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 “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3、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4、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5、 小结归纳:
怎么样,你们学会了吗?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快的记住它们的用法,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口诀来帮助你们熟记三个“的”的正确使用方法: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同学们!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提”。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提”书写要领。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
3、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提”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提可以分为平提和斜提。
4、 教师分析讲解: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提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提,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提的字。
1、出示范字。
虫、班、江、打、球、拉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江:三点水的字,左窄右宽。“江”字,左长右短,“工”的上横低于左上点。
虫:最后一笔是平提,不能写成横。
打、拉:都是提手旁的字,提需起笔用力,要有尖头。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一.预期效果
1. 应获取的知识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 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发给学生,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济南的冬天》的朗读录音带。
2课时安排
共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
引读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领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竞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你们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吗?最好能用学过的古诗文加以说明。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象:教师播放音乐,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阳光很美,很宝贵)(板书课题)
有一个叫金波的.叔叔,把美好的阳光写了下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吧!
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二、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一起学习生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
(1)刚才大家通过互相帮助初步认识了生字,你们真是一个爱学习又热心助人的好孩子。现在小白兔遇到了困难,(出示课件)它想挑选心爱的气球,但它身后的生字娃娃一定要小白兔读对他们的名字才能把气球给它,你能帮助小兔叫出生字娃娃的名字吗?
(2)小白兔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要带大家玩一个“转论盘”的游戏。
(3)大家完累了,一起来吃水果吧!老师这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树上挂着各种水果,谁来摘?
三、朗读(吃完香甜的水果,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悟
2.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1)阳光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3.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齐读第二自然段。
(1)汇报。谁来说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③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挑战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4.阳光这么可爱,你能捉点阳光保存下来吗?(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出示课件,谁能用“......像......”说一句话?
四、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背诵。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六、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前面……接着……最后……
3、正确朗读课文。继续进行复述训练。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摇花船”这种艺术活动,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1、从“花船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根据课文第3到第5节内容,复述“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的规定。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多民族的国家,在各个地方流传着不同的民间艺术活动,从中投射着浓浓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
1、欣赏几种民间艺术活动。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山东地区的民间活动。
3、揭示课题,齐读。(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观看摇花船场面。
2、摇花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让我们再随作者到她的家乡看一看。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介绍花船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花船怎样摇的句子。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手作个记号,待会儿讨论。(板书:介绍花船 花船怎样摇)
4、生自由读课文。
5、交流。
(1)交流介绍花船的`有关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第2节。
②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花船是用——,形状——,但——。船的四周——,并有——。
③教师绘制花船,引导复述。
④学生准备。
⑤指名交流。
(2)交流介绍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① 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板书:姑娘 船老大)
② 交流。
③ 教师指导下学生演,学生评。并理解:娉娉婷婷。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火铳”、“火流星”和“信天游”是什么意思?
①读注释了解“火铳”并正音。
②这就是火流星。摇花船时,人们用它们来渲染喜庆气氛。
③再读注释,了解“信天游”,听音乐感受。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描写花船的句子以及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千里马等词语在生活中的引申义
2、积累和动物攸关的气象谚语
重难点:
1、 能够通过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办法了解千里马等词语的其他含义。
2、 2、能够抓住自己喜欢的动物的 特点来写写出动物让人觉得新奇有趣后印象深刻的内容。
3、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出示题目中的词语,让学生读读
2、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吗?
4、 教师导读,其实这些词语还有其他的比喻义。例如:千里马就是比喻有才能的人。
5、 引得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
6、 集体反馈。
7、 补充练习:连一连
孺子牛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巴乞怜的人
笑面虎 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地头蛇 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丧家犬 比喻外表善良,实际是心狠手辣的人
二、 语海拾贝
1、 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第一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焦、雷、响”等字
3、 大家一起读一读
4、 教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通过动物预报天气的谚语。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哪些动物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他们又是怎么预报的呢?
5、 指名反馈
6、 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气象谚语?引得学生反馈他们手机的资料。
7、 再读句子,熟读成诵。
三、 点击成语
1、 教师出示成语“熟能生巧”。指导学生读一读
2、 指名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熟读了就能找到窍门)
3、 教师导读: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生读故事,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
4、 学生自读短文
5、 指名反馈
6、 教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 了什么启发呢?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 自主阅读园地
1、 教师导读
2、 指名反馈
3、 教师:同学们,本文的作者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可爱的绿毛龟,还流露了自己以及家人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读书时读出感情
4、 集体反馈,指导朗读有关的词句
5、 教师小结: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都有的憨厚可掬,有的机灵活泼,有的姿态优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他们吧
五、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二、词语接龙,说含动物的的成语
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竞赛,时间为一分钟。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说成语, 内说的与动物有关的参与最多的小组获胜。
三、积累歇后语
1、指名说一说收集到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2、教师出示常见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1)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 牛鼻子穿环------让人牵着走
3)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4)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5) 鲤鱼跳龙门--------高升
6)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食
7)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8)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9)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10)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11)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12)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3、再读,积累歇后语
四、 猜谜语
学生出谜面,同学们互相猜一猜。
五、 自由汇报
六、 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童年乐趣语文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搜集关于本文作者及《约翰 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世界文学上,有一位名叫罗曼·罗兰的法国作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精心构思、奋力写成了一部十卷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描写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坎坷的一生。今天,同学们要读的课文就节选自这部作品,讲述的是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板书:童年)
二、学习生字新词: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3、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4、交流:
5、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三、初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
四、再读感悟
一边默读,一边勾划:六岁的克利斯朵夫的乐趣是什么?(板书:乐趣)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注意分别用不同符号勾划出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有关语句来)。
五、朗读表达
分角色朗读描述祖父告诉克利斯朵夫那乐谱是他的“第一号作品”这部分内容的段落。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如下语句:
○老人喜气洋洋地把这份乐谱解释给他听:……
○克利斯朵夫简直愣往了。……他只能结结巴巴地接着说……
○老人把他拉到身边。克利斯朵夫扑在老人的膝上,把头钻在他怀里,快活得脸红了。
(注意带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六、交流感受
1、小克利斯朵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想和文章中的人物说点什么?
以上两个内容可以任选一个,先跟同学谈一谈,再动笔用三言两语写一写。
3、交流。
七、布置作业:
1、扩展阅读。
2、从本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读一读、记一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
附: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生物入侵者怎么样
怎么办
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解
1、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2、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2、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3、摆出现象:——(段)
4、《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5、揭示态度:——(段)
6、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3、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
说明。
小结
1、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
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
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
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
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
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4-28
语文识字的教案06-11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古诗教案05-16
语文教案08-04
语文教案08-05
语文教案08-05