读逐渐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借助想像,升华感情

  1、学生齐读全文。交流: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2、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再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四、写字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以下重点:

  1)、写好口字旁听、唱

  2)、写好走之。

  3)、写好向字的半包围结构上包下的形式。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

  小调查:保护鸟类

  为了了解有关鸟儿更多的知识,组织学生在课外去寻找关于鸟儿的各种资料等,包括图片、实物等,然后在班内交流。

  拓展性资料

  1、鸟蛋。

  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2、鸟类的有关知识。(略。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p67)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发现事物的相似特点,用像的句式说清楚自己的发现,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根据读读认认中字的特点(熟字加偏旁),自主识字,读背对联,搭配词语。

  〖教学重难点

  用像说句子是难点;自主识字是重点。

  〖教法学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小天使飞来,配音: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语文园地小小观察台,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联想,发现相似之处:

  大家看一看,画上的哪些景物能成为朋友?说说你的理由。

  3、练习表达:

  例如: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先说给同位听,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4、联系生活、拓展交流:

  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课文和日常生活中,像。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导语:走出观察台,我们又来到字词宫。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闯关。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记字,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⑵ 教师组织学生抢答汇报学习结果。

  ⑶ 游戏检查读生字。(开火车、接龙等)

  ⑷ 生字搬家考考你。

  2、读读背背:

  ⑴ 轻声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借拼音帮忙。

  ⑵ 将对联大声的读给伙伴听。

  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对联。

  3、我会说:

  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描写春天的句子,那你会用学过的词语赞美春天的景物吗?

  1、读词:春光、天空、阳光、田野、小溪、枝条。

  2、口头补充。(可以找合作伙伴互相帮助)

  3、完成练习。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祝贺大家在日积月累中满载而归。

  2、作业: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美丽的春天。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我发现像

  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熟字加偏旁

  2、读读背背:剪 胆 瞒 拂

  3、我会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加找春天的实践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春天里的新发现,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用普通话自然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具准备

  卡片或多媒体。

  〖教法学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口语表达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可以自由表演舞蹈,进入情景。

  2、从《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中,你知道了春天在哪里呢?把你听明白的告诉同伴。

  小结:春姑娘悄悄的告诉我们,春天在草地上、花丛里、河水中、在田野里、在绿叶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在春天里的`新发现吧?

  3、回顾春景,感受春天:

  导语:春天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在春游中,同学们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回味一下春天里的快乐。

  ⑴ 播放关于春景的多媒体图片。

  ⑵ 分小组,把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新感受,说给别人听(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如:在校园里我发现小草露出了嫩嫩的小芽,好象在向我们报信。

  我发现太阳是暖暖的。

  4、自由交谈、赞美春天:

  和同学们互相说说,在春天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希望。

  二、写一写(作业)

  1、读学习伙伴的话。

  2、结合口语交流的内容,鼓励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不会写的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展示与本组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们共享快乐。

  〖教学重难点

  从其他途径搜集资料。

  〖教法学法

  引导、自主、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赞美春天:

  写一写,画一画。

  导语:春姑娘就想一位魔术师,把大地打扮的万紫千红。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

  2、分组练习:

  ⑴ 喜欢写作的同学为一组,讨论练习写诗、写话。

  ⑵ 喜欢书法的同学为一组,练习写关于春天的词语。

  ⑶ 喜欢积累诗句的同学,抄写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

  ⑷ 喜欢画画的同学,描绘春天的景物。

  ⑸ 喜欢歌舞的同学,在一起唱歌、跳舞。

  3、展示时间:

  ⑴ 请画画的同学把你的画摆在教室中间让大家都看看。

  ⑵ 写诗、写话、写书法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也摆上让大家看一看。

  ⑶ 唱歌跳舞的同学到台上表演一下。

  二、宽带网

  导语:宽带网上告诉了我们一些城市的市花。

  1、读一读宽带网上的信息。

  2、说说你还知道一些什么花?

  3、用对歌的形式朗读《十二月花》。

  4、交流你知道的关于花的知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展示台(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跳一跳)

  宽带网(市花、校花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