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1 08:07:5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大全3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照例、率领、觅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面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美。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生活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生答)有一位叫陈醉去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乡下生活,他眼中的农村生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本课生词。(屏显)

  2、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哪些风景?

  3、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三)阅读提示:

  认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风景,画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乡下人家的'哪些风景?你喜欢它什么?(生交流)

  屏显瓜架图,指名读课文,你觉得瓜架怎样?这时如果你来到瓜架下心情会怎样?(生答)找一个同学带着这一种心情再读课文。乡下人家在瓜架下都会干什么?(生答)因此作者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板书:别有风趣)齐读(青、红的瓜……)还有谁也喜欢上这美丽的瓜架了?

  谁愿意跟老师到小河边看看?(指名读课文)屏显图片,来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什么?谁能把老师的这个句子补充完整?从课文以及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鸭子生活的怎样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谁能把它们这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读也来?

  在这种环境里生活,乡下人家会觉得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吃晚饭的情景,找到了吗?(屏显课文图片)乡下人家是怎样吃饭的?如果你坐在这里吃饭你的心情会怎样?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把课文读一读。

  这就是乡下人家的生活,因此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除了这些,你还有喜欢的风景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农家生活,领略到了平时我们忽略的美。

  (六)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田园,感受田园生活的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马背小学是当代词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现代诗。诗歌共分为七小节,前三小节是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从小在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节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们盼望着过上现代的生活,最后一个小节主要写牧区小学的教师用知识带给了他们实现的希望。全诗语言优美,朗读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感受哈萨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指导作为城市中的学生正确地体会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心渴望发展的心理。

  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朗读、诵读及以前学过的理解诗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并辅之以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许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哈萨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形。

  2、板书课题:马背小学

  (1)能谈谈自己读了题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吗?

  (2)相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马、哈萨克、冬不拉等与本地学生生活所不同的词语。(课件提前做好相关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尝试读诗歌。

  2、同位或小组内互相读着听听。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正音。

  三、指导学习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诗歌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2、引导归纳: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图、找出关键的词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提及的方法进行讨论,师巡视。

  五、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归纳。

  (一)要点:

  1、前三小节是写哈萨克民族的孩子自小与马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们在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节是哈萨克的孩子们畅想高科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并提出:“这难道是遥远的梦景吗?”

  3、是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马背小学的教师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二)读了诗歌,你能体会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一方面表达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民渴望发展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知识是改变生活的最好方法。(学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并读给全班的同学听。

  七、想一想,马背是牧区孩子童年的“校园”,你的“童年校园”是怎样的?

  学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生活是一所大校园,社会是一所大校园,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知识。

  八、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材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马背小学

  生活————希望

  知识实现

  课后反思

  本课文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诗,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诗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比较强烈,本课选的这首诗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表达的感情。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用了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牧区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在本课学习中,我尤其感到高兴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马背小学的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知识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案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丁丁、冬冬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丁丁和冬冬,他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呢!结合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了解语文。

  2、大家知道什么是语文了吗?谁来说一说?指名谈一谈对语文的认识。

  3、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从今天起就要开始过学校生活了,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翻开课本第二、三页,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丁丁、冬冬在干什么?

  二、观察画面,练习自我介绍

  1、我们从校门口开始看起,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们互相问好)。

  2、他们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啊!我们愿意像他们一样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吗?让我们来试试看,好吗?师生练习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

  3、丁丁、冬冬走进校园后在说什么呢?学生猜一猜,教师读一读丁丁、冬冬的话。原来他们在自我介绍呢!对呀,我们同学之中还有很多都不认识呢!我们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4、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5、谁想让全班的同学都认识你?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让几个学生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6、全班同学一起认识了这些同学,还有些同学大家还不认识,我们可以等到下课以后再互相介绍。我们来看看图,校园里的同学在干什么?请学生指图说,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7、教学楼是学习生活的地方。快看看,这里的同学在干什么?学生小组里说一说。

  8、冬冬和丁丁生活的校园多美啊!我们快点去看看我们的校园吧!

  三、参观校园。

  四、畅谈感受。

  1、你在学校看到了什么?

  2、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

  五、小结。

  让我们把今天在学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上学了》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时,我先出示丁丁、冬冬的'图片,激趣导入,告诉同学们冬冬和丁丁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了,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自我介绍,师生相互问好的情景,接着参观校园,最后畅谈感受。

  本来,我想以组织、引导、参与者的身份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通过自我介绍、参观校园、畅谈感受,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引领学生跳出课堂,走向生活,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孩子们在入学的第一天就亲身感受到环境的优雅,老师的亲切,小伙伴的友好,激发他们对老师、学校、同学的热切。

  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再加上学生初入学,课堂纪律不好,注意力分散,为了维持课堂秩序,顾此失彼。丁丁、冬冬的形象特点让学生观察得不够,以致后来有的学生问:老师,哪一个是丁丁,哪一个是冬冬?参观校园占去了课堂一半的时间,走走停停及我的讲解,加上天气炎热,学生排队时推推挤挤,打小报告,效果不太好。让学生畅谈感受的时间太少了,而且一进教室就乱哄哄的,说:凉快多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节课,这两方面的课标精神我都处理得不够好。我想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个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丁丁和冬冬的头发、服饰的不同来认识他们。课前成立校园探密队,先让学生观察校园,课堂上再汇报交流,课后让探密队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去看一看,走一走,课堂时间的安排得比校充裕,课标精神会体现得更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